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供樓減稅5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至於「轉按」,如沒有加大原有貸款額,純粹轉換按揭銀行,新按揭計劃的利息支出亦可獲得扣減。 假設兩夫婦以聯權共有人名義獲得按揭貸款,那麼10萬元扣稅額將平分為每人5萬元,每人最高只能申請5萬元扣稅額。 不過,若其中一方該年度不須交稅,則可選擇將自己的利息支出扣稅額撥歸繳稅一方使用,即一人亦可申請10萬元扣稅額。 由於甲先生的入息低於個人免税額﹐即使沒有扣除居所貸款利息﹐他亦毋須繳税。

  • 由於按揭是息除本減,利息開支會逐年下調,在供樓早期使用扣稅額最為著數。
  • 若兩夫妻其中一方不需交稅,在下面8項一欄記住要剔出「是」,將他的利息部份撥歸繳稅一方使用。
  • 但要留意,每名父母的免稅額只能由兄弟姊妹其中一人申請。
  • 在個人入息課稅中,「租金收入」扣減之前幾個細項後,出租物業利息支出也可以扣減,但物業稅則不可以。
  • 不過,以上例子是假設業主純以租金作為收入來源;由於「個人入息課稅」稅率是累進制,對於只靠收租來生活,或其他個人收入不高的人來說,就最為着數。
  • 【利息開支】拆招Mortgage-link存款上限調整...

由於按揭是息除本減,利息開支會逐年下調,在供樓早期使用扣稅額最為著數。 假設買入一個700萬物業,以六成按揭、貸款額420萬、還款期30年及實際按息2.5%計算,首年利息開支為103,914元,可用盡每年10萬元的扣稅額。 在息除本減效應下,尚欠本金逐年下降,在第3年開始還款利息已經跌穿10萬,在第7年開始更跌穿9萬,已經未能達至10萬的扣稅上限。 因此為了達到慳息效果,供樓人士應愈早使用扣稅額愈好。

供樓減稅: 按揭計算機

【物業稅攻略】月收10,000元租 應繳物業稅為…? 用一個10,000元月租的單位作實例,假設沒有不能追回的租金,年租收入120,000元,當中先可減 5% 差餉,即是變成 114,000 元... 置業人士填寫按揭申請表時,銀行會詢問會以每月供款還是兩星期供款。 在「息除本減」原則下,只要每期準時還錢,按額貸款額會隨之減少,利息則以每次還款後之貸款結餘計算。 業主起初供樓時,按額貸款額較多,故利息支出同樣較多,但隨着每月還款,按額貸款額逐漸減少,利息支出亦會同步遞減。 根據政府的條款,如果該物業並不可作出租住用途,如非住宅物業;又或者是按租賃購買協議租住的住宅都不符合資格。

供樓減稅

第二,申請人必須沒有持有任何在港的住宅物業,即是說,申請人並不可以同時享有「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及「住宅租金開支扣除」的福利。 此外,不符資格的情況包括租約業主為納稅人相聯者及獲僱主提供居所的納稅人。 供樓減稅 申索居所貸款利息扣除的人士必須是該住宅的合法業主,而有關物業的業權是以土地註冊處擁有人紀錄為準。 雖然子女正在支付每月的分期供款,並將該住宅用作他們的居住地方,但是由於他們並非合法業主,故並不符合資格申索扣除。 任何人士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只可從應課薪俸税入息或從個人入息課税入息總額中扣除。

供樓減稅: 父母在職仔女仍可申索供養免稅額

當中亦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息率水平、按揭餘額及年期、換樓計劃、入息狀況等。 物業稅單睇字面,似乎是所有業主都需要支付,其實細看物業稅一欄的選項,只要業主持有的物業是用作自住,便可以跳過這一欄不填,換言之,物業稅旨在針對有樓收租業主的租金收益。 不過這只限於你是通常居於香港,即每年在港居住不少於180日,或連續兩年居住不少於300日,若然你長時間居於外地,而持有香港物業收租,則不能享有個人入息課稅的累進稅階,只能依照15%的物業稅階繳稅。 舉例,如果你第一年供樓,銀行借貸息率為現時H按1.5厘,攤長30年還款期,每100萬元貸款額的利息則為14,416元。

近年二手樓價飛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節節上升,不少業主也會加按套現,但加按後,貸款額谷大,多出了的利息開支能否扣稅呢? 根據稅務局資料,若加按後的貸款額較原來貸款尚欠餘額為高,稅局會按比例去扣減可申索的利息開支。 供樓減稅 舉例,若加按前尚餘本金300萬元,而加按後貸款額達400萬元。 在計算可扣減利息支出時,就要以新的利息支出,按75%比例作扣減 (300萬元除以400萬元)。 要留意的是,今次的寬減並不適用於物業稅,但賺取租金收入的個別人士,如符合資格,或可通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而獲得寬減。 你可在有關課税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税表(BIR60)內提出申索扣除。

供樓減稅: 政府下月中就處置股權權益本地收益稅務安排提出建議

除了僱員因受僱工作需要而穿着的特殊服裝(如工作服),其他的服裝費用均不合符「完全及純粹」的要求。 至於交通開支方面,只有在執行職務時必須招致的交通開支,才可獲准扣除。 例如,對於申索扣除汽車交通開支的個案,在衡量申索的扣除額是否合理時,稅局會考慮是否有公共交通工具和的士服務的提供。 但亦有例外情況,就是離婚後父母合力支付照顧子女開支,甚至是繼父、繼母都有份資助。

今天自僱人士成為大趨勢之一,林Sir教路,若大家一年收入超過40萬元,而同時是自僱人士的話,可以考慮開立有限公司,即使公司只有一個人也可以。 此舉可將一部分收入改為繳交「利得稅」,變相享受多一次2萬元的稅務寬減。 以應酬費為例,只要該筆交際應酬費用,是導致產生入息的開支,而又不獲僱主補貼,便可申請扣稅。

供樓減稅: 子女免稅額

在現下來看,公司擁有大量的土地,並且房產所在的地方都很好,這些對於其它的開發商和收購機構來說都可以引起非常大的興趣。 假設真的重組,那麼民眾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只不過期限會久一點。 可是,在今年12月份,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讓恆大無法在高負債的情況下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援。 經常看新聞的話,大家也可以瞭解到,在今年國家一直加大力度監管房地產市場,這就導致房地產企業必然會受到影響,業績瘋狂下滑。 ,恆大集團公開表示,出現了無法償還債務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出現了違約的情況。 那麼大家也比較關心,恆大“難還債務”,正式宣佈違約,那些買了恆大期房的何去何從?

除了自住居所,車位亦可申請扣稅,但前題須為自用,而且與申報居所位於相同物業內,並同與居所貸款利息在同一年度提出申索。 若你的應予評税的入息少於你的個人免税額(即縱使沒有獲利息扣除,你仍無須繳税),而你所繳付的利息亦沒有轉撥給你配偶,則你將不會被視為已獲利息扣除。 由2017/18課税年度起,你可申請扣除居所貸款利息的年期由15個課税年度再延長至20個課税年度(無須為連續的年度),而扣除上限則維持每年100,000元。 供樓減稅 利嘉閣在此提供的資料只供閣下參考,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本公司不對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供樓減稅: 免稅額V.S.扣稅項目

至於專業學會會費,如擁有專業資格是受聘的必要條件,而保留會籍和了解行內最新發展是有利於執行職務,該等會費便可以獲准扣除。 2021/22年度薪俸稅計數機及2021/22年度個人入息課稅計數機,計算建議的稅款寬減措施實施後你應繳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款。 另外,父母別以為子女仍然在學,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若然他們就讀展翅、短期/兼讀課程、學徒訓練計劃等,均不屬全日制學生的定義,父母就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 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子女」,古人亦深明身為三文治階層的壓力,因此下文除個人免稅額外,更會集中討論供養父母/祖父母、子女與倏生意人仕如何報稅最慳稅。 建議住宅物業的差餉引入三級累進制,超出80萬元租值的住宅物業,需徵收最高12%的差餉。 簡單而言,租金收入高的物業,會以一個較高的稅率來徵收差餉。

供樓減稅

業權的業主,即使承擔所有供樓利息開支,扣除款項仍會按他的業權比例計算。 而只負擔供樓,又未有業權的打工仔,亦不能申請扣除供樓利息開支。 不要以為有樓收租只是退休人士或社會精英的專利,部分剛上車的年輕業主,購置物業後又要儲錢結婚,便會選擇繼續與家人同住,並把物業出租補貼供樓開支,這類業主同樣需要支付物業稅。 何家輝稱,當夫婦某一方的免稅額未能用盡,就可以通過夫婦合併報稅,給予另一方使用。 順帶一提,夫妻合併報稅可享有最高3萬元的免稅寬減,如分開報稅則每人可享有最高3萬元的免稅寬減,即二人合共6萬元免稅寬減。

供樓減稅: 業主沒報物業稅會否被查?

意味全年收入只要不過HK$132,000就不用交稅。 疫情下,政府為減輕私樓租戶負擔,於《財政預算案》建議推出住宅租金開支扣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合資格納稅人申請,沒持有住宅物業,便可申請,每年上限10萬元。 近年樓價高企,不少業主要申請二按才可以成功上車,原來一按及二按,同樣可以扣除利息開支,但把物業加按則不能申請扣除。 想減輕稅務負擔的業主,報稅時就要先清楚檢視自己物業的業權及供樓情況,從而增加減省稅款的勝算。 除了自住供樓利息可以扣稅,買樓收租一樣有稅可扣。 供樓減稅 買樓收租,業主有機會以「物業稅」、或者「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但很多時業主也會苦惱於採用哪一種報稅方式。

供樓減稅

我們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圍繞企業、商戶等需求實施宏觀調控,實行規模性減稅退稅降費等政策,以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保民生。 供樓減稅 這個過程中,沒有持續大幅增加赤字,沒有超發貨幣,為穩物價創造了宏觀條件。 隨着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發揮效應和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當前經濟運行正在回升。 各部門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繼續抓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和拓展經濟運行回升態勢。 據央視網引述李克強表示,過去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推動我國發展取得極為不易的新成就。

供樓減稅: 免稅額調高咗!

其中,同住配偶所訂立的租約亦可以作為納稅人扣稅之用,而僱主提供住所的納稅人不在此列,不可享用「住宅租金開支扣除」扣稅額。 如果自住樓已加按套現,加按部分的利息不會計算,但一般來說,銀行不會為業主詳列供樓利息有多少屬於原來按揭,多少是來自加按部分。 至於第二筆居所貸款利息 $70,000﹐在本個案的情形下﹐合理的扣除額只是在 2021年7月1日 至 2022年3月31日期間所支付的該部分利息 ---- 第 26E 和 26E 條。

  • 自僱人士開立有限公司的好處多多,如往返公司的交通費用可列入公司支出,油費及停車場開支均是產生收入的支出。
  • 越小的地方,越快遭遇這個失效問題,經過20年的樓市黃金時代,很多小地方的房價確實面臨見頂風險了,畢竟當地沒啥產業,沒啥就業機會,居民收入有限,面臨購房需求和購房能力的雙重下降風險。
  • 假設你是一名打工仔,單身不需要供養父母,只有個人「基本免稅額」HK$132,000。
  • 此外,不符資格的情況包括租約業主為納稅人相聯者及獲僱主提供居所的納稅人。
  • 近年二手樓價飛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節節上升,不少業主也會加按套現,但加按後,貸款額谷大,多出了的利息開支能否扣稅呢?

相信有這麼多重的考慮因素,對於小業主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和計劃。 如果你申索之後突然後悔,或者後悔沒有於該課稅年度申索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可以在六個課稅年度內向稅局提出更改申請。 如果你想取消原本已經申索的扣稅額,就要補交相關款項,如果想追回扣稅,就需要向稅局提交相關文件,所以業主無需擔心做錯申索決定,因為你有機會可以反悔。 供樓減稅 如果業主擁有的車位屬於自用,車位於貸款時與住宅一併購入,而且與物業位於同一範圍內,業主可以同時申索購買車位的貸款利息,也可算作居所貸款利息的一部分。

供樓減稅: 免稅額2022|供養父母、子女及個人免稅額如何報稅慳最多?

如以個人入息課稅計算,未能享用的免稅金額則可以降低出租物業的應課稅收入。 答:在香港買入物業作自住用途的供樓人士,於2017/18課稅年度最高可享10萬元的按揭貸款利息扣稅額。 供樓減稅 事實上,政府藉此鼓勵市民買樓自住,因住屋是基本生活需求,同時明白中產壓力較大,這個年期一直在伸延,於2012/13課稅年度,扣稅年期由10年延長至15年;2017/18課稅年度就由15年延長至20年。

供樓減稅: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假如打工仔為幫家人或男/女朋友供樓,但卻沒有業權的話,即使同全住在申報居所,都不符合申請居所貸款利息扣稅的資格。 例如夫婦二人聯名擁有物業,即使按揭供款是由其中一人獨力承擔,每人就該單位的供樓利息所得的最高扣稅額為HK$100,000除二,即HK$50,000。 想將供樓利息支出作為扣稅項目,手續很簡單,只需在報税表(BIR60)第8.1及8.3部「利息扣除」一欄,填妥相關物業地址,並在「貸款用於購入上述物業,並以物業作按或押記」一項中選擇「是」。

供樓減稅: 有關數碼教育的大會在北京開幕 孫春蘭出席並致 ...

例外情況為買樓的第一年,如果在該財政年度中後期才入住及開始供款,首年利息開支便相對少,就可考慮延至下一年度才申報居所利息開支。 供樓減稅2023 該款額是根據聯權共有人的人數而按比例可容許作出的最高扣除額。 他們各被視為已就一個課税年度獲利息扣除﹐並會獲得通知他們各自可享有該項扣除的剩餘年數----第 26E 和 26E 條。 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容馬珊兒向本報表示,若可將外傭開支列入免稅範圍,相信對僱主會有很大幫助。

協會又指,期望政府能再次客觀檢視股票印花稅,認為要推動市場發展,減稅越多越有效,可促進交易及流通量,吸引優質企業來港集資。 不過,盡早開始扣稅,並不代表一定要盡早用晒20個課稅年度的扣稅機會。 如果你有較長遠的「細屋換大屋」計劃,就要好好規劃一下,善用每年的扣稅。 在新措施下,稅務局會抽查有關租用地址的記錄,從而有機會發現業主漏報物業稅的情況。

供樓減稅: 子女免稅額可以夫婦平分嗎?

在個人入息課稅中,「租金收入」扣減之前幾個細項後,出租物業利息支出也可以扣減,但物業稅則不可以。 跟「居所利息貸款利息」不同,這裡沒有年期限制,而且沒有上限,扣減後作為入息一部份被政府評稅。 若以最高稅階17%計,最多可慳稅1.7萬元,而居所貸款利息最多可扣除20個課稅年度而毋須連續使用。

香港置業

很多人業主都會問,究竟應否等到加息周期重臨才使用,但實情由於按揭供款是「息除本減」,所以更關鍵的問題是,息口上升較急、抑或本金遞減速度較快。 我們以一百萬貸款額做例子,若以息口2.375厘,拉到最長30年期供款,若供樓起首五年已採用「居所貸款扣稅」,累計有111,777元利息可申索扣減,拉勻平均一年22,355元。 去到第六年,剩餘本金供剩87.8萬,所以利息支出也有所遞減。

近年他更成為香港網絡紅人,於討論區為網民解答樓按問題。 樓價下挫,但今時今日要上車做業主仍然困難,要做「兩層樓」以上的業主就難上加難。 不過,在網絡上分享買樓心得而爆紅的Soho就向難度挑戰,於過去5年已買入3個物業,實行「五年抱三」,為將來退休做打算。

供樓減稅: 業主揀「物業稅」定「個人入息課稅」最慳稅?

更甚的是,他加入「雙租族」行列,利用物業的租金收入,補貼自己租住單位的租金及供樓支出,以享受較好居住環境外兼享租金回報。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香港供樓利息一直維持於2.5厘以下,相比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利息曾高達11厘以上,以及對比很多國家現時的供樓利率最少5厘,香港的按揭利率可謂十分低。 不過,自美國聯儲局啟動加息周期,香港息口亦難保持低企,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近月節節上升,6月更曾升至0.9厘創兩年新高。 至於物業收入為180,000元,扣除法定免稅額36,000元,應評稅淨值為144,000元,實需付物業稅21,600元。 屈指一算,兩項稅高達75,000元,更超過一個月收入25%。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初次榮升業主,收到稅單看到物業稅一欄都會嚇一跳,其實大部分業主唔單止唔使交物業稅,更可以利用供款開支減稅。 不過由於業主無需連續用盡20個年度的扣稅額,所以業主亦要考慮其他因素,決定何時申索才是最為划算。 例如如果你有入手第二層價錢更高的物業的打算,可以保留剩餘的課稅年度扣稅額,用於新物業的按揭上,就可以更加有效運用所有扣稅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