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於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今日的銅鑼灣天后廟。 銅鑼灣村 位於銅鑼灣的木系文青樓上Cafe,環境非常舒適,追求平靜的朋友必到樓上Chill Chill~ 餐廳有不少乾花裝飾、吊椅、單車等等佈置,讓你拍攝個不停! 富德樓內20個單位開放予文創工作者設立工作室,包括獨立書店 - 艺鵠,各種展覽館:香港玩具美術館、香港文學館等等。
銅鑼灣亦是新加坡、南洋移民史、歐美閩籍人口移民史的一部份。 此時北角已存在,而且天后一帶的貿易擴展到渣華道,但銅鑼灣的人口更密集。 銅鑼灣、大坑、跑馬地一帶至今一直是香港福建人以及南洋華僑的集中地,小福建社區則在戰後移民潮才伸延到北角,此前維多利亞城各族群亦有,銅鑼灣的人口以福建籍為大多數,尖沙咀以及深水埗區以廣府人和四邑人為多數。 區議會之後,基本上地方事務是細分給各選區,而各選區綜合事務(較少,主要是各選區自理)仍由18區各分區各分區管理,綜合選區事務是以灣仔區為大區考慮而不是以大坑,銅鑼灣,而政府的施政不一定是以18區為基礎,好像民政事務署,灣仔區和東區是在同一區,而在東區的銅鑼灣社區中心服務對像也是全銅鑼灣及少量周邊地方。
銅鑼灣村: 周邊酒店
80年代開始,在監視政府的區議會事務上,雖然區議會是以選區為主,18區為副,銅鑼灣一個選區(西部)劃入區議會灣仔區,希望帶動灣仔區的住宅發展及分享商業設施,二個選區(東部)連維園劃入區議會東區,希望帶動東區的商業發展及分享文娛設施。 而50年代以前,現大坑北面亦是銅鑼灣的核心範圍,而今鵝頸選區亦有1/3地方(堅拿道天橋以東)在法定分區銅鑼灣內,成為銅鑼灣商業區的擴展。 灣仔到北角在香港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住宅區,而銅鑼灣則為兩區的中心,不少商家看準了此區潛在的商機,而香港政府亦將不少全港性的設施放在銅鑼灣,如維園,中央圖書館以及把全港第一間官中名校皇仁書院(中央書院)移到銅鑼灣,銅鑼灣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令此區發展高速發展。 今時今日銅鑼灣已成為香港最重要的購物,娛樂,公共娛樂中心之一。 而香港市區隨住人口不停增長,基本上港島區和九龍西區已經是全港最發達的地區了,而銅鑼灣亦是港島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 銅鑼灣村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註 4],附近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
銅鑼灣西亦有了大丸之稱,大丸雖然已結業20年,但此名稱在小巴仍沿用至今. 在1972年,作為推動銅鑼灣發展的一部份,連接銅鑼灣和紅磡的海底隧道通車。 銅鑼灣村2023 天后、大丸、炮台山等是銅鑼灣個別地方的俗稱,但沒有具體範圍。
銅鑼灣村: 主要交通幹道
而其他地區的人普遍使用銅鑼灣來稱呼全區,去大丸一帶或會用大丸代替。 位於銅鑼灣西的東角,位於現時在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 Face Sogo)。 另一方面,因為銅鑼灣東角的稱呼,銅鑼灣東角周邊也有「東區」的別稱,現時仍保留的痕跡包括禮頓道的電訊盈科電訊大廈及怡和街的華人銀行東區大廈等。
位於銅鑼灣希慎廣場,是包括小編之內的閱讀愛好者的悠閒好去處! 佔樓三層,誠品善用所有空間,除了放置大量中外書籍,更重要的是在書店一隅附有閱讀空間。 位於銅鑼灣與灣仔的交界處,是一座商住兩用的西式洋樓,由2003年開始成為文青小店進駐的藝文空間,絕對是文青的銅鑼灣好去處。 銅鑼灣村 銅鑼灣村 位於銅鑼灣最繁華的地段 - 世貿中心的斜對面,最大的優點就是地點方便,距離地鐵站D1出口只有一分鐘步程。
銅鑼灣村: 銅鑼灣 @中原樓市片區
大量的華僑富豪聚居於大坑一帶使各路商家雲集銅鑼灣東角,銅鑼灣東角開始形成一個購物消費區,最重要的消費者以天后、大坑一帶的富豪,也有來自北角以及灣仔的消費者。 銅鑼灣村 居於西半山以及山頂的人口較少到銅鑼灣消費,他們以到中環為主,南洋富豪在銅鑼灣東角的消費力遠高於其他族群,亦使銅鑼灣東角的購物區遠比以當地居民日常需要的北角以及灣仔興旺。 而天后作為通俗地區名,已經被過份亂用了,每個定義的天后距離很遠,如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及北角威景台,摩天大廈及大坑勵德邨。 近年不少中、小學生開始用港鐵站名來稱正式地址,如以彩虹為正式地址名去彩虹站一帶的地方,雖然只是很少量的人把天后作為地址的開首,因為天后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區域,會做成一定郵政上的混亂。 銅鑼灣的消費區早期以南洋閩籍華人為主,後來又加入鄰近的北角以及灣仔區人口消費,再後來更發展成港島以至世界最主要的消費區,不少居於山頂的富商也到銅鑼灣消費(此前以到中環為主)。
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大坑北面和加路連山(或掃桿埔北面)50年代前屬於銅鑼灣,早年位於銅鑼灣(東)現在已拆毀的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裁判司署和現在還在的銅鑼灣消防局和銅鑼灣社區中心便要負責全銅鑼灣分區的社會工作。 銅鑼灣村 現今大坑和加路連山雖然和銅鑼灣有一段距離,但不少地址上仍然是用銅鑼灣大坑,但亦有不少人用只用大坑為地址名。
銅鑼灣村: 區議會議席分佈
銅鑼灣警署職務於八十年代末期平分給灣仔警署和北角警署。 1950年代銅鑼灣的經已過度發展,香港政府便在銅鑼灣東角一帶大量填海。 銅鑼灣村2023 奇力島連陸,使銅鑼灣擁有一系列全港性的文娛、商業設施。
- 銅鑼灣、大坑、跑馬地一帶至今一直是香港福建人以及南洋華僑的集中地,小福建社區則在戰後移民潮才伸延到北角,此前維多利亞城各族群亦有,銅鑼灣的人口以福建籍為大多數,尖沙咀以及深水埗區以廣府人和四邑人為多數。
- 1880年代,政府在銅鑼灣先後再進行了2次填海工程,共取得50英畝土地。
- 自銅鑼灣商業區更大規模發展後,開始有廣府人遷入,但仍以天后為主,加上天后20年前建了不少300多呎的單位,很多外區人口遷入,所以天后一帶廣府人亦不少,但以福建籍較多,銅鑼灣東角因為唐樓非常多,除了在區內工作的人口,則大多仍為居住多以至數十年的閩籍人口。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珠城大廈,伊利莎伯大廈,維景花園,樂聲大廈,百德大廈。
- 油尖旺區以廣府人為主,但南洋華僑亦有投資,如香格里拉酒店。
- 而銅鑼灣(東)的銅鑼灣街市便剛剛在港鐵天后站和炮台山站中心。
除了上述富德樓有各種小型書店,台灣大型書店 - 銅鑼灣村 誠品亦在2012年首次進駐香港。
銅鑼灣村: 銅鑼灣 (沙田)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銅鑼灣村2023 45.7歲。 18區的分區主要是各選區及總區處理下放的資源,而東區之名不是在法定區份的地址上,法定區份的地址要香港政府批准才會轉的。 1985上半年,1982年3月動工之地鐵港島綫首期通車,座落銅鑼灣一帶的港鐵站有銅鑼灣站,天后站和炮台山站。 位於銅鑼灣以南的寧靜小區 - 大坑,這座經活化的一級歷史建築,承載著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所建的萬金油花園,曾是本地人的一片樂土,連同其私人住宅虎豹別墅一同變為虎豹樂圃,開於予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