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2023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肺癌的治療和長期療效取決於類型、階段(轉移的程度)和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7]。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大多數的肺癌無法治癒[3],常見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化療和放療[7]。 非小細胞肺癌有時採用手術治療,而小細胞肺癌(SCLC)通常對化療和放療的效果佳[18]。 肺癌(英語:Lung cancer[7])是惡性的肺部腫瘤,肇因於肺部組織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英語:cell growth)[10]。

胸片上肺癌通常表現為一個單一肺結節(英語: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但由於有許多症狀類似的疾病,因此仍須配合其他檢查以進行鑑別診斷。 肺癌亦可能在進行其他無關原因做胸部X片或CT掃描時意外發現(英語:incidentaloma)[64]。 肺癌需要透過對可疑組織的臨床和影像學特徵進行組織學檢查方能確診[1][6]。 CT掃描不應使用過長時間或過於頻繁,因為會增加人們接觸到的射線量[65]。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支氣管鏡

非小細胞肺癌(包含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癌等)之分期依肺腫瘤之大小及侵犯程度分為一、二、三、四期。 中央型肺癌會有咳嗽和多痰等自覺症狀、周圍型肺癌則沒有任何徵狀。 第三期:轉移已達縱膈淋巴結,或即將擴大到鄰接的食道、胸膜、胸壁、心膜、膈膜等。 第四期:已造成惡性肋膜腔積液或轉移到對側肺臟、脊椎骨、腦部、肝臟、皮膚等遠處的組織。 從1960年代開始,相對於其他類型肺癌,肺腺癌的發病率開始上升,部分原因是過濾嘴香菸的面世。 過濾嘴過濾掉了菸草中的大顆粒物,因此減少了大氣道中的沉積物。

局限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是20個月,五年生存率為20%[7]。 即使正在進行常規化療的患者,合併給予和緩醫療也有助益[146]。 和緩醫療也能夠給予患者和醫師雙方一段過渡期,以避免情急之下做出無法反悔的決定[147][148] 。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2023 和緩醫療並不只用於生命垂危之際,在整個病程中,和緩醫療都可以避免無用但昂貴的治療措施。 對那些癌症晚期的病人,則建議轉由安寧病房進行安寧療護[16][148]。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預後

罕見的亞型包括:腺瘤、類癌(英語:lung carcinoid)和肉瘤樣癌(sarcomatoid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2023 carcinomas)[6]。 大麻和菸草菸霧中含有許多相同致癌物[35],但抽大麻對患肺癌風險的影響還不清楚[36][37]。 2013年的一篇回顧性文章並未發現輕度到中度吸食大麻會使患肺癌風險增加[38]。

大概4%的非小細胞肺癌與一個EML4-ALK(英語:EML4-ALK)酪氨酸激酶融合基因有關[58]。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2023 表觀遺傳學的變化——如DNA甲基化,組織蛋白尾部修飾或小核糖核酸(微RNA)調控的改變可能會導致抑癌基因的不活化[59]。 周圍型的肺癌長在肺的周邊部位,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通常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胸痛、肋膜積水、呼吸困難等症狀。 肺癌就是指長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 以台灣為例,從民國58年到了民國106年,40幾年裡肺癌死亡率就增加了大約10倍。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化療

2012年,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增患者出現在中國大陸,而非洲和南亞肺癌發病率則要低得多[158]。 在英國肺癌是第二大最常見癌症(2011年有大約43,500人被診斷為肺癌),也是癌症致死的最常見病因(2012年大約35,400人死於肺癌)[159]。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若IA期時手術完整切除癌灶預後最好,多達70%患者可存活5年[154]。

目前已知5、6和15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多態性會影響患肺癌的風險[52]。 支氣管鏡檢查則可觀察在氣管或支氣管的病變,並且可以同時做支氣管壁的刷拭做腫瘤細胞學檢查或甚至切片檢查。 至於胸腔鏡或開胸手術探查,則是用於連上述檢查都無法取得病灶的檢體做確定診斷時才執行。 胸部X光或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是篩檢及發現肺癌的基本檢查,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則用來瞭解疾病侵犯的程度。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肺癌

通常的治療措施包括:和緩醫療[100]、手術,化療和放療[1]。 對晚期肺癌來說,標靶治療(英語:Targeted therapy of lung cancer)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肺癌篩檢(英語:Cancer screening)乃在沒有症狀的人群中進行大規模醫學檢查(英語:medical tests)[84]。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以切除與否來分,切除例之五生率33%、非切除例6%,可切除之患者其預後比不可切除之患者好五倍。 手術死亡率從1950年代之24%降至2000年代之5%,手術安全性增加了五倍。 肺癌的治療取決於癌細胞的類型,擴散程度和病人的身體狀況。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肺癌之分類

因此有些藥物藉由抑制PD-1與其配體PD-1配體1(PD-L1)來發揮療效,此類藥物已被批准作為某些肺癌的前幾線藥物[141]。 PD-1因此可使用PD-1和PD-L1的單株抗體來對況這些癌細胞。 對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稍小劑量的胸部放療可用於控制症狀(和緩性放療)[117]。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2023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利用高頻電流來殺死腫瘤細胞的新技術,可以用於腫瘤病灶較小的早期患者或放療後的復發患者。 這是一種創傷較小的治療手段,較開胸手術而言,可以儘可能多地保護肺功能,適用於無法手術的患者[7]。 小細胞肺癌通常使用化療和/或放療[107],但是人們正重新考量手術對小細胞肺癌的作用。

使用TNM分期系統可將非小細胞肺癌分為隱匿癌、0、IA、IB、IIA、IIB、IIIA、IIIB、IIIC、IVA,和IVB期。 之所以稱其為大細胞癌是因為癌細胞體積大,細胞質過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6]。 全球許多國家都制定了該國共同遵守之約定以便臨床診療時引用。 國家衛生研究院亦在2004年制定了適合我國使用之臨床指引,並且公告在國家衛生研究院網()。 全國醫療院所可以該肺癌臨床指引為藍本,制定適合自己單位使用之臨床指引。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研究方向

對有患肺癌高風險的人群可以透過電腦斷層來篩查發現癌組織,也使病人有機會早期診斷並治療從而延長壽命[65][85]。 高危人群是指那些年齡為55-74歲,抽菸量相當於連續30年每天1盒,而且戒菸不超過15年的人[65]。 癌症分期是對其從原發部位擴散的程度進行評價[75],是影響肺癌預後和潛在治療措施的因素之一[1][75]。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IIIB期以後之肺癌不適宜手術治療,只可給與姑息性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近幾年陸續有化療新藥問世,用於身體狀況較佳之病患已可使存活期及症狀改善。 標靶療法之問世,更進一步提升了黃種人之肺腺癌存活期間。 空氣污染和吸菸人口的增加,是促使肺癌直線上升的重要因素。 吸菸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男性吸菸者,得肺癌的機會為不吸菸者的十倍(女性是五倍,可能女性菸量較小之故)。 ;但約需15年後,這些以前曾經抽過菸的人罹患肺癌的危險率才會接近於不吸菸者的水平。 此外,有25%不抽菸者得肺癌是因為吸了二手菸所造成,長期接觸二手菸得肺癌的機會約為不吸菸者的兩倍。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分期

世界衛生組織(WHO)號召各國政府全面禁止菸草廣告以防止年輕人沾染,WHO估計在實行這種禁令的國家菸草消費量已減少了至少16%[83]。 繼發性腫瘤可根據其原發部位分類,如擴散到肺部的乳癌被稱為轉移性乳癌。 戶外空氣汙染物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特別是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廢氣[4]。 懸浮細顆粒(PM2.5)和硫酸鹽氣膠(英語:Stratospheric sulfur aerosols)也會稍微提升風險,此類汙染物常來自於汽車排放的廢氣[4][46]。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2023 二氧化氮濃度每增加10 ppb,人患肺癌風險就上升14%[47]。

胸部超音波則用來指引醫師,以細針抽吸取得肋膜積液或取得位於肋膜邊緣的肺臟末梢病灶的檢體,做細胞學或病理切片檢查。 肺癌的臨床症狀,視腫瘤長出的位置而異,臨床上,位於肺門附近的肺癌稱中央型,約佔二分之一,生長於支氣管的小分支的為周圍型,以腺癌較為常見。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中央型的肺癌長在氣管或大支氣管內,較易阻塞氣體的出入,並刺激支氣管壁,而造成咳嗽、咳血痰或阻塞性肺炎等症狀。

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臨床症狀

由於肺癌早期都沒有症狀,所以對於高危險群之長期吸菸患者,應定期接受胸部X光、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與痰液細胞學追蹤檢查,以期早期發現,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TRACERx計畫正在觀察非小細胞肺癌如何形成和發展,以及這些腫瘤如何變得對治療耐受[196]。 這一項目會觀察來自850例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腫瘤樣本,這些病人處於確診後、初次治療後、治療後、和復發後等各個時期[197]。 透過分析腫瘤發展不同階段的樣本,研究者們希望找出哪些變化能夠加速腫瘤的生長,加強腫瘤對治療的耐受性。 該項目的結果能夠幫助科學家和醫生理解非小細胞肺癌,並且可能有助於發現治療肺癌的新的手段[196]。 當前肺癌治療的研究方向包括免疫治療(激活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141]、表觀遺傳學、化療和放療新組合(單獨或合併使用)。

  •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提供的數據,美國肺癌患者確診時的年齡中位數為70歲[155],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2歲[156];有醫療保險的人可能預後更好[157]。
  • 美國每年有大約3,400人死於被動吸菸造成的肺癌[29]。
  • 石棉也可導致胸膜癌變,稱為間皮瘤(和肺癌不同)[45]。
  • 連續超分割加速放療(CHART)是對根治性放療的改進,它在短時間內給予患者大劑量的放療[110]。

如果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對其進行分期可確定肺癌病灶是否為局限性、能否手術切除,或是否癌組織已擴散到無法用手術治療的程度,這可用CT和正電子成像術(PET)掃描來決定[1]。 血液檢查和肺功能檢查(英語: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可用於評估病人能否承受手術[16]。 如果肺功能檢查發現病人呼氣儲備量很低可能不會進行手術[1]。 生物體在不改變DNA序列狀況下,可以藉由一些分子標籤改變基因的表現,而這類修飾常常具有遺傳性。 針對這些分子標籤的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研究顯示非小細胞癌早期給予藥物阻斷多重分子標籤,可以在副作用更少的情形下殺死癌細胞[195]。 在對病人進行標準化治療前給他們用這些藥可以提高效果[195]。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