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貢大涌口村好唔好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西貢大涌口村

比較知名的,有不少明星居住的匡湖居、新世界發展傲瀧、西貢苑等。 將軍澳地區聚集眾多私人屋苑,比較大型的有日出康城、天晉等,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1942年日佔香港,實行分區管治,才有西貢區的設立,當時的西貢區包括今日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西貢區鄉事委員會及坑口鄉事委員會所屬的範圍。 西貢白沙灣區議員何偉航表示,對於這次水災,政府部門在事件發生一個月後,並未有向村民和其他持份者交代原因及事件的來龍去脈。

  • 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2]。
  • 不久,附近居民亦在坑口開設灰窯、磨石墨廠、釀酒廠、雜貨店、茶居及肉檔等。
  • 多區傾盆大雨釀成嚴重水浸,其中西貢鄉郊地區例如北圍、鹿尾及蠔涌一帶更是重災區。
  • 穿越山谷後,可在小山坡上舉目展望,附近的翠綠山嶺和樹林盡入眼簾。
  • 香港現存以天后為主神的獨立廟宇有102間[1],下表始建年份以廟內留存最古有年份紀錄的物品為依據[2]。

如今,坑口已布滿公營房屋和私人樓宇,較少有休憩地方,因而經常被人批評該區樓宇密度過高,並指部分屋苑是屏風樓,使得其他屋苑的景觀和空氣流通甚差。 公司簡介 佳境園藝 – 自1980年至今,擁有三十多年園藝經驗;於西貢自設花場,園內設有花卉種植場及植物培植場,專營批發及零售各類時令花卉植物,聖誕樹,聖誕花,賀年桔果,年花及新界桃花。 香港現存以天后為主神的獨立廟宇有102間[1],下表始建年份以廟內留存最古有年份紀錄的物品為依據[2]。 西貢區內的黃地峒曾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古蹟,兩漢時期,區內的滘西洲已有居民(曾出土過兩漢文物);宋時西貢有海關,佛堂門有南宋刻石。

西貢大涌口村: 西貢區

邵先生擔心,工程會為大涌口帶來更大影響,加劇現時水浸的情況,嚴重更可能造成人命傷亡。 故邵先生希望政府能正視大涌口的潛在危機,開始着手解決,並期望政府在公路工程上能提供其他方案代替,以減低對大涌口的威脅。 雖然香港政府沒有公佈新界各村的原居民、居民選民數字,但西貢墟內萬宜灣新村、沙咀新村仍有舉辦原居民村代表選舉去估計,西貢墟仍有不少新界原居民居住。 但是香港水上人並未納入新界原居民的法律定義之中,故此難以準確估計西貢墟有多少人口及其祖先,於1898年之前已經居住西貢一帶。

西貢大涌口村

而英文名Sai Kung Town,意譯應為西貢鎮,但西貢墟並未視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值得一提,西貢墟別稱西貢市中心,而西貢墟、西貢對面海所在的區議會選區,亦名叫西貢市中心,但英文名為Sai Kung Central。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

西貢大涌口村: 西貢行山好去處8. 北潭郊遊徑 – 眺望離岸別致景色

家樂徑的終點位於大網仔路,步行約20分鐘即可返回北潭涌,轉乘交通工具離開。 西貢行山路線之一的「北潭涌家樂徑」全程坡度平緩,路寬易走,風光如畫,十分適合一家大小暢遊。 穿越山谷後,可在小山坡上舉目展望,附近的翠綠山嶺和樹林盡入眼簾。

西貢大涌口村

劉先生指,工程位於村口排水大渠附近,他得悉過往因工程使黃泥水湧入匡湖居其後有人在排水大渠加上兩個大網過濾污水,而在發生水浸時,兩個大網並未有移除,使排水大渠未能發揮作用,終令村內發生大水浸。 劉先生對此感到懷疑,「事後他們(路政署)把大網移除,積水也得以疏導。但被問及為何水浸時未有拿走,他們則推搪,指這次情況百年難得一遇,不能預測。」劉先生不滿他們的回覆,認為他們只是推卸責任。 19世紀末,一名居住於上洋村的青年劉樹棠,幼年時離家至香港島的船務公司當學徒。 他有感於鄉梓經濟落後和交通不便,於是便於坑口設立同泰機器廠和造船廠。

西貢大涌口村: 主要交通總站

惟事發至今已經一個月,有居民表示,政府除了曾協助維修村內的大電掣外,未有主動提供援助,又指北圍村內從未有過嚴重水浸事件發生,質疑事件和進行中的西貢公路改善工程有關。 有見及此,今日(7日),在西貢區議會大會前,數名村民在西貢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前向政府相關部門請願,希望當局能正視問題,徹查事件是否與工程有關,並向受影響的居民提供合理賠償。 西貢大涌口村 坑口村屬於坑口鄉事委員會屬下鄉村之一,原位於現將軍澳醫院一帶之位置,立於17世紀末,根據當地村民的記述,坑口村為將軍澳最早有居民定居的村落。 1989年政府發展坑口新市鎮,該區從新規劃,坑口村逐被遷至寓安里現址重建,入口處建有「坑口村」牌坊。 在1960年至1963年間,香港政府曾將新界民政署屬內的南約區,分為離島與西貢兩區,但不久又重新合併。 到1969年確定在西貢區興建萬宜水庫後,才再次劃分西貢區,範圍包括由新九龍界起,至東面的清水灣半島及西貢半島南部;再加上牛尾海及糧船灣海內及附近各島嶼,初步確立現有西貢區的範圍。

西貢大涌口村

認識新界鄉村,就是認識新界歷史,這對了解香港的過去有莫大意義。 蠔涌是香港新界西貢區一條河涌,也是河岸一帶的地名,位於白沙灣以南,大埔仔以北。 區內鄰近南圍村,也有一個大型遊艇會所住宅匡湖居,以及亞洲電視舊錄影廠。 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

西貢大涌口村: 巴士站位數目

以下所列的是西貢區內將軍澳以外的社區環境,而區內大部分住宅都位於將軍澳新市鎮,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三代住在大涌口的邵先生指出,雖然歷年來大涌口都有水浸問題,村民亦會做好預防措施,例如安裝水閘,「以往水浸水位只會在小腿附近,但今次的水災卻到大腿。即使有水閘也擋不住積水」。 邵先生表示,聽同居父母憶述,當時水浸滿一樓,他們需暫避到二樓。 一些處於低窪地方的鄰居,則兩層房子全被浸,要消防員把他們救出。 「北潭郊遊徑」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為昔日的鄉村古道,平坦易走,適合一家大小同遊。 穿過樹林,路徑四面環山,由此可遠眺右方牛耳石山及嶂上群山峻嶺。

西貢大涌口村

相反西貢市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的範圍,與西貢市中心選區剛好接近。 故此以西貢墟與對面海兩社區所組成的西貢市中心選區,可以用來估算西貢市的人口。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19],西貢市中心選區人口9,623人,是整個西貢區議會所有選區之中,人口最少的一個選區。 沙角尾於二戰前亦有打醮活動,其十年一屆的打醮乃供奉天后,惜於戰前因曾發生衝突而停辦,後來亦因經費問題再沒舉行。 現今,沙角尾村於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正誕時,到糧船灣的天后廟進行賀誕活動,當天村民會乘船到糧船灣天后廟,請天后到沙角尾村巡遊,及於村內的土地神前祭祀,最後於村內分發豬肉,並送請天后回糧船灣。

西貢大涌口村: 居民代表選舉

公眾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親自到位於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辦理手續。 若非當地村民、探訪當地村民的人士、公務需要或學校團體參觀,申請通常不獲批准。 1850年代起,西方傳教士因為西貢地理方便,能取道大鵬灣進入昔日的寶安縣內陸,同時可以協助零散村落對抗大族,而沿山路到區內不同鄉村傳教。 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2]。 由於西貢人口並不多,一般都是靠巴士和小巴來往,主要集中來往港鐵彩虹站、鑽石山站、坑口站、烏溪沙站,乃市區進入西貢的中轉站。

西貢大涌口村

因為經濟發展,西貢墟亦逐漸跟隨漁民轉型,發展成一個進食海鮮的勝地[8],供西貢本地及非本地居民享用。 西貢大涌口村2023 今日西貢公眾碼頭沿街都是這些擺賣海鮮的攤檔,並且有一些海鮮菜館。 而周遭的海域亦設有養魚排,例如政府指定的麻南笏、雞籠灣、滘西、大頭洲、吊杉灣、糧船灣魚類養殖區,提供海鮮予西貢墟及其他香港魚市場。 現時仍有漁民於牛尾洲一帶潛水捕捉海膽,以供開設於西貢墟的自家海鮮菜館出售[18]。 西貢市作為中文地名較少人使用;現代中文「市」多指城市,較少指《康熙字典》所指的市集。

西貢大涌口村: 香港天后廟列表

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該處是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西貢街市等亦位於此。 西貢大涌口村 明代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的《粵大記》中,有〈廣東沿海圖〉,一直為研究早期香港地名的重要史料。 在該圖有關新界的地名中,有兩處分別名為蠔涌村和沙角尾的地名,皆位於現時新界西貢區。

西貢大涌口村

在台灣及福建地區,人們稱天后為「媽祖」,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 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布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大部分是清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沙角尾是西貢墟附近的大村,建村於明代時期,該處農耕條件甚佳,亦因為近海之故,村民既有農耕亦會捕魚。 跟蠔涌村一樣,〈廣東沿海圖〉及《新安縣志》都有記載,足證其歷史悠久。 沙角尾得名原因已無文獻可考,據悉,大概因古時或有河溪把沙沖至該處形成沉積,形成「沙角」,而沙角尾正位於該沙角之「尾」,故得名「沙角尾」。 沙角尾本是一條圍村,以前築有圍牆,圍牆內有十多條巷,隨著人口漸多,圍牆已拆走以騰出空地建房,可幸至今仍可見部份圍牆遺址。

西貢大涌口村: 地方

而蠔涌村附近的五座大山頭(落山虎、大藍湖、界咸、百花林及回頭虎),在風水學上形成「五虎下堂」之勢,煞氣極大,不利蠔涌居民,車公座鎮於此,亦有利鎮壓。 及至當代,蠔涌村主要經營外銷生意,有醬油食品製造場、布廠、染廠,並有米舖、食物店、茶樓等,頗為熱鬧。 2011年,曾翠珊執導的《大藍湖》就是以蠔涌為背景的香港電影,大藍湖亦是今天蠔涌村內的鄉村。 無論西貢墟的原居民,或是由西貢一帶被政府重新安置於西貢墟的水上人,均有不少人以捕魚為生。

  • 而政府亦繼續為該批鄉村舉行鄉郊代表選舉(或稱村代表/村長選舉)。
  • 在政府地圖中,將坑口稱為坑口鎮(Hang Hau Town)。
  • 隨著香港工業化,坑口於1960年開闢為拆船區,數間大型英資企業紛紛至坑口設廠,令到60年代將軍澳海滿佈待拆的舊船。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第六屆西貢區議會有2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西貢區議會主席是周賢明先生,而副主席為蔡明禧先生。 西貢大涌口村2023 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 邵先生提出大涌口現時並未進行西貢公路改善工程,但鑑於現時北圍的情況,令他非常擔憂。

西貢大涌口村: 坑口墟時期

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田下灣村原位於清水灣半島南部田下山西面海濱,本為漁民聚居之地,跟坑口村一樣都是坑口鄉事委員會屬下鄉村之一。 20世紀末,該處海濱進行填海,並與其東面之佛頭洲連接,填海後之土地作工業用途,該村遂被拆卸,並遷置今田洲路坑口天后古廟旁。

民政事務總署備存整套現有鄉村 ╱ 墟鎮的分界地圖,各有關民政事務處亦在其辦事處備存所管轄地區的分界地圖,供公眾人士在通常辦公時間內查閱。 由於香港歷史分區的原因,位於半島上的西貢北地區(包括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以及位於西沙路沿線的十四鄉、泥涌等地),為大埔區管轄的外飛地。 由於北圍以往鮮有發生水浸,故劉先生便質疑事件和正在進行中的西貢公路改善工程有關。

西貢大涌口村: 西貢行山好去處|蕉坑自然教育徑簡介

住在北圍40年的劉先生憶述發生水災當晚,情況之嚴重前所未見,「我住這裏這麼久,從來未遇過嚴重水浸,就算之前破壞力大的颱風『山竹』也未有造成水浸,只是樹木倒塌」。 村內的積水後來花上近一星期才完全排走,僅在北圍漁仔涌受災的車輛已多達21輛。 劉先生表示,事後政府僅曾協助維修村內的大電掣,已沒有提供其他援助,「其實就算維修了大電掣,也於事無補。村民住所物品全數被淹,當中包括住所內的電掣,所以現在村內還是漆黑一片」。 另外西貢亦有巴士和小巴路線通往北潭涌、黃石碼頭和海下灣等西貢鄉郊地方。 西貢市亦有兩個主要公眾碼頭,有定期和租賃的船隻,前往西貢海的多個島嶼。 西貢大涌口村2023 在坑口,首個落成的屋苑為1990年落成的私人參建居屋屋苑富寧花園。

地鐵將軍澳綫在2002年8月通車後,坑口的交通更為便利。 另一巴士總站坑口 (北) 西貢大涌口村 西貢大涌口村2023 公共運輸交匯處則位於將軍澳醫院旁。 坑口首條巴士路線為1976年4月1日開辦的九巴91A線,前往黃大仙[3]。 直到寶琳北路伸延至坑口後,才有另一條前往觀塘的九巴98A線。

西貢大涌口村: 坑口 (西貢區)

於郊野公園北潭凹管理站沿小徑緩步下山,可見大枕蓋及牌額山在左方聳立,亦可眺望多個景色優美的離岸島嶼。 終點設於北潭路鯽魚湖怡庭,此處是一個露營地點,以一道石砌拱牆為入口。 「黃石家樂徑」的起步點正好設於西貢黃石碼頭巴士總站旁,在此登上數十石級,即可一覽左方的東心淇山和高塘口等海岸景致;展目遠望,視野更可遠及大灘海峽、塔門、高流灣和灣仔半島。 前行不遠處,可見土瓜坪海灣一帶的大片紅樹林,有如低矮樹海,在沿岸展現勃勃生機。 西貢大涌口村 位於西貢的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水庫有兩條石壩,當中位於東面的萬宜水庫東壩更被列入了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景點之一! 在萬宜地質步道途中,有多款不同的岩柱,更可以看到破邊洲。

西貢大涌口村

他認為政府在早年並未有好好規劃大涌口,致每逢下雨都有水浸的情況出現。 過往四、五年間,在原先的排水位附近更建成了油站,有機會使排水口的位置變小,減低排洪能力。 此外,在現有的高爾夫球場建造時,曾大量砍伐樹木,使他擔心水土流失,會令到日後的水浸情況會更為嚴重。 由於現在北圍至蠔涌一帶正進行西貢公路第一期工程,日後大涌口也同樣要接受工程。

西貢大涌口村: 西貢行山路線上窰家樂徑簡介

其後同年落成的安寧花園入伙後發生嚴重的土地沉降問題,曾使教育水平低的居民恐慌認為坑口有陸沉的可能。 亦因為將軍澳英文前名為Junk Bay[2],而其後又發生填海地面沉降的事件,致使市民盛傳政府是以垃圾來填海。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廟宇宗教建築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神誕活動的規模最大。 沙、蠔二村是西貢最古老的村落,〈廣東沿海圖〉中記載二村,說明其歷史至少四百多年,雖然其開村的詳情已不可考,但透過僅有的文獻和鄉紳父老的口耳相傳,我們都可以對二村的歷史和現貌有概略的認識。

西貢大涌口村: 西貢 Pak Kong 北港村屋出售及出租-獨立大單邊, 木台花園 出租單位

例如新界環迴公路系統、西貢公路的建立,令到西貢墟來往香港市區大大方便。 西貢大涌口村2023 而在二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據稱西貢墟亦曾受惠,曾經成為走私熱點之一[8][10]。 而前述安置居民的萬宜灣新村、沙咀新村[8],以及將軍澳新市鎮,不少土地均是填海造地而來,大大影響西貢墟、將軍澳、坑口等地的地貌。 而政府亦繼續為該批鄉村舉行鄉郊代表選舉(或稱村代表/村長選舉)。 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1],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