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房署請願送布製老鼠 船灣安置區居民 反對安置往粉嶺 指寧將空置臨屋養老鼠.《華僑日報》,1989年2月14日. 九龍灣百五戶臨屋居民 前往兩局要求編排公屋 梁智鴻馮檢基李永達等表示反映意見.《華僑日報》,1991年12月5日. 長坑村的幅員遼闊,南起坳背山,北接金山山腳,位於大窩山住宅區和九龍水塘群之間的河谷,村中有一條沿自金山並經蝴蝶谷流出長沙灣的狹長水坑,村落因此得名。 長坑村主要包括村口和河谷兩岸一帶,廣義上可包含九華徑泵房上村和大蒸場一帶,雖然位置各有一段距離,但均以長坑村作為門牌。 繼續向前行便見到分岔路,靠左行便會見到九龍接收水塘緩跑徑的起點及終點,其實兩邊是相通,今次由起點方向出發,步上石級就會見到第一個水塘—九龍接收水塘。 石梨坑村2023 周藹銓表示,多個環保團體曾指出,綠化地帶作為城市與郊野公園之間的緩衝區,不應隨意發展,項目亦會對郊野公園造成潛在的光污染及嘈音污染。
大埔魚角臨屋居民捲蓆到兩局請願 要求延期清拆儘快安置上樓 請願者指房署曾允優先編入太和村 林偉強議員允一週內告知解決辦法.《華僑日報》,1989年7月20日. 大埔魚角臨屋居民請願得償 逾百戶已獲配屋上樓 房署允延遲三週清拆 林偉透露其餘亦編配中將續注視發展.《華僑日報》,1989年8月2日. 上水臨屋代表為清拆請願 要求盡量安置原村 老人促勿遠遷屯門 並要求安置獨立單位免發生磨擦爭執.《華僑日報》,1989年8月25日. 房署計劃每年提供 小型單位達九千個 田心臨屋區單身老人遷入華明邨.《華僑日報》,1990年12月13日. 然而,為解決劏房住戶居住環境問題,香港政府於2022年施政報告中,公佈將重設臨時房屋區,但相關項目更名為「簡約公屋」,並改為多層式發展。 如果要前往石梨貝水塘,要特別留意沿路有不少支路往是石梨貝水塘,而最簡單的是接近緩跑徑起點的長樓梯,路徑闊且分岔路較少,大約15分鐘就會到達第二個水塘—石梨貝水塘。
石梨坑村: 歷史
,又譯石梨邨),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籬的一個公共屋邨,原於1966年起落成入伙,於1985年起陸續重建,項目編號為TW17RR(石歡樓則為TW34)。 【明報專訊】聽父母輩的香港故事,由住木屋到上公屋算是聽得多,由公屋住返上山還真是新鮮。 不滿房署延遲清拆計劃 圓洲角臨屋區居民請願 要求盡快清拆樓齡逾十年第一期臨屋.《大公報》,1990年10月30日.
村中興盛時連同上方金山村住了約 石梨坑村2023 2000 人,現時則有30戶約百多人,曾有村民種米種菜、養豬養蜂、打鐵、磨豆腐維生。 石梨坑村 一道鐵拱門上掛一盞燈,「這是通往居民的家,他們也是最早一批居民,屋企後面以前是種桔的,種完攞去年宵賣,1970、80年代開始種,100元一棵,誰知過了十幾年仍是100元一棵,就沒做了」。 石梨坑村 沙田美林邨居民區會請願 石梨坑村 不滿改建單身宿舍 沙田各臨屋區逐年清拆今夏拆下城門 圓洲角區因無公屋安置暫時擱置遷拆.《華僑日報》,1990年4月11日. 所謂臨時房屋也有十五年歷史 環境惡劣再難忍受 長環臨屋清拆有期.《華僑日報》,1990年9月20日. 石梨坑村石籬安置區和利坑村清拆 居民不滿入住靑衣 要求安置在葵涌區.《華僑日報》,1987年12月17日. ),是香港曾經用來安置受清拆、火災或其他天災影響急需安置但又未能即時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者的臨時居所,現在已經消失,由中轉房屋取代。
石梨坑村: 安足街, 石梨坑村, 葵青區
沙田新市鎮居住公屋人口不斷上升 增逾三十五萬人 房署統計共有十三屋邨十二居屋七個臨屋區 預期至八月底人口均續增進將拆大涌橋臨屋.《華僑日報》,1991年6月24日. 上水安置區居民請願 不滿一年內兩度搬遷 房會表示44家庭可獲安置公屋臨屋.《大公報》,1991年8月20日. 上水建渠務影響 提前遷拆臨屋區區會提折衷建議主管違諾住戶求賠償 議員斡旋獲解決方案主席指各部互不協調 官員亦承認仍須請示.《華僑日報》,1991年12月20日. 房署清拆九龍城寨 需增二百四十職員 彭玉陵透露下年度清拆五個臨屋區.《大公報》,1987年3月6日. 漁灣臨屋區居民請願 促房署兌現配屋承諾 房署發言人稱明年可編配單位.《大公報》,1990年9月14日.
【獨媒報導】去年政府擬於葵涌石籬石排街興建公營房屋,該處目前為綠化地帶,包括有逾百年歷史的寮屋村石梨坑村,以及另一條寮屋村金山村。 城規會就改劃為住宅用地的申述限期為本周三(1月18日),石籬改建關注組促擱置計劃。 發展局回覆《獨媒》表示,綠化地帶生態價值相對較低,明白造地措施會影響不同持份者,惟決策過程需作出一定取捨,在覓地建屋及其他考慮中取得適當平衡。
石梨坑村: 九龍接收水塘
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石籬南選區區議員,民主黨成員兼支聯會常委梁國華爭取連任,但最後敗於親建制派政黨新民黨成員吳家超,令泛民主派在石籬邨損失一席,不過該席已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奪回。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為石梨。 後來香港政府在該處開山闢地興建徙置區,並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 二人都在工作以外擠出時間,衝過申訴一關後,又籌備導賞團及持續收集意(linktr.ee/shekleihangvillage)。
被改劃為住宅的綠化地帶於石排街石籬天主教小學對面,毗鄰石籬二邨和金山郊野公園。 石梨坑村2023 發展計劃佔地約6公頃,將興建5座住宅樓宇,提供約5,400個單位,容納約1.5萬人居住,項目預計於2029年動工,最快2035年分階段落成。 百年古村村石梨坑村和金山村被劃入發展項目,將被拆遷,不過有逾50年歷史的福德古廟,則沒被納入發展計劃之中。
石梨坑村: 九龍
兩選區的劃分原以石排街為界,但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新石籬選區則納入石排街以北的石安樓及石泰樓兩座,即整個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的石華樓及石佳樓與石籬坑寮屋區,原選區中位於青山公路-葵涌段旁的私人屋苑嘉翠園則納入華麗選區;而現時石籬選區則包括石籬(二)邨全部樓宇以及石籬中轉房屋。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為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石梨坑村2023 石福樓(不適用)全邨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中4及6座更是26座問題公屋之一,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10-11座外均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另10-11座亦於2023年拆卸重建。 以粗體標註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用作編配給受同邨、葵涌邨及梨木樹邨重建影響的居民。 此外,石籬(一)邨除石泰樓及石安樓外所有大廈均採用美式編層法(即不設1樓);石泰樓、石安樓及石籬(二)邨所有大廈則採用英式編層法(即設有1樓)。
石梨貝水塘在1925年建成,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其水掣房亦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亦是水塘位處九龍水塘群的最高處。 地政總署則向《獨媒》表示,已按既定程序於去年11月為發展範圍內受影響人士進行人口凍結登記,以收集發展範圍內現有構築物和佔用人的資料,作為審核安置補償資格的基礎,合共14個寮屋戶已獲登記。 地政總署指,根據發展計劃,發展範圍內居住人士的遷出限期將不早於2025年第三季。 石梨坑村 署方會適時進行安置及特惠補償的資格審核工作,目標是於清拆前妥善安置及發放特惠津貼予合資格人士,亦會繼續與受影響人士保持溝通,並盡力提供適切協助。
石梨坑村: 葵涌綠化地帶百年古村擬清拆建屋 發展局:需要作出取捨
她們還是不斷去掘腳下土地的故事,抬頭看,家族的「祖屋」外牆有個標誌,表妹說「細個覺得似銀行商標,唔知點解」,表姊問過爺爺了,「因為他好鍾意工廠式的東西,工廠會有logo,他就自己創作一個給這間屋」。 她期待一會回家吃那頓晚餐,是時候也向爸爸收集口述歷史,續寫1990年代的村史了。 石梨坑村 石梨坑村2023 南坑村拥有连片农田、传统旧民居,以及浓厚的传统文化,创建特色精品村后,为周边村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前身為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在白牛石一帶興建實驗農場,協助五六十年代逃離內地戰火、生活困苦的移民建立農業設施和培訓技能,當年受惠農民多不勝數。 劉灶英任職於植物保育部作助理管工,隸屬場地管理組的園境二隊,加入農場已逾廿載,並將於2016年1月22日榮休,原來當年亦曾是受惠農民家庭之一。
- 除了第10及11座以外,原石籬邨的所有徙置大廈已經於2001年前悉數完成拆卸。
- 及後,由於多數住戶已遷出,政府決定將剩餘30多戶未合資格分派公屋住戶的遷出限期,由2022年12月縮短至同年5月,並於7月就拆卸工程招標。
- 漁灣臨屋區居民請願 促房署兌現配屋承諾 房署發言人稱明年可編配單位.《大公報》,1990年9月14日.
-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項目編號為TW24。
2023年1月16日,隨著石籬中轉房屋於當天起永久封閉,第二至六型徙置大廈亦從此成為歷史,而屋邨歷時37年的重建工程亦將告結束。 同區的葵芳邨被揭發結構有問題後,房屋署為全港其他屋邨進行檢查,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當中包括石籬邨第4及6座,因此連同相連的第五座於1989年拆卸,開啓了石籬邨的重建過程。 至於該等樓宇的居民,大概60%已於 年間,獲調遷至同期落成的沙田顯徑邨及青衣長康邨;其餘居民則於1989年遷往原邨另建的新樓,或大埔太和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