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名網友今(16)日在PTT發文,表示教育部說霰要念「ㄒㄧㄢˋ」,意思是雨點遇冷空氣凝成的雪珠,但當這個字組成霰彈槍一詞時,大家卻都念「ㄙㄢˇ」,「好像沒聽過人家念ㄒㄧㄢˋ彈槍阿!搞得我好亂歐,有沒有國文系可以解釋一下」。 霰注音2023 於某些大氣條件下,雪晶(snow crystal)與過冷水滴(supercooled water droplet)會一同形成,過冷水滴直徑約10微米,在溫度低於冰點、甚至攝氏零下40度時仍呈液態。 當雪晶與過冷水滴接觸,過冷水滴會凝固於雪晶的表面,這個過程稱為撞凍(accretion),與形成霿凇(亦稱雺凇、霿凇)的機制類似。 霰注音 當撞凍持續到看不出原本雪晶外形時即稱為霰。 [4]常於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於雨夾雪時代替雪花落下;也常與冰珠、冬季風暴、對流陣雨同時出現。
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圓錐形。 有的地區叫雪子(xuězǐ)、雪糝(xuěshēn)。 霰注音2023 霰(xiàn)(snow pellets or graupel)[1],又稱為軟雹,由過冷水滴凝固在雪花上、形成直徑2到5毫米的球狀固體,形似霿凇(亦稱雺凇、霿凇)、質軟易碎,白色不透明,為固態降水的一種,與雹、小雹和冰珠不同。 在航空例行天氣報告中的代號為GS[2][3]。 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回應「散彈槍、霰彈槍,都有人用」、「對岸還真的都念ㄒㄧㄢˋ彈槍」、「霰彈槍、散彈槍,看哪個字就唸哪個啊」、「ㄙㄢˇ彈槍是散,ㄒㄧㄢˋ彈槍是霰,不衝突啊,就不同字」。
霰注音: 部首為雨的字
文章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紛紛留言表示,「冬天下霰」、「我都念噴子」、「對岸還真的都念ㄒㄧㄢˋ彈槍」、「難道不能唸costco嗎」、「shotgun」、「本來就唸線」。 對此,則有知情網友解答「積非成是,以後會多這個音」、「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霰唸霰,所以都取下面唸成散,現在習慣了,你講霰彈搞不好別人還聽不懂」。 若是凝結在樹木上的冰晶,則稱作是霧淞,成因是地面溫度低,水氣附著在植物或建築物上,冷空氣掃過就凍結成霜;至於冰雹,則是對流旺盛時會產生的結晶,台灣的夏天偶爾會有下冰雹的情況產生。
《國語大辭典》中單字“霰”注音為ㄒㄧㄢˋ,拼音為xiàn,部首為雨,20筆畫,意思是[名]雨點遇冷空氣凝成的雪珠,降落時呈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圓錐形,多降於下雪之前。 霰注音2023 霰注音2023 霰成長主要是由於很多過冷水滴的撞凍過程所導致,所以在所形成的冰裡面會有很多空隙與空氣,這樣的過程造成粒子的密度較低。 也因此雹的質地通常堅硬並呈現層狀構造,通常於雷暴時降下;霰質脆、碰觸時容易碎掉。
霰注音: 網友回應
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不會念的生字時,大家都會有志一同的「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不過這也不一定是正確讀音。 霰注音2023 日前就有網友好奇,不少人會將霰彈槍的「霰」字念作「ㄙㄢˇ」而非教育部辭典上的「ㄒㄧㄢˋ」,讓他不禁好奇,究竟何者的讀音才正確? 也有人給出解答,「散彈槍,大家不是都用『散』這個字嗎」、「積非成是,以後會多這個音」、「散彈槍、霰彈槍,都有人用」、「看到散會念ㄙㄢˇ看到霰念ㄒㄧㄢˋ」、「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霰唸霰,所以都取下面唸成散,現在習慣了,你講霰彈搞不好別人還聽不懂」。 讀書時總有人說,碰到不會念的生字時「有邊念邊,無邊念中間」,但其實就算念了中間,也不一定是正確讀音。 一名網友就發文,「霰彈槍」一詞經常能看到,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念「ㄙㄢˇ」,而非教育部說的「ㄒㄧㄢˋ」,讓他相當好奇「『霰』到底要怎麼念才對啊?」問題一出,立刻引發討論。
氣象局指出,許多民眾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就興奮得以為是下雪,但是其實雪、霰、霜和冰雹都是不一樣的。 霰注音2023 雪通常發生在負5度的低溫環境,結晶為六角形,重量也較輕,會緩慢從天空中飄下,0度至負5度則是雪和霰混和,霰的形狀不是六角形,和雪比起來較重,掉到地面上會碎掉,降落的速度也比雪快。 《訓蒙字會 / 훈몽자회》(1527) 霰注音2023 中記載的中古朝鮮語讀音作션〯 (syěn) (耶魯拼音:syen)。 霰與雪常前後或一同出現,它們的區別是:雪有六角形結晶,重量較輕,落下終端速度較緩慢,顏色不透明。 霰的形狀則多為球體或圓錐體,掉落較快,呈半透明或混濁樣,掉到堅硬地面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