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巴士遊10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巴士遊

而在同年5月11日更首次有專線小巴到東涌區內和機場島進行試車[20]。 值得一提是該路線所使用的17座位小巴是由19座位小巴改裝,拆除兩個座位及加裝行李架而成。 專線小巴901線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服務,甫開辦即提供24小時服務,該路線並不會在凌晨時段收取較高車費,創全港小巴業界先河。 香港巴士遊2023 香港巴士遊2023 香港有兩間專線小巴營辦商響應政府「無障礙運輸」政策,於2017年引入Optare Solo SR。 當中進智公交的一輛正在瑪麗醫院路線54M上試行,成為全港首輛低地台以及後置引擎的公共小型巴士。

香港巴士遊

以往,香港嘅巴士除咗司機之外,一般都設有司閘員同埋售票員,早喺1960年代,九巴已經淘汰司閘員,並為巴士安裝自動閘門。 1971年,中巴試行一人控制管理辦法,乘客上車後要將車錢掟落錢箱。 同時,香港兩大衛星城市--荃灣同埋觀塘亦已發展成熟,有見及此,九巴喺1968年5月9日開辦往來荃灣市區同埋觀塘嘅40號線。 但好景不常,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公司由於人手唔夠被逼暫停營運旗下路線(部分路線喺六七暴動後冇開返)。 其他指定服務以外嘅公共小型巴士服務,例如喺1980年代中期曾經喺香港島學校區出現嘅褓姆車服務,都係非法嘅。 截至2007年,香港有5間私營公司經營專營巴士服務,有接近700條巴士路線,係全球少數冇公營巴士服務嘅城市之一。

香港巴士遊: 香港巴士大典

[2]根據小巴牌照類別,公共小型巴士可以分為紅色公共小巴及綠色專線小巴兩種,載客量最多為19人。 至於私家小巴為私人公司或機構使用,學校小巴亦為私家小巴的一種。 香港巴士遊2023 香港巴士遊2023 而紅色公共小巴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固定路線、班次和收費,因此車費的波幅可以是很大的,某些路線為求搶客,可以收取極低車費來打「割喉戰」,但當要提高車費時,水平又可以達至「天價」程度。 例如以前紅色公共小巴每逢颱風來臨的時候,任意調高車費,曾經有來往香港仔至華富村的路線由原來的港幣3元加價至港幣30元,另外來往新界至佐敦道的路線更曾加價至80元,此舉曾被市民投訴。 在佔中期間,有些途徑旺角及中西區的路線調高車費超過50%。

1993年9月1號,中巴其中26條路線嘅經營權俾政府收返,路線改由城巴營運。 1981年,九巴同埋中巴分別向英國都城嘉慕威曼巴士廠買12米3軸巴士,佢哋係香港3軸巴士嘅先驅,亦係12米巴士嘅始祖。 而往來荃灣同埋觀塘嘅40號線收費就係全程過海巴士嘅20%(即係$0.2)。 另外,冠忠集團旗下的嶼巴則購入現時小巴所使用的豐田Coaster車種行駛34線。 2015年起,馬亞木引入長陣豪華版Coaster,設外趟式車門以至原廠設計的高靠背座椅,其後該車該亦被其他小巴公司引入。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香港巴士遊: 香港巴士嘅黃金歲月

下車前須高聲呼叫司機下車地點,或按座位上的電鈴(較為罕有),並由司機揮手作實。 早期小巴用車多為英國品牌,如金馬(英語:Commer)、柯士甸(Austin)、摩利士(Morris)和福特等,也有來自日本大發牌(Daihatsu)與五十鈴(Isuzu)。 跟紅色公共小巴不同,綠色專線小巴,俗稱綠VAN、綠頂、綠小、綠巴或專小,的識別色以車身中央髹上綠色色帶以及於車頂髹上綠色的形式出現(所以行內俗稱綠色小巴為綠帶),於1995年開始改為只髹於車頂,由於紅色小巴出現「紅頂」的俗稱,相對綠色專線小巴便出現「綠頂」的俗稱,書面語稱為綠色小巴或專線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俗稱紅VAN、紅巴,是最初的公共小巴,當時以車身中央髹上紅色色帶(所以行內俗稱紅色小巴為紅帶)以茲識別。 1990年代,運輸署為擴大車身廣告的展示空間,建議將小巴的識別色髹於車頂,「紅頂」的暱稱因此而來。

香港巴士遊

雖然公共小巴的車主可以申請將小巴從公共(紅色)轉為專線(綠色;九龍83A/83M、新界411及618線便是從紅色轉為綠色),或從綠色轉為紅色(只限與另一輛小巴互換牌照,不能單純地由綠轉紅;但從紅轉綠則不必與另一輛小巴互換),但從歷年的小巴分佈數字看,綠色小巴的數目持續上升,而紅色小巴則是越來越少。 小巴因為載客較少,故較適合作為班次要求密的短途接駁線,或為人口疏落的偏遠地區服務,這亦是政府對綠色專線小巴的定位。 但因受政府監管,行車路線沒有紅色公共小巴那麼靈活,路線不受歡迎不能以改變營運方法挽救,部分綠色專線小巴營辦商為節省開支,疏於更換旗下殘舊的小巴。 雖然2018年之前東涌區和大嶼山未曾有小巴服務,亦未有任何小巴進入東涌試車,但運輸處已在2017年7月落實在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會有一條循環模式運作的901線行駛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至東涌北一帶大型屋苑(以迎東邨作循環點),代表全港18區皆設有小巴站和小巴服務提供。 該路線已由冠忠集團子公司冠亮發展有限公司所投得,在2018年4月6日該路線所使用的小巴抵達九龍灣驗車中心進行檢驗[19]。

香港巴士遊: 香港巴士

2014年,香港嘅專利巴士公司引入12.8米長嘅雙層巴士同埋12米長嘅柴油/電力混合動力雙層巴士嚟試驗。 隨住九巴剩低嘅冇冷氣巴士車齡越嚟越高,九巴淘汰冇冷氣巴士嘅程序喺2010年代初去到尾聲。 2011年底,九巴喺其中一架冇冷氣巴士貼上「再見熱狗巴士(2012)」嘅廣告,隨後亦有幾個巴士迷組織喺第二啲冇冷氣巴士賣形形式式嘅送別廣告。 香港巴士遊 2012年5月9號凌晨九巴最後一班冇冷氣巴士喺16線開出之後,九巴剩低4條有用冇冷氣巴士行嘅巴士線(5A、16、93K、98A)都改晒做全冷氣,自此香港再冇冇冷氣嘅專營巴士行。 2009至2010年,九巴同埋城巴由亞歷山大丹尼士同埋富豪車廠接收總共五架兩軸雙層巴士,係香港嘅專利巴士公司二十年嚟第一次接收兩軸雙層巴士。

香港巴士遊

可是甚少小巴乘客會扣上安全帶,而向乘客顯示的速度計更有不少被紅色小巴司機改裝過,以減少超速時所發出的「嗶嗶...」聲響,及令顯示屏所顯示的車速較實際行車速度為低。 2000年代,捷輝汽車曾經引入2輛梅賽德斯賓士Sprinter和1輛IVECO Daily小巴作試驗,為本港唯一曾使用此兩款車型的公共小巴營辦商,但該兩款車已分別於2005年12月退回代理及於2008年1月售出。 隨著時代發展,小巴服務不斷提升,政府亦放寬小巴的總負重。 三菱率先於1983年推出空調Rosa小巴,豐田亦緊隨其後,於翌年推出空調Coaster小巴,為求於香港小巴這個大市場中爭一席位。

香港巴士遊: 九巴 978線 超級無敵遠距離

但政府仍然拒絕有關建議,運輸署官員質疑業界會否遵守凍結費用承諾,但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署長有權力否決違反承諾的加價[26]。 紅色公共小巴因路線不受政府規管,所以路線較有彈性,往往可以使用更暢通的路線以更快抵達目的地(例如由新界往旺角/佐敦道的路線會取道介乎界限街和柏樹街之間的大南街),對於乘客和經營者而言,「靈活」是紅色公共小巴的優點。 香港巴士遊2023 但因應城市發展,不少紅色公共小巴路線一般都已經固定下來。 2017年4月7日,政府就《2017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草案》刊登憲報,將小巴的座位上限由16個增至19個;2017年6月28日,立法會下午三讀通過草案,於同年7月7日起生效。 有關上限並非強制,如果需要容納19個座位,小巴長度至少要達到7米。

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5],鬥委會指揮暴徒四處縱火及發動連串土製炸彈襲擊[6],左派暴徒不但破壞電車及放火燒公車[7],又襲擊電車及公車司機等公共運輸從業員,並且造成電車乘客傷亡[8],另有公車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 面對鬥委會企圖通過炸彈襲擊等暴力手段癱瘓全香港的交通[9],港英政府於是對白牌車放寛執法,白牌車駛入市區載客也不予打擊,因為公車及電車的路線固定容易遇襲導致服務受阻,白牌車則具有路線靈活的特點,可以避開受阻的道路,輔助維持市區的公共運輸[10]。 在此期間,白牌車在市區行駛成為常態,而且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港英政府在同年12月成功平息暴動後,決定將白牌車規範化,同意白牌車登記為合法載客車輛[11],作為輔助專營公車服務之用。 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加至14座位,「十四座」因而漸漸成為公共小巴的別稱。 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白牌車取得營業登記證後可在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合法載客,登記白牌車的車身款式及顏色需依照規定,車身塗有紅色邊帶,成為一般所稱的紅色小巴。 雖然紅色小巴可以自行決定行車路線及收費,但服務區域及路線範圍都受到運輸署署長的規定[11],可停車上下客的道路範圍亦受到限制。

香港巴士遊: 九巴 2A線 懷舊屋邨打卡遊

環保署與運輸署合作於2000年間推行「另類燃料小巴測試計劃」,旨在研究另類燃料小巴的可靠程度,從而逐步推行小巴另類燃料化,減低整體碳排放。 參與是次計劃的小巴生產商共有四間,共派出15輛另類燃料小巴作為測試,其中以豐田的石油氣版本Coaster最多,達8輛;退出香港市場多年的日產亦派出一輛石油氣版本的Civilian;同時亦有福特的兩輛石油氣Transit小巴,以及四輛環力Zen電動小巴。 經過一連串測試,最終只有豐田Coaster試驗成功,石油氣成為現時主要的小巴燃料,截至2006年6月,超過一半的公共小巴為石油氣小巴。 其實,石油氣小巴佔有率超過一半的原因除了得到政府資助之外,還有就是從2002年起,豐田Coaster的柴油版小巴只有長陣,普通短陣只能提供石油氣版,對於著重車輛靈活性的業內人士有所局限。

所有綠色小巴都有固定路線(或循環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大部份路線設有固定車站,並須接受政府監管,按規定理論上不得隨意更改。 然而,部份專線小巴路線,亦有「名存實亡」(也稱「有線無車」)的現象;這多出現於乘客稀少(例如已取消的新界405A 長宏↔青衣碼頭)或有替代服務(例如新界607S 元朗大馬路↔天水圍(通宵線),由79S分段取代;新界1M 西貢↔彩虹站,以1A名義營運)的路線。 隨住香港人口增長,當時香港2大巴士公司九巴同埋中巴不斷自英國買入雙層巴,喺1960年,往來荃灣市區同埋九龍佐敦道碼頭嘅16B線改用雙層巴行,成為新界首條採用雙層巴嘅路線。 小巴以往以柴油作燃料,政府為針對香港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曾考慮要求小巴改用汽油作燃料,結果因為燃料價格及維修成本高昂而遭受小巴營辦商強烈反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