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後一次出現在甲級聯賽是在1976/77賽季,但只在一個賽季后就降級了。 足球隊於1981年退出聯賽,並於2017年進行了改革。 2010年11月,九龍巴士與城巴合辦的機場博覽館特快X1路線正式投入服務,是繼1997年後再次有九龍巴士路線以專利巴士營運模式為東涌居民和博覽館活動提供不停站直達服務。 但該路線為每月提供不定期固定班次,有別於同樣駛經機場博覽館而提供頻密固定班次且較便宜的S1路線,全程只需3.5元,比X1路線少付2.3元。
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連接中環干諾道中高架道路、灣仔北及北角東區走廊,實施雙程三線行車(銅鑼灣避風塘至灣仔北一段西行為四線)。 機場隧道是一條單向雙線的行車隧道,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 觀景山隧道往珠海方向實施四線行車,往香港方向則實施三線行車。 2012年8月5日,根據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年滿65歲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每程收費只需HK$2。 2011年5月15日,九龍巴士獲香港行政會議批准,當日起加價3.6%,比2010年7月30日申請時的加幅8.6%削減超過一半,獨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亦會加價(聯營則維持不變)。 2009年3月,九龍巴士把為編號ATEU1的歐盟四型環保引擎巴士換上歐盟五型環保引擎,締造更清新的環境。
香港雙層巴士: 專營權的誕生
巴士空調系統配備感應器及恆溫裝置,可因應天氣情況變化而逐漸調節車廂温度及濕度至適中水平,讓乘客享有舒適車廂環境。 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大圍隧道及南灣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範圍內。 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和南灣隧道實施雙程三線行車,而大圍隧道則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隧道於1990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90 400架次。 自將軍澳-藍田隧道於2022年12月通車後,將軍澳隧道豁免收取隧道費。 如交通情況許可,運輸署會在適當的地點設立路旁停車位以應付需求。
新巴有两条线路(名称叫人力车观光巴士),H1、H2,都是从中环码头始发的,单次票价$8.7,全日票价$50,可全天无限次上落这两条线路,途经港岛一些主要的景点。 另外中环码头的15C到花园道缆车站有一台车是双层敞篷巴士(15C配车两台,另一台是普通单层空调巴士,这条线路15分钟一班车),票价我记得是$4.2。 [1] 深圳观光巴士部分车上装备有电子琴供游客伴奏,这类车被命名为“郎朗音乐巴士”。 提醒預計參與6/11「迎曦拾光.朝日音樂會」的朋友,歡迎自備野餐墊,一起前往迎接綻放希望之光。
香港雙層巴士: 最後的熱狗
城巴於1995年9月1日再取得中巴14條路線的經營權,同年,山頂發生中華巴士脫班事件,事件成為中巴在1998年下半年喪失專利權之導火線。 其他指定服務以外的公共小型巴士服務,例如在1980年代中期曾經在香港島學校區出現的褓姆車服務,都是非法的。 1987年,九巴買入豐田Coaster 香港雙層巴士2023 24座冷氣小巴,主要行沿途路窄多彎嘅90號線、290線(來往調景嶺同埋彩虹)同埋部份豪華巴士線。 但好景不常,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公司由於人手唔夠被逼暫停營運旗下路線(部分路線喺六七暴動後冇開返)。
同年最後一批非空調巴士——富豪奧林比安11米投入服務。 1975年,九龍巴士為吸引駕車人士改搭巴士,推出豪華巴士路線服務。 九龍巴士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啟德機場↔中環,後分拆為A2及A3)及201(啟德機場↔尖沙咀,後改稱A1)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同時九巴亦向英國丹拿廠訂購雙層巴士,當時標明全車載客60人、引擎具65匹馬力、時速高達40公里,更強調行車安全,即使全車車側35度也不會傾倒。 1988年6月,一輛九巴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AL1,車牌DX2437)以試驗形式行走於往來美孚新邨及尖沙咀的6號巴士線,自此之後中巴和九巴便開始大量購入雙層空調巴士。 但首條正式以雙層空調巴士為用車的路線並不是6號線,而是往來元朗東及佐敦道碼頭的68X線,後者於1990年12月開始以雙層空調巴士為部份用車。
香港雙層巴士: 車廠
而往來荃灣與觀塘的40號線收費則為全程過海巴士的20%(即$0.2)。 同時,香港的兩大衛星城市——荃灣及觀塘亦已發展成熟,有見及此,九巴在1968年5月9日開辦往來荃灣市區及觀塘的40號線。 1997年7月,有一架15米Neoplan Megashuttle樣辦車運到香港,睇下15米車可唔可以喺香港行,架車先後畀咗九巴同埋城巴試。 不過香港政府唔畀長過12米嘅巴士攞牌,架車喺1999年返咗德國。
然而,由於冷氣系統由獨立的油渣引擎發動,此兩輛巴士的耗油量比普通巴士高出75%,但炎熱天氣下冷凍效果不理想,加上不設企位,不合符經濟原則,最後宣告失敗,空調裝置被移除,變回熱狗巴士,當時巴士迷界術語稱之為「解凍」。 1996年,九龍巴士全資附屬公司龍運巴士公司,獲當時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辦由新界(除將軍澳外)往來北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並於翌年開始投入服務。 九龍巴士同年亦引入超低地台巴士——丹尼士飛鏢單層巴士,方便傷殘人士乘搭巴士。 香港雙層巴士 香港雙層巴士 乘客於上車時需先繳付車資,而所有專營巴士均接受八達通付款。 絕大部分路線由單一公司經營,部分路線(例如海底隧道路線、R8線、S1線、X1線、601線等)由多於一間巴士公司聯合經營。 西區海底隧道於1997年通車,連接西營盤及西九龍,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香港雙層巴士: 巴士迷術語
1997年,耗資100億港元興建的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光。 九龍巴士遂於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路線X31及X32,分別由荃灣碼頭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後,在東涌東交匯處折返,不駛入東涌新市鎮,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的心願。 與此同時,九龍巴士引入全球首款雙層超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雙層巴士。 香港雙層巴士2023 九龍巴士亦與其餘四大運輸機構九廣鐵路、地鐵公司、城巴及香港小輪聯合推出智慧卡八達通繳付系統,系統於9月1日正式啟用,而香港小輪之大部分股權亦因應渡輪服務交接而移交予新世界第一巴士和渡輪。 同年,九龍巴士集團進行重組,九龍巴士、龍運巴士等成員公司成為一家新成立之九龍巴士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股東維持不變。
除此之外,九龍巴士設立屯門總修中心,主要為現役巴士進行中修(年驗)和大修。 香港雙層巴士 另外,九龍巴士設立若干停車場及加油站,包括月輪街車廠、大埔車廠、天水圍車廠、屯門南車廠和火炭車廠。 2022年2月27日,根據優化後之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60-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每程收費只需HK$2。
香港雙層巴士: 豪華巴士、三軸巴士與空調巴士的興起
而為免更進一步將車輛重心升高,乘客一般也不能站在上層,以免巴士翻側。 2012年5月8日,全港最後一批非空調巴士完成歷史任務,最後一批九巴非空調巴士有兩種型號,包括丹尼士巨龍11米及富豪奧林比安11米,分別於1986年及1994年起引入香港,全盛時期分別有369部及30部。 這些非空調巴士(人們稱為熱狗巴士)曾經是上世紀90年代九巴車隊的主力,每天接載不少市民上班上學,見證著香港巴士服務的轉變和進步。 這些巴士的特點包括紅色車頂、奶黃色車身、褐色的座椅、可開關的車窗,司機位的風扇及下層車尾的車窗等。 1998年2月17日,政府宣佈不續發專營權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十多條路線將由城巴和九巴接辦,其餘所有88條路線則公開招標;同年3月31日,政府宣佈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投得接辦該88條路線。
在目前一些歐洲、北美城市及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日本一些城市,雖也有雙層巴士,惟主要還是作為觀光巴士以及長途客運。 這些車通常有兩種,分別為車身低矮,設有後置樓梯及行李艙的雙層遊覽車,以及上層是露天或半露天的雙層觀光巴士。 英國、香港及新加坡因為很早已普及使用雙層巴士,並透過建築物及道路的相關法規,新建的建築物須要保留雙層巴士能夠通過的高度,確保雙層巴士可以通行無阻。 由於車體龐大,重心較高,駕駛員和乘客都要特別注意乘車安全,雙層巴士的設計要特別考慮穩定性。 因此,雙層巴士在設計上需更慎重考慮其車體和物理特性對機械設計和運行的影響。
香港雙層巴士: 香港巴士嘅黃金歲月
2012年5月9日,九巴的所有巴士路線全面更改為提供具有空調系統的巴士服務,服役了63年的非空調巴士[7]正式結束服務。 1949年,九巴把當時新購入的4輛丹拿A型雙層巴士派往1號線行走,這4輛巴士成為香港首批雙層巴士(其中車牌為4961的巴士更被九巴保留至今,現存於沙田車廠),也為日後雙層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礎。 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由於燃料短缺,香港的巴士服務於該段時間曾經一度陷入癱瘓,只有少部份路線服務。 戰後不少巴士都被舊日本帝國軍隊破壞或徵用,巴士公司惟有使用改裝車輛行駛。 香港共有四間公司提供私營專利(專營)巴士服務;香港政府對巴士公司有相當程度的規管,包括巴士路線的定價。 2009至2010年,九巴同埋城巴由亞歷山大丹尼士同埋富豪車廠接收總共五架兩軸雙層巴士,係香港嘅專利巴士公司二十年嚟第一次接收兩軸雙層巴士。
2003年9月,九龍巴士並於尖沙咀廣東道新港中心外裝設全港第一個數碼巴士站,該巴士站配備電腦螢幕,提供交通及旅遊資訊;同年11月,九龍巴士新荔枝角車廠取得ISO 14001品質證書。 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 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的車資或有不同,視乎車程的長短決定。 因為巴士車頭及車尾都有閘門供乘客自由上落,有些乘客上車後,在售票員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到站下車,便不用付錢買票。 為了減少逃票的情況及削減人手,經過多個月的測試,自1972年起,九龍巴士正式採用一人控制模式,即在巴士車廂近駕駛室位置裝上錢箱,由司機兼任稽查員的職務,監察每位乘客是否在錢箱投入足夠的車資。
香港雙層巴士: 雙層巴士應用地區
香港嘅小巴(公共小型巴士)係載客量16人嘅冷氣載客車輛,作為巴士同埋鐵路嘅輔助同埋接駁交通工具。 按服務性質可以細分為2種:紅色公共小巴同埋綠色專線小巴。 大欖隧道於1998年通車,連接汀九及元朗,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並由三號幹線 香港雙層巴士2023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 2025年5月屆滿。
1980年,九巴引入勝利二型及丹尼士祖比倫空調巴士各一輛,但最後卻因試驗失敗而改裝為非空調巴士繼續服役。 2014年,香港嘅專利巴士公司引入12.8米長嘅雙層巴士同埋12米長嘅柴油/電力混合動力雙層巴士嚟試驗。 2015年2月,九巴落實大量引入12.8米雙層巴士。 隨住九巴剩低嘅冇冷氣巴士車齡越嚟越高,九巴淘汰冇冷氣巴士嘅程序喺2010年代初去到尾聲。 2011年底,九巴喺其中一架冇冷氣巴士貼上「再見熱狗巴士(2012)」嘅廣告,隨後亦有幾個巴士迷組織喺第二啲冇冷氣巴士賣形形式式嘅送別廣告。 2012年5月9號凌晨九巴最後一班冇冷氣巴士喺16線開出之後,九巴剩低4條有用冇冷氣巴士行嘅巴士線(5A、16、93K、98A)都改晒做全冷氣,自此香港再冇冇冷氣嘅專營巴士行。
香港雙層巴士: 巴士站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 香港雙層巴士2023 架次,收費由 8 元至 30 元不等。 城巴的另一個巴士網絡主要提供來往市區及機場/北大嶼山的巴士服務。 該網絡有30條路線及180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平均每日載客約49 000人次註1,車費由3元至58元不等。 九巴有3 901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大部分是雙層巴士),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陸路客運公司之一。
- 作為電動化巴士車隊的第一步,特區政府已撥款1.8億元推行電動單層巴士試驗計劃。
- 有些公共小巴行走固定路線(綠色專線小巴),有些則行走非固定路線(紅色小巴)。
- 隧道於1982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為51 000架次。
- 我很高興出席全香港第一輛電動雙層巴士的啟動儀式,與各位一同見證香港在電動巴士普及化方面踏出重要的一步。
- 2011年5月15日,九龍巴士獲香港行政會議批准,當日起加價3.6%,比2010年7月30日申請時的加幅8.6%削減超過一半,獨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亦會加價(聯營則維持不變)。
- 2002年10月,九龍巴士並於藍田站巴士總站內的42C線月台,興建全港首個空調候車亭。
他們建議彌敦道畫雙白線,雙層巴士行外線,只在埋站時才走入內線。 香港雙層巴士 政府後來把彌敦道兩旁的樹木修剪而非斬去,也把招牌及光管提升到4.8米高。 香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有公共巴士行走[5],在1920年代,香港有多間巴士公司,包括九龍的九龍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九巴)、啟德汽車公司、中華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中巴),香港島的香港大酒店、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等等。
香港雙層巴士: 香港巴士
2014年6月25日,九龍巴士安排最後三輛配置「3+2」座位格式的丹尼士巨龍巴士(車隊編號ADS ,GV1553、GV1753、GV6074),分別於晚上約九時先後執行由九龍塘鐵路站開往穗禾苑的80M線班次。 九龍巴士當晚特意為「3+2」座位巴士舉行歡送儀式,[20]吸引逾百名巴士迷及市民到場拍照留念,以及乘搭最後一程「3+2」巴士。 香港雙層巴士 三輛巴士抵達穗禾苑後稍作停留,供巴士迷拍攝後便回廠,九龍巴士亦意味著的「3+2」座位巴士正式退出載客行列,全數改為「2+2」座位巴士,九龍巴士其中ADS143(GV1553)獲得保留。 該路線為一條往返坪石巴士總站與啟東道的循環路線,共有4個巴士站,並會於坪石及啟東道兩邊車站設置充電站。 九龍巴士另建議超級電容巴士在單軌電車未完成之前行走啟德發展區,建議中路線連接觀塘開源道、啟德發展區與九龍灣站,來回程均設12個巴士站,其中4個車站將設置充電站。
有啲路線例如海底隧道路線、迪士尼樂園路線等會由多過一間巴士公司聯合經營。 香港雙層巴士 香港雙層巴士2023 面對城巴在1990年開辦三條南區屋邨巴士路線37R、90R與97R,中巴亦不敢怠慢,同年購買12輛丹尼士禿鷹11米雙層空調巴士,率先於7月16日開辦「空調豪華雙層巴士新路線」537[10],從而提高服務質素。 由此可見,中巴空調巴士路線發展史與豪華巴士路線扯不上任何關係。
香港雙層巴士: 路線
虽然汽车的长度和宽度与一般巴士并无差别,但由于多了一层,車輛高度比其他的高,这使得此种车型的运載量比其它车要大,比單層巴士能接載多接近一倍的乘客。 雙層巴士,或稱作双层巴士、双层公交,是指載客車廂由上下兩層組成的公共汽车。 由於雙層巴士重心較高,故此一般情況下上層和梯級都被禁止站立,防止發生危險。 當大家看見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千萬不要以為九巴是從1933年開始。 最終在1949年4月18日,4輛丹拿A型雙層巴士投入一號巴士線,來往尖沙咀碼頭及九龍城當日有不少乘客因好奇而乘搭,巴士司機亦以較慢車速行駛,好讓乘客安心。 現時該巴士會在五月到各區與市民見面,並試行5B及22M路線,料最快暑假可正式載客。
至於港島,要等到1963年中巴才引入雙層巴士服務,分別由中環到山頂及筲箕灣到赤柱,亦吸引不少途人圍觀。 1940年,中巴突然也想引入雙層巴士,並計劃在皇后大道至跑馬地之間行駛,但政府以道路曲折、斜坡、行人過多為由拒絕。 一直到1941年香港淪陷,雙層巴士也未能在戰前香港為市民服務。 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中,香港政府開始實行「以鐵路為骨幹」的政策,政策的一部分為訂立「專營巴士車輛數目的上限」及「繁忙道路巴士流量限制」,在巴士迷界中存在很大爭議[8][9]。 該批Enviro 200 Dart單層巴士車長10.5米,但改用單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