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控制飲食及努力運動,使血糖及體重下降,方可恢復正常的排卵及生育。 最近有三位病友努力遵行醫囑,控制良好,在治療結束後成功懷孕生產。 3.飲食或藥物:平日吃太多含荷爾蒙和雌激素的食物,例如胎盤素、蜂王乳、亞麻籽油或大豆異黃酮等,會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導致異常出血,並且可能提高癌變的風險。 另外,無論是為了調經或避孕而服用避孕藥,自行中斷或忘記吃完整個療程,都會打亂荷爾蒙的分泌,因為沒有荷爾蒙的支撐,就會造成子宮內膜剝落,而導致異常出血的情況。 另有一些女性中斷使用避孕藥後異常出血,就醫才驚覺是流產。 早期的子宮頸癌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可能的表現有陰道出血、接觸出血甚至腫塊等。
「月經週期21~35天、每次出血天數3~7天,都是正常範圍。」雙和醫院婦產科副院長賴鴻政醫師表示,只要月經有「規律性」,即便2~3個月來一次,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此外,「排卵期出血」也是常見的出血情況,也就是兩次月經中間,大約月經後第14天左右,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顏色可能是淡粉紅色或深咖啡色,伴隨透明蛋白般的血絲分泌物。 過於疲勞或壓力大,容易影響自身的內分泌,也是導致排卵期出血的主因。 另一種正常的特例是「黃體機能不足」所造成,生理期前滴滴答答出血,約莫1~3天月經才正式報到。
子宮頸癌出血: 早期4症狀不單純 分泌物帶血絲更要當心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1年30歲以下子宮頸癌患者高達200人,其中2位未滿20歲,有逐漸年輕化趨勢。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婦癌科主任屠乃方推論,子宮頸癌年輕化可能和女性性行為年齡提早、第一次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年齡降低,以及女性普遍30歲以上才有定期抹片檢查觀念所致。 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疫苗已開發完成,將是未來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工具,但它是用於預防,不是用於治療。 目前衛生福利部通過三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分別是四價疫苗、兩價疫苗及九價疫苗,目前建議12~26歲的女性可以接種,而9~11歲的女童,則須經醫師與家長討論後,再決定接種疫苗與否。 子宮頸癌出血2023 疫苗採用肌肉注射的方式,需施打三劑疫苗,接種時間為第0、2及6個月(或第0、1及6個月)。 對於未有性經驗的女性而言,注射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即HPV疫苗,是較為合適的預防方法。
當某個月經血量特別多,或因持續出血量較多導致呼吸喘、頭暈等症狀,要留意或許和子宮病變相關,例如肌瘤或子宮肌腺症,務必就醫檢查。 婦科醫師呼籲婦女,不要忽視每年定期抹片檢查的重要性,當發現陰道不正常出血、異常分泌物,或是頻尿和下腹疼痛,都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在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會把俗稱「鴨嘴鉗」的陰道窺器,放入女性的陰道,以便清楚觀察位於陰道深處的子宮頸,然後再將小軟刷或小刮棒伸入陰道內,以刮取宮頸細胞樣本,放進顯微鏡進行檢查。 初時女性應每年檢查一次,如連續兩年檢查正常,則可減少至每3年一次,此舉有助子宮頸癌的發病率下降9成。 香港政府建議25歲或上、曾進行性行為私女性,接受子宮頸癌檢查直至65歲。
子宮頸癌出血: 子宮頸癌概況
若從陰道往內看,子宮頸有如圓形突出物,中間有個開口;進行性行為時,若因受刺激引起發炎反應,子宮頸也能給予抵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19年子宮頸癌(含原位癌)共有4507名患者,名列女性10大癌症第4名;若不含原位癌仍高居第9名。 目前雖已有子宮頸癌疫苗,但對子宮頸癌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就讓《Hello醫師》帶各位女性一起了解子宮頸癌的大小事。
不少人都知子宮頸癌主要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不涉遺傳因素,但原來還存在某些人在家族性上較難抵抗HPV病毒影響的可能性,因此更易患子宮頸癌! 不過,無論家族中有沒有子宮頸癌患者,都應定期檢查及接種疫苗,以下了解更多子宮頸癌的症狀及HPV疫苗。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子宮頸位於子宮底部,連接子宮及陰道。 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但受HPV影響的子宮頸細胞一般都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如5至10年才會演變成癌症。 超音波檢查發現多囊性卵巢以及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刮取內膜做病理檢驗會有程度不等的內膜增生,甚至有些確定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這些婦女如果想保有生育功能,必須至少使用高劑量黃體素六個月,同時服用降血糖藥物,其後追蹤至病灶消失。
子宮頸癌出血: 子宮頸癌早發現存活率逾九成
根據NCCN指引,膀胱鏡以及直腸鏡在臨床分期IB2以上應該被列入考慮進行此項檢查。 子宮頸椎狀切片是指將子宮頸作一圓錐狀切割,此項切片檢查兼具診斷性及治療性。 常用的子宮頸椎狀切片包括雷射,子宮頸刀,以及圈狀電燒切割。
- 若已診斷為子宮頸癌,會根據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來判定癌症期別。
- 對於蔓延較廣的第二期後期與三、四期患者,因病況屬於晚期,則可選用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同時考慮輔助性的化學治療。
- 此外,這些藥物的基本作用是消除身體免疫系統的辨認能力,有時會有免疫系統攻擊身體其他部位的副作用,例如會導致肺部、腸道、肝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出現嚴重問題,但這些嚴重副作用的發生機率較低。
- 由於不同婦科疾病都有一個相似的狀況—在疾病輕微的時候往往難以自行察覺,要等到病情嚴重才發現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黃金醫治期。
- 例如在放射治療過程中,現時可利用影像導航來衡量劑量和適用範圍,確保所使用的劑量足夠。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經由性接觸傳播,最少有一半性活躍人士在不同階段曾經感染 HPV,但當中只有少部份女性會因而患上子宮頸癌。 越早發現患癌,治癒機會越高,也更能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不論年齡大小,若是已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檢驗結果皆正常,可以延長為每2-3年一次,抹片檢查同時也應接受骨盆腔檢查。 子宮頸癌出血2023 若為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因感染 HPV 病毒的機率較高,更必須特別注意。 不過,不少早期子宮頸癌案例都沒明顯症狀,患者卻在例行的子宮頸癌抹片篩查發現患病,那不就很危險?
子宮頸癌出血: 身體1徵兆警惕子宮頸癌 名醫推薦3食物預防
如果不經常替換,會令陰道的衛生變差,更易受到感染。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子宮頸癌出血2023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一般在決定投保額的時候,要考慮治療危疾的費用、日常生活費用、有沒有醫保等其他醫療保障以及個人財務狀況等的全面因素。
例如在放射治療過程中,現時可利用影像導航來衡量劑量和適用範圍,確保所使用的劑量足夠。 此外,盆腔放射治療亦可利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集中照射腫瘤位置,以減少對其他部位的影響。 整個過程會同時使用磁力共振影像導航,由於病人每次接受治療時的姿勢不相同,加上體內腫瘤與器官會不斷移動,利用影像導航技術可讓每次治療都看清楚所有組織的位置,以作出適合的改變,目的是希望在最精確的位置施行治療。 不同於子宮頸癌只發生於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內膜癌在未曾生育者發生的機率更高,這是因為孕期和產後哺乳期的內分泌狀況對內膜有保護作用。 醫師會使用擴陰器,緩緩放入陰道中,並觀察子宮頸狀況,再以抹片棒或抹片刷在子宮內頸上,輕輕刮取少量細胞和脫落細胞。
子宮頸癌出血: 接種HPV疫苗後也會患子宮頸癌?
若感染高危險病毒如HPV16型、18型、52型、58型,可潛伏在人體內約5~7年,恐10年內會使子宮頸細胞出現變異或進展為子宮頸癌。 雖然手術帶來的後遺症較其他治療方式少,患者仍然可能面對生活上的困難,例如手術有機會觸及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導致大小便出現困難;手術也有機會傷及神經線,令患者感到痛楚。 除此之外,切除淋巴結可能導致淋巴管堵塞,令淋巴液積聚致下肢腫脹,即淋巴水腫。
子宮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仍需要接受醫生的密切跟進,以及接受有需要的後續檢查,包括實驗室的化驗或其他影像檢查,以查看有否癌症或治療副作用的跡象。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抗體藥物偶聯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脫髮、嘔吐、出血、腹瀉、皮疹和周圍神經病變。 藥物可能令紅血球和白血球指數較低,腎功能亦有可能出現異常。
子宮頸癌出血: 飲食保健指南
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如果女士有吸煙、患有其他性病(例如衣原體和疱疹)、長期服用避孕藥或免疫系統脆弱,都建議每年定期檢查。 子宮外孕:胚胎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著床,就稱為子宮外孕,大多發生在輸卵管(95%以上)。 愛文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仇思源指出,子宮外孕可能會造成類似子宮收縮感覺的腹部悶痛、陰道長期少量點狀出血(出血顏色偏深咖啡色)等症狀。 流產、墮胎:如果2個月以上月經不來,便有懷孕可能,若是又伴隨腹痛、異常出血,就可能是流產甚至有子宮外孕的可能,務必到婦產科進行詳細檢查。
HPV病毒因應基因組合有逾150種,並會引發不同病症。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子宮頸癌出血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子宮頸癌出血: 子宮頸癌症狀難判別?六狀況注意!分期、治療全解析!
子宮頸癌的主因為 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子宮頸癌主要是鱗狀細胞癌,少部分是腺癌和其他類型。 但是,每天仍有近4人新診斷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 而子宮頸侵襲癌好發於35到45歲,且會隨著年齡增加患病比率亦會上升。
第四期:癌細胞已經突破生殖器官部份,或是已經超過了骨盆腔的範圍,而直接侵犯了直腸或膀胱,甚至發生了遠端的轉移。 不同的癌症期別可以接受的治療方式不同,目前對於癌症期別1B或2A的患者,建議的治療為子宮根除手術及切除骨盆腔淋巴結或放射治療。 子宮頸癌可通過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與早期篩查的方式進行預防。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預防接種者被人類乳突病毒的16與18亞型侵犯,可由此預防70%的子宮頸癌。 然而因為尚有其他罹癌風險,所以預防指引仍建議持續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透過抹片檢查、或使用醋酸來辨別癌前病變,若針對癌前病變進一步治療可預防其發展成癌症。
子宮頸癌出血: 子宮頸癌成因、風險因素及預防
國民健康署提醒,30 子宮頸癌出血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目前,政府提供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另外,也可以透過自費的方式,進行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癌前病變,以及其他乳突病毒相關腫瘤的發生。
子宮頸癌出血: 子宮頸癌疫苗/ 價錢 家計會有沒有免費接種疫苗?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經血量異常、月經週期外出血、性行為後出血,或是曾在內褲上發現淡褐色斑點、帶異味的分泌物就要小心了! 女性在經期時出血過量,或是在非經期、更年期後的子宮出血,就稱為子宮異常出血。 子宮異常出血除了可能是壓力、過度節食等不良習慣造成的,也可能是子宮頸癌、子宮體癌等惡性症狀。 子宮頸癌出血 子宮頸癌出血2023 30+女士優越全面健康體檢套餐透過檢查身體狀況,評估女性生殖健康的某些要素的檢查,套餐包括:子宮頸癌檢查、子宮頸細胞感染, 適合30歲或以上女性認知全面身體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