Yoana Wong Yoana Wong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2023詳細攻略!內含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另近年在8座3樓平台新開設一間7-eleven便利店,但規模比較細小。 但在區議員競選承諾下,成功爭取改建葵盛西購物中心,現已經改建完成,並新設中式酒樓及其他店舖。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2023 葵盛西邨是區內尚未重建而且遠離市中心的公共屋邨,邨內的設備略見不足。 除了區內有舊式的休息公園和籃球場外,就只有一個區內僅存舊式社區會堂(尚有葵芳仁芳街私人住宅區內的葵芳社區會堂,而另一個同一樣式的梨木樹社區會堂已經重建);但就近則是南葵涌區唯一一個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泳池及網球場,葵盛公共泳池以及葵盛圍網球場。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七層大廈原先不設升降機,直到2010至2012年間,房委會為所有七層大廈加建升降機。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2023 事實上,其他相類徙置屋邨同樣因為較少審核入住人士,所以徙置區居民相對廉租屋邨居民背景參差及品流複雜而衍生大量治安問題,另擠迫居住環境、高建築及人口密度再加上徙置屋邨內僅有最大遊樂設施位置相當集中,加劇青少年流連街上並認識壞份子,慈雲山邨、秀茂坪邨等同屬治安問題嚴重的代表。 葵盛西邨設有一個舊式購物中心及街市,惠康超級市場及茶餐廳,但多年前的酒樓也轉作安老中心,由於選擇不多,居民多會到葵芳或荃灣購物。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

不過葵盛東邨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新界會所,則提供了自修室、室內泳池等康樂設備供會員使用。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僅為6-9MPa),承建商德榮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896萬元賠償,是各宗第七型徙置大廈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此外,葵盛西邨由大廈落成至今,一直未有為各大廈更名,與以往興建之徙置區和政府廉租屋一樣,都是以編號顯示,且最初開建是由徙置事務處負責設計,故大廈均為俗稱「七型徙廈」(當本邨落成時,徙置區已改稱屋邨,所謂徙廈其實已不復存在)的舊長型大廈。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此款單位的廁所及廚房均設於露台旁並互相相鄰,兩者的門口均設於露台內,需經過呈正方形的露台進入。 洗手盤設於廁所內,廁所亦不設連接廚房的窗戶,而廚房灶台位置則設有對外窗戶及抽氣扇安裝位置,露台窗戶緊貼其中一邊的相鄰單位,例子有石硤尾邨21-24座及葵盛西邨第8座。 1984年,房委會重新設計,立面改為後現代主義的平滑馬賽克飾面,圖則及單位面積等亦得到重新規劃,是為「新長型大廈」。 與其他類型一樣,長型大廈曾大量採用插筒式晾衣裝置(俗稱「三支竹晾衣架」)的設備,後來陸續改配以拉繩式晾衣架。 1973年,屋宇建設委員會重組為房委會後,接收了17個政府廉租屋、屋建會的10個廉租屋邨(以上劃入甲類屋邨)和所有徙置大廈(乙類屋邨),這些屋邨當中有多類大廈,為方便管理,房委會將其中「甲類屋邨」中長條狀的大廈統稱為「長型大廈」。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第一型

房屋署曾於1983到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這些「問題公屋」需儘快清拆,葵青區屋邨是「問題公屋」的重災區之一,該邨的第18及20座被列入「26座問題公屋」名單當中,因此需於1990年前拆卸。 為安置受影響的居民,房委會早於1986年在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對上的山坡興建了盛豐樓及盛喜樓,1989年第一季獲發入伙紙,但直至同年6月所有租戶拿取鑰匙後,才按照「擴展重建計劃」進行清拆工程。 餘下的第13-17座及第19座也按照「整體重建計劃」,於1993年至1995年先後拆卸。 此外,葵盛西邨1-3及5-9座共八座大廈,亦於同期被驗出石屎強度未達標準(而強度僅為6-9MPa),承建商德榮建築亦因而遭到房署追討896萬元賠償,是各宗第七型徙置大廈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由於電梯大堂不再設置單位,並設置空中平台取代部分大廈頂層小型單位,使大廈整體公共空間面積擴大。

  • 不過從相關學校的設計上,學校雖然與第五型徙廈的設計模稜兩可(統稱為「火柴盒小學」),初期的牛頭角下邨第4、5座第五型大廈與一所「火柴盒」小學連接,但後期已經改為獨立式設計,不再相連著徙廈,及後部份位於非徙置屋邨的同類校舍再加建一層作禮堂之用(而此等學校設計一直沿用至1981年為止)。
  • 同時,大廈於走廊末端設有47平方米的大型單位,該等單位更設有兩個大露台,為云云公屋中極爲罕見的。
  • 葵青區議會議員梁志成認為,清潔工友掛上畫作和時鐘只作觀賞用途,在沒有影響到自身的工作表現下,完全是「無傷大雅」的行為。
  • 只有和樂邨建安樓、泰安樓、平安樓、義安樓、長安樓、興安樓、富安樓及民安樓,以及福來邨永寧樓、永興樓、永昌樓、永定樓及永隆樓採用七層大廈設計。

起居室方面,除了大門兩旁設有向走廊的氣窗外,亦設有一組向戶外的窗戶[3][3]。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此款單位採用類似大十字型大廈及第四型徙置大廈單位的設計,不設獨立廚房,起居室需經連接煮食區的鐵門進出呈扁長方形的露台及廁所,露台窗戶與左右相鄰單位之間的距離亦較闊,例子有梨木樹邨第2座及荔景邨風景樓。 第七型大廈設計極具彈性,可輕易依照地形限制而作出修改,例如將升降機大堂及樓梯改設於大廈末端及因應地勢而減少每層單位數量,例子有興華邨的豐興樓及裕興樓及葵盛西邨第9座,兩邨各座大廈均因應陡峭的山坡而作出特別設計。 第七型大廈普遍樓高12至23層,但部份大廈可高達29層,例如23層高的梨木樹邨第3座及29層高的興華邨和興樓。 多數大廈一層設有40個單位,亦有部份大廈設有多達60伙,例如漁灣邨漁順樓。 大部分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單位設計的大廈的電梯大堂均沿用了第六型徙置大廈或新型廉租屋大廈的設計,而升降機數目可因應大廈設計及高度、伙數等因素作出修改。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第五型

人民力量於2015年8月7日公佈為新界西11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的99個單位進行驗水的驗水結果,結果顯示早於1975年已建成的荔景邨樂景樓的一個單位鉛含量,是每公升22微克,較世衞標準的每公升10微克超出一倍以上。 由於荔景邨(包括由麗瑤邨、祖堯邨及瑪嘉烈醫院一帶),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跟九龍地域的「3」字區域,居民早已根深柢固,在寫地址時常常把荔景、葵芳等寫成九龍荔景、九龍華景山莊、九龍華員邨等並不罕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電話公司只是商業機構。 隨著石籬邨10-11座於2023年拆卸(拆卸時樓齡長達57年,是眾多被拆的第三至六型徙置大廈中最長壽者),第四型徙廈终于成為歷史。

  • 為了配合房屋委員會的成立,當時的葵盛政府廉租屋邨(只有第12-20座)更名為「葵盛邨第1期」,而當時正興建中的第1至10座便分別屬於第2及3期(地盤2及3,其中第1至5座屬地盤3)。
  • 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 徙置事務處共於香港不同地區先後興建了25個徙置區,樓宇共分七種類型(當中第一型至第六型是由徙置事務處管理,之後的由房委會接管),當中第一二型只有七層高,故俗稱「七層大廈」。
  • 另外,部份大廈會於大廈中段或末端兩個單位後加設樓梯,而樓梯對面的空間則劃分予相鄰的單位,令該兩個單位附設「孭仔房」,單位面積可達51平方米,其中一個單位更設兩個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樓、梨木樹邨第3座及第5座。

屋苑附近沒有大型商場,最近的要算是葵芳新都會廣場,生活配套不足。 屋苑雖鄰近地鐵站,但每次都要上/落一百多級樓梯,方便與否,見仁見智。 2016年4月,房屋署將第7座側的慕光荔景小學舊址(曾為中聖書院臨時校址)重建為單幢公屋;校舍至2017年10月已完成拆卸,現已建成一座30層高的住宅大廈,提供540個公屋單位[8][9]。 此樓宇會提供2-3人單位及1B單位的公屋大廈,於2021年入伙。 2021年6月,此大廈命名為「恒景樓」,並將租金以區內最佳租金水平釐定,為每平方米港幣90.7元。 徙置事務處共於香港不同地區先後興建了25個徙置區,樓宇共分七種類型(當中第一型至第六型是由徙置事務處管理,之後的由房委會接管),當中第一二型只有七層高,故俗稱「七層大廈」。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居民概念爭議

第一、二型及加插於以第二型為主徙置區的第四型樓宇在落成初期均以英文字母命名,各徙置區皆跳過容易與「1」混淆的字母「I」,只用餘下25個字母;當單字母座號用盡時就會以A-A、B-B等重疊雙字母命名。 這款單位另設有一款格局相同但面積較少版本(又稱B型單位[6]),B型單位的室內面積約為18平方米(實用面積約為231呎),分別在於B型單位的起居室深度及闊度較淺。 小部份使用約23平方米單位設計的舊長型大廈,會在大廈其中一邊走廊末端(樓梯對面)設有一個B型單位。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設有這款B型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包括祥華邨祥禮樓、廣福邨廣惠樓及石籬(一)邨石寧樓等。 單位設計方面,七層大廈的單位設有一個其中一側並沒有圍封的露台,露台須穿過廚房才能到達,而廁所的門口亦設於露台內。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1970年代中期,少數公共屋邨把原有的第一型徙廈改建成「改裝第一型」。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樂富邨第5座、黃大仙下邨第8座(黃大仙上邨長欣樓)及佐敦谷邨第4、5座在建築時已經為獨立廚廁。 最後一批清拆的共用廚第一型型徙廈,於1991年清拆;最後一批清拆的獨立廚廁第一型徙廈,於1996年清拆。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香港巴士大典

當中近期落成的新建大廈「恆景樓」之項目編號為KS24[6]。 1980年代,政府為了改善公屋住客的居住環境,決定在約2000年前把所有沒有獨立廚廁的舊式公屋大廈(包括第一至第三型徙置大廈,以及舊型的政府廉租屋)全部清拆。 由於第三型大廈是最後一批沒有設獨立廚廁及升降機的型號,故大部份的第三型徙置大廈,清拆時只有大約20至30年左右的樓齡,而最高也不過39年。 第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廈位於慈樂邨,因結構問題提早於1990年封閉,翌年5月正式拆卸;最後一批清拆第三型徙廈則位於葵涌邨(第1至13座),2000年清拆。 最後一幢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原型建築是黃大仙上邨第15座(長頌樓),於2002年清拆。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各單位大小約10至20平方米,沒有獨立廁所和廚房,因此連接著兩翼中間的樓層會用作為公共廁格和廚房用地,而徙廈亦會在天台搭建天台小學給徙置區的學童提供基本教育,此類天台學校一直沿用至第三型徙廈為止(石硤尾邨首批落成的8座第一型及樂富邨其中4座第一型不設天台學校)。

悅麗苑(英語:Yuet Lai Court)及賢麗苑(英語:Yin Lai Court)則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荔景邨與祖堯邨之間。 徙置區很多時會俗稱「舊區」或「新區」,當中後者可能是「徙區」音轉,亦有可能是因為多處新開發地帶,例如葵涌邨。 2023年3月初,有網民分享邨內一座垃圾房牆上掛着近50幅鑲有框架的人像畫、風景畫和掛有多個古董時鐘,不過事件曝光後,牆上的藝術畫幾乎被拆光,只有兩個時鐘保留。 葵青區議會議員梁志成認為,清潔工友掛上畫作和時鐘只作觀賞用途,在沒有影響到自身的工作表現下,完全是「無傷大雅」的行為。 而附近街坊平日難以進入垃圾房內參觀,大多數只在場外拍照留念,不會阻礙他們工作。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清拆和重建

單位佈局與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相近,但露台通風條與其它大廈有所區別及其露台面積有所縮小。 同時,大廈的整體設計亦與其它同型單位的大廈有異,較爲近似於徙置大廈的設計,多數大廈均相連及互通。 原因是當初興建葵盛西邨時,預計於現時第6座及第7座間會興建一座20層的建築物,是為「第7座」,但是後來的「第7座」卻改建了巴士總站及商場。 其後各座亦順序改稱,亦即是說,如按設計中興建,現在的第10座就是設計中的第11座。 由於第12座至第20座的興建時間比第1至第11座早,所以號碼不變,因此造成了沒有第11座的怪現象。 大廈外型方面,所有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均使用單方向設計,大廈各住宅樓層只的走廊只有其中一方設有單位,另一方則設有對向戶外的開放式走廊,此款大廈亦與相連長型大廈及特別設計工字型大廈為僅有三款房屋署允許於面向走廊的窗戶安裝冷氣機的公屋大廈。

(位於石硤尾的白田上邨命名為「白田政府新邨」相信是為了避免和荃灣白田壩混淆),但因為當時地鐵荃灣綫規劃更改,最終沒有興建該屋邨。 由於家庭用電量提升,導致不少後期興建的徙置區,以及屬甲類屋邨的第七型徙置大廈,時常因供電不穩而停電。 因此,政府於1980年代尾起,為此等屋邨加建額外的變電站;然而,由於第四及六型徙置大廈需於短期內拆卸,為該等樓宇作出同類加建不符成本效益,此等工程僅於較遲或不用拆卸的第五及第七型徙置大廈進行。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大廈資料:葵盛西邨 3座

工廠大廈拆卸後原地納入葵涌邨並興建兩幢新住宅大廈——百葵樓和合葵樓,於2008年入伙,百葵樓和合葵樓也是房署首個試驗性採用全預製組件的項目,連結構性部份都採用預製組件。 但由於成效不如理想,加上正值新和諧一型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過渡期,上述技術未有獲廣泛採用,直至2020年代初興建沙田錦駿苑及屯門和田邨為止。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2023 葵涌(chong)邨(英語: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W20RR[3](茵葵樓為TW28[3]。百葵及合葵樓為TW32[3]),位於新界葵青區,大窩口以東,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葵青區最大型的公共屋邨。 而同樣牽涉質量問題的葵盛西邨已經列入房屋署的22條舊屋邨重建計劃的名單內,邨內有八成居民支持重建。 居民指單位內殘舊不堪,天花經常滲水需進行修補,亦曾自費維修鋁窗[11]。 但是,政府於2019年5月宣佈將不擬清拆除美東邨、白田邨、華富邨以外的19條高樓齡屋邨,代表葵盛西邨目前清拆重建無期[12]。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小部份大廈於走廊末端位置設有突出的樓梯,設計類似於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可於兩端都設置樓梯或只於其中一端設置,例子有瀝源邨榮瑞樓、祿泉樓及石硤尾邨19座。 另外,部份大廈會於大廈中段或末端兩個單位後加設樓梯,而樓梯對面的空間則劃分予相鄰的單位,令該兩個單位附設「孭仔房」,單位面積可達51平方米,其中一個單位更設兩個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樓、梨木樹邨第3座及第5座。 實際上稱為長型的大廈,包括了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樓宇、計劃中稱為「第七型徙置大廈」的長型公屋(政府廉租屋與徙置區共用樓宇設計)、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及房委會興建的長型。 第七型徙置大廈早在房委會成立前已完成設計及動工興建,但因這些大廈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當時已無分「徙置區」或「政府廉租屋」,房委會便把其統稱「長型大廈」。 葵盛西商場位於葵涌葵盛西邨葵聯路,樓高三層,可出租面積合共約4,500平方米。 設有中式酒樓、超級市場、郵局、自動櫃員機、藥房、診所、餐廳、便利店及各式商店等共25間,以滿足居民日常購物生活需要。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大廈資料:藍灣半島 6座

同時,大廈於走廊末端設有47平方米的大型單位,該等單位更設有兩個大露台,為云云公屋中極爲罕見的。 此款大廈只能於大興邨、順安邨、梨木樹邨、瀝源邨和葵盛西邨找到。 餘下的第12座原擬重建為兩座1987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並撥作居屋出售。 其後,政府決定將該樓宇於1995年9月改作中轉房屋,以安置受清拆影響而又不符合資格入住公共房屋租住的居民。 2008年7月23日,房屋委員會策劃小組委員會通過,清拆第12座,以解決公屋土地不足和中轉房屋空置問題。 原址曾計劃改為重建一幢有600個單位的新公屋大廈[8][9][10],其後原址改為重建為葵盛社區公園,並因而保留舊廈東面最低兩層的四個單位及東立面,以作公園舞台及後台設施之用。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重建工程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採購)作總體設計,而其中部份期數更委聘幾間不同的大型私人建築師事務所作詳細設計,第3期由ARCA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4期由馬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5期及第7期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外牆顏色以米黃色作主調,搭配白色及墨綠色,與近年的私人住宅發展選色相近,因此外觀較其它屋邨更高級。 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 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為公園、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大廈資料:葵盛西邨 9座

新設計結合早期第四型所提供的獨立廁所,並向每個家用單元抽入獨立的供水[3]。 香港房屋委員會揀選葵盛西邨作為綠建環評先導項目的屋邨,嘗試利用科學化的樓宇評核方法評估現有公共屋邨的環保效益。 葵盛西邨建於1975年,為了提升屋邨的環保成效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改善工程配合屋邨改善計劃並引入環保設計及設備,包括環保及節能物料,優化能源及水資源的使用;同時亦推行環境及能源管理,及評估屋邨的耗能量和環境質素研究等。 改善計劃亦提供一個平台,展示屋邨的耗能資訊以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第七型徙置大廈,在房委會系統中與政府廉租屋、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長型大廈一併算作「舊長型大廈」,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徙置事務處合併後,於1974年至1982年間竣工的公屋大廈類型。 而隨著家庭用電要求提高,第七型徙置大廈原有供電系統因無法負荷,而時常發生故障停電。 因此,絕大多數第七型徙置大廈均已於1990年代初加建新變壓器房,以提升供電可靠性。 七型徙廈早在房委會成立前已完成設計,但嚴格來說,這些大廈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因此屬於「甲類屋邨」。 直至目前,已展開或擬議的七型徙廈重建只有兩個:白田邨(第七型大廈部份)及美東邨。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大廈資料:葵盛西邨 6座

葵盛邨(英語:Kwai Shing Estate)是香港政府廉租屋邨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馬角山葵盛圍,分開葵盛東邨(英語:Kwai Shing East Estate)及葵盛西邨(英語:Kwai Shing West Estate)兩部份。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2023 重建前的葵盛東邨於1972至1973年間落成,葵盛西邨則於1977年4月落成。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遲至1990年代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在1973年房委會合併期,第六型徙廈的興建一度出現真空期,直至藍田邨四座六型徙廈在1974年落成,成為最後一批此款大廈為止(而當時第七型徙廈已獲廣泛興建)。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設計資訊

此外,葵盛西邨第一座、第二座及第七座地下亦有24間商舖,合共可出租面積約1,000平方米。 重建後的樓宇分別於1993年至1998年間落成,當中最早落成的第一期用於安置較後期清拆樓宇的居民,而延至1998年1月完工的第三期為石籬邨12、16座居民的四條指定安置屋邨之一[6]。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2023 此外,於同年稍後時間完工的其他樓宇,則用於安置啟樂、青欣、青安及葵信臨時房屋區居民。 在設計葵盛政府廉租屋邨第1-10座(葵盛西邨)時,建築師順應既有地形,把樓宇層層遞進地,由山腳的第10座蓋到位於山頂的第1座,逆序依山而築,樓宇錯落有緻,富有層次感。

在「新長型大廈」及「相連長型大廈」設計完成後,就返稱為「舊長型大廈」。 葵涌邨內設兩層高商場,名為葵涌商場,亦設有街市(已翻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滿足鄰近市民基本需要[15];商場內設有港鐵特惠站,提供大窩口站兩元乘車折扣優惠。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期曾擬興建居屋,及後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3月改為興建公屋;其後,房委會於同月曾一度將該等樓宇列入可租可買計劃[4],但最後放棄並重新設計。

現存僅有一座第一型徙置大廈:石硤尾邨第41座(美荷樓)為全港首批落成的徙置大廈之一,因有歷史價值而保留,已活化為青年旅舍。 此外,亦有23座第四型大廈會連接一至兩所「火柴盒」小學[2],方便邨內學童上課,包括慈雲山邨其中八座、藍田邨其中四座、石排灣邨第4、5座、石籬邨第4、8座、元朗邨第3、4座、柴灣邨第13座、牛頭角下邨第3座及東頭邨第22座,可以90度或直線連接於樓宇末端外,又或以90度連於樓宇中部。 第四型徒廈是根據之前的第三型徙廈建築基礎而建造的新型號,徙廈主要呈「T」字型設計,少數呈「I」字長型(見下列不設升降機的座數)、「E」字型(東頭邨23座)、倒「F」字型(元朗邨3-5座)或「日」字型(慈雲山邨61-65座)。 第二型徒廈早於1977年開始清拆,橫頭磡邨第23及24座是最後兩座清拆的原裝第二型徙廈,於1990年清拆。 原裝第二型大廈只有大窩口邨第6座、東頭邨第9座及第11座是單幢式設計,所有單幢式第二型均不設天台學校。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大廈資料:葵盛西邨 1座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大廈多為長條型設計,絕大多數大廈於走廊末端通風口及大廈的中央電梯大堂及樓梯位置均設有通花磚裝飾。 由於本來用作徙置區或廉租屋,因此不少大廈均互相相連,例如荔景邨日景樓、明景樓及石硤尾邨21-24座等屋邨。

葵盛西邨6座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此外,透過適時的保養維修計劃進行全面檢查,能妥善和迅速地維修屋邨及單位的設施。 葵盛西邨的改善計劃符合綠建環評既有建築(1.2版)的要求,並分別於2014年6月及2015年10月取得「暫定鉑金」和「最終鉑金」級認證的驕人成績。 第七型大廈單位的佈局與下述各款單位類似,大致可分為三款設計。 第一及第二款單位的大門均設於單位邊緣,而第三款單位的大門改設於單位中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