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位於小腿外側,膝下四橫指,脛骨外緣處。 能緩解膝腿疼痛,也可以緩解走路後下肢疲勞。 下關穴2023 因為它位於足陽明胃經,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所以腸胃問題,胃痛、消化不良、肚子痛等症狀,也可以按足三里穴。 下關穴2023 中醫書籍中,有關針灸、按摩等古籍很多,但相應的別名也層出不窮,有時不同書上的多個的穴位名稱其實對應的是同一個穴位。 但有些穴位的別名雖然相同,但並非就是同一穴位,這是由於不同朝代的醫師對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形氣不足,病氣不足,這是陰陽都不足了,不可用針刺治療,若用針刺,就加重了它的不足,而導致陰陽竭、血氣盡,五臟空虛,筋髓枯槁,老年人要死亡,壯年人也不易康復。 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䐜,陰陽相錯。 虛而寫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枯,腸胃㒤辟,皮膚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死期。 下關穴 腹式呼吸的特點是大腦和全身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下,使全身尤其腹部9條經脈血氣運行得到改善,是一種比較緩慢的經絡鍛煉,對於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失眠症都有特效。 而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脾、胃經功能失控,腹式呼吸有利於這兩條經脈的血氣活躍,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腹式呼吸能夠控制失眠,也在於安靜狀態下思想集中於丹田,使9條經脈包括肝、腎經的陰陽達到平衡而入睡。
下關穴: 腧穴研究的發展
其病實則手銳掌熱, 虛則欠㰦, 小便遺數, 取之去腕一寸半, 別走陽明也. 脈不榮則肌肉軟; 肌肉軟則舌萎人中滿; 人中滿則脣反; 脣反者, 肉先死. 是動則病手心熱, 臂肘攣急, 腋腫, 甚則胸脇支滿, 心中澹澹大動, 面赤目黃, 喜笑不休. 是主脈所生病者, 煩心心痛, 掌中熱. 是動則病饑不欲食, 面如漆柴, 咳唾則有血, 喝喝而喘, 坐而欲起, 目䀮䀮如無所見, 心如懸若饑狀, 氣不足善恐, 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是爲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 口熱舌乾, 咽腫上氣, 嗌乾及痛, 煩心心痛, 黃疸腸澼, 脊股內後廉痛, 痿厥嗜臥, 足下熱而痛.
-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 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 診寒熱瘰癧, 赤脈上下貫瞳子, 見一脈, 一歲死; 見一脈半, 一歲半死; 見二脈, 二歲死; 見二脈半, 二歲半死; 見三脈, 三歲死.
- 病先起陰者, 先治其陰而後治其陽; 病先起陽者, 先治其陽而後治其陰.
- 〖取穴方法〗 位於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三曰經刺, 經刺者, 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 四曰絡刺, 絡刺者, 刺小絡之血脈也. 五曰分刺, 分刺者, 刺分肉之間也. 六曰大瀉刺, 大瀉刺者, 刺大膿也. 七曰毛刺, 毛刺者, 刺浮痹于皮膚也. 八曰巨刺,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
下關穴: 穴位的別名
是動則病口苦, 善太息, 心脇痛不能轉側, 甚則面微有塵, 體無膏澤, 足外反熱, 是爲陽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 頭痛頷痛, 目銳眥痛, 缺盆中腫痛, 腋下腫, 馬刀俠癭, 汗出振汗, 瘧, 胸脇肋髀膝外至脛絶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 小指次指不用.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 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是動則病衝頭痛, 目似脫, 項如拔, 脊痛腰似折, 髀不可以曲, 膕如結, 踹如裂, 是爲踝厥.
(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 下關穴2023 《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若不知為何而感到焦躁不安,或心情不佳時,請輕輕刺激內關。
下關穴: 穴位
疏腠理者, 三焦・膀胱緩; 皮急而無毫毛者, 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 三焦・膀胱直; 稀毫毛者, 三焦・膀胱結也. 腎小則臟安難傷; 腎大則善病腰痛, 不可以俯仰, 易傷以邪. 腎高則善背膂痛, 不可以俯仰; 腎下則腰尻痛, 不可以俯仰, 爲狐疝. 腎堅則不病腰背痛; 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氣가 上逆하면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에 針을 놓고, (氣의 上逆이) 심하면 足少陰腎經과 足陽明胃經의 動脈 부위에 위치한 經穴에 針을 놓아야 합니다. 足陽明有挾鼻入于面者, 名曰懸顱, 屬口, 對入系目本, 視有過者取之, 損有餘, 益不足, 反者益甚. 足太陽有通項入于腦者, 正屬目本, 名曰眼系, 頭目苦痛取之, 在項中兩筋間. 入腦乃別陰蹻・陽蹻, 陰陽相交, 陽入陰出, 陰陽交于目銳眥, 陽氣盛則瞋目, 陰氣盛則暝目. 人迎, 足陽明也, 在嬰筋之前. 嬰筋之後, 手陽明也, 名曰扶突.
下關穴: 下关穴
冬取諸井諸腧之分, 欲深而留之. 此四時之序, 氣之所處, 病之所舍, 針之所宜. 轉筋者, 立而取之, 可令遂已. 痿厥者, 張而刺之, 可令立快也.
厥逆爲病也, 足暴淸, 下關穴2023 胸若將裂, 腸若將以刀切之, 䐜而不能食, 下關穴2023 脈大小皆澀, 暖取足少陰, 淸取足陽明, 淸則補之, 溫則瀉之. 厥逆腹脹滿, 腸鳴, 胸滿不得息, 取之下胸二脇咳而動手者, 與背腧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狂, 下關穴 善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 得之大恐, 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 狂, 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 少氣之所生也, 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顑.
下關穴: 黃帝內經•靈樞第五•根結•無壓力閱讀版
治在煩針劫刺, 以知爲數, 以痛爲輸, 名曰孟夏痹也. 足厥陰之筋, 起于大指之上, 上結于內踝之前, 上循脛, 上結內輔之下, 上循陰股, 結于陰器, 絡諸筋. 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 引膝外轉筋, 膝不可屈伸, 膕筋急, 前引髀, 後引尻, 上乘䏚季脇痛, 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
故曰有餘者瀉之, 不足者補之, 此之謂也. 所以說,在運用針刺時若不知道逆順的道理,補瀉反用,必然導致正氣邪氣相搏爭。 如實症反用補法,就會使陰陽都太盛了,胃腸邪氣充滿,肝肺內脹,陰陽之氣互相錯亂。 如虛症反用瀉法,就會使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胃腸衰弱鬆弛無力,皮膚澀薄乾瘦著骨,毛腠也因而焦枯,這就可斷定接近死期了。
下關穴: 平衡鍼法 理論(평형침법 이론)
治癲疾者, 常與之居, 察其所當取之處. 病至, 視之有過者瀉之, 置其血于瓠壺之中, 至其發時, 血獨動矣. 不動, 灸窮骨二十壯, 窮骨者, 骶骨也. 熱厥取足太陰・少陽, 皆留之; 寒厥取陽明・少陰于足, 皆留之.
古籍中「承漿,頦之上陷處稱為『承漿』,穴當其處,故名;穴當飲食入口之下,以飲食為漿,當有上承飲食之義。」表示承漿因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窩處,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用穴义:本穴位于耳前,其阳明经脉“上耳前,过客主人”,其经筋“颊结于耳前”。 又本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足少阳经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下關穴2023 下關穴 下關穴2023 因此针本穴有疏风清热,通关利窍,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耳部多种疾患。
下關穴: 下關穴
歷代醫家對人體部位的劃分雖不盡相同,但一般多以頭面頸項、胸膺脅腹、肩背腰尻、腋脅側腹、四肢內外等為基準。 部位分類法涉及全身所有體穴,既包括經穴也包括經外奇穴。 在臨床上,這個穴道還可以用來治療:咳嗽、氣喘、感冒、過敏性鼻炎、暈眩、眼睛疲勞及各種疼痛(坐骨神經痛、腰痛、腿痛)。 董氏奇穴雖然被定義為奇穴,但是很多穴道明顯位於12經絡之上,以手解穴為例,就是位於心經上,與「少府穴」位置類似。 從心經下手可以改善脹氣,是許多傳統針灸者都知道的道理。 依照董氏奇穴弟子所提出的概念,多數認為手掌解穴的附近,是屬於「肝膽」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