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去擲筊問媽祖,在連獲六次聖筊後,這才下定決心,在媽祖廟旁的巷內租了店面,開了一家小小的「裕珍馨」餅店。 但,開了店,並不是就此一帆風順,考驗才正要開始:成立初期,高薪也請不到師傅;生意總是慘淡,最糟時一連三天也只賣掉半條土司;有人沖著牧村伯的面子來訂喜餅,沒想到做出來的第一份喜餅卻硬的像摔不破的「曲盤」(黑膠唱片)。 然而,訂購的客人不但沒有抱怨,反而以寬容之心勉勵牧村伯的後生要更加努力。 阿公也只是溫和地告訴爸爸:「不要讓愛護咱的人失望!」於是,爸爸在媽祖面前,立下「讓更多人吃到更好吃的餅」的心願,並投入極大的心力在酥餅的製作和研發上。 當然,為了與時俱進,奶油酥餅不只歷經了精緻化、美味化、健康化的改革過程,就連尺寸也出現了三種變化:最早的奶油酥餅大約直徑15公分,通常由一家人或是幾個朋友分享著吃,在吃之前還必須用刀切或是用手剝;後來因應現代人「輕食」的養生觀,推出了直徑約10公分的奶油小酥餅;最後,則是與長榮航空合作,推出了直徑約6公分的迷你奶油酥餅。
林教授曾經詢問裕珍馨創辦人陳基振先生:「訂婚與拜媽祖用酥餅的習俗是從何而來?」陳基振只知道這是既有的習慣,並不知道源由。 裕珍馨香港2023 林教授因而發揮學者研究的精神,尋找這項習俗的根源,並在半年之後找出了答案。 林教授提到:「在唐山過台灣的時代,先民必須渡過黑水溝才能抵達台灣。黑水溝指的就是台灣海峽,因為十分湍急危險,所以有『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說法。為了求心安,渡海之前,人們就會帶著閩式燒餅去拜媽祖、求媽祖保佑,而這些拜過媽祖的餅,在渡海途中,就成為人們實至名歸的『精神』糧食了。」 所謂閩式燒餅,就是以豬油加麵粉做成油酥皮,裹上麥芽糖內餡,再經過烘烤而成,相較與北方的燒餅,閩式燒餅的層次較薄,其口感即使放涼了也不會變硬韌,而這閩式燒餅就是酥餅的前身。 1979年,鎮瀾宮整修改建,裕珍馨也從巷弄之間走出來,在大甲夜市成立了「蔣公店」。 裕珍馨香港2023 裕珍馨香港 改建後的鎮瀾宮,香火更盛、香客更多,尤其農曆三月媽祖生日前後,全省各地的外來客更是絡繹不絕。 裕珍馨香港 陳裕賢說,當時爸爸會要求全家大小一起到店裡幫忙,也因此有機會直接面對客戶,聽進他們的意見:有人覺得酥餅的大小、厚薄、軟硬不一;有人覺得酥餅不夠精緻;有人則因吃素而無法接受豬油作成的「酥餅」。
裕珍馨香港: 奶油酥餅的創新和演變
1982年,父子倆花了好幾個月作實驗,嘗試製作出精緻化的素食酥餅,他們試過用沙拉油來取代豬油,做出來的餅,卻不夠香,試用花生油來做餅的結果,口感香味也都不搭。 1983年,經過父子倆持續努力、不斷嘗試後,終於以牛奶提煉的「天然奶油」,做出色香味皆出色的素食酥餅,不但讓內餡變得奶香四溢又Q又軟,還讓外皮的「酥」更上一層樓、入口即化,成為名副其實的「酥餅」。 1966年爸爸陳基振想要創業,也來求籤請示媽祖,阿公「看見」籤條上一堆滿滿的餅形,就說:「媽祖指示要做餅啦!」爸爸根本就不會做餅,只覺得或許是多桑看錯了?
1988年鎮瀾宮建醮,規模是60年來最大的一次,許多同業眼看人潮洶湧而來,就趁機將原本一斤賣40元的豬油酥餅,抬高價錢到80元。 裕珍馨香港 於是,從那年開始,裕珍馨奶油酥餅就與媽祖、帽蓆並列為「大甲三寶」。 當年,林教授每學期都會帶著學生來到大甲做田野調查,並因此接觸到這項海線的特產。
裕珍馨香港: 奶油酥餅成為大甲三寶
1995年在傳道法師提出「現代人少子化、注重健康和多元化的趨勢」與建議下,開啟了陳裕賢創造奶油小酥餅之路。 奶油小酥餅共有6種口味:牛奶、咖啡、焦糖牛奶、桂圓、黑糖、香蒜,除了最後一項是鹹味、植物五辛素外,前五項皆是甜味,也都是適合素食者食用的奶素。 裕珍馨香港2023 後來,隨著移民愈來愈多,人口逐漸由海線向內陸遷徙。 因為口味受到眾人喜愛,因此也慢慢發展出口味與配方各有不同的麥芽餅、太陽餅。 林教授甚至推測,中部地區油皮技術的源頭可能都來自於酥餅。
這些珍貴的顧客意見,就成為父子倆日後改革酥餅的最大推力。 裕珍馨香港 同年,陳裕賢退伍,父子倆人於是一頭栽入酥餅的「革命」中,第一步就是改良手工酥餅經常出現大小、厚薄、軟硬不一的情況,將每一片的酥餅規格化,再變成一袋一斤的新包裝。 根據林教授的說法,胼手胝足的先民平安從大安港抵達大甲後,仍然沿襲舊有習慣,到鎮瀾宮拜媽祖時,選用酥餅來當供品,平日思鄉情切時,就做酥餅、吃酥餅來一解鄉愁,因為人們始終相信「拜酥餅有庇佑、吃酥餅保平安」,久而久之,不但讓酥餅增添了平安、祝福與傳承的意涵,更讓酥餅成為整個海線城鎮居民最懷念的家鄉味、最受歡迎的伴手禮,甚至成為指定的訂婚喜餅選項。
裕珍馨香港: 奶油酥餅的故事
在裕珍馨董事長陳裕賢的記憶中,與酥餅相關的故事一籮筐,而且,話還得要從小時候說起:人稱牧村伯的阿公在鎮瀾宮旁開了一間雜貨店,阿公雖然只念過幾年私塾,卻很喜歡看書,也很會解籤,受過他「提點、指引」的媽祖信徒覺得他為人和善好施、解籤不求回報又十分靈驗,就尊他為「媽祖發言人」。 聞時清香,吃進嘴裡則奶香四溢、入口即化,外酥內軟的好滋味,不僅是大甲的訂婚喜餅與拜拜的最佳供品,更是在地伴手禮的首選之一。 裕珍馨香港 從唐山過台灣的時代至今,社會再變遷,只要媽祖一樣受到眾人景仰、只要裕珍馨奶油酥餅一樣好吃,那麼,「拜酥餅有庇佑、吃酥餅保平安」的俗諺,就會持續流傳下去,一直到永遠永遠。 許多人吃過酥餅、麥芽餅、太陽餅,總覺得三種餅的口感有些相像又不太一樣,其實它們之間確實有關聯,早在鎮瀾宮建醮前,裕珍馨董事長陳裕賢就已經從東海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知名民俗學家林衡道的口中,得知所有來龍去脈。
當時的婚嫁習俗,訂婚時,男方通常都必須送給女方「酥餅與肉餅」,女方則會將酥餅拿來拜神明、祖先,之後再分送給諸親好友,讓大家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裕珍馨創立已50餘年的悠長歷史,期間,奶油酥餅雖然發展出三種不同的尺寸,卻各有各的擁護者,因為吃大酥餅,可以體會分享的快樂;吃小酥餅,可以品味一人獨享的過癮;吃迷你酥餅,則可以嚐到在飛機上專享的美味。 最重要的是,不管尺寸大小,每一口咬下去,一定都是皮酥、餡Q軟,這份功力和成績,源自於裕珍馨傳承三代的經驗累積, 以及師傅們每日以手工製作奶油酥餅的堅持和用心。
裕珍馨香港: 奶油酥餅 - 三代香火傳承 餅藝歷久彌新
有一天,我阿公睡覺時,在夢中撿到一個蕃薯,上面長出了三條鬚根,他知道將會得到三個男孫,第二天大孫出世也就是我,果真是男孫,阿公有預感之後會有兩個男孫,所以當下就將分別以「裕」字為孫子們中間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