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 萬宜水庫(英語: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萬宜水庫由當時的港英政府興建,工程計劃於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是香港最新建成的水塘,連同香港第2大水庫船灣淡水湖已佔去全港水塘總儲水量5.86億立方米的87.2%。 [1]萬宜水庫面積約6.67平方公里,集水區的面積僅及船灣淡水湖的四分之三,但因為萬宜水庫的水壩築得較高,因此容量比船灣淡水湖多約22%。
- 萬宜水庫(英語: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 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
- 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六角柱在火山活動後期才形成,火山內部含有豐富矽質的熔岩,沿火山口主要噴發通道緩慢向上溢出到地面。
- 震懾的巨型岩壁,除了面積之廣,還有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 小三參加的是定點導賞,無需預約,去到東霸即場登記即可(限額的)。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由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均利用文字、相片及繪圖等解說,完全可以自遊自助,不需導賞員亦能夠長知識。 此外北潭凹隧道、西灣隧道等6條支線、共長26,000呎(5哩)的輸水隧道系統,主要收集低地河流溪澗的水。 全部輸水隧道於1975年完成,使船灣淡水湖的存水,亦可透過輸水系統,引至萬宜水庫。 水管網絡的分佈相當細密,更可與船灣淡水湖存水互調,使全香港淡水資源調配更加靈活。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萬宜水庫行山|4. 步道盡頭睇海蝕洞
香港地質公園內萬宜水庫的六角岩柱是本港其中一個自然景點,原來這些六角岩柱是香港「超級火山」爆發留下的印記。 不過,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出,超級火山於1.4億年前噴發後已崩塌,標誌着香港火山活動終結,料未來本港不太可能再有超級火山噴發。 約於一億四千萬年前,中國東部處於激烈的火山活動時期,當時在香港地區形成了幾座大型的火山. 其中一座火山坐落於現今的西貢,以糧船灣為中心,北至大浪灣,南至果洲群島,直徑超過二十公里. 火山活動噴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後來火山口內部中空陷下,形成範圍廣闊的凹地,又稱破火山.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足足有 40 層樓高! 而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 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萬宜水庫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1978年完工時用了13.5億港元,港英政府亦首次因應工務工程需要而改變地方行政區分割,將新界南約理民府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這亦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 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水庫原址為官門(又稱官門海峽或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地質公園:糧船灣六角岩柱
經歷千萬年來的風化侵蝕與海平面上升,西貢一帶海灣漸形成現今的地貌。 香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興建多個大型水塘,但人口暴漲民眾用水量大增,加上工業用水需求量大,計及所有水塘儲水量仍不敷應用。 香港在1960年動工建造船灣淡水湖,容量雖然遠比之前落成的水塘龐大,但無法趕及應付1960年代的旱災,在1963年至1964年嚴重水荒時期,香港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 土拓署指出,用以劃分火山爆發猛烈程度的「火山爆發指數(VEI)」分為8級,超級火山爆發屬最高的第八級,代表噴發物體積逾1000立方公里,可填滿4億個標準泳池。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花山,其實就在萬宜水庫東壩旁邊,要從海路而進,才能看到它的壯觀。
當懸崖上的石縫與海岸線形成直角,巨浪拍打岩層簿弱帶,岩層逐漸被侵蝕。 該工程築起東西兩個水壩,將糧船灣與西貢半島連接起來,期間工程師在東霸附近山邊開採石料以建設水霸,結果,令人驚嘆不已的世界奇觀,罕見的酸性六角形岩柱帶敞露出來。 這S形的扭曲,估計是在 1.4 億年前,因岩柱在破火山口內仍未完全固結時,再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影響而扭曲。 細看S形的裂隙,更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看到深灰色的玄武岩。 但從這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在幾千萬年、甚至 1 億年前,曾經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岩柱彎曲的地方變得薄弱,在地質作用下,石柱沿著這些地方斷裂開來,地下的岩漿則沿著裂縫入侵岩柱,上圖箭頭所指的玄武岩脈就是一例。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萬宜水庫行山|6. 六角形岩柱秘密
因為他們,我們很容易用數碼相機拍攝大量的自然景物,因為他們,所有相片都能夠輕易地在網絡、在 Facebook 流傳,我相信這是促使香港地質遺產被受注目的一個關鍵。 除了天然的六方形岩石外,比我們還要高大的雙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2023 T 形石塊也是我的最愛,千計的巨型雙 T 形石塊,一塊扣著一塊,像戰爭中的軍人般,緊守著東壩這條防線,直接和外海的敵人拼命。 他們連在一起的氣勢,澎湃非常,任何一塊塌下,十個我們也不是對手,威武得震懾人心。 密密麻麻的雙 T 形大石令我想起電視和電影中,情侶偶意間會走到滿是雙 T 石塊的堤壩談心,可能從小已經受到這些場面的燻陶,每當看到雙 T 大石,總是把它們和拍拖聖地連繫上。 海蝕洞周圍的湖水碧藍得令人感動,如果要選出全香港最美的湖水,萬宜東壩的湖水一定是三甲之內,我們甚至用九寨溝的湖水來形容她。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每個小朋大都喜愛跳高跳低,到處攀爬,沒想到現今十多歲的小朋友連這小小的高度也嚇個半死,看來九十後的小朋友只善長於在遊戲機內跳躍。
震懾的巨型岩壁,除了面積之廣,還有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這是由於遠至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的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 原來香港在 1.4 億年前,曾經歷了一次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正是因這一系列的火山活動,形成圖中壯麗的六角岩柱群,只要沿步道往下走,就可以近距離賞岩,走到盡頭更可近觀海蝕洞。 要在大海建造萬宜水庫,工程人員最終決定興建東、西兩條主壩。 東壩面向南海,長1,593呎,高348呎;西壩面對牛尾海及糧船灣海,長2,470呎,高333呎,工程極為複雜。 為了對抗外海海浪的侵蝕,東西兩條主壩每條都以主副壩形式建立,以主壩攔蓄淡水,同時以副壩(弱波堤)對抗海浪侵蝕,主壩和副壩間由緩衝區隔開。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建造背景
東壩防波堤以超過2,500個各重25公噸的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直接面向外海。 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衝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熾熱的成岩物暴露在空氣中會逐漸冷卻,收縮成六方形石柱。 若下部岩漿還在繼續向上湧動,便會產生垂直向上的推動力和相應的橫向剪切力,形成了彎曲的石柱。
萬宜水庫,最初認識她是書本把她記載為香港儲水量最多的水塘,什麼地質公園、六方形岩柱,當時書中和老師根本隻字不提,現在,香港人對自然的意識似乎進步了不少。 香港那麼多水塘中,萬宜水庫東壩的六角形火山岩柱最為獨特,很難想像那些六角形的岩柱就是大自然親手打造出來的藝術品。 自萬宜被列入為地質公園,扭曲了的 S 形石柱圖片更充斥著整個網絡世界,從此,東霸這個名字變得火熱起來。 網絡世界前,東壩很不起眼,在很多人眼中,她幾乎可以說是透明的;科網後年代,忽然聲名大噪,說來真是茅盾。 如果嘗試解釋,我會歸功於 2009 年的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們被稱為 Masters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of Light 。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建造背景
也有些是因破火山口局部區域性下陷,半固結的石柱因受力而小幅度彎曲。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2023 斷層兩邊岩層升降幅度不一,造成劇烈的摩擦,斷層上的岩石被擠壓變成碎片,形成斷層礫石帶。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2023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2023 海蝕洞:破邊洲本與花山相連,是突出的一個岬角,以六角柱狀的流紋岩為主,節理甚多,形成弱點。
- 其中一座火山坐落於現今的西貢,以糧船灣為中心,北至大浪灣,南至果洲群島,直徑超過二十公里.
- 值得一提的是,獅子山隧道北行線也是萬宜水庫配套工程的一部分,除了改善進出沙田的交通及為該區引進煤氣供應,同時亦增加連接沙田濾水廠至市區的水管數目至6條,以便將來自水庫並經處理的食水輸出。
-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每個小朋大都喜愛跳高跳低,到處攀爬,沒想到現今十多歲的小朋友連這小小的高度也嚇個半死,看來九十後的小朋友只善長於在遊戲機內跳躍。
- 香港在1960年動工建造船灣淡水湖,容量雖然遠比之前落成的水塘龐大,但無法趕及應付1960年代的旱災,在1963年至1964年嚴重水荒時期,香港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
- 火山活動噴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後來火山口內部中空陷下,形成範圍廣闊的凹地,又稱破火山.
-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303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
東壩位置偏遠而且揸車進入要事先申請,從北潭涌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大家可選擇乘的士或9A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專線小巴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 最後該輔助服務獲獨立編號為9A,於2018年7月22日起投入服務,計劃實施後約3個月再作檢討。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萬宜水庫行山|6. 六角形岩柱秘密
土拓署製作短片,以及以發現香港超級火山為藍本的故事書,供市民進一步了解曾經存在於香港的超級火山和香港岩石分佈。 故事書更附有紙樣,讓讀者親自製作香港超級火山立體概念模型。 破邊洲原為花山的一部份,卻因為侵蝕作用,最終從花山分裂了出來,成為了一座獨立的小島。 以前唔少人冒險沿石邊而行,為求一睹海蝕洞,但現在有了這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若在這靜心細聽,更可聽到清脆而治癒的水滴聲。 這海蝕洞其實是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 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303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
在香港1980年代,港英政府面對著越南船民問題,於是在萬宜水庫西壩興建萬宜羈留中心,但在興建時有西貢居民曾靜坐抗議。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該中心已於1998年5月26日關閉,現作為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及香港天文公園用地,而亦會借出供香港童軍總會舉辦大型露營活動之用。 包括於2007年7月29日至8月3日的慶祝童軍百周年世界同步大露營。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地質公園:糧船灣六角岩柱
萬宜水庫的輸水網絡包括了多條直徑10至13呎、共長約25哩的輸水隧道,隧道主線長74,000呎(14哩),由萬宜水庫北潭涌起,橫越整個西貢半島,經西貢大環村至沙田濾水廠。 目前六角柱的形成並沒有一致的結論,部份學者認為六角柱石由火山灰形成,熾熱的火山灰填入巨大的破火山山口,凝結並逐漸冷卻而成。 同樣在北果洲南端上,這裡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然後再是頂層的岩石,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而形成迴旋的形態。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行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在糧船灣對出的橫洲,就可以看到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它與海蝕洞及海蝕柱的形成相同,同樣是受猛烈的風浪衝擊而成,只是侵蝕的程度不同。 萬宜水庫東壩的防波堤亦是一大特色,主要昆是抵禦海岸的地基被潮水沖蝕的堤壩建築形式。 弱波石像工字石墩又像錨,當多個放埋一起就像巨大積木。 在東壩上的路旁,豎立了一個巨型藍色錨形石,便是為了紀念興建水庫時犧牲的工程人員[5][6]。 值得一提的是,獅子山隧道北行線也是萬宜水庫配套工程的一部分,除了改善進出沙田的交通及為該區引進煤氣供應,同時亦增加連接沙田濾水廠至市區的水管數目至6條,以便將來自水庫並經處理的食水輸出。
萬宜水庫六角形岩柱: 萬宜水庫行山|4. 步道盡頭睇海蝕洞
小三參加的是定點導賞,無需預約,去到東霸即場登記即可(限額的)。 導賞筆比較深入,不過因為那裡風很大,拿著卡片走來走去很不方便,如果可以不需要卡片,只靠筆上的按鈕會更好;導賞員講完了又要即場交還,時間上不方便,一邊跟導賞員行,跟本不能集中聽導賞筆,結果得物無所用。 導賞員走了後可以有自己時間再慢慢聽,聽夠先還,會好一點,如果怕導賞筆丟失可以用按金制,緊張錢的人就不會忘記還。 在壩頂也設有資訊站,若周末來露營或行山人士,也可選擇即場購買單程車票返回市區。
在興建主壩之前,首先要在建築堤壩地點建造圍堰,將海水隔開,抽乾海床範圍內的海水,挖除黏土和沙,才可以築堤壩,使主壩能穩固地建造在堅硬的岩石上。 除主壩外,糧船灣洲、西貢半島建有3條規模較小的副壩,以此封閉相鄰的山谷,並防止水庫滿溢。 水庫工程涉及將官門東西端加建兩道堤壩,然後再將海水抽出,注入淡水,使其形成一個淡水湖。 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 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六角柱在火山活動後期才形成,火山內部含有豐富矽質的熔岩,沿火山口主要噴發通道緩慢向上溢出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