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長沙灣邨的位置本來是警察宿舍,重建後繼承了長沙灣邨的名字。 舊長沙灣邨有十三座大廈,現長沙灣邨只有兩座,中間一個小公園,一眼看完。 深水埗一樓一2023 翻查資料,當時政府則特別強調「蘇屋邨三寶」於重建時獲得保留:小白屋、燕子亭,和金漆大門牌。 深水埗一樓一2023 小白屋據說從前是士多,重建時原計劃是開咖啡室,不過位處屋邨中央似乎不太合適。 重建蘇屋邨的時候,政府刻意強調蘇屋邨的歷史地位,算是回應坊間對新建公屋變得沒有人情味的批評。 當然,這過程也有一定的選擇性,讓我想起牛頭角下邨的保育,呈現的也是經過淨化的舊日子。
人員接獲途人報案,指在大坑東道88號對開,發現停泊在的私家車形跡可疑,人員接報到場並於車內檢獲一支棒球棒。 人員經初步調查後,相信私家車曾經在大坑東道撞毀約4米欄杆,車上的2女1男逃去。 案件列「危險駕駛」及「藏有攻擊性武器」,交由深水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深水埗分區委員會分為東、西及中南三區,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 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有關地區的區議員,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自1960年代起,隨著香港工業迅速發展,深水埗區的工業發展也日益蓬勃,加上區內興建了大量公共房屋,使該區至1990年代一直是最多人口的行政區。
深水埗一樓一: 社區環境
現存 17 幢「戰前唐樓」被古蹟辦評為歷史建築,皆屬私人擁有,業主隨時有權出售和拆除,令「戰前唐樓」的未來不甚明朗。 部分戰前唐樓被空置,黃天賜卻選擇留守,一家三遷不離深水埗,只因對此處的「情意結」。 李又指,「戰前唐樓」可成區內地標,認為市區重建要考慮社區營造,「你去旅行,也會想去當地人會到的地方」。 他舉例,新加坡一項失敗的市區重建項目,將街上排檔趕走變成商業區,結果人流盡失,最後要請專家顧問,研究如何將街檔帶回該區。 長春社表示,市區更新工程使深水埗舊建築快速消失,而深水埗最先發展的地區,屬日佔時期的華人娛樂區,保留了不少戰前建築,認為須為當區制定區域性的保育措施。 涼茶舖有一部電視機,播放電視台「麗的呼聲」,成為草根街坊的聚腳點,當時有火箭升空的國際大新聞、或大型比賽直播,都引來一大班街坊擠在涼茶舖看電視。
1926年典當合法化後,香港典當業急遽擴展,而南昌押就是在這個時期於深水埗扎根。 招牌模仿蝙蝠倒吊銜着金錢的形態,帶有吉祥的寓意,這幢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古色古香,承載着行業輝煌一時的歷史記憶。 Coffee Matters 前身是一家批發皮革的老店,雖然經過重新裝修,但仍然保留了綠白相間的石磚地板和其他設計元素,每個角落都充滿1950年代的懷舊韻味。 同樣走簡約風的 Openground,位於樓高兩層的唐樓內,集咖啡店、書店、生活用品店於一身,氣氛舒服,場地經常有展覽同興趣班,還會定期邀請本地重量級藝術大師舉辦相關的座談會及工作坊。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美食【10】呂宋芒甜品專門店
診療室如醫院病房,放置幾張病床、拉上簾子,天花掛著幾盞水晶吊燈,弱弱黃光照射在前業主留下來、黃天賜不捨扔棄的民國時期椅子和櫥櫃。 這幢唐樓原本由一名陳姓製衣商擁有,陳一家移民,有意放售,黃天賜便買下該物業,在爸爸百歲誕辰,重辦醫館。 醫館秉持爸爸的行醫理念,命名「醫道惠民」,冀惠澤社區,也是他行醫的初心。 也许,大家都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拼出一番事业,离开深圳的城中村或搬离香港的深水埗,住近南山的豪华小区或港岛的海景房,但我们也会感谢和怀念曾经给予年轻人生存空间的地方。
1956 年,黃天賜出生,自小便長駐涼茶舖幫忙。 1920 年代建成的三級歷史建築汝州街 269 號至 271 號,屬罕有的弧形轉角唐樓,現時樓上和地舖皆有商戶,經營珠寶店、五金配件和藥房。 深水埗一樓一 至於 1930 年代落成的三級歷史建築福榮街 62 號,則下舖上居,經營「維記咖啡粉麵」。 人去樓空的,還有欽州街 51 及 53 號。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區活動預告
當中有 22 項是因市建局重建工程而拆卸,例如是北河街 2 深水埗一樓一 號及鄰近合共的 4 個舊建築,遭改建成「愛海頌」。 60 年代末,無綫電視誕生,電視機在坊間普及,涼茶舖人流大不如前。 1968年,黃道益搬到相隔兩條街的長沙灣道 190 號,創立「中國醫館」行醫、做街坊生意,黃天賜一放學便跑回醫館幫忙,替病人按摩。 黃天賜說,爸爸相信「大道從簡」,認為治病應始於家居護理,因此開始研究按摩藥油讓街坊自用,「黃道益活絡油」因而誕生。
為了讓市民更了解深水埗區的社區活動和區議會活動,深水埗民政事務處將會利用本網頁宣傳並匯報區內主要活動,藉以促進社區聯繫,同時讓您進一步了解深水埗民政事務處的最新工作。 雖然已經在籌備結婚,但Dick和Christy不準備大辦婚宴,也沒想買樓。 Christy說:「如果你要按照社會的模式,很typical地這麼結婚,20萬、30萬就為一晚婚禮,就看你個人覺得值不值。」香港樓市讓年輕人不得不當租樓一族。 今年4月,房東就要收回Dick和Christy的房子,改成劏房,如果找不到更合適的空間,Sunfafa實體店也考慮結業。 在香港,有3種類型的住宅:公屋,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10呎;居屋,政府低價賣給市民;私樓, 700呎以上就算豪宅。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美食|16大深水埗美食推介!$5豆腐花/必食No.1車仔麵/露營風Cafe
警方接獲一名64歲姓朱男子報案,指發現一名男童在深水埗荔閣邨麗蘿樓一單位懷疑爆竊,並懷疑以20厘米長的軍刀襲擊朱男。 經初步調查,案件列嚴重入屋犯法罪,該名15歲男童涉案被捕。 朱男及男童同告受傷,清醒分別被送往瑪嘉烈醫院及明愛醫院治理。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改建自石硤尾工廠大廈,藝術中心樓高九層,無論是綠色外牆上「石硤尾工廠大廈」的偌大字眼,還是建築物中央的「口」字型天井,以及粗糙的混凝土地面,都是以前工廠留下來的痕跡。 這裏進駐了超過100個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及團體,例如繪畫、雕塑、攝影、戲劇等。 除了是藝術家的工作空間外,這裏不時舉辦展覽、文創、導賞團、市木集等活動。 雖然這裏已經全面改造,但仍依稀看到舊日工廠的痕跡,例如大廈大堂擺放數台工廠機器,各樓層保留開放通風的舊建築特色,你可在這裏追溯大半個世紀前工人的工作日常。
深水埗一樓一: 長沙灣邨
剛才說的跳飛機看起來是新的,但邨內還有很多相當老舊的壁畫,而且畫工十分精美,完勝新一代公共屋邨。
- 近年政府在古墓頂上方增設塑料天幕,避免水土流失。
- 我在大坑西邨找到一塊四句十六字的屋邨管理告示,很久沒有見過這樣的中文了。
- 邨內一個重要地標是原屋邨辦事處外的「公主樹」,由雅麗珊郡主訪港時栽種。
- 在這裏你會找到擁有四、五十年歷史的懷舊冰室,也有最夯的概念店和咖啡店;拐過街角,更有歷史建築和文創空間,漫步大街小巷,你可感受最貼地的港式情懷。
- 房子的裝修、業主的家具都很懷舊,地板是一格一格的馬賽克,有老香港的味道。
這幢三層的二級歷史建築,原由孫氏夫婦持有,白色外牆和騎樓柱上,用紅色油漆寫滿「一平鋁質相架」和「一平裝裱字畫各欵畫框」字句。 翻查資料,「一平」 於 70 年代開業,孫伯伯離世後,成為孫婆婆守住回憶的地方;至 2016 年,「一平」結業、鐵閘趟上,但招牌仍高掛門上。 想了解「屋邨仔」的草根生活,去 YHA 深水埗一樓一 美荷樓青年旅舍的「美荷樓生活館」就對了。 館內設有居住單位、雜貨店等的複製場景,讓你一探上世紀50至70年代香港公共屋邨的生活風貌。 美荷樓一帶本是木屋區,1953年的一場大火令接近5萬8,000 名居民無家可歸,突如其來的災難促使政府興建了石硤尾邨,象徵香港第一批「徙置大廈」的誕生。 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窮的社區,同時又處於市區黃金地段,土地問題特別突出。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只有不到9%的家庭,才能買下「豪宅」,大多數人處於蝸居狀態。 網上流出涉事車Cam片,所見當時被撞之的士停泊在路邊,車上司機打開車門正準備下車,惟其間司機疑整理物品,臨時回身留在車上。 此時涉事私家車突然從後高速駛至,「揳車罅」在的士與一輛貨Van之間衝過,千鈞一髮間幸的士司機未有踏出車廂,避過一劫,但車門被撞至「吊吊揈」並發出巨響,有女途人被得回頭查看。 深水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深水埗區的事務,共有25名議員,現屆深水埗區區議會無陣營佔據主導權,現任8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4名為建制派議員。 李形容「戰前唐樓」猶如雞肋,珍貴但空間小、難應付人流,不能做展覽或銷售,亦不足以彷效中環士丹頓街項目,作為青年或單身人士宿舍。
本區有為數不少的舊式唐樓,亦有全港首個公共屋邨 ( 石硤尾邨 ) ,以及新近於填海區落成的公共房屋和私人樓宇。 深水埗位於九龍半島的西北部,是本港最早期的發展區域之一,也是全港其中一個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區。 深水埗大致可分為深水埗中、石硤尾、荔枝角、西九龍填海區、美孚、長沙灣、又一村等七地區。 按行政區域的疆界劃分,本區北接沙田獅子山郊野公園,東以東鐵鐵路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 1910年代,深水埗傳統墟市被全面清拆,連同填海的地皮重建成以中國城市命名、井井有條的新街道群,並建有多層唐樓。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美食【14】美式復古Burger
他認為應宏觀思考保育,先探討社區有何需要,考慮「戰前唐樓」如何配合。 街边的老字号、西九龙中心的连锁快餐店等等,仔细摸索后会发现有各国美食,有十几块的肠粉,也有八九十的日式拉面。 我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非常希望住的地方能有点人烟气,所以这次回香港选择住处的时候,首先排除了香港各大修仙胜地。
記者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大廈名單,在市建局的重建研究範圍,找到 1,331 幢大廈資料,發現約 62%( 820 幢)達 50 年樓齡或以上。 當中 25 深水埗一樓一2023 幢早於 1945 年或之前興建, 屬「戰前唐樓」,有 18 幢被評為歷史建築,但其中一幢最近被拆卸。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 不過,由於李鄭屋漢墓的出土,我們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先民定居。 警方表示,26日晚上9時43分,西九龍衝鋒隊人員在大埔道70號進行路障檢查期間,一輛私家車未有按指示停下,並嘗試逃走,其間懷疑失控撞向一輛的士及一輛輕型貨車,其後往界限街方向逃去。
深水埗一樓一: 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深水埗
這裏除了常見的意式咖啡外,還供應單品手沖咖啡,並定期搜羅世界各地的精品咖啡咖啡豆。 到全港首間通宵營業的精品咖啡店 Dog99 Coffee ,小店越夜越熱鬧,吸引了不少文青及藝術家深夜前來打躉,找尋各自的靈感空間。 剛才提到,麗安邨和麗閣邨原同屬英軍軍營,不過麗安邨這邊後來做了船民營,所以比較遲才興建。 雖然大廈是和諧型,不過受啟德機場關閉前的航道所限,蓋得比較矮,感覺還不錯。
李鄭屋邨應該是香港其中一條最有名的屋邨,理由和屋邨本身無關,而是處於邨內的李鄭屋古墓。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一樓一2023 五十年代香港開始發展公共房屋,建設時無意中發現李鄭屋古墓,這是每個香港小學生都知道的故事。 印象非常不確定,如果有的話恐怕也是六歲前,記憶早已混淆。 東邨和香港大多數屋邨一樣,是房委會屋邨;西邨則是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建的。 現在香港大多數公屋都是房委和房協轄下的,但在五六十年代還出現過其他機構,例如之前提到的模範邨就是由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
深水埗一樓一: 深水埗私家車衝路障撞毀的士門 的士司機遲落車避一劫│有片
邨內一個重要地標是原屋邨辦事處外的「公主樹」,由雅麗珊郡主訪港時栽種。 今天辦事處變成了郵局,外面也有介紹「公主樹」,不過繞了一圈卻找不到哪一棵樹才是,因為不知為何沒有清楚標示出來⋯⋯看來應該是這一棵。 小時候從沙田坐巴士出九龍,常常經過澤安邨,總是很好奇這條邨是怎樣的。
[4]1920年代中,政府在深水埗的海傍向長沙灣方向填海,建成深水埗軍營和深水埗警署等設施。 1930年代,原位於深水埗北面的元洲村,田寮村,菴由村和馬壟坑村相繼被清拆,重建成新街道和唐樓群,深水埗範圍向北擴展至大埔道。 據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 在20世紀都市化發展前,深水埗是一個墟市,有深水埗大街、正街、灰窰街等街道,位於現時南昌街和醫局街交界一帶。
深水埗一樓一: 聯絡我們 ( 深水埗區 )
是次行程包括:南山邨、大坑東邨、大坑西邨、石硤尾邨、白田邨、澤安邨、李鄭屋邨、蘇屋邨、元州邨、幸福邨、麗翠苑、長沙灣邨、麗閣邨、麗安邨、南昌邨、富昌邨、榮昌邨、海達邨、海盈邨,和海麗邨。 官方說法視石峽尾大火為公屋的起點,之前提過其實東區的模範邨的歷史更早。 學術界對香港公屋的起源有很多討論,不限於官方的歌功頌德。 我認為最合理的說法是港英政府在冷戰時期面對中共壓力,不得不搞好香港的基本民生,公屋由此而來,石峽尾大火只是其中一個促成的契機。 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亦可選5款餐廳配搭好的款式及其他小食,款款份量十足。 他們反而覺得,年輕人被社會現實改變,並非壞事,反而是給他們空間去想,如何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更多的事。
和石峽尾邨一樣,白田邨也是一個不斷經歷拆卸與重建的大型屋邨。 邨內處處沙塵滾滾,新建的白田商場和上蓋的樓宇尚未入伙。 而我發現南山邨應該一直以來也有很多裝飾佈置。
今年二月,市建局宣布展開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指舊區土地欠規劃、大部分樓宇老化失修。 研究範圍約有 130 公頃,涵蓋深水埗舊區一帶,內有約 1,800 幢私人樓宇,當中樓齡達 50 年的,佔比近七成,較油旺重建區的舊樓比例(65%)更高。 昨晚(29日)晚上11時許,警方接獲一名64歲姓朱男子報案,指一名男童於麗閣邨麗蘿樓進入其住所單位,懷疑他在單位內爆竊,並用刀刺傷其腹部。 救護員趕抵現場,男事主清醒被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被捕男童亦告受傷將被送往明愛醫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