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特色:黃大仙區有多個熱門旅遊景點,吸引本地及外國遊客。 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該祠亦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志蓮淨苑以唐朝建築藝術的模式興建寺院建築群,是區內旅遊重點。 南蓮園池建設佈局依唐代規模制式,已於 2006 年 11 月開放予市民參觀。 截至 2015 年,黃大仙區人口約為 430,000 人 ( 佔全港總人口約 6% ) 。 2015 年本區在職家庭入息中位數為 26,600 元。
這兒的樓宇都以「龍」命名,如「龍澤樓」和「龍裕樓」等。 在邨內也有一大幅的九龍壁,在地圖上把黃大仙下一邨的九座大樓畫成九條龍。 黃大仙公屋2023 順帶一提,圖中九龍奪珠的那顆珠的位置,現實上只是一個給小朋友嬉戲的遊樂場,沒甚麼特別的。 啟鑽苑及毗鄰啟翔苑,均採用了階梯式樓宇高度遞變設計,在充分善用土地發展潛質的同時,亦讓建築物錯落有致,並與鄰近的樓宇布局保持和諧協調。 兩苑的住宅大廈外牆的顏色取材自舊大磡村街景元素,包括鐵鏽(橙色)、木材(米色)、植物(綠色)、金屬鋅(藍綠色)和磚石(灰棕色)。
黃大仙公屋: 設施
根據區議會的選區分界,大致上包括了黃大仙區的龍趣、龍上、龍下、鳳凰、天強、竹園北、竹園南、翠竹及鵬程數個選區的範圍。 因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 黃大仙公屋 黃大仙公屋 東頭邨位於黃大仙區的東頭(H08)和東美(H09)選區。 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 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寨城公園相隔了一條東正道,這條路正是黃大仙區與九龍城區的分界線。 雖然東頭邨獲劃分為黃大仙區,但由於地理位置來説東頭邨受啟德河(啟德明渠)及摩士公園所分隔,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城的距離比黃大仙還要近。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翠竹花園,天馬苑,黃大仙下邨(一區),竹園北邨,東頭(二)邨。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龍趣園內的何鴻燊公園,位於黃大仙下邨樓下的花園平台,與東頭村道馬路同一水平。 何鴻燊透過公益金善長命名計劃,在1998年捐款500萬命名公園作為答謝。
黃大仙公屋: 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黃大仙
設計師把廚房近一半空間分割出來,變成工人房及擺放洗衣機。 至於廚房設有煮食爐、鋅盤及長工作枱,容易擺放食材及廚具,方便煮食。 黃大仙公屋 「鼎勝設計工程公司」負責人Mark接受TOPick訪問,分享裝修過程心得及不同房間的特色。 單位住戶有一對夫婦、一對女兒及一位傭人,他們決定為這小天地裝修成簡約風的安樂窩。 自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起,全條黃大仙上邨以及黃大仙下(二)邨部份樓宇(龍泰樓、龍昌樓、龍福樓、龍和樓、龍滿樓及龍禧樓)及竹園鄉獲劃為黃大仙區議會轄下的龍上選區[7]。
2007年5月27日,基督教機構全城更新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全球禱告日活動,當天禱文《為香港的18區禱告-九龍 — 黃大仙區》中寫道:「故此我們大膽呼求禰,把本區的名稱更改,以一個中性的「慈黃區」取而代之! 我們亦盼在區內能建立一座基督教大樓,見證教會合一及高舉主耶穌基督! 」,被認為完全不懂尊重歷史及其他宗教,引來網上各大論壇的口誅筆伐。
黃大仙公屋: 聯絡我們 — 公共房屋
其實周邊大多數的舊公屋都已經重建,美東樓已是碩果僅存的時代見證了。 自從香港的公屋商場變成上市公司領匯之後,社會大眾對私營化下的公屋商場追逐營利未能服務低下階層,怨聲載道。 他預期,大市氣氛一般,直至年底上述屋苑樓價跌5%至10%。 康華苑樓齡最高,達36年,康逸苑樓齡22年,是半山區內最年青的屋苑。 黃大仙公屋 世紀21聯城物業董事謝寶昭指出,這些屋苑樓齡偏高,已過了政府擔保期,綠表買家見繳付首期較多,而且需要通過壓力測試,故「綠表」成交不及自由市場多。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黃大仙公屋: 商場
自 1960 年起,政府於黃大仙興建大量公營房屋,至今大部份均為公屋及資助房屋,私樓規模較細,樓齡亦較高。 黃大仙最大特色是區內設不少廟宇,與高樓大廈並立,融合新舊文化,保留傳統宗教特色。 黃大仙公屋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遇有緊急事故及天災,民政處亦會為受影響的居民統籌各項支援及善後服務,配合他們需要。 區內亦設黃大仙文化公園,匯合中西文化,為居民提供豐富休憩設施。 此外,區內設充足社區配套,包括社區中心、黃大仙中心、睦鄰街遊樂場等,滿足居民的基本娛樂需求。 作為連接大老山隧道及獅子山隧道的交通樞紐,黃大仙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多條巴士、小巴路線前往港九新界各區,加上觀塘線黃大仙站,交通配套完善。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黃大仙公屋: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獅子山和公屋代表香港庶民情懷,以此為拍攝香港特首選舉宣傳照的地點當然贏盡掌聲。 抬頭看到「井字型」設計,隨即大喜,因為自己就是在「井字型」的公屋中長大的。 「井字型」的官方名稱是「雙塔型」,由兩個方型迴廊組成,迴廊中間通天,所以每家每戶的大門都可以看到各戶大門,有保安作用而且通風良好。
- 在重建完成後,除第7至9期重建分為黃大仙下(一)邨外,其餘樓宇均屬黃大仙下(二)邨,當中黃大仙下(一)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
- 彩虹邨無論是名字或是現實上也是香港最美屋邨之一,亦是極少數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仍然完整保留的公共屋邨。
- 黃大仙最大特色是區內設不少廟宇,與高樓大廈並立,融合新舊文化,保留傳統宗教特色。
- 第14、15座原址曾經擬重建為兩幢由1998年版本的新十字型大廈組成的居屋屋苑,但計劃因「孫九招」而腰斬。
- 受惠於租置計劃,她們一家可以用低價約61萬元購入現時所住的公屋單位。
-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
公園廣種香港常見植物,設計中式園林圍牆,金黃色琉璃瓦頂,九曲走廊和兒童滑梯、攀爬鋼架等,中央拓作戶外表演場舞台。 黃大仙下(一)邨建成時,為問題公屋事件中慈愛邨40座及慈民邨61-65座受影響居民,以及慈樂邨17-23座重建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 其後,此邨按租者置其屋計劃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直至2020年6月,此邨僅有73.6%單位出售,屬租置計劃中出售率較低的屋邨之一。 順帶一提,黃大仙下(二)邨中的和諧三型樓宇,曾經本來擬建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後來因搬遷工作延誤及適逢和諧式大廈的推出,而改為現今設計,亦使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成為少數未曾興建的公屋型號。 黃大仙公屋 另外,本邨龍福樓、龍光樓及龍輝樓為僅有兩條於1980年代落成但採用英式編層法(即同時設有G及1樓)的屋邨之一[3]。
黃大仙公屋: 黃大仙匯豪山三房移民盤 低估價8% 928萬元易手
屋苑連同旁邊的居屋屋苑啟翔苑皆由房屋署總建築師(五)負責總體設計,並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詳細設計。 總承建商為新福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個屋苑現時由卓安物業顧問有限公司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另外設有名為龍翔中心(領展接手後,已易名為龍翔廣場,2015年9月再改名為黃大仙中心北館)的中型商場,並設有小廣場連接黃大仙港鐵站及黃大仙廟,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服務。 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為政府徙置區,稱為黃大仙徙置區,於1957年至1961年落成。 黃大仙公屋2023 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為區別原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後改稱「黃大仙上邨」),改稱黃大仙下邨。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晚上會過來樂富吃飯,然後總會穿過這個公園才會去乘車回家。 黃大仙公屋 西灣河半山一帶,有兩個商場,分別是耀東邨商場和興東商場。 東駿苑靠近耀東邨商場,東熹苑和東霖苑靠近興東商場,東欣苑位於近山腳,步行5分鐘已到筲箕灣道,購物消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