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11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事實上以鯨魚小學校、大和頓物所為人熟知的黃卓仁來自屏東,而操刀過2017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互動裝置設計的劉大中則是正港台北人,但他們卻都選擇落腳台南,而且一待就沒有想要離開的意思。 接著穿越「冰鄉」店內狹窄的走道,繞行至後方,在開山宮廟埕前坐著吹風呷涼,再散步到「后拾參」頹圮的三合院裡尋找「荒地茶葉蛋」(當天居然沒有,哭),最後則鑽進位於正興街的丁尺建築師事務所裡,邊喝咖啡邊聊這些年台南城市的變化。 內部除了保留磨石子地面、鐵花扶手以及屋內的木構造外,建築師拆除部分室內樓板塑出引光天井,讓老屋不僅復舊,還因光的注入新增了不少室內表情。 也因一樓是高互動的工作區,因此拆除庭院圍牆打破距離感,丁尺在保留老屋元素下,在開闔之間套入現代手法,正是所謂在保留空間的過去,並讓過去有著新的開始。

保留磨石子地面外,也讓天花自然裸露,僅將管線拉整並用黃色創造現代生活感。 而原先的圓形拱門改制成吧檯,顛覆傳統拱門的使用可能。 出身內埔的利培安,2015年與弟弟利培正、丁尺建築事務所黃卓仁建築師、大和頓物所執行長賴元豐等在地客庄青年共同合作,讓位於屏東竹田車站前的老舊倉庫煥然一新。 【記者卓羽榛台北報導】春天百花齊放,來到陽明山及附近山區賞花,已是每年最熱門的行程之一,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今年特別推薦文青新玩法,要讓民眾不只用眼睛賞花,更要結合《心中有一座山》音樂專輯,用耳朵... 竹田驛前「大和頓物所」,前身是創立於1942年的「德興米廠」,早期是鄰近區域稻米集散地,如今,已有80年歷史的大和頓物所已成為屯咖啡、屯記憶之處。 屏東縣竹田鄉因舊時碾米廠林立,而有「頓物」之舊地名,當地閒置荒廢多年,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豐明路26號的「德興碾米廠」是地方重要的歷史資產,保有珍貴的鄉土藝術家壁畫以及早年穀倉作業的歷史痕跡,但在政府有限的修繕財源下,老建物漸走向凋零衰敗命運。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日本傳統CIDORI工法再進化,春日井市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隈研吾

新設計整合了原環境與街區,讓居民重新進入園區感受在地風土,成為服務社區與高齡者的地景公園。 南華國小停辦之後,屏東縣政府希望善用閒置空間,將其改造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融入無人機專業操作訓練等專業課程,成為當地農業數位科技化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基地,也使南部青農有個場域互相交流學習。 但除了將校舍量體轉做農創基地外,這裡還有沒有更多可能? 縣長潘孟安找來「一起設計」與「丁尺」重新整理周遭地景,而他們首要思考的就是空間與周遭的關係。

這些激烈的三角空間,經由各異的窗戶與玻璃材質被照亮,並將窗外迫近的鄰房距離拉遠,同時對抗了原來型式繁重的斜屋頂。 在通常封閉的「台灣鄉村都市邊界的」住宅空間,產生新的「生活關係的」可能。 建築師黃卓仁在侷促的方矩基地中扭轉住宅平面,退讓出看得見天空的採光天井與植樹露臺,使光線與微風能流穿進每一個樓層的居住場域。 3+1層的建築,一樓為客廳、廚房、中島、餐廳及爺爺奶奶的房間,還有一方開心農場;二樓有姊妹們的女孩房及小男孩的房間,更移除樓板打造了穿透二、三樓的天井,創造攀岩遊戲場,樑下則順勢設置單槓,讓孩子、男主人都能盡情在此揮灑汗水,在家就玩得好盡興。 三樓為夫妻倆的私人領域,規劃了主臥、更衣室及書房,還利用錯層空間種植了綠意,注入盎然生命力。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雜誌金牌獎

丁尺成立之初,黃卓仁原先構想的是共同工作室,一間公司一個木塊當招牌,但因當時台南房價便宜,且共同工作的風氣尚未成型,因此後來街區活動需要放電影的地方時,黃卓仁便將空間打開,讓創意得以交流。 黃卓仁說,早期台南生活步調慢,房價便宜,吸引了許多年輕創業者進來,他也是其中一員。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這幢40坪2層樓的獨棟老屋,因應屋主所需要工作區與較為個人的起居空間來調整,除了生活機能上,對空間氛圍希望盡可能保留老屋本體的元素,丁尺建築事務所從進門處起,不僅試圖恢復老屋原貌,甚至還讓光影還原於空間中。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屏東縣高樹鄉南華國小2020年遭裁併校後,縣府打造屏東縣智慧農業學校,校園開放給社區使用地景公園「南華微光」,獲2022年美國繆斯設計獎(Muse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Design Awards)金獎殊榮,從世界102個國家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第卅九屆 2017臺灣建築獎 臺北市網球中心 / 事務所: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北區工程處。 2017臺灣建築佳作獎 中山小巨蛋與周邊通學廊道 / 事務所: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呂欽文:審計制度靈活 公共工程不流標

聖經創世紀第一章全體經文讀起來是相當「建築」的:裡頭有談到光、談到虛空、談到氣、談到水,更談到如何使用這地上的材料來創造出屬於祂的自然系。 然後,有萬物棲息於上、有人生活在其中,像極了「建築」。 體育休閒站包含重訓室與小型舞蹈教室,位於學校圍牆跟球場之間。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將中間的門型框架轉變成斜柱,順著屋頂坡度與球場連結,並透過橫梁支撐混凝土屋頂。 整體展現結構撐起建築的動態表現,如同建築的重量訓練。

  • 就讓丁尺建築師事務所黃卓仁建築師與他的友人工業設計師劉大中帶路,從他們的眼光探索最日常的台南,並揭開兩人偏愛的私房景點口袋名單。
  • 一間將近八十年的穀倉中置入一個現代感的咖啡店,丁尺為維持穀倉空間的歷史質感,而在完全保留現有穀倉結構與外牆的原則下,置入一個新的空間量體。
  • 在台灣的傳統清代城門座,沒有例外的呈現長立方型的量體,初期的設計也曾考量依循原來的建築意象,並作為未來提供考古遺址的工作站。
  • 體育休閒站包含重訓室與小型舞蹈教室,位於學校圍牆跟球場之間。
  • 也因一樓是高互動的工作區,因此拆除庭院圍牆打破距離感,丁尺在保留老屋元素下,在開闔之間套入現代手法,正是所謂在保留空間的過去,並讓過去有著新的開始。
  • 2014年3月,國防部眷改的腳步未曾停歇,在高雄市左營的西自助新村的拆除工程中,發現了建造於1826年的鳳山縣舊城遺址,包含長達超過六十公尺的咾咕城牆遺跡,還有舊城西門的城門座遺跡。
  • 此為屏東縣加祿國小的枋山分校,是將原有危險老舊校舍拆除,並新建包含孩童學習及高齡長者日間照顧的校園建築。

白天的話,他則推薦台南鹽水的「永成戲院」,「它是目前台灣僅存的全木造戲院,日治時期為碾米廠倉庫,戰後才轉變為戲院。這大概是最早的老屋新力、老屋再生的案例之一吧。」因此如果有來台南,千萬別錯過這幾個精彩的台南風景。 但黃卓仁也坦承近期不少業主受到日本建築的影響,格外鍾情白色。 一如2020年完工位於台南的「埕宅」,以及2018年完工同樣位於台南的「木木之家」,都以大量的白色鋪設而成。 一間將近八十年的穀倉中置入一個現代感的咖啡店,丁尺為維持穀倉空間的歷史質感,而在完全保留現有穀倉結構與外牆的原則下,置入一個新的空間量體。 有趣的是,他們進駐正興街之際,正是街區最光輝燦爛的歲月。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在丁尺建筑师事务所 - ArchDaily的討論與評價

在極端的限制條件下,這個設計翻轉了人與住宅的關係,也重新定義建築與都市關係。 台灣年輕建築創作者屢屢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在與環境對話、回應大環境變遷,甚至在人與空間的互動上,皆提出了具實驗性、批判性的設計,為這片土地上的建築再造多元紛呈的思考與提案! 2020第五屆ADA新銳建築獎作品,從高度實驗性轉為高度公共性,跳脫傳統設計思維,從結構、動線、與環境的對話,提出了更新穎的設計策略。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2023 首獎則由建築師林佩蓉(大林工作室 STUDIOLIN)的作品《XX》,從八件入圍作品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設計團隊拆去封閉的校園圍牆後,面對基地與街道間的1.2公尺的高低差、中間還有水渠流過,為了讓空間更靠近鄰里,他們特別製作弭平地面落差的層板平台,不僅讓公園成為無障礙空間,老樹的根系生長也因層板架高而不受限制,雨水亦可直接由流入土壤之中。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一開始來看基地的時候,老屋閒置多年,年久失修,許多屋內的木夾板隔間已經不 ... 或許並非所有再利用空間都必須文創化,「南華微光」打開原本校園與街區間封閉的介面,混凝土的流線與水霧柔化了空間,其中的變化與趣味也增加居民們的使用意願,提案一種更親近生活的想像。 園區內景觀則以當地常見的環境脈絡轉化成為幾何地景。 連續漸變的混凝土擋土牆,從使用者的視覺感受出發,特別將矩形基地拆成多個三角形,順應一旁鳳梨田的阡陌紋理,分別向田地與校舍量體敞開。 設計團隊拆去封閉的校園圍牆後,面對基地與街道間的1.2公尺的高低差、中間還有水渠流過,為了讓空間更靠近鄰里,設計團隊特別製作弭平地面落差的層板平台,不僅讓公園成為無障礙空間,老樹的根系生長也因層板架高而不受限制,雨水亦可直接由流入土壤之中。 黃卓仁主持的「丁尺建築師事務所」及辜達齊帶領之「一起設計」共同整理周遭地景,設計團隊首要思考的就是空間與周遭的關係。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NUK ARCHITECTURE 國立高雄大學 建築學系

其中可以看到現代設計與傳統建築並存的有趣關係,也可以到年輕建築團隊對於新舊設計的巧妙安排。 在方正的平面上畫了一個X,形成四個向中心聚集、對外擁有完整立面的三角形空間。 一樓的公共空間與母親房也由X發展而成,斜向空間與既有的正交梁柱系統產生了空間的流動感。

  • 竹田驛前「大和頓物所」,前身是創立於1942年的「德興米廠」,早期是鄰近區域稻米集散地,如今,已有80年歷史的大和頓物所已成為屯咖啡、屯記憶之處。
  • 接著穿越「冰鄉」店內狹窄的走道,繞行至後方,在開山宮廟埕前坐著吹風呷涼,再散步到「后拾參」頹圮的三合院裡尋找「荒地茶葉蛋」(當天居然沒有,哭),最後則鑽進位於正興街的丁尺建築師事務所裡,邊喝咖啡邊聊這些年台南城市的變化。
  • 建築師除了保留屋內多個老元素外,在細節處理上其實有著很多現代手法,包括引光、把整個空間色調降到最低以強化光源,調整開窗位置讓室內室外空氣流動更好等。
  • 黃卓仁說,早期台南生活步調慢,房價便宜,吸引了許多年輕創業者進來,他也是其中一員。
  • 新建築量體與舊牆脫開,創造出可引入光線、植物及碎石的隙景空間,穀倉空間有了更多的虛實層次;舊有的磚牆質感反射織映在現代的玻璃框景之上;新舊鋼結構交錯界定出遊走路徑,也圍塑了一幅層疊歷史、現代與自然的生活風景。
  • 外牆造型折板配合高低錯落的大小開窗,讓孩子能以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製造建築立面的韻律跳動變化;屋頂將是家人的秘密基地,讓生活能在緊促的舊街區中探出視野,有了親近天空的機會。

入圍的8個作品中,展現年輕建築師在公共工程環境中的創意,也有在私人住宅中呈現對都市空間的批判,最大的共同特徵,都是高度關切人與空間的互動,甚至是建築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2020實構築展「Tectonic Becoming 構造詩」參展作品:大和頓物所╱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力口建築新建築的雙斜屋頂是對於舊穀倉形式的回應,入口處刻意脫開量體,退讓出天光撒下的虛空間,將視覺線性引導至後棟穀倉。 新舊結構脫離錯置的設計,讓建築的新建行為是可逆的,也使穀倉建築保有了未來施作原樣修復的可能性,而產生了新與舊的空間對話。 新建築量體與舊牆脫開,創造出可引入光線、植物及碎石的隙景空間,穀倉空間有了更多的虛實層次;舊有的磚牆質感反射織映在現代的玻璃框景之上;新舊鋼結構交錯界定出遊走路徑,也圍塑了一幅層疊歷史、現代與自然的生活風景。 JR Architects |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2015年,事務所成立於台南,專注於建築設計創作,專業涵蓋開發評估、結構安全、住宅新建、老屋翻修、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藝術裝置 ...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在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JR Architects的討論與評價

2015年,事務所成立於台南,專注於建築設計創作,專業涵蓋開發評估、結構安全、住宅新建、老屋翻修、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藝術裝置以及家具設計等,企圖以提出具實驗性 ... 2015年,事務所成立於台南,專注於建築設計創作,專業涵蓋開發評估、結構安全、住宅新建、老屋翻修、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藝術裝置以及家具設計等。 混凝土結構旁的生態池 混凝土結構旁的生態池 辜達齊說明:南華微光反轉廢棄小學,創造共融互動的遊憩地景,以熱帶植物與自然景觀等元素置入翻轉場域,成為屏東地區農業數位科技化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基地。 特別利用基地退縮,在不縮減車道原則下,創造省道旁的行人環境空間,與順應著鳳梨田的阡陌紋理,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的想像空間整合在一起,賦予廢棄校園新生命。 由於德興碾米廠位置與歷史背景特殊,穀倉改造計畫的啟動更背負了活化在地文化與記憶傳承的意義使命。 此為屏東縣加祿國小的枋山分校,是將原有危險老舊校舍拆除,並新建包含孩童學習及高齡長者日間照顧的校園建築。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而「鯨魚小學校」以正在轉身回游的鯨魚身體,構成面向台灣海峽的純白校舍,從尾巴到魚背和緩隆起的斜坡,不僅延伸為空間,也形成孩子的遊戲場,為校舍外觀注入活潑的意象。 不同傾角的牆板,成為孩子攀爬的挑戰-是山丘,是階梯,也是遊具,延綿成一抹阻擋東北落山風的合院建築,隱化成「鯨魚」想像的小學校。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2023 而南華微光作為農創園區,周圍綠色草坡上也栽植上各式各樣可食植物,包含九層塔、美人蕉等等,可供大家自由摘取,增加民眾與場域的互動性。 草坡下的生態水池也仿造自然樣態,沒有做過多的圍籬阻隔,裡頭復育豐富的水生植物,也是個生態教育的場所。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霧氣裝置提供植物充足水分,夜間在微光裡更創造一股獨特迷幻氛圍。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臺灣建築評審團獎

2020年完工位於台南的「埕宅」,以面向東方的院子,串聯了老家的埕,既可圍塑兩代交流場域與生活聯繫,同時亦可獨立而居。 這也是為什麼他的設計經常會將街區納入考量,即便不能百分之百與巷弄同步,但在新舊融入時丁尺的處理原則是經由評估後,選擇最佳比例的平衡。 但正興街的沒落卻是兩三年前就逐漸出現的跡象,一方面是核心有能量的人物不在了,比較沒有人去促成有趣的事。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另一方面則因房租上漲,街區開始漸漸同質化,並失去獨特性。 那天中午,黃卓仁與劉大中約我們在「阿滿便當」裡,大啖滿姨與福哥的總鋪師等級便當,小小的方盒裡塞滿超澎派的虱目魚肚跟肥而不膩的紅燒肉,讓人充份以味蕾見證台南最日常的真實面貌。 從空間來定義,是努力保留這個空間的過去,並且讓這個過去有新的開始,這個定義,用今天這個個案足以完整說明。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 登記字號,南市建開證字第T000091號

持續透過翻譯、寫作、旅行、策展的方式來分享、推廣當代建築藝術文化與生活美學。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2023 「南華微光」原為屏東大武山脈下的一所農村小學,因少子化的影響而在兩年前(2020)裁併,為了延續五十餘年的校園記憶,「一起設計」與「丁尺建築師事務所」接手此案後,打開校園邊界,並置入農業科技、熱帶植物與自然景觀等元素翻轉場域,為老校賦予新生命。 2014年3月,國防部眷改的腳步未曾停歇,在高雄市左營的西自助新村的拆除工程中,發現了建造於1826年的鳳山縣舊城遺址,包含長達超過六十公尺的咾咕城牆遺跡,還有舊城西門的城門座遺跡。 原來舊城構造在1930年代因為日本海軍設立左營軍港,並進駐該地區的行動下,被拆除並自此淹沒在八零年後的空間變遷中的清代城牆終於重見天日。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雜誌銀牌獎

設計分析圖Diagram:拆除校園圍牆,並在入口處受溝渠分離的地段提高樓板蓋過水道,增加街區進入公園的接觸面。 設計分析圖Diagram:將地平面抬升到樹根上方,提高樓板同時也保護原本在基地上的樹木根系。 可惜的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宕舉辦的2020倫敦設計節,讓劉大中準備多時的台灣館裝置設計暫時無法公開,不過他說即便無法在倫敦展出,接下來也會規劃展覽讓作品在台灣與大家見面。 另外,他也同步在著手創立具設計感的風格露營品牌,讓露營愛好者可以不用東奔西跑,從一個品牌裡便能找到所有想要的風格物件。 另外,黃卓仁說早期還沒有自己的工作室時,他常去「Room A」,那裡以分計費,免費提供咖啡、茶水、鉛筆還有書,當年他常會買日票在那邊待一整天思考,想設計,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但若以景點來說,他也推薦「國聖燈塔」,因為附進沙灘被風吹起來時,會有奇怪的影子出現,那個畫面很美,很舒壓。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空間

「一起設計」團隊提到,前往南華微光時經過南華大橋,北大武山山脈稜線的起伏是路途中難以忘懷的風景,而「夜間的霧氣山嵐順著稜線上的光暈蔓延草坡而下,充溢桃花心木林,並浸潤滋養著鳳梨田」亦是在地人獨特的集體記憶。 因此,設計在混凝土上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而制高點裝置著霧氣裝置,白色的水霧順著曲線流溢而下,再現山巒之美。 在彎曲混凝土與植物綠坡之間,散出一片霧氣,夏日裡孩子們玩耍,居民倚著曲面聊天,如此優美的公園風景,其實過去曾是廢棄小學校地。

正視這些「距離」,是促進彼此了解、改善關係之進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2023 而這項策展,便是作為拿來確認不同角色與其自身近傍間之『距離』的藝術行動——那是人們與建築及食物之間的情感距離、可能是家與建築之間的心理距離、可能是建築遺跡坐落在這座城市裡長達400年的歷史距離、也可能是對於這座城市之未來願景與想像的距離……。 目的是將「建築」作更廣義而開放的詮釋,了解建築原來與我們的生活如此靠近、也無與倫比地美麗。 這裡的「距離」並非單指兩者在分離狀態下的物理性間距。 本展傾向將這個字解構成「Di」-「Stances」,於是便可以針對複數個體間的立場、位置、狀態及姿勢上的各種差異做進一步的延伸閱讀與詮釋。 若以「建築」做為主體來做「距・離」的辯證,那麼往內可以朝「室內」、「傢俱」、「器皿」、甚至是到「食物」的地步做聚焦;而往外則能從「單體建築」、「建築群落」、「街廓」、「城市」一路放大到「環境」的尺度做探討。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主體工程2019年6月三度流標 桃園機場請英國 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建築師事務所調整設計

本案位於台南,基地東側連接家族長輩的既有家屋,計畫於西南兩面皆臨路的方正角地,進行家族二代(年輕夫妻兩人)的小住宅新建。 如何圍塑兩代間交流場域與生活聯繫,使其獨立而居卻也緊密依附於家族,是設計思考的核心初衷。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2023 屏東高樹新興景點「南華微光」是由廢棄南華國小校園轉型打造社區型地景公園,以大武山脈稜線及高樹特產「鳳梨」為設計發想,並巧妙置入農用噴灑系統,打造容納山溪平原海意象的產業地景公園。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