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長者將繼續是公營醫療服務的主要使用者。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壽命延長將令75歲或以上長者的比率由2016年的7.8%增至2066年的23.8%。 除了長者入院人數上升外,他們所患的疾病亦較為複雜,例如患上包括高血壓、中風、糖尿病、認知障礙症等慢性疾病的情況日趨普遍,這無疑為公營醫療系統構成更大的負擔。 香港強積金制度管理費高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相信憑着市場的競爭機制,自然會把管理費較高,服務成效不佳的受託人淘汰。 因此政府對於促進減低收費的介入,主要着重於要求受託人提高基金收費的透明度。
香港並沒有劃一的法定退休年齡,大部分公司仍執行60歲退休,但自2015年起,公務員退休年齡由60歲延至65歲。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扶貧委員會(委員會)於2013年5月委託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周永新領導的團隊,就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進行研究。 多國討論提高退休年齡,國民當然不順攤,有些引發示威,當中少不了示威大國法國2010年的大型示威,俄羅斯將男性退休年齡由60歲增至65歲(女性由55歲增至63歲)亦引發示威。 日揆安倍晉三說最好提高到70歲,他提出「生涯現役」:只要有意願工作,終身不退休。 8香港2019年的一人至六人以上住戶的貧窮線分別為4,500元、10,000元、16,600元、21,400元、22,100元及23,000元。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長者醫療券計劃
日後,要加強退休保障,首要的便是推行計劃中的取消「對沖」及強化強積金的制度(包括推行積金易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等)。 我們更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的配合,面對未來香港人口中退休人士所佔比例日漸上升,所帶來的整體經濟挑戰。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現時所有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每月可領取2,390元,大約只等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16%[8] (2016年長生津金額提升至2,495元)。 而高齡津貼方面,65-69歲長者需通過資產及收入審查才能領取,70歲或以上長者則不設任何資產及收入審查。 香港的高齡津貼給予每月劃一的保障水平[每月1,235元(2015年數據)] ,大約只等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9%。 前述根據樂施會的研究,一名長者約需4,613元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制度皆不足夠長者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剛發表了2023至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其中一項措施是為向現時正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額外發放相當於半個月的長者生活津貼(措施亦涵蓋至綜援補助、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 其中公共福利金計劃是為年齡在65歲或以上或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 申報制度令長者容易誤墮法網,而審查制度最終會令貧困及弱勢的長者不能受惠。 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就是要避免上述問題,不設經濟審查,以申請制度來確保長者獲得最基本的養老保障。 現時長者領取的綜援金金額偏低,以單人健全長者為例,每月可領取3,435元的標準金額 (2017年價格)。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享有免費醫療服務嗎?
不過,我們留意到在過往的調查,如在於2018年的調查中,居於沒有領取綜援住戶而被界為貧窮的長者,有80.6%表示沒有經濟需要12。 這或反映貧窮線是由於只考慮收入,便會將那些可能是有資產但沒有穩定收入的長者界定為貧窮。 公共年金的設立,目標之一便是協助退休長者將部分資產轉變成穩定的收入。
- 醫療儀器由於計劃受社會普遍的歡迎,政府在2013年把醫療券金額增至每年1,000元。
- 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可獲每月發放一次的綜援標準金額及每年發放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
- 當經濟不景時,政府很可能會以行政手段單方面削減金額或收緊領取資格,2003年一刀切削減綜援正正是一個例子。
- 到2017年,長生津讓14.2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0個百分點。
- 根據樂施會委托政策二十一於2010年進行的調查[6],估算全港約有33萬長者符合領取綜援的資格,當中只有57%有領取綜援,即有超過四成(14萬)長者合資格領取綜援而沒有領取。
- 扶貧委員會於2013年9月公布2012年的貧窮線,就貧窮人口作出分析。
- 事實上,筆者身邊很多已「登六」人士,往往是投訴被迫退休而不是被迫繼續工作。
醫療儀器由於計劃受社會普遍的歡迎,政府在2013年把醫療券金額增至每年1,000元。 在2014年,醫療券計劃除由試驗性質轉為恆常計劃外,每名合資格長者的醫療券金額亦增加至每年2,000元。 政府會繼續容許合資格長者保留和累積尚未使用的醫療券,但以4,000元為上限,以鼓勵長者善用醫療券接受基層醫療服務,包括治療和預防性護理服務。 政府在2009年1月1日推出為期3年的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試行加強長者基層醫療服務的新概念。 長者綜援65歲好處2023 [69]在試驗計劃下,年滿70歲的長者每人每年會獲發5張面值50元的醫療券。 試驗計劃旨在通過提供財政誘因,讓長者選擇最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包括預防性護理服務,藉以輔助現有的公營醫療服務,例如普通科門診和專科門診診所。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申領綜援的資產限額是多少?
如受惠人的入息及/或資產超過限額,社署會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1968年,社會救濟不以現金援助,一家四口只提供20斤米/月(當年絲苗米0.12元/斤)。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1971年之前,每位成年人扣除租金及學費後少於40元,可申請救濟金,九歲以下小童則作半個成年人計算,此等人可得到援助,最高援助額3元[3]。 翌年增至最高110元援助,家庭合資格首3名家庭成員每人80元援助,次3名家庭成員每人60元援助,其餘人士每人50元援助[5]。 特區政府於2012年底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1,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便是訂立官方貧窮線,協助分析本港貧窮情況的形態,制定扶貧政策及檢視其成效。
綜援資助及老人院綜援金額每月由 $4,060 至 $11,070 長者綜援65歲好處2023 不等,另外根據綜援長者的需要設有額外特別津貼。 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分別在地區及鄰舍層面為長者提供多種服務,包括教育、發展、護老者支援服務、外展網絡、輔導、膳食、轉介及偶到服務。 強積金供款的最低有關入息水平為每月7,100港元,而僱主和僱員每個月的強制性供款上限均為$1,500,自僱人士供款上限為每年300,000元。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廣東計劃:
另一位沒有資產的長者,由於合資格領取高額長生津,每月可得到3,400多元生活費,這對購買年金者其實並不公平。 審查:申請時需提交證明文件證明符合申請資格,若不符合資格即不能申請。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政府的扶貧式福利及相關審查制度令不少有需要的長者寧願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也不願「搲爛臉」去申請政府福利。
- 中大碩士梁健鵬失業事件被香港傳媒報道後,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廣泛關注。
- 現行的10%供款未能令計劃成員在退休之時累積足夠的強積金權益,特別是中、低收入人士。
- 1968年,社會救濟不以現金援助,一家四口只提供20斤米/月(當年絲苗米0.12元/斤)。
- 其中「有效退休年齡」最高的是南韓,男性平均工作至72.9歲,女性至73.1歲。
- 至於建制派提出的修補建議,例如用關愛基金,額外為60歲至64歲人士提供補助金,他說,機會非常之微,也不會全面檢討綜援政策。
「公共年金」的概念在微觀上可以改善退休長者的生活質素,宏觀上有助維持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 由於不少長者在退休時有一筆的退休金(如強積金),但由於不知是否足以應付長年退休生活,不少會節衣縮食;在人口高齡化,退休人士所佔比例上升,上述節衣縮食的集體行為,在宏觀上便會對整體消費力上做成壓力。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在上屆政府最後一份的施政報告便提出要「研發金融產品,讓長者善用資產,以增加退休後投資收入的穩定性」。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相反,如年金不作資產計算,一位懂得數字遊戲的長者,即使有114萬資產,除了將之轉移給子女外,理論上仍可以用100萬購買年金計劃,保留14萬作資產,然後領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在此制度下,「勤力儲蓄」、「忠忠直直」或是「捱足一世」的市民,總是「被懲罰」、「被拒諸門外」,「永無得益」。 民間提倡的全民退休保障就是實踐資源再分配,體現分配公義的原則。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家庭支援
由2017年5月1日起,單身長者的資產上限由225,000元上調至329,000元,長者夫婦則由341,000元上調至499,000元。 現行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上限(即單身長者每月7,750元及長者夫婦每月12,620元)則維持不變,另外增加一層「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報告顯示,長者貧窮率達44.8%,即使計算了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例如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等,貧窮仍率31.6%。 立法會在2017年5月18日通過撥款條例草案,放寬原有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及增設一層「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高生津),政府表示高生津將於2018年年中正式推行。
他們的做法是逐步提高退休年齡,如英國2018年的「有效退休年齡」是65歲,2020年是66歲,2038年打後是68歲。 香港庫房滿瀉,雖然政策原意應與削減福利無關,但現在推所謂削福利的政策,很難不吸引嗜血和民粹政客空群而出。 歐洲要推緊縮政策,都要令國民相信國家負債纍纍、幾近爆煲,才可以較低政治成本下通過。 如果香港現在有官員說,為應付未來人口老化,政府要加稅或設立銷售稅,肯定會被反對聲吞噬,因為時機不合。 提高長者綜援領取年齡被演繹為削綜援,政客還不嗱嗱聲佔領道德高地咩。 長者綜援65歲好處2023 若有其他疾病致不能工作,綜援有其他分類可以幫助,問題從來在於就算合資格拿了綜援也不夠使,不是歲數。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社會福利署沒有明確回答,不過署方再三提醒申請人需要如實填寫婚姻狀況,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不論其配偶或同居人士有否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其他津貼,都必須填報其配偶或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資料。 有經濟困難的長者也可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凡符合申請資格的綜援受助長者,若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則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繼續領取現金援助。 政府通過各項計劃為長者提供多種社會服務及福利,包括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安老院舍照顧服務,以及長者經濟援助。
羅致光出身民主黨,其言論不但開罪昔日同道的泛民政黨,甚至一向堅定支持港府的建制派也不買帳。 民建聯柯創盛批評港府坐擁萬億港元盈餘,但削減長者福利,做法「極可恥」及「涼薄」。 對於輿論批評港府諮詢不足,他強調,新政策最早已在2017年提出,而過去兩年社會有許多機會包括立法會議員已就此表達意見。 繼續研究與支付能力相稱的共同付款安排、促進非政府機構營運自負盈虧服務的措施,以及長遠探討其他長期護理服務的財政安排。 按照香港的《僱傭條例》(香港法例57章),當僱員有權依其服務年資獲得僱主須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時,僱主可在僱員的強積金供款中,抽取僱主供款部份及其累算權益,以抵銷應向僱員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社會保障及津貼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職津除了協助有需要人士脫貧外,兼有「防貧」的作用,有助減低收入不均的情況。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此安排同樣適用於
長者工作的問題是職場年齡歧視,僱主認為年長者生產力低,不願意聘請。 此外,工作制度的僵化、技能的配合,以及是否有合適的工作給長者做,都是因素,例如有沒有辦法將辛苦的工作「一拆幾」,給不同長者每人做一點去幫補退休生活呢? 去北歐旅遊,難忘的是小鎮博物館會由當地長者向旅客娓娓道來故事,原來她們一天只做4小時,其餘時間就去喝茶、休息。 假設長者是有錢收的,這樣的設計,旅客多了服務、長者有意義又不太辛苦,其實是雙贏吧。 60至64歲迫着為謀生而工作的,大概工作選擇不多,因此政府要處理的是支援壯年就業的問題。
長者綜援65歲好處: 長者社會福利
14若以強積金管理局最近公布的過往20年平均回報率5.1%計算,則月入7,200元,供40年強積金,退休時便會約有109萬。 長者綜援65歲好處2023 雖然官方的退休年齡有延後趨勢,然而,港人心態上卻愈來愈多人喜歡談及提早退休,賺夠錢就可以享受人生。 2007年的香港特首選戰,兩名候選人泛民梁家傑和建制派曾蔭權,分別提出「有得揀,先至系老闆」(可以挑選,你才是老闆)和「我會做好呢份工」(我會做好這份工作)兩句競選口號,深入人心至今。 在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即由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至申請日前)。 申請日前多達56天的離港日數(不論連續或間斷),亦視為在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