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即帶狀疱彥,在中醫叫「蛇串瘡」,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後引起的同時累及皮膚和神經的常見皮膚病。 特徵是沿着一定的神經區域出現紅斑和丘疱疹,並伴有發熱和神經痛,常有區域性淋巴結腫大。 眼生蛇 最典型的就是如一條蛇一般圍着腰部長滿一串又一串的丘疱疹,所以又叫「纏腰火丹」。 這個病多發於春冬季節,發病率與嚴重性隨年齡增大而增加,大約2/3見於45歲以上成人,疱疹結痂愈後後遺的神經痛,常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根據卓健中心網頁顯示,帶狀疱疹(生蛇)是指患者身上會出現一種令人感到痛楚而呈帶狀的紅疹,並帶有水泡。
- 她又指,部分患者或會身體兩邊同時「生蛇」,同時兩邊生蛇,代表免疫力極差,連生蛇病毒也未能防禦以致大範圍爆發。
- 目前水痘疫苗已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2013年後出生的小朋友都會被安排接種。
- 「生蛇」主要透過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傳統藥物阿昔洛韋需一日服用5次,最少一至兩周才可控制病情;而較新的藥物伐昔洛韋及泛昔洛韋則每日只需服用3次。
- 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提醒,生蛇或可增加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50歲以上及長期病患、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高風險人士,應及早接種「蛇針」。
- 人體的免疫能力可經「訓練」,如你本身抵抗力良好,偶然再次接觸到病毒,並不會立即變為生蛇,反而會重新啟動身體的防疫機制,原有的抵抗力會進一步提升,某程度上反而能降低生蛇的風險。
- 值得一提的是,打過水痘防疫針,是減低出水痘的風險及降低水痘帶來的併發症,不等於完全不會出水痘。
- 其實一般西醫未有生蛇戒口的概念,但由於生蛇期間免疫力會降低,所以病人不宜進食過份刺激及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腸胃。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表示,生蛇引起的嚴重痛楚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尤其生蛇引起的併發症「生蛇上眼」,當中約12%人或有視力受損甚至喪失視力,而其他併發症亦包括面癱及後遺神經痛等。 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提醒,生蛇或可增加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50歲以上及長期病患、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高風險人士,應及早接種「蛇針」。 現在適齡小朋友都應接種了「水痘疫苗」,打足兩針後,出水痘和以後生蛇的風險會降得很低。 「生蛇疫苗」(即是水痘疫苗的增強版)亦自2006年起面世,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建議為50歲起健康人士注射,預防率雖非百分百,但為保護長者免於生蛇痛苦,也可積極考慮自費接種。 另外,特別建議未出過水痘而又計劃懷孕的女士補打水痘疫苗,因為如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有機會傳染至嬰兒,後果可大可小。 由於生蛇與水痘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所以一樣會傳染他人,更可以經空氣傳播,傳播範圍能達一米以外!
眼生蛇: 【生蛇】5旬婦「生蛇上眼」誤以為皮膚敏感 醫生籲勿忽視生蛇或可引致嚴重後遺症
醫生每每只能苦口婆心勸籲病人「唔駛急,最緊要快」。 患者只需在發現病徵後盡快求醫,然後一切放心交由醫生處理。 換句話說,凡幼童階段或年輕時感染過水痘病毒的人,均有機會「生蛇」。 據統計, 大約有95%成年人有「生蛇」的風險,而且於50歲後的風險更大。 原因是患者還年輕時,其免疫系統一般仍有足夠能力對抗病毒。
大部分因「眼生蛇」而導致的眼疾,只要及時處理都能治愈。 當眼皮或四周開始出現紅疹,患者就要把握病發首3天的黃金治療期。 「生蛇」主要透過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傳統藥物阿昔洛韋需一日服用5次,最少一至兩周才可控制病情;而較新的藥物伐昔洛韋及泛昔洛韋則每日只需服用3次。 部分較為嚴重的患者,或需接受靜脈注射和服用較強力的止痛藥,及配合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生蛇」是可以傳染的,如果未曾患過水痘或注射水痘疫苗,體內沒有對抗帶狀疱疹的抗體的人士,有機會透過飛沫或身體接觸,從「生蛇」患者感染水痘。 所以「生蛇」人士除了盡快求醫,也要進行自我隔離,尤其是從事經常與人接觸工作的患者,更應在「生蛇」完全痊愈後才返回工作崗位。
眼生蛇: 為甚麼「眼生蛇」有機會失明?
嚴重的眼生蛇需要長達數年追蹤與治療,因為口服抗病毒藥物經胃腸道吸收的效率較差,所以早期「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治療十分重要,經靜脈注射帶狀皰疹水疱內的抗病毒藥物,水疱內藥物濃度足以快速抑制病毒。 鼻尖與眼球間有一條鼻睫神經(nasociliary nerve)分支,所以如果前額連鼻尖出現水疱時,很大可能眼球已被感染(Hutchison’s sign)。 當出現此跡象時,應立即處方靜脈注射而非口服抗病毒藥物,避免眼部有重大的後遺症。 生蛇後遺神經痛症成因往往是未能及時控制病毒,令神經受到破壞,導致神經過敏。 眼生蛇 生蛇後遺神經痛症不單影響患者生理健康,亦有機會衍生情緒問題,令生活質素下降。 現時沒有單一藥物可持續有效治療生蛇後遺神經痛症,患者需靠不同藥物組合控制痛楚。
由於免疫系統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潛伏病毒容易再度活躍,故年齡愈大生蛇風險愈高,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症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都是高危一族。 2019年10月,鄭秀文Sammi的媽媽因「生蛇」而腰背受到極大的神經痛楚,令Sammi亦考慮注射預防疫苗。 不少人會形容「生蛇」帶來的痛楚是很尖銳的,或是一陣一陣的,倘患處被輕輕碰到,患者便會感到劇痛。 「生蛇」的病症可長達30天,甚至數年,有四分之一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拼發症。 「生蛇」患者最常出現的後遺症,是容易發燒及患處會異常性疼痛等。 他又指,生蛇後會為身體帶來壓力,而其亦會令身體的血小板及發炎指數活躍,故發生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常人高7成,尤其有生蛇上眼的病人,中風風險更增加至2倍以上。
眼生蛇: 眼生蛇更嚴重?
雖然我們不會被傳染而「生蛇」,但「生蛇」患者有機會令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出水痘。 眼生蛇2023 值得一提的是,打過水痘防疫針,是減低出水痘的風險及降低水痘帶來的併發症,不等於完全不會出水痘。 穩陣起見,「生蛇」患者應避免接觸家中免疫力低的人、孕婦、幼童,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因按照目前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幼兒接種第一針水痘針的時間為1歲)。
大家都關心生蛇是否會「傳染」,最常問的就是生蛇長者害怕會將「蛇毒」傳染孫兒。 如果沒有出過水痘、未有注射過水痘疫苗也有機會被傳染;嬰兒、孕婦、免疫力低的人也應避免接觸,不過基本的衞生處理已經可以避免傳染。 由於病發位置是從受感染的神經線所對應的部位開始,理論上有神經線的部位都有機會長出帶狀疱疹,包括頭、臉、頸、手腳等,但最常見會從上背位置一路向下彎,或影響至前胸,形狀像蛇一樣,所以被稱為「生蛇」。 隨著醫學進步,蛇針已經可以分為 2 代,包括第一代 Zostavax 及第二代 Shingrix。 接種蛇針之後有多個好處,包括可以預防生蛇,減低帶狀疱疹的風險,即使不幸中招,亦可以減輕發病時候的嚴重程度及生蛇的後遺症如持續性神經痛等。 根據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可減低51%「生蛇」機會,即使「生蛇」,病徵都會較輕微,並可減低「生蛇」後遺症 67% 風險3。
眼生蛇: 健康支援
另外,亦建議接受帶狀疱疹疫苗注射,以減低復發率、復發時的疼痛感及病發時間。 眼生蛇 如病毒影響到頭部,患者有機會感頭痛,甚或影響眼睛致盲;如果病毒在腹部發作,則有機會造成腹痛。 甦醒後的帶狀疱疹病毒會沿着神經線一路波及皮膚,形成紅色的帶狀疱疹,更會帶來如針刺、電擊般的神經痛,令外觀和日常生活都備受影響。
「生蛇」患者中,有四分之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包括「生蛇」後遺神經痛。 即使水泡結痂痊癒後,神經疼痛仍可持續數月或數年。 另外,患處或會出現色素沉澱,皮膚呈現瘀黑色,要數個月才會消失,甚至永久不消散,嚴重者可能會留下疤痕。
眼生蛇: 疫苗價錢貴唔貴?
黎瑞恩曾經在社交媒體刊登一張大頭照,照片中見黎的眼部和眉心出現紅印及腫塊。 她不諱言透露初時只覺眼部不適,後來發現紅腫情況嚴重,於是求醫。 眼生蛇2023 生蛇初時,由眼部開始,繼而到眉心,再上到額頭,皮膚紅腫潰爛,如毀容。 當時正值舞台劇要在家以ZOOM排練,奈何生蛇位置極度不適,初時都有頂硬上,終要向劇團告假。
首次感染病毒時會「出水痘」,當水痘康復後,病毒會潛伏在身體的神經線內,再次被引發時就由神經線走到皮膚形成帶狀皮疹及水泡,即所謂「生蛇」了。 其實對抗生蛇最有效的「特效藥」,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目前最有效預防生蛇方法是注射帶狀疱疹病毒疫苗(俗稱蛇針),接種1針的有效期一般約為10年,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特別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應考慮盡早接種疫苗,加強保護。 患者服用特效藥期間,醫生通常亦會處方口服及外用的抗敏感藥和止痕藥,針對減輕不同程度的痛楚。 如病情嚴重至導致失眠,可能需要處方幫助睡眠藥物,減少對患者的生活影響。
眼生蛇: 康復後就高枕無憂?
另有兩成患處,是位於患者無法靠衣物遮掩的位置,如面及頸部。 南韓統計指,該國有三分之一人,會一生中「生蛇」一次,其風險更是按年齡增加。 「生蛇」是俗稱,其學名是帶狀疱疹,患者皮膚底部會有紅腫且刺痛的水疱,通常會成群出現。 目前在醫學上仍無法根治「生蛇」病症,惟從預防著手,療效較佳,本港於2014年早已引入預防疫苗。 Medtimes時代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帶狀皰疹疫苗——Zostavax疫苗,建議50歲及以上人士均可接種,預防「生蛇」有效率達七成,預防勝於治療,減少身體變差、免疫力下降時,發病及生蛇的機會。
其實一般西醫未有生蛇戒口的概念,但由於生蛇期間免疫力會降低,所以病人不宜進食過份刺激及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腸胃。 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如有良好飲食習慣,有助病情加快康復,減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眼生蛇 而配合解毒去濕和提升免疫力的食品,均有助減低生蛇的影響。 他又稱,用於治療生蛇的抗病毒特效藥,可縮短帶狀皰疹的康復時間,但在病發後的72小時內開始服用才得到最理想的效果,而且治療並不能阻止後遺症出現,亦不能預防日後復發。
眼生蛇: 預防生蛇有疫苗
因此,如發現眼睛周圍長出水泡及紅疹,最好及早求醫,作進一步檢查。 「生蛇」的學名爲帶狀疱疹,患者的皮膚底部,會出現紅腫且刺痛的水疱。 患處通常會成群出現,多數呈帶狀分佈,並分佈於軀幹部位,惟臉、頸及眼睛均可能受影響。 帶狀疱疹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神經,並處於休眠狀態。
若生蛇超過72小時仍未獲適切治理,例如紅疹附近已長出較大水疱,表示病毒可能已發惡至較難控制地步,水疱容易穿破,皮膚可能因而潰爛,亦容易引發後遺症,例如急性角膜炎、結膜炎、失明、失聰等。 有醫學期刊研究指出,在50歲或以上的生蛇患者中,估計有12.5%人會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即生蛇引致的後遺神經痛症。 痛症可斷斷續續維持幾個月至數年,不時產生如閃電、針刺、火灼般的神經痛,患者甚至穿衣服時輕輕觸碰到皮膚,都可能引發某處皮膚劇痛。 要早日擊退病毒,在出現紅疹後首72小時應果斷求醫。 生蛇常於40至50歲後發生,壓力大、情緒不穩、飲食不均、身體過勞都是發病誘因。 免疫力較低人士如長者,因年老體弱,生蛇的風險更比年輕者高8-10倍;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長期病患者,生蛇風險亦高2至4倍。
眼生蛇: 疫苗可以預防「生蛇」?
這種病毒平時不會發病,不過患者一旦抵抗力變弱,例如遭遇創傷、勞累、感冒、癌症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時候,病毒便有機會再度活躍,變成「生蛇」。 這類預防疫苗適用於50歲或以上人士,只須於皮下注射一針,即可有效預防「生蛇」、後遺神經痛及「生蛇」帶來的急性長期痛症,但不能治療現有病症。 預防疫苗的效用,是刺激因年齡增長,而變差的免疫系統産生抗體,從而增強免疫系統,以抑制水痘病毒再度活躍。 自2006年推出預防疫苗至今,歐、美等地已出售超過1,400萬劑「生蛇」預防疫苗,香港亦於2014年年初引入。
未出過水痘的人,可接種水痘疫苗,只要預防了出水痘,將來就自然不會生蛇。 目前水痘疫苗已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2013年後出生的小朋友都會被安排接種。 曾經「生蛇」的人是有機會復發的,50 歲以上曾經出過水痘或曾「生蛇」的人,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應該接種。 年長的人免疫力較差,所以較易「生蛇」,但其實十多歲的年輕人也會「生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