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因為啟德舊機場的關係,九龍東一帶的樓宇都受到建築限制,如今放眼遙望卻是高聳的建築物,實在有歲月變遷之感。 衛奕信徑第三段 過了涼亭有衛徑的指示路標W020,傍炮台山(又稱魔鬼山)和照鏡環山而行,可見佛堂洲及東龍洲的景致。 第十段由八仙嶺仙姑峰開始,途經八仙嶺自然教育徑、橫山腳村、橫七古道、上七木橋、下七木橋和尤德爵士紀念亭,最終以南涌為終點。
第四段由井欄樹出發,途經西貢古道、大藍湖村、東洋山、基維爾軍營附近的大老坳後,沿飛鵝山道和沙田坳道直至沙田坳。 衛奕信徑全長78公里,是全港第二長的遠足徑。 衛奕信徑於1996年正式啟用,它的名字是為紀念一位鍾情於香港山水及遠足活動的港督-衛奕信爵士而起的。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沿途走經市區、鄉郊、水塘與高山,景觀多樣。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第3段
此路段與城門緩跑徑相重疊,路況上佳,平坦易走。 塘畔徑路線蜿蜒,沿途可感受城門水塘之靜美,也可細賞白千層的倒影景致。 這處佇立著一棵巨大秋楓,樹下石椅石桌橫臥,好個雅緻的組合。 衛奕信徑第三段2023 在主壩前,有一座水塘落成紀念碑;從主壩右望,可遠眺位處九龍的獅子山。
- 位於飛鵝山山腰的百花林,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母親墓穴所在地。
- 塘畔徑路線蜿蜒,沿途可感受城門水塘之靜美,也可細賞白千層的倒影景致。
- 至於碗窰至太和邨的一段則因爲缺乏特別的景觀而少人步行。
- 現時此處是麥理浩徑及衛奕信徑的交匯處;也是麥理浩徑第七段、第八段之相交點,因此常有遊人在此停留休息。
- 現在,油塘主要是一個公屋和居屋區,並有部分土地用作工業發展。
- 不久遇上支徑,循左方行走(循右方上走可達歌賦炮台)。
之後往北落山,沿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到康怡花園和康景花園之間的水塘公園,再步行往太古站。 首段藍田至高超道一段勉強地在地圖上連接隔海的衛奕信徑,大可略過不走;路線中途須橫越馬路,也失去連貫性。 攀登五桂山是第三段中相對較難的路段,但主要景觀亦在於此,視線可由左面的將軍澳延伸至右方隔海的港島東區。 由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入口的車道上走,留意左方衛奕信徑的地圖資料牌。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第二段 (大潭水塘道 – 基利路) 遊記按此
惟路徑被維多利亞港分隔,只能以交通工具配合,缺乏完整性。 此外,部分路線的方向以塗漆標示,指示欠清晰,但近年已有所改善。 衛奕信徑第七段前段的城門水塘塘畔徑路徑平緩,在林蔭下的山徑輕鬆好走,途中輕嘗白千層倒影及水塘的姿采。 衛奕信徑第三段2023 衛奕信徑第三段 鉛礦坳以後是一直往下走而不急的路段,但視野受阻,景觀較遜色。
除此以外,本段翻越新界東北部多座山嶺的山脊線,其中包括有八個山峰的八仙嶺,上落坡度極大。 衛奕信徑第三段2023 衛奕信徑第三段 這些因素都使第九段成爲衛奕信徑中最消耗體力的一段,對遊人具有較大挑戰性。 難度:★★★★☆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5小時衛奕信徑第九段涵蓋了大部份傳統的八仙嶺行山路線,只是起點變成由九龍坑山山頂出發。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的十段勝景
景色方面,衛奕信徑二段渣甸山至小馬山沿途亦可俯瞰到大潭水塘及有石礦場等景色,渣甸山和小馬山山頂都有開揚的維港景色,風景不錯。 第九段由九龍坑山開始,進入八仙嶺郊野公園,途經鶴藪水塘、屏風山、黃嶺、犁壁山和八仙嶺八個主峰,並以仙姑峰作為終點。 第八段由元墩下開始,途經新屋家、上碗窰、下碗窰和半春園到大埔市區,渡過林村河後經太和邨和帝欣苑後離開大埔。 之後途經大埔頭,登上九龍坑山,終點設在九龍坑山山頂,此路段未有途經任何郊野公園範圍。
油塘(英語:Yau Tong)是香港九龍觀塘區東南部的地方,位置為藍田以南,鯉魚門以西北,處於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現在,油塘主要是一個公屋和居屋區,並有部分土地用作工業發展。 途徑魔鬼山、照鏡環山、五桂山、馬游塘、大牛湖、澳頭村(凹頭村)及新地村,此路段未有途經任何郊野公園範圍。 第一段由港島南區赤柱峽道出發,介乎春坎角道與赤柱灘道之間。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英語:Wilson Trail)是香港一條長途遠足徑,於1996年啟用,全長78公里,共分10段,為香港第二長的遠足徑,僅次於麥理浩徑之後。 衛奕信徑的名稱是為了紀念鍾情於香港山水及遠足活動的第27任香港總督衛奕信而建[1]。 難度:★★☆☆☆距離:約7公里 時間:約2.5小時衛奕信徑第十段即是橫七古道路線,橫七古道為往日八仙嶺附近的橫山上下村與七木橋上下村來往的通道,雖然村落現已荒廢,但古道鋪設完整,是一條相當完善的行山路線。 衛奕信徑第三段2023 景色方面,橫七古道穿梭昔日廢村之間,可略略體會過往村落鄕村風情;走至近南涌路段,除可在橋山橋看到洶湧澎湃的屏嘉石澗外,更可於尤德亭欣賞到南涌至大陸鹽田的開揚景色,景色非常豐富。 難度方面,路線全長約7公里,長度適中,路線都以平路或下坡為主,鋪設及指示非常完善,難度不高。
由於第八段被大埔市區分割成兩段,終點在數百米高的山頂上,故一般遊人不會選擇單獨步行完整的第八段。 前半段的遊客多數是從鉛礦凹下山抵達碗窰後沿碗窰路和達運路直接往運頭塘而不繞經半春園;而後半段大部份遊客爲了登上九龍坑山及八仙嶺而從太和邨開始步行第八段的後半段並連走第九段。 至於碗窰至太和邨的一段則因爲缺乏特別的景觀而少人步行。 衛奕信徑第七段會先繞城門水塘而行,之後上山往鉛礦坳,再落山往大埔元墩下,路程有上有落,而且有城門水塘風光,是一條頗為平均的路線。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
難度方面,衛奕信徑第八段難在要一口氣由海平線登上陡峭的九龍坑山,而衛奕信徑第九段的八仙嶺雖然沒有九龍坑山的急促上山,但整體距離及上落坡會更多,難度比九龍坑山會略略提高。 景色方面,八仙嶺北望沙頭角,南看船灣,景觀開揚,而黃嶺至屏風山的陡坡更是香港最佳美景之一,景色絕對一流。 衛奕信徑第四段,由井欄樹出發,先在黃麖仔一帶沿途落山,然後經大藍湖村在牛寮上爬東洋山,最後沿飛鵝山道下山至沙田坳。 景色方面,沿途有東洋山的白沙灣及西貢海海景、飛鵝山觀景台及飛鵝山道的東九龍景色,景觀非常豐富而且出色。 此路線難度都集中在東洋山一段,因為要一直行梯級上山,但時間不長 (約40 分鐘),其餘時間都是落山或平路,所以此路線難度屬中等。
由資料牌左走(右走亦可接回衛奕信徑),鯉魚門已入眼簾。 不久遇上支徑,循左方行走(循右方上走可達歌賦炮台)。 及後再遇上分岔口須右走(左方水泥徑可登上魔鬼山碉堡),而下一個路口則須靠左行走。 由藍田鐵路站A出口,右轉沿著啟田道下走至迴旋處,再左走接鯉魚門道,便可一直走至高超道。 從油塘邨華人永遠墳場起步,沿斜路上行,可一窺觀塘以及對岸港島一帶的景致。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第四段 (井欄樹 – 沙田坳) 遊記按此難度:★★★☆☆距離:約8公里 時間:約3小時
看過炮台山後,續沿徑行走,及後在左方的水泥級下降至澳景路。 沿路右走數步,橫過馬路,按指示上走石級,再接上泥徑。 此處視野更佳,除了炮台山及照鏡環山外,右首可顧盼港島東區;而左方將軍澳的高樓,有如釣魚翁山般高聳。 隨山徑輕降,復又上走,抵達五桂山的最高點。 及後山徑漸見平緩,在十字路口處,須左走下降(右方山徑可通往茅湖山),接上水泥徑後,右走車道至馬油塘及寶琳路。
隨後的路口須靠右行走(左方麻石徑可下引至高超道),經過墳地,再繞行照鏡環山。 炮台山又稱「魔鬼山」,英語名為Devel’s Peak。 由於其位置俯瞰鯉魚門的港口要道,故昔年建有不少軍事設施,如炮台及碉堡等。 看見涼亭便上行五桂山,走在山脊上,右方調景嶺已變成新式樓房。 在五桂山上不難遇上熟悉路段的晨運客,還會看見村民自己興建的休憩地方。
衛奕信徑第三段: 衛奕信徑第三段 (油塘(藍田) – 井欄樹)
衛奕信徑第一段,由赤柱峽道走至大潭水塘道(近黃泥涌水塘),沿途可欣賞到赤柱半島、俯瞰大潭水塘,風景相當不錯。 衛奕信徑第三段2023 難度方面,路線要垮越孖崗山及紫羅蘭山兩大座高山,有一定上坡落坡,初手要留意體力。 橫過馬路,接翠琳路上行,在支徑左轉,走過平淡的路段,微降後續沿馬路左轉進入凹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