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衍空法師好唔好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衍空法師

自升讀大學之後,法師便發心以自己對佛教的知識,令現時更多人可以對佛教有更清晰的了解,希望人們明白到佛教對人生及社會的各種正面影響,使佛教「淨化人心」的作用在社會發得更有效。 現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資深顧問,覺醒心靈成長中心主持、香港佛教聯合會總務主任兼執行副會長,並擔任多間佛教學校校監與校董。 但他問,如從「don't know mind」和「paying careful attention」去到有覺醒覺悟? 雖然世俗靜觀成效得到很多論證肯定,他也不全盤否定,卻認為佛教的一套始終有助深化體會,也更安全。 邵頌雄憶述在大學裏自己曾有兩個學生在沒有導師指導下自行禪修,兩星期後因亢奮失眠,也出現幻覺等徵狀,被送往急症室。

衍空法師

經過校園擴建工程後,佛教大雄中學增設了一個學生活動中心、輔導室、聚言室與暢談室、學生會辦事處、領袖生室和家長教師會辦事處等;另外,又有讓學生進行課餘研習的數學閣及與外籍老師交流的英語閣。 衍空法師 校內設有的「妙真花圃」主要讓學生在午飯時間或課餘時間作才藝表演活動之用。 而靈修室「覺醒軒」是為了教師以及學生禪修而設。

衍空法師: 新傳系 . 我們的作品

衍空法師於2000年協助創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兩年後開辦全港首個佛學碩士課程,並為現任中心總監。 法師擅於以契應現代人的根基來弘揚佛法,教授禪修。 他亦是臨濟宗的第四十五代接法傳人和溈仰宗的第十代接法傳人。 他在大學裡從事的研究包括:覺醒訓練課程、正法治療、禪修的腦神經科學,廣東瑜伽焰口等項目,並出版了很多有關佛學、心理治療、佛教教育的書籍和刊物。 衍空法師引述《大念處經》解釋佛陀對「我」的理解,「佛陀說研究『我』從何而起,就是我們執我們的身體、感受、心的情緒和思維,以及『法』。不同國家對『法』有不同詮釋,佛法也好,事物的微小分子又好」。 要斷除對「我」的執著,就要細心觀察自己的身、受、心、法這四樣人最執著為「我」的東西。

其實,人在滿足兩餐溫飽以後,心靈的快樂,比擁有什麼重要得多,心的得失,重要過物質上的得失。 「眾生最大問題就是煩惱。」衍空法師解釋說,佛教觀念中沒有「罪」,只有「孽」,「孽」有好有壞,做了惡孽就要受苦報,做了善業就得樂道。 而煩惱多自有煩惱多的果報,包括貪、嗔、癡引伸的孽,再而受苦,所以佛教期望人通過「了生死」自苦惱中解脫,「即使你不相信生死輪迴,佛教也總想人能夠離苦得樂,安樂一點」。

衍空法師: 中國

於是年青人開始不再同世界玩,轉而回家跟電腦玩,「隱蔽青年」就是從小不需要自己用努力去爭取幸福的時代產物。 換著是他自己,因為不懂,所以一定感覺打機不好玩。 其實,玩什麼也一樣,要懂得怎樣玩,並願意去玩,才會覺得好玩。

衍空法師

2012年畢業受邀回港到大埔慈山寺協助道場法務建設。 衍空法師 期間於香港大學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修習文學碩士及宗教研究碩士課程。 近年常於國內外弘道佈教及主持各大小法會,亦出任東蓮覺苑弘法精舍之弘法講師。

衍空法師: 專業團隊

但他卻不尊敬真正的長老比丘,也時常與年輕比丘爭吵。 如果有人說他的行為不如 法,他就哭鬧、生氣,非常不滿意,並且向佛陀抱怨。 佛陀對他的情形了然於心,所以 每次都勸他改變自己的行為,同時不要記恨,因為只有不記恨才能消除恨意。 「我讀書時,儒家思想仍然存在,我們會孝順、對國家有感覺;今天呢?年輕人無文化根,中國思想完全無,無讀過歷史、無中國語文、無詩詞歌賦。讀中文就讀實用文,何解呢?服務經濟。」教育服務經濟,師傅也覺可笑。 「尋」,即刻意地引導心去專注於所緣,令所緣明顯、清晰和穩定。

忍辱不是脆弱或失敗的表現,而是偉人堅定信念的表徵。 佛陀說:帝沙不只是今生才如此頑固,前世的時候也很固執:帝沙的某一前世是頑 固的苦行者,名叫提婆喇,由於誤會,而咀咒一個非常神聖的宗教師,雖然國王勸他向 該宗教師懇求寬恕,但他悍然拒絕。 比方說,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所緣」﹔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是我們的「所緣」。 假如念「阿彌陀佛」時又念「觀音菩薩」,那就會變得雜亂,不能「對一所緣」,就無法入定。 衍空法師告誡說,人在死去時的心情最為重要,惡緣結得多,死時也會容易「頂住度氣」。 法師憶述,曾有朋友帶兒子來找他,兒子是時下典型的隱蔽青年,整天躲在家打機,朋友想法師幫忙勸導一下兒子。

衍空法師: 學生評論

衍偉法師於2014年成為慈山寺常住法師,現為慈山寺負責客堂接待以及書記工作之法師,致力推動年青人的弘法活動,如「慈山籃球隊」、「無憂樹青年心智成長課程」、「慈山青年夏日營」等。 衍空法師說,自己的想法、所遇到的人與所作的事,會在一生中,不斷的對自己產生影響,令自己的生命有所改變。 而憑著個人的智慧、定力及決心,我們也能改變自己的生命。 所以,衍空法師勸誡家長們,費心為兒女的學業張羅、為兒女的玩具花錢,遠不及培養兒女的品格重要。 令到兒女們能投入、參予人生,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才能成功地為他們培養到能應付社會挑戰的 EQ 與才能。

隨後到英國深造,從事有關中國佛教之研究,並於2008年5月,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取得宗教研究博士學位。 回港後,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和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任職講師,教授與中國佛教有關之學科,如佛教與現代生活、中國佛教儀式—生死兩相依、中國佛教研究、佛法概論等等。 法師現為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客座助理教授及法性講堂住持。

衍空法師: 社會新聞

從內觀禪修開始,再學習世俗的正念課程的她,曾經主持體驗式工作坊,參加者是大學生,許多睡眠不良,「見到他們在工作坊期間睡得着,在那個多兩小時裏,他們都能經驗寧靜和放鬆,我覺得不是壞事」。 她認為這種經驗能夠讓學習靜修的人知道有方法幫助自己放鬆,享有片刻寧靜。 衍空法師 「我訪問過一些基督教、天主教徒,他們覺得即使只用不批判的定義理解mindfulness,令他們想少一些,他們也覺得過程已能令他們鎮靜下來。」她認同一名臨牀心理學家朋友的說法,認為向病人提宗教概念,其實並不專業。 衍空法師2023 靜觀近年成為一種非關宗教的療癒方式,對應精神繃緊的都市人,靜觀認知療法(MBCT)與靜觀減壓課程(MBSR)大行其道,甚至有本地學校開始引入靜觀/正念練習。 專研佛學的多倫多大學宗教研究中心的邵頌雄博士認為創自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這套世俗的靜觀,欠缺佛教的「正見」領導禪修過程,未必有效。

很多人以為「定」就是「停」,其實兩者是不同的。 《清淨道論》有云﹕「以等持之義為定」,簡而言之,平等與持續就稱為「定」。 所謂「等持」,就是「對一所緣,而平等的,平正的,保持與安置其心與心所﹔是故以那法的威力,而使心及心所平等平正不散亂不雜亂的住於一所緣中」。 衍空法師 不過衍空法師強調,即使堅持,也應堅持於正確的方法上,如果方法錯誤,就不應盲目堅持了。 備註: 佛陀經常教誨弟子不可以報復,即使受到激怒也要隨時隨地修習忍辱。 佛陀讚歎那些儘管有能力報復,但忍辱並且原諒他人辱罵的人,在整部【法句經 / 故事集 衍空法師 】中,佛陀多次受到他人嚴厲的批評、辱罵和攻擊,但佛陀仍忍辱如常。

衍空法師: 佛教大雄中學

所以,投入、堅忍、反思、廣結善緣,就是成功、美好人生的四大基本功。 衍空法師最後強調,眾生皆有佛性,可以通過學習、認識,以智慧改變自己的生命,通過明白、理解,將生命轉化。 所以,衍空法師的「人生基本功」的第三點,就是要懂得反思,要在適當時刻懂得調較一下、訓練一下自己的心。 佛陀說,人皆有佛性,只要我們能夠學習、改變,我們的人生便永遠有希望,毋需擔心。 觀呼吸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會上,擔任主持的佛教心理學及心理健康協會會長何濼生教授分享他靜修的方式。

衍空法師

「遍滿」有很多層次,包括義理遍滿,念佛遍滿、輕安遍滿、遍滿世間。 所謂義理遍滿,意思是在念佛時,明白佛陀與佛法的義理﹔而念佛遍滿,就是念佛時,佛號遍滿整個心。 當我們做到「念佛遍滿」,自會感到「輕安遍滿」,繼而心就能夠遍滿十方法界,都是佛號。

衍空法師: 衍空法師:美好人生「四大基本功」

男同學為自己遭遇感到非常尷尬,奇怪的是,當他向醫生解釋因由時,說了幾句醫生已看似略知究竟,「即是說其實有很多人經歷過,自行做mindfulness meditation過程出了差錯」。 邵頌雄認為坊間為了成功爭取研究研究經費,對靜觀的研究多集中身心健康和醫療系統裨益,忽略當中可能的危機,尤其修習人如果本身有精神病患可能更危險。 他稱自己不否定世俗靜觀,只期望這種修習可以改良成更好的工具。 衍空法師出生於香港,在香港及日本接受中小學教育,並在美國俄勒岡州州立大學取得電腦和國際商貿的學士學位。 回港後,法師跟隨父親行商和從事金融行業,曾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會員。 因緣成熟,隨羅時憲居士和葉文意居士學習佛教經典及禪修,勇猛精進。

衍空法師

覺得人生不好玩,因為不懂怎樣玩人生,亦沒有去玩人生,於是人生便一定不好玩了。 本中心主持衍空法師編寫的佛學入門書籍【正覺的道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佛教的源流,教義,以及在世界各地的現況等等,向大眾植下佛法的種子,提供離苦得樂的可能。 為使大眾能夠更方便地接觸佛法,我們每年均會印一批【正覺的道路】於書展擺放,與大眾結緣,深受大眾的歡迎。 衍空法師 而「反思」,也就是將別人說的東西,理解、消化、實踐,變成自己的東西。 所以衍空法師希望,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反思,改進自己的生命。 衍空法師也同意即使自行修習靜修,或有走火入魔的可能,卻始終認為「不容易的,有條件的。」他建議精神病患者不要亂來,而其他人除非長時間執著專注,配合錯誤姿勢,才可能亂了氣脈,出現不協調。

衍空法師: 香港人‧語

他知道電視劇《天與地》主題曲的歌詞,也會談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講佛偈但不老土,年輕人很受落。 「佛教很少照顧年輕人,傳統佛教是照顧老人,覺得前者閱歷未足,聽不明佛理。」衍空卻很關心年輕人,多年來出心出力,推動佛學教育。 禪修,就是要學會處理自己的心,要懂得栽培自己的心,讓自己多點慈悲、多點歡樂、多點懂得與人分享。

如果我們想著這張一千元,並進一步希望自己能得到它,這就就會生起貪心。 如此種種都是我們的心所,當我們作意去專注的時候,心所就會自動浮現出來,就好像我們去種植樹木,便會產生樹林。 衍空法師告訴我們,日常要多虛心學習,作出聆聽。 如果自滿自大,就如一隻杯子,放滿了水,再放不下任何東西。 自大的人,眼中見不到別人,便難以向人虛心求教。 衍空法師語重心長地對讀者說:今天來聽講座,即使什麼都聽不進去,但有一點,希望大家一定記住:你是可以改變你的心念的,你其實不一定要聽你的心指揮的。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