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灣(Ma Wan),位於荃灣區西南部,是區內其中一個外島,與大嶼山東北部陰澳一帶同屬荃灣區一部份。 看完隱世海灘和海景後,可沿原路回程邊欣賞日落,在下車位置迴旋處出青衣/葵芳 又或者於馬灣消防局旁的巴士站出荃灣。 跟住去了位於附近的馬灣公園古蹟館 ,展出了清朝古窰,即製作陶瓷之用,同埋唐代窰爐遺跡。
青馬大橋下層並不能通往馬灣,故若青馬大橋因颱風而需關閉橋面,特別路線九巴Y41線便會輔助NR330線應急,特准行走橋面。 另外,由於馬灣路只能通往青嶼幹線青衣方向,來往大嶼山的車輛(例如居民巴士NR334線)出入馬灣均須行經青馬大橋東、西行各一次,中途在青衣西北交匯處掉頭。 1950年代前後紡織業興盛,如南豐紗廠在現時麗城花園至翠豐臺位置開設,紡織工廠集中包括南海紗廠、寶星紗廠、東南紗廠、東亞太平紡織廠、會德豐紗廠等。 就1961年荃灣的工人人數共有23,000人,佔當時新界工人總數的7成。 當時荃灣媲美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更有小曼徹斯特(Little Manchester)之稱。
荃灣馬灣: 主要分區
本路線及NR331S線亦是芸芸馬灣居民巴士線當中,僅有兩條可以使用雙層巴士的路線。 本路線使用雙層巴士時,往馬灣方向的的電子路線牌,會加入「挪亞方舟」的官方Logo分頁,以示乘客可以乘搭本路線直達馬灣主要觀光熱點「挪亞方舟」。 一向以來馬灣對外的公共交通,以往來深井的街渡為主,該街渡航線早於1953年投入服務,這條航線一開便是四十年,當時街渡營辦商須向馬灣鄉事委員會支付行政費,換取航線經營權。 但自從珀麗灣首期於2002年入伙後,多條居民巴士路線相繼投入服務,令街渡航線乘客大量流失,最終支撐不住,原有營辦商於2003年2月起停辦街渡服務。
但政府最終沒有理會區議會以至地區人士反對聲音,如期讓項目的代理人港鐵為物業發展項目進行招標工作。 經過數據證明,發現荃灣西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將會令荃灣空氣質素更為惡化,並嚴重影響荃灣社區的景觀[13]。 荃灣區由荃灣區議會所管轄,該區議會在1981年4月1日成立,一直被視為香港最早成立的區議會之一,因為該會的前身荃灣康樂市容諮詢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該會在1977年改名為荃灣諮詢委員會,於1981年改變組織為荃灣區議會。 荃灣區除了荃灣新市鎮,亦包括油柑頭、汀九、深井、青龍頭、嘉龍村、石圍角、老圍、梨木樹、大窩口部份地區、馬灣島、大嶼山北部的外飛地(例如欣澳、青洲仔半島)等等地方。 荃灣馬灣2023 不過荃灣區議會曾經「先行先試」,於2011年自資拜託香港科技大學,為整個荃灣區將來樓宇開展停止風洞測試研討。 經過數據證明,發現荃灣西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將會令荃灣空氣品質更為惡化,並嚴重影響荃灣社區的景觀[46]。
荃灣馬灣: 主要用車
重建項目完成後,加上近期由華懋集團發展的如心廣場啟用,形成荃灣區的新地標。 因應多項維港兩岸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預算案》建議推動優化海濱項目,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改善海濱設施。 據悉,是次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包括6個港島海濱、2個啟德海濱及荃灣海濱空間。 荃灣(英語:Tsuen 荃灣馬灣2023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荃灣區,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 由青衣港鐵站C出口乘坐NR330到馬灣迴旋處下車,沿馬灣沙灘到挪亞方舟入口轉右,即可看到馬灣消防局,由此啟程。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在汀九橋及九廣西鐵(今屯馬綫)開通前,荃灣是九龍往來新界西北的必經之路,荃灣站及巴士總站每天都有大量轉乘地鐵及巴士往來屯門及元朗的乘客。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不過荃灣區議會曾經「先行先試」,於2011年自資拜托香港科技大學,為整個荃灣區將來樓宇開展停止風洞測試研討。 經過數據證明,發現荃灣西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將會令荃灣空氣質素更為惡化,並嚴重影響荃灣社區的景觀[46]。
荃灣馬灣: 公共設施
荃灣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和屯門般規劃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不一樣。 市中心範圍大約在港鐵荃灣站範圍,大涌道以東、海盛路及楊屋道以北、關門口街以西及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一帶。 交通設施有地鐵港鐵荃灣站、大型巴士總站、公共小巴等。 新市鎮開發早期,連青衣、葵涌徙置區居民的購物、商業和娛樂活動都是在荃灣市中心。 荃灣馬灣 雖然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本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港鐵荃灣站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一直以來馬灣對外的公共交通,以來往深井馬灣碼頭的街渡為主,該街渡航線早於1953年投入服務。
1982年地鐵伸延至荃灣區,令荃灣站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為區內一個頗為人口密集的區域,帶動興建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包括綠楊新邨及荃景圍一帶的愉景新城、荃灣中心、荃威花園(荃灣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和荃景花園等。 荃灣馬灣 隨後香港國際機場及青馬大橋落成,由於汀九至深井一帶可以望見大橋的景觀,令多個地產發展商成為爭相發展目標,浪翠園、碧堤半島、珀麗灣等高級私人屋苑吸引中產人任遷入區內。 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近年因為工業區用地需求減低,令部分地產商將工廠大廈用地更改為商業或住宅樓宇,爵悅庭就是當中的代表者。 1981年至1985年期間,荃灣區議會的管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新市鎮(荃灣、葵涌及青衣),東至金山郊野公園西面界線,南至荔景山路九華徑及荔景臺,西至青龍頭嘉龍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而馬灣和大嶼山東北部也是荃灣區的範圍。 荃灣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部分海域(汀九橋以東)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屬香港都會區。
荃灣馬灣: 荃灣藝遊未盡|5. 白銀時代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基於這帶接近葵涌貨櫃碼頭,這區在近年更加有大量物流公司遷入,形成一個物流區。 荃灣區早在1970年代進行大規劃發展,而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才剛剛成立,1959年荃灣首個公共屋村四季大廈落成。 但時至今日區內的公共屋邨不經不覺已經超過五十年歷史,大部分建築物已經殘破不全,部分屋邨隨著區內迅速發展而清拆興建新型屋邨。 公共的大型屋邨計有4條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屋邨,3條(原有4條)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屋邨。 NR331線屬馬灣居民巴士服務,主要方便馬灣村村民前往荃灣市中心,同時接載前往挪亞方舟及馬灣公園的遊客。 在芸芸馬灣居民巴士路線當中,僅NR331與NR331S線獲准使用雙層巴士,同時為全港僅有兩條採用高地台旅遊巴士及雙層巴士混合行走的居民巴士路線,惟現時高地台旅遊巴只屬特見。
食物非常特色,例有花雕蟹意粉、崧子仁青醬燉飯、馬灣可樂。 位於馬灣田寮村的芳園書室於1900年代前由陳氏族 人興建。 1920至30年代重建為一 座兩層高,揉合中西風格的建築,並改名為「芳園書室」,是馬灣首間並是早期唯一的小學,現已被改建為古蹟館。 而別稱「大芳園」的芳園書室於2008年成為首批活化的六幢歷史建築物之一,並於2010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荃灣馬灣: 公共屋邨
位於荃灣大會堂廣場的「返屋企」是由Kila Cheung 的重點雕塑《「家」No.9——Taste of The Lost Memory Home》及遍佈四周的「小燈人」兩項作品組成。 Kila以暖心治癒的藝術風格,重新演繹居民每天步經天橋往返家園的生活日常。 由旅遊事務署主辦的創意旅遊項目「#ddHK設計#香港地」,將於今年8月18日至9月14日舉辦新一屆活動。 以「藝遊未盡・荃灣」為主題,展現荃灣特色,讓旅客和大眾體驗不一樣的香港地。 太陽系委員會設計自馬灣村公所概念,以慢活為宗旨,空間中彷彿有著放慢時間的力量,落地玻璃可以望到出面大橋同埋沙灘海景。
德士古工業區的範圍,東面及南面至德士古道,北面至沙咀道及荃榮街,西面至聯仁街及馬頭壩街,包括沙咀道後段、楊屋道、德士古道的工廠大廈。 荃灣馬灣 最早在該區發展的是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這區建立了油庫,1950年代周邊地區陸續有工業發展,例如太古汽水廠在這裡設有廠房。 荃灣馬灣 在1970年代油庫遷出後,原地發展成住宅海濱花園。
荃灣馬灣: 香港巴士大典
主題公園圍繞生命教育、環保、動物保育等議題,集玩樂與遊學於一身,帶領旅客經歷嶄新的玩樂與學習體驗。 適合一家大小同遊,可以在方舟內參加充滿啟發性而富寓意的互動體驗遊戲;參觀栩栩如生的一比一稀有及瀕危動物的雕塑;更可到古樸的馬灣村,緬懷昔日漁村風貌。 數不盡與別不同的體驗,均可同時於香港挪亞方舟滿足得到。 馬灣擁有水清沙幼的沙灘,宏闊的青馬大橋,以及偌大的挪亞方舟主題公園,還有多個古舊的遺跡。 佔地19公頃的馬灣公園,分為兩期興建,第一期共有三個項目,包括「大自然公園」、「挪亞方舟」及「太陽館」。
隨後政府落實興建迪士尼樂園,新地建議公園改以「香港大自然」為主題,保育樹木及保留馬灣舊村風貌。 柴灣角工業區的範圍,東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灣西約的麗城花園,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廠大廈。 20世紀初,在美環街附近的水坑(即曹公潭),已經有磨香粉和染布行業駐足。
荃灣馬灣: 香港國際機場機場
其中「大自然公園」已於2007年7月1日免費開放給市民使用,而須收取入場費用的「挪亞方舟」,亦已於2009年5月23日啟用,設有全球最大的挪亞方舟仿製品,出入口設於珀欣路。 餘下的「太陽館」,是香港聖公會與新地合作的項目,於2012年7月啟用。 荃灣馬灣 新地1994年構思的馬灣公園,是一個以南中國海村落及新舊香港為主題,並設有多種機動遊戲的大型主題公園。
-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 同年9月12日,首輛Wrightbus StreetDeck由運車船Morning Linda運抵香港,該車採用Lazzerini Ethos座椅,並設有樹擋,隨後再有4輛同款巴士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抵港。
- 太陽系委員會設計自馬灣村公所概念,以慢活為宗旨,空間中彷彿有著放慢時間的力量,落地玻璃可以望到出面大橋同埋沙灘海景。
- 自從來往馬灣及深井的街渡停辦後,居民改為使用此路線前往荃灣,因此客量甚高。
- 荃灣區工商活動繁盛,1950年代起成爲新界首個衛星城市及新市鎮的所在地,1985年因應區內人口急促發展而分拆出葵青區。
位於馬灣公園內的意中園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花園非常相似,因而成為打卡熱點! 意中園的起點由雕塑「一家人」開始,寓意由嬰孩、成長,到戀愛的人生階段。 愛侶步過迂迴但驚喜甜蜜的小徑,在花亭和繁花簇擁下,開展人生的新一頁。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快速公路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灣的海岸線拉直,藍巴勒海峽再度收窄,成為現今的模樣。
荃灣馬灣: 港鐵
另外,方舟博覽館透過180度環迴影院,以極珍貴動物和昆蟲組成幻彩生命廊,解開大自然的奧秘。 館內同時展出多艘來自世界各地的方舟珍藏模型,和全港最大的太空隕石,並有專業導覽服務,多角度了解大自然。 陽光巴士接辦此組路線時,用車為四輛單層巴士,其中兩輛為購自皇巴士之二手車,另外兩輛為富豪B7R及猛獅RR8,猛獅RR8其後由三輛大宇BH117L取代。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小朋友四出走走看看,除了可以放電外,又可親身學到新知識。 沿路行去芳園書室 ,是馬灣唯一被保留的戰前小學,是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書室是一座樓高兩層的長方型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 現時書室只開放地下果層,展示馬灣的歷史,包括漁船模型及天后誕花炮等等,並且設有互動遊戲,但現在暫停開放此部份。 餐廳食物質素很好,但店內面積較細,而且沒有high chair,不算是一間親子餐廳,較適合倆口子去。
荃灣馬灣: 區議會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自從來往馬灣及深井的街渡停辦後,居民改為使用此路線前往荃灣,因此客量甚高。 珀麗灣客運經營時期已經常頂閘,陽光巴士接辦後更獲派出雙層巴士行走。 昔日馬灣仍為孤島時,村民靠街渡出入,往返深井馬灣碼頭。
最後之一的中央紗廠於2011年業務北移,並在2014年以十億,將廠房賣予嘉民亞洲發展作數據中心[11];而南豐紗廠就在2018年改為創意空間The Mills。 但荃灣區內最大型的商場則在1990年才在舊荃灣碼頭附近出現——荃灣廣場,樓高6層和2層地庫,亦是區內首見有大型中庭廣場和繼太古城後全港第2個真雪溜冰場(溜冰場改建為商場)。 根據運輸署文件,此路線連同其他馬灣居民巴士路線(NR330、NR331S、NR332、NR334及NR338)於2016、2017及2018年每天平均使用量分別為22,800、22,500及22,500人次。 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此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港鐵荃灣站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立。 特別是20世紀初,當時不少道人、法師為躲避戰禍來到香港,一部份便在此帶開宗建寺。
荃灣馬灣: 行政分區
同年9月12日,首輛Wrightbus StreetDeck由運車船Morning Linda運抵香港,該車採用Lazzerini Ethos座椅,並設有樹擋,隨後再有4輛同款巴士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抵港。 首輛抵達香港的同款巴士於2021年2月10日出牌,車牌為XD8994,並於同年3月24日下午首航本路線的支線NR331S;第二及第三輛同款巴士於同年5月出牌,車牌分別為XH3328及XH7857,於同年6月3日起首航本路線。 該批次最後兩輛Wrightbus StreetDeck巴士,亦分別先後於2021年1月28日及3月1日抵港,同年11月4日正式出牌。 由於馬灣居民長期依賴荃灣區,自從來往馬灣及深井的街渡停辦後,島上居民改為使用本路線前往荃灣,加上珀麗灣陸續落成入伙,遷入島上的居民增加,因此本路線客量甚高。 珀麗灣客運時期已經出現嚴重頂閘的情況,在陽光巴士接辦後更獲派出雙層巴士行走。
村民大多以漁業為生,聚居在西部沿岸,日常出入須靠街渡往返位於荃灣區深井的馬灣碼頭,故此馬灣一直被劃入荃灣區。 馬灣位處汲水門,是香港境內往返中國內地主要水道之一,海路運輸相當繁忙,早在清初時已有士兵駐守,抗衡肆虐的海盜。 1897年,清政府設置「九龍關」,負責檢查來往船隻、徵收稅款、邊境巡邏及防止鴉片走私等事宜。 1898年,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取得包括馬灣在內的九龍半島北部土地,中英邊界順應地北移至深圳河,地處邊界以南的九龍關失去了存在意義和用途,故在不久之後就被關閉。 紡紗業於1980年代開始步入黃昏,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這區的工廠大廈紛紛改為商業大廈,有不少不同種類的公司遷入,包括有線電視及香港01。
荃灣馬灣: 荃灣區
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游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2](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淺水灣卻沒有改名)。 淺灣亦屢見於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填海錄,厓山集,宋史新編,南宋史和新安縣志等。 海灘北面有一所兩進式設計的天后古廟,相傳由海盜張保仔所建,用作庇佑當地人。 荃灣馬灣 東西兩面分別由兩道海峽隔開:東為馬灣海峽,西為汲水門;馬灣北面的對岸為新界的深井。 由本路線往荃灣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往馬灣方向,第二程可獲 荃灣馬灣2023 $4.00 的折扣優惠。 2020年3月和8月,此組路線分別各接收了另外2輛來自皇巴士的猛獅NL323,取代此組路線的高地台旅遊客車,令此組路線全線低地台化。
2020年1月,加入三輛來自九巴的二手丹尼士三叉戟12米雙層低地台巴士。 此路線與NR331S線的恆常用車為二手猛獅NL323單層低地台巴士及前九巴訂單的Wrightbus StreetDeck。 清初,清朝追擊南明至荃灣,城門谷有南明李萬榮擁永曆年號,據針山石城抗清。 雖然最後戰敗被拆,但今日的城門村、城門水塘以至城門河皆是以此得名。
荃灣馬灣: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更多馬灣居民,2008年9月15日起,來回程繞經馬灣鄉事會路及芳園路,將服務範圍擴展至馬灣大街村、田寮新村及珀麗灣三期。 隨著荃灣新市鎮發展而令荃灣區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為減輕區會資源分配的負擔,重新劃分地方行政區,於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集中服務葵涌及青衣居民。 荃灣區重新劃界,東面以城門道、和宜合道、昌榮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線和馬灣海峽為界,西面仍以青龍頭嘉龍村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為界,馬灣及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仍歸屬荃灣區。 由於馬灣街渡停航,導致馬灣西部村落的原居民交通面臨「與世隔絕」,因應地處馬灣西面的舊村村民逐步遷往新鄉村發展區,馬灣鄉事委員會不斷要求開辦專線巴士往來荃灣區,經過一輪角力,終於得到運輸署批准營辦往來荃灣的居民巴士服務。 本路線投入服務後,亦令原有於2003年3月接辦馬灣街渡的營辦商支撐不住,於2005年5月正式停辦馬灣街渡,馬灣西部四十多年靠街渡出入的歷史正式劃上句號。 居民巴士營辦商亦按街渡做法,向鄉委會支付行政費。
荃灣馬灣: 交通意外
由於馬灣的道路是24小時限制車輛使用的區域,包括私家車及旅遊巴士,如果未有獲得運輸署發出之禁區許可證皆不可駛入馬灣[8]。 因此當地居民和前往馬灣觀光的遊客,都十分依賴該巴士線往來馬灣和香港其他地區 [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