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林邊屋2023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林邊屋

林邊屋(英語:Woodside),又稱林邊樓、林邊地帶紅屋,俗稱紅磚屋或紅屋,由太古洋行於1920年代興建[1][2],是香港一組歷史建築,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為保留其原貌,政府均以林邊屋原有的設計及物料作為標準去進行復修。 林邊屋外牆所用的紅磚為「明口磚」,品質及規格要求都比較嚴格。 這種紅磚早已停產,而香港亦沒有廠商願意生產該種紅磚。 經過多次向不同國家的生產商查詢,最後終於在唐山找到一間廠商答應製造這種紅磚,供以復修林邊屋。 當時林邊屋的外牆嚴重受損,政府共使用了大約四千多塊紅磚進行修補,逐塊紅磚重新裝配。

第三個展覽廊則回顧香港過去的生態研究及自然保育工作。 中心一樓設有一個多用途會議室和兩個活動室,用作舉辦學生和公眾教育活動。 林邊屋 中心將定期舉辦電影欣賞、公眾講座、工作坊和導賞團等活動。 遊客亦可參觀中心外的鰂魚涌樹徑,沿途欣賞本土樹木。 中心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三十分,逢星期二、農曆年初一、二休息。

林邊屋: 建築特色

屋內的僭建物均被拆卸,被封閉的走廊重新打開並還原至本來的樣子,客廳裡的壁爐現在依然被保留下來。 林邊屋2023 另外,整座紅磚屋的內部結構及木梯都進行了鞏固及改裝工程,屋內亦增添有消防設施,以符合現時建築的規定。 林邊屋2023 沿柏架山道往山上步行15分鐘可到達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訪客亦可近距離觀察盧文氏樹蛙、香港蠑螈、招潮蟹和彈塗魚等。

林邊屋

香港同時位處熱帶及溫帶之間,其生物多樣性比其他同大小的地方為高。 香港約有3 100種維管束植物,包括超過300種本地樹木、約510種鳥類、超過50種哺乳類動物、超過100種兩棲類及爬行類動物、236種蝴蝶和117種蜻蜓,這些物種均以香港為家。 中心地下有三個展覽廊,展示香港美麗的自然環境和生態。 第一個展覽廊主要介紹生物多樣性的功能和價值,以高清影片展現香港多種動植物。 第二個展覽廊由樹林、河溪、海洋和紅樹林四個部分組成,訪客可透過展版、短片和多媒體互動遊戲,認識棲息地和物種多樣性之間緊密的關係。 訪客亦可近距離觀察活生生的本地原生動物及其特徵,如盧氏小樹蛙、香港瘰螈、招潮蟹和彈塗魚等。

林邊屋: 地方設施

位於鰂魚涌柏架山道50號的林邊屋(又名「紅屋」),已活化成為一所自然教育中心,用作介紹本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聳立於大潭郊野公園附近山丘的林邊屋始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原為太古糖廠高級職員的住所。 從一九八五年到二○○二年,林邊屋曾租予國際文化事業協會使用,作為舉行展覽和音樂會的場地,並於一九九八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在東區區議會的支持和建築署的技術支援下,林邊屋經復修後交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並成為本港首個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旨在推廣自然保育。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今日(六月一日)正式開幕,蒞臨主禮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喜見這座文物建築得以活化再利用。

林邊屋

2002年2月起,林邊屋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接手管理。 2012年改建為「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同年6月開放予公眾參觀[1]。 後來太古糖廠於1972年結業,林邊屋一直被空置,四年後由政府接管。 後來於1985年至2001年,國際文化事業協會曾租用此建築作為藝術展覽中心、會址及宿舍,不時舉行展覽及音樂會。 2002年起,林邊屋交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正式於2012年改建為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開放給予公眾參觀,以推廣香港的自然生態。 林邊屋於1998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後來政府及漁農自然護理署在接管林邊屋期間,曾進行大規模復修及活化工程。

林邊屋: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林邊紅磚屋)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設有基本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升降機和暢通易達洗手間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而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林邊屋現為二級歷史建築,樓高兩層,外牆則以紅磚砌成,以花崗岩為地基,所以又俗稱「紅磚屋」。 由於日治期間,林邊屋遭受日軍嚴重破壞,1947年至1951年期間,太古洋行為紅磚屋進行重建,將屋頂改為平頂,並合併兩棟建築,後來更加建了一個車庫。 柏架山紅屋(林邊屋)於1920年代興建,首業主為太古洋行,原為前太古糖廠的高級職員宿舍,直至1972年,太古糖廠結業才被空置,現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外牆由紅磚及花崗岩砌成,有大騎樓、拱形門廊,屬二十世紀初英國流行的愛德華式建築風格。

  • 林邊屋現為二級歷史建築,樓高兩層,外牆則以紅磚砌成,以花崗岩為地基,所以又俗稱「紅磚屋」。
  • 位於鰂魚涌柏架山道50號的林邊屋(又名「紅屋」),已活化成為一所自然教育中心,用作介紹本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設有基本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升降機和暢通易達洗手間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今日(六月一日)正式開幕,蒞臨主禮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喜見這座文物建築得以活化再利用。
  • 2002年2月起,林邊屋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接手管理。

1947年至1951年期間由太古洋行重建,改為平頂,兩棟屋二合為一。 九龍城區的九龍塘@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8,03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0,289人。 林邊屋2023 主要街道包括筆架山道(九龍塘段)、衙前圍道(九龍塘段)、歌和老街(九龍塘段)、窩打老道(九龍塘段)。

林邊屋: 林邊屋

中心的戶外地方每日上午六時至下午六時全年對外開放。 林邊屋初時主要作為任職太古糖廠、太古船塢等二級管理層的歐籍職員宿舍,後來加建了一幢車庫。 林邊屋2023 直至1972年,太古糖廠結束結業,該屋也被空置。 1985年至2001年期間,政府曾將該屋租予國際文化事務協會設立紅屋藝術展覽中心,作為舉行展覽和音樂會的場地。

林邊屋位於香港島鰂魚涌柏架山道50號,位處大潭郊野公園北邊,柏架山道旁,正北望培志男童院及太古坊,正東望康景花園及康怡花園A至H座。 1881年,英國公司太古洋行於香港投得鰂魚涌地段後,便開始於香港擴展及營運不同業務,其後在柏架山及寶馬山興建了不少宿舍給予員工居住。 而林邊屋便是唯一剩下的員工宿舍,於1922年興建,原供給太古洋行屬下太古糖廠的經理及總工程師居住。 於日治時期,林邊屋曾遭受嚴重破壞,至1947年,林邊屋才恢復原來的用途。 林邊屋,位於大潭郊野公園附近,大家沿著柏架山道自然徑走至山腰位置,便會找到隱藏於林陰深處、有近百年的建築——「紅磚屋」。 除了外牆,林邊屋的木製門窗、鐵窗都依照殘存完整門窗的模樣進行復修及更換。

林邊屋: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對於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築,復修期間必然會遇到不少難題,林邊屋外牆上的紅磚便是其中一個較為艱辛的復修項目。 政府為整座建築共斥資一千七百多萬元,至2012年正式活化為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開放給公眾。 活化後中心以本港生物多樣性為主題並設有3個展館,展出包括香港瘰螈等較罕有生物,另外亦有設施講述環保工作。 「紅屋」現在已免費開放讓公眾參觀並設有展館導賞、電影欣賞及教育工作坊等活動。 林邊屋已經有接近100年歷史,屬於二級歷史建築。 愛德華式的建築風格,配上美美觀又復古的紅磚外牆,吸引了不少人特意到來影相打卡。

除咗紅磚外牆,建築物裡面的遊廊、樓梯位,都非常適合影相的。 現時的「紅屋」其實是一個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中心設有三個主題展覽廊、多功能會議室、活動室同自然園區等。 在這裡更可以看到不少香港珍貴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林邊屋2023 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林邊屋(又名紅屋),前身為太古糖廠高級職員的住所,現活化作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介紹本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林邊屋: 展覽

中心定期舉辦電影欣賞、公眾講座、工作坊和導賞團等活動。 林邊屋 林邊屋有兩棟主建築,樓高兩層,中式琉璃瓦屋頂,紅磚牆加花崗岩地基。 內部的東西大多為木製,例如樓梯及窗框,而地面則鋪了柚木地板。

林邊屋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林邊屋2023 畢架山一號,碧華花園,碧麗閣,星輝豪庭,真能閣。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81,130,年齡中位數為 41.4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