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元朗居民仍然把「雞地」這個名字掛在嘴邊,無論坐的士或相約朋友都知道「雞地」這地方,在昔日新聞報紙中間中出現雞地這個名稱,不過現時無論在 Google Maps 或中原地圖上都找不到「雞地」這個地點。 元朗龍城酒家約於七十年代結業,後來屯門區也出現了一間同名之酒樓。 穀亭街2023 今天大家在橫過大馬路與谷亭路的十字路口時,可曾想到昔日元朗這一個角落是這樣熱鬧。 跑遊元朗曾經記錄了大新街金城旅店及美亞辦館,這次是對面穀亭街一角。 相片右上方被漁塘包圍著的,是元朗西邊圍和南邊圍,而元朗舊墟位於兩村中間,元朗舊墟中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以及大小店舖百餘間,包括酒家商行客棧和學校等,舊墟有一條長堤壆穿過漁塘及元朗河涌連接泰祥街,在相片中顯然易見。
現時各途經此段元朗大馬路的巴士路線中,僅九巴268B線及港鐵巴士K74綫不停此站,乘搭該兩線的乘客請步行至「同樂街」上車。 大部分巴士路線停靠門牌49-63號金豪大廈外、恆香老餅家及輕鐵站2號月台對面的停車灣。 個別巴士路線在元朗大馬路39號金豐大廈外設站,與谷亭街有一段距離,但站名仍稱「谷亭街」。
穀亭街: 元朗墟
他原名伍其昌,號星墀,生於咸豐九年(1859),是清未(1881年)秀才,1892年補增庠生,亦是元朗南邊圍的代表,據說伍其昌施計令錦田鄧光裕堂不再收取南邊圍地租。 時移世易,元朗舊墟仍存,新墟亦隨社會之發展,在一九八四年四月,經已全部拆平,舊者均為現代化所取代,此為必然之趨勢也。 龍運巴士、港鐵巴士及嶼巴則無替此站站名冠上地方名稱,即「谷亭街」(Kuk Ting Street)。
伍其昌於 1899年參與抗英鬥爭「新界六日戰」,事敗後被捕,後來由各鄉紳極力游說,最終被判終身監禁。 穀亭街 被監禁 13年後,因為英皇佐治五世登基獲皇恩大赦,村民們燃放爆竹夾道歡迎,被譽為民族英雄。 出獄後伍其昌改號醒遲,曾經在西邊圍建「作新書室」教授徒,賦詩明志,與當地名流唱和。 伍醒遲仍然活躍於社務,1915年與戴鉅臣、鄧英生、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人參與建立元朗新墟及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 谷亭街(Kuk Ting Street),原稱「穀亭街」[2],為一條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的道路,東北起西堤街及元朗泰祥街,西南起青山公路-元朗段及大棠路,中間與水車館街交接,屬單向南行道路。
穀亭街: 元朗谷亭街
元朗魚商在元朗成立了元朗鮮魚行商會、元朗鮮魚買手聯會、元朗鮮魚批發商會等 。 元朗鮮魚行商會亦曾經有組織花炮會參與元朗天后誕寶誕會景巡遊,每年天后誕時期有機會看到鮮魚行商會豎起慶祝的花牌。 到了1980年代起,該處開始發展出一些學校和單棟式洋樓為主的商住區。 到了1990年代,墟市的面積逐漸縮小,只剩下現時位於YOHO Midtown旁的蔬菜批發市場,而家禽墟市更已銷聲匿跡。
香港地方名稱跟雞隻有關的,除了元朗雞地,也有觀塘雞寮,名字的由來類同,是當年19 世紀未,港英政府停止九龍東一帶採石業石堂,村民轉營耕種、雞場,後來該地更正名為「雞寮」,即是現時觀塘翠屏位置。 其實台灣基隆昔日叫做「雞籠」,由於名稱不雅於清朝光緒元年把「雞籠」改為「基隆」。 於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詳細資料中,保存了一張雞地販賣家禽的珍貴照片,這張相片亦曾經在我的舊文章「昔日圓蓢 – 元朗市(多圖)」中出現。
穀亭街: 新界區
幾個月前,大馬路富麗餐廳結業遷出,公和老酒莊昔日寫有「公和妙製黑糯米酒」的木板,曾經因裝修重現眼前,可惜好快就貼滿物業租售的廣告。 1984年4月政府因社區重建遷拆新墟,五合街接近二百間商店建築全數被拆卸,改建成多層洋樓及商住大廈,反之元朗舊墟仍然保存了不少清未古建築,今年已經有 345 年歷史了。 元朗墟之商業,當年以糶穀糴米為最大宗,元朗合益有限公司,為適應當時之所需,特在元朗墟中心,建設有上蓋之大穀亭,方便鄉民賣買穀物,免遭日晒雨淋之苦,今之穀亭街逐因之而得名。
東來村計劃在元朗輕鐵站對面,是一個三萬二千名居民之大型屋村計劃,可惜開發期間發現地盤下含有大理石溶洞,工程費用大增影響成本效益,房委會於 1989 年放棄了興建公屋的計劃,考慮將其發展為鄉村擴展區間(丁屋)之用。 每逢斜陽落在雞地洋樓之上,我都拍攝下來並上載到 Instagram,我喜歡加上 #chickenland 標籤代表元朗雞地,雖然這個英文譯名是錯的,正確英文名稱是直譯 “Kai Tei”,我倒偏好 Chickenland。 每個週未跑遊元朗,都由雞地出發,這兩年間亦經常於雞地出入,看著雞地急速發展,所以很想把雞地的故事記錄下來。 嘉麗華酒樓於1999年底結業[2],易手後新業主隨即改建為商場「元朗新地帶」[3][4]。 物業幾經轉手,三聯書店「元朗文化生活薈」於2013年6月19日開幕[5],其後於2019年3月14日結業。
穀亭街: 元朗新墟發展事件薄
於香港公共圖書館查看華僑日報舊聞,發現早於 1966 年五月,雞地曾經設立一個新魚市場,安置四百多名於合益市場外擺賣之魚商及魚販,新魚市場共有九十九個攤位,主要是擺賣本地淡水魚。 這個新魚市場位於南邊圍、黃屋村、東頭村、油田村、及元朗市東區之中央,對於附近居民殊為便利,同時各大養魚塘接送方便,淡水魚輸送方便,日後之繁榮是可實現。 元朗鮮魚批發市場早於 1972 年已經在朗屏村附近開始擺檔,由於西鐵朗屏站於 1996 穀亭街2023 年興建,漁販獲得賠款並於 2000 穀亭街2023 年搬至雞地東部繼續工作。
金豪大廈基座的「嘉麗華酒樓」(Ka Lai Wah Restaurant)曾是區內地標,巴士公司在九十年代曾以該酒家之名代稱此站。 現時雞地的街道名稱,有鳳翔路、鳳麒路、鳳琴街、鳳香街、鳳群街、其中三條街跟在鄰的攸田村有關的,就是鳳攸東街、鳳攸南街和鳳攸北街。 近年在 Yoho Town 外新建的街道「 元龍路」,已經脫離了「鳳」字為首的命名格式。 雞地位於元朗東南面,代表著鳳琴街體育館一帶至 Yoho Midtown,雞地這個名稱幾乎任何一個元朗人都悉識。
穀亭街: 香港巴士大典
康熙八年(1669年),清朝取消遷界令,同年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 存於大樹下天后廟內刻於咸豐六年(1856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 [1]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圍鄧氏家族鄧文蔚一房的「光裕堂」。 古時的「墟」或「集」乃鄉民進行買賣的中心,村民一般都會拿農作物到墟集買賣。 據嘉慶廿四年(1819年)重修的《新安縣志》載元朗有名「大橋墩墟」,亦稱「圓朗墟」,位於元朗河口西岸,大橋墩墟於遷界後荒廢沒落。
水門頭村位於元朗涌旁,即是南邊圍對出的河涌,以前元朗新舊墟商戶的貨品均在元朗涌的堤岸上落貨。 每逢端午時節,橫州、黃屋、山貝、錦田、屏山、厦村等近河鄉村,會派出龍舟在元朗墟水門頭海面競賽,由元朗各社團商戶製備錦標、金豬及餅食等項作犒賞。 直至 1967年,政府進行水門頭木屋大拆遷,現時元朗市只剩下一個「水門頭公園」作為紀念。 元朗谷亭街(Kuk Ting Street Yuen Long)巴士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青山公路-元朗段(即元朗大馬路)谷亭街以東,近輕鐵大棠路站,屬單向東行路邊中途站。
穀亭街: 元朗五合街地圖
聽講八鄉、十八鄉和屏山的鄉民埋怨舊墟的地權和生意被大姓鄧氏[來源請求]壟斷[1];村民做各項生意均要納租,造成不公平買賣。 由戴鉅臣、鄧英生、伍醒遲、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倡議另建新墟;他們以每股2元的價錢,集資一萬股[1],成立「合益公司」,興建新墟。 1915年,元朗新墟建成,地點在舊墟西南面,鄰近新建成之青山公路-元朗段,包括俗稱「五合街」的地方,即合益街、合發街、合成街、合和街及合和後街,共有94幢二至三層的房屋;每幢房屋當時約值750元,地面為商舖,而樓上則用作貨倉、工場或住宅之用。 新墟另有空地供小販投墟,墟期與舊墟同為三六九,小販到墟場擺賣,需繳費2仙,亦設有公秤,屬合益公司所有,以投標方式交由商人經營[3]。
加上青山公路元朗段在 1920 年落成於新墟旁,交通便利並助長了新墟發展。 元朗舊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漸式微,部份商舖轉為住宅;另一方面元朗正值商業興盛時期,農村經濟寬裕,農民衣食充足而有餘力,合益市場繼而取代了舊墟繁盛。 早於元朗新墟成立前,大埔已經發生了另建新墟市的事件,當時大埔之「大步頭墟市」由當地鄧氏流光堂所開竐,壟斷著大埔區的商業利益,除了大埔之外,新界北區包括粉嶺、瀝源(即現時沙田)、烏溪沙的人都前來趁墟。 後來大埔泰亨文氏聯同其村落,入稟新安縣請求在大步頭墟對河開立新墟,最終於 1892 年成立,即現時富善街太和市。 可見鄧氏無論在大埔或元朗的壟斷式墟市經營方法,配合不上社區及商業發展步伐。 水門頭:昔日在元朗西邊圍旁有一條水門頭村,要通髙狹窄小路及魚塘才能到達,該村有木屋百餘間,有些建在水面的支柱上,聚居者多為窮苦小販及養豬者。
穀亭街: ▪ 台北 – 福容飯店阿基師花市茶樓飲茶
五合街地圖上的商店,現時仍然經營的相信只有泰祥街大德堂藥行及泰祥街和豐隆米糧、合益街大同餅店和合成街月圓理髪店,要調查月圓電髪的火鉗是否仍然保存下來。 現時合益公司的股民仍然繼續收股息,在大馬路可以看到元朗合益有限公司大樓 (Un Long Hop Yick Co. Ltd. Building)。 相片下方一條橫向的馬路是青山公路(大馬路),右方一條斜長的建築物便是「合益街市」,鄰近的整個三型形建築群便是元朗新墟五合街,即是由合益街、合成街、合和街(合和後街)和合發街組成。
- 商場主力核心店為秀泰影城、小書房、宜得利家居、UNIQLO、GU、無印良品及各式主題餐廳。
- 早於元朗新墟成立前,大埔已經發生了另建新墟市的事件,當時大埔之「大步頭墟市」由當地鄧氏流光堂所開竐,壟斷著大埔區的商業利益,除了大埔之外,新界北區包括粉嶺、瀝源(即現時沙田)、烏溪沙的人都前來趁墟。
- 後來大埔泰亨文氏聯同其村落,入稟新安縣請求在大步頭墟對河開立新墟,最終於 1892 年成立,即現時富善街太和市。
- 從舊照片可以看到,以前公和老酒莊舖面伸出了一塊招牌,上半截係白底紅字「公和妙製黑糯米酒」,下半截是藍底紅字「陳嘉記鞋家」。
- 伍醒遲仍然活躍於社務,1915年與戴鉅臣、鄧英生、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人參與建立元朗新墟及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
未知道當年這個位於元朗墟與油田村之間的雞地魚市場確實位置,從這段新聞可見雞地這個名字在新聞報刊中,早於 60 年代已經出現。 谷亭街(Kuk Ting Street),位於新界元朗市中心,北始元朗泰祥街/西堤街交界,經過水車館街路口,南至大棠路/青山公路 - 元朗段交界。 1930年代至[來源請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新墟興隆[1],并一度成為新界西北部最大及有名[來源請求]的墟市。 元朗新墟隨著政府在1970年代大力發展,漸漸成為元朗市中心,和元朗新市鎮相容,於1984年的4月全部拆平。 元朗墟(英語:Yuen Long Hui;1960年前寫作Un Long Hui)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墟市,分為元朗舊墟(英語:Yuen Long Kau Hui)及元朗新墟(英語:Yuen Long San Hui)。
穀亭街: 天后寶誕會景巡遊
而載運穀物之船隻,均停泊於東堤及西堤兩岸起卸,故今有東堤街與西堤街之稱。 圓朗墟遭移村復村之變,即荒蕪而告沒落,部份鄉咸以屏山市、厦村市為墟。 公元一六七零年,即「康熙捌年」,鄧光裕先生(進士)得地利之扁,在元朗涌對岸建立元朗墟,則今人稱為舊墟,內有街三條,分為利益街、長盛街、酒街,出入口分東門與南門,逢農曆三、六、九日為墟期。 元朗涌舊稱水門頭,當時河道寬濶,大型木船均可入泊,起卸貨物,甚為方便,惟年深日久,河床淤塞。
講起元朗天后誕寶誕,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會景巡遊隊伍先到元朗雞地小巴站集合,是每年雞地最熱鬧的一天,一早就匯集一大伙花炮會及團體,在場佈滿「花炮」、醒獅、金龍及巡遊隊伍,浩浩蕩蕩前往元朗大樹下大廟 。 元朗雞地名存實亡,取而代之是 Yoho Midtown 旁的「鮮魚批發市場」,現時仍然運作,每天夜上便是魚商最忙碌的時候,把內地的淡水魚經文錦渡運到魚欄進行販賣。 雞地現時匯集了食店、教會、基督教中學、就連昔日元朗水車館街的水車館(消防局)都搬到去雞地鳳琴街,由於 穀亭街2023 Yoho 住宅區大量住宅投入,舖租亦幾級跳,由每月幾千租金升至幾萬元。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而元朗涌(舊稱「水門頭」)河床淤塞,內陸水運貨物需在青山灣碼頭卸貨,再轉陸路運到元朗墟。 多年後再訪,這裡依舊維持著巷子路邊料理亭的模樣,小菜自取,壽司可以跟師父點餐。 水車館街:五合街成立初期,街巷雜亂,易生火災,墟內商人逐設立救水隊,五合街傍的水車館街亦因而得名,所謂水車其實是人力救火車,對於當時的店舖來往往不足以應付,1950年合益街天德午貨曾經發生大火,最終要出動到尖沙咀、甚至大埔旺角消防局一同前來灌救。
穀亭街: 跑遊元朗 ( - 從炮仗坊「元朗新墟成立碑誌」認識元朗新墟:五合街合益街市
這裡走的是平價路線,餐點口味中規中矩沒有太多驚豔之處,不是精緻型而是走吃得飽的路線美食。 從舊照片可以看到,以前公和老酒莊舖面伸出了一塊招牌,上半截係白底紅字「公和妙製黑糯米酒」,下半截是藍底紅字「陳嘉記鞋家」。 七十年代公和酒莊與陳嘉記屬於一舖兩店形式經營,據 穀亭街2023 @PieterLai 所述,陳嘉記的禮祴薄底鞋非常出名,乃當年唐裝衣服的好配搭,尤其長衫馬褂,和元朗仕紳的高檔鞋。 20世紀初期,隨着元朗日漸發展,而元朗涌(舊稱「水門頭」)河床淤塞,內陸水運貨物需在青山灣碼頭卸貨,再轉陸路運到元朗墟。 合益公司:八鄉、屏山和十八鄉等地的紳彥集資籌建另一個農產物集散地,以公開招股形成,股東不限資格,年底分紅,凡超過九百股者,有資格出任公司的董事。 合益公司經費來自貨物交換的佣金,同時負責基建、租地給各商戶經營、參予社區上的慈善福利活動,例如籌款賑災,捐款重修元朗公庵禪師寺,合益公司的角色亦為鄉民排解民事糾紛。
雞地(粵拼:gai1 dei2)係香港元朗東南面地方,1980年代之前係賣雞鴨嘅墟,所以有咁嘅名,而家呢一帶已經發展做叫新時代廣場嘅住宅屋苑同埋其他私人住宅樓。 地圖上大馬路的「路」字旁邊的位置是「福生堂」藥行,旁邊是陳光記百貨商店。 地圖上谷亭街的「谷」字附近是昔日元朗「米地」,一處曬縠賣米的空地地方,市集設有公秤。 整個新墟五合街有接近一百幢房屋,建築物由商人興建而地租歸則合益公司,最初租金是每年一元,房屋是傳統地舖營商,樓上用作貨倉工場或住宅。 元朗新墟初期新舖戶不過二百餘間,後來因為舊墟的商店紛紛遷往新墟市,墟地逐漸拓展擴充。
穀亭街: 元朗新墟
當天算是跟朋友來個回味美食,沒有點太多日式手卷或握壽司的傳統日式料理,而是選擇小菜類居多。 壽司本來要花壽司,可惜當天已完售,最後拿了海苔壽司與豆皮壽司。 鄰近舊台北圓環、寧夏夜市的巷子裡有家高人氣平價美食日本料理店,小巷亭日本料理已經營 30 穀亭街 多年。 料理區就在巷子口,部分座位在騎樓下,這就是小巷亭最大特色,而受歡迎原因當然也是因為平價的日本料理美食。 從相片看到元朗合益街市,入口是一個大拱門,立面是五岳朝天的設計,大門上「合益街市」四個大字我還以為是伍醒遲所題,不過對比起他為厦村靈渡寺所寫的對聯,筆跡明顯不同。 「影藏歲月」展出期間,報紙電視亦介紹過這一張合益街市照片,他們說:「當年的合益街已面目全非,變成合益路」,其實是頗為錯誤的說法,因為合益街跟合益路分別是兩條不同街道,合益街路是元朗新墟五合街五條街道(益-成-和-發)之一,跟由攸田村開發出來的合益路是兩回事。
當時墟場以糶穀糴米為最大宗,在場中心建有設上蓋的大穀亭供鄉民買賣,今日的谷亭街即以此命名。 雞地名字的由來,是由於昔日元朗新墟成立後,合益公司先設有「米地」建有杉木舖宇百餘間,即是谷亭街一帶,亦是穀亭街名字的由來。 隨著社區市集發展,原先的米地商戶被拆遷,政府同時亦考慮了「雞地」雞鴨販販販賣地方的需要性。 雞地(英語:Kai Tei),是香港元朗市中心東南部分的一個地方,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以南、鳳翔路以東、元朗公路以西、下攸田村以北,現時以住宅為主。 經常跑遊元朗舊墟(見文章:大橋墩 圓塱墟 元朗舊墟),其實也一直收集元朗新墟的相片和故事,雖然元朗新墟市集早已經蕩然無存,改建成洋樓大廈群,政府仍然保留了數條街道名稱作為紀念,例如谷亭街(穀亭)、水車館街等,而昔日的一條合益街變成另一條合益路。
20世紀初,合益公司建立元朗新墟後,先在現時谷亭街一帶設立「大穀亭」供人們糶穀糴米,被稱爲「米地」。 穀亭街2023 「米地」商戶後來被拆遷,然而政府同時亦考慮到元朗需要一個地方供村民販賣雞鴨。 每逢墟期,村民會把雞鴨運到空地大棚販賣,並將一籠籠雞鴨放置在地上,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呼該地爲「雞地」[1]。 1930年代至[來源請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新墟興隆[1],並一度成為新界西北部最大及有名[來源請求]的墟市。 穀亭街 元朗新墟隨着政府在1970年代大力發展,漸漸成為元朗市中心,和元朗新市鎮相容,於1984年的4月全部拆平。
穀亭街: 街道
每月逢3、6、9日:即農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日,便是墟期,設有公秤,收益歸「光裕堂」。 秀泰生活樹林店(Showtime Live Shulin Store)為台灣新北市樹林區的一間大型購物中心,位於樹新路與保順街口,建築總樓板面積約18,700坪,由秀泰集團與南山人壽合作開發,2018年5月26日開業[1][2]。 商場主力核心店為秀泰影城、小書房、宜得利家居、UNIQLO、GU、無印良品及各式主題餐廳。 「雞地」到呢家得返港攸路南、下攸田村外嘅雞地停車場有用,而「雞地」嘅名喺啲政府地圖或網絡地圖度都冇收,但元朗居民就一路有用返呢個名,係承載埋元朗人嘅集體回憶[3][4]。 以平實的價格受歡迎的小巷亭,再訪後 Angela 對於店內的日式料理質量給予中間評價。
穀亭街: 大橋墩墟
近年來,戲院相繼變成教堂或酒家,雞地受惠於元朗西鐵站及 Yoho 住宅群的人流,地產及食店相繼林立,成為了元朗區內的美食天堂。 想起小時候就讀靈愛小學,跟同學們活躍於水邊圍村或大會堂一帶,甚少走到雞地這一端,印象中雞地沒有什麼好玩兒,除了中學對面的幾間文具店和鳳琴體育館,我認識的雞地只有三間舊戲院美都、聯華、荷李活,以及輪胎店和車房。 曾經跟同事 L 談及雞地,他告訴我以前經常去萬豐大廈的集郵商店逛。 至於「雞地」二字,目前只能見於港攸路南側、下攸田村外的雞地停車場。 雖然「雞地」之名不見於任何政府地圖或網絡地圖上,但「雞地」作爲有明確定義的通俗地名一直爲元朗居民所使用,並成為元朗人的集體回憶[3][4]。 元朗舊墟是錦田、屏山一帶的農產品集散地,墟場內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三條主要街道,東門口及南門口兩個出入口,設有各行各業的舖戶,共有店舖102間。
穀亭街: 雞地 昔日新聞
元朗舊墟位於元朗市中心東北邊緣,現在是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其中一個成員村落。 元朗新墟即是水車館街一帶,後擴展為現時的元朗市,是現在元朗市中心最繁盛的心臟地帶。 20世紀初,合益公司喺建立咗元朗新墟後,先喺呢家嘅谷亭街一帶設立咗「大穀亭」,供民眾去糶(粵拼:tiu3)穀糴米(粵拼:dek9 mai2),就叫做「米地」[1]。 每逢墟期,村民就將啲雞鴨運到吉地大棚度賣,一籠籠雞鴨就咁擺落地下,久而久之啲人就叫開咗呢度係「雞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