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站為現時亞畢諾道唯一巴士站,亦是目前城巴之巴士站編號系統中,編號最小的巴士站(1001)。 於2001年中央廣場落成之前,站名與所處街道名稱相同,即「亞畢諾道」(Arbuthnot Road)。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中環中央廣場 1997年2月17日起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營運,輔助601線線及619線,為一條只在平日繁忙時間服務的特快過海隧道巴士線,所以價錢較高。 提供穿梭嘉亨灣、愛秩序灣、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涌、北角、炮台山、銅鑼灣、灣仔、金鐘及中環的流水線巴士服務。
- 中央廣場(The Centrium)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亞畢諾道10-14號亞畢諾大廈外,近中央廣場,屬單向南行(上山方向)路邊中途站。
- 另一層有高速電梯前往46樓空中大堂(Sky Lobby),即高層電梯大堂,用戶可在此轉乘電梯往更高樓層。
- 樓高374米,地面有78層,係現今香港第三高嘅樓,亦係世界全第二十高嘅樓。
-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5],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貫設計,部份紙皮石牆壁改以搪瓷板為主。
- 在中環站開放初期,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並沒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方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 地面大堂分成兩層,下層有高架行人天橋連接會議展覽中心、入境事務大樓及港鐵灣仔站。
- 而當港島綫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統一為Central。
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不少巴士路線遷往該處作為終點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是途徑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乘。 隨著港島綫落成,有不少往返中環至香港島東面的接駁巴士路線的人流大幅下降,故有不少巴士路線縮短甚至取消。 中環站(英語:Central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遮打道、畢打街與德輔道中,屬於港鐵荃灣綫與港島綫的鐵路轉乘站,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 中環站設有位於付費區內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或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及交易廣場地底[2]。
中環中央廣場: 路線資料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英語:Central (Exchange Square) Bus Terminus)是香港一個坑狀室內巴士總站,位於中環干諾道中與港景街之間,供多條巴士路線使用。 另外於總站東面,設有公共小巴總站、專線小巴總站、的士總站和公眾上落客區。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因為直接繼承前中環總站,已被大眾視為中環的中央車站。 本站專利車坑數目更達到14條,是現時全港最多車坑的傳統坑狀車站。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5],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貫設計,部份紙皮石牆壁改以搪瓷板為主。
2008年3月17日開辦,由新巴營辦,來往金鐘及數碼港之間。 中環中央廣場 2000年5月2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途經寶琳北路、將軍澳隧道、啟田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告士打道,只在平日上午提供服務,假日停開。 中環中央廣場2023 [1]同年5月,26樓全層,面積約12,231方呎,以2.45億元成交,呎價約2萬元,為近年中環區少有全幢物業拆售個案。 由於修正早期系統當時是包括荃灣綫的中環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灣綫於1982年5月10日通車時,中環站便成為荃灣綫的南端終點站。
中環中央廣場: 中環壁畫街
2008年1月,港鐵公司再度翻新中環站,包括將大堂及港島綫3號月台沿用多年的地台更換為灰色地台,並且在部分位置更換假天花。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金鐘站至柴灣站一段正式投入服務,地鐵也同時為包括中環站的多個車站(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環站的英文名稱由Chater統一為Central取代[19]。 而當港島綫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統一為Central。 而於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17]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及2號月台)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名為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站伸延至中環站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1987年4月13日投入服務,是鴨脷洲邨及鴨脷洲大街居民來往中環上班及給灣仔和中環下班的市民的路線。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銀行及速遞等零售業及其他服務[7][2]。 由香港時間下晝6點到第二朝6點,大廈都會着頂樓嘅四格顏色燈光時計組合,以3個字做一個單位,畀大眾睇到當時大概嘅時間。 中環中央廣場2023 佢變色嘅方法,係每3個字,由上到下逐格換咗上一粒鐘顯示嘅顏色。 變色之前5秒,成組燈光都會閃,代表時間喺閃燈之後將會改變(用下一節時段嘅色板顏色顯示組合)。 提供個人資料屬自願性質,但若您未有提供該等資料,我們將無法跟進閣下透過我們的網站及/或其它方式提出的詢問、意見或訊息,以及為您提供您需要之產品或服務資訊,或處理閣下任何要求。
中環中央廣場: 巴士站位數目
由於鄰近中環站的住宅物業並不多,加上連接中環站及半山區的多條屋苑巴士服務在晚上已停止服務,故車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會較為偏低,但當蘭桂坊和中環摩天輪舉辦活動時,亦會有不少市民或遊客選擇使用中環站前往。 本線只於每年12月31日晚上開辦,本路線為觀光旅遊巴士路線,提供由中環(大會堂)為起點,穿梭金鐘,灣仔,尖沙咀,銅鑼灣,於2014年12月31日起投入服務,為新巴「人力車觀光巴士」路線,路線本線的主題定為「倒數之旅」路線。 於2023年3月20日起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途經百勝角、日出康城、將藍公路、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銅鑼灣(只限回程)、灣仔及金鐘,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1960年7月1日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運,來往中環5號碼頭及山頂之間,上午十時前的班次則以此為總站。 1933年6月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辦,來往黃竹坑及中環之間,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外的班次則以循環線形式運作,不經此總站。 中環廣場位於灣仔北商業區,鄰近港鐵東鐵線會展站、政府部門辦公大樓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可飽覽開揚的維港景致。
在方格內加上剔號時,您確認已閱讀我們的私隱政策,及同意我們根據該私隱政策使用、保存、處理及共用已收集的個人資料。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美國真人秀節目《驚險大挑戰》(The Amazing Race)第2季曾於大廈46樓的空中大堂設關卡,參賽者要用望遠鏡尋找「綠白之星」(即天星小輪);節目當時乃形容此處為香港最高大廈。 中環廣場的發展商為黃廷方家族(佔40%)、菱電發展(佔5%)、信和置業(佔10%)及新鴻基地產(佔45%)合組的財團。
中環中央廣場: Staycation ── 香港美利酒店
1933年6月11日配合專營權生效,由中巴營辦,1993年9月1日由城巴取代中巴經營本線,途經淺水灣、黃泥涌峽。 避雷針設有以四格顯示的幻彩時鐘—「麗光時計」(Lightime),但市民普遍不習慣其顯示方式。
於1995年12月6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往返馬鞍山及中環。 中環廣場位於灣仔北核心商業區,毗鄰入境事務處入境事務大樓、稅務大樓等政府部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廣場辦公大樓、華潤大廈及光大中心等甲級商業大廈。 中環中央廣場2023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圖[18],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的中文名稱統一為中環。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6],在報告書中,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的車站名為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今畢打街)地底的車站名為必打(Pedder)。 中環站荃灣綫及港島綫部分在通車前後曾分別有多個名稱,包括3個英文名稱: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及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稱: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而現時已統一命名為「中環(Central)」。 此查詢表格收集有關閣下的個人資料,將用作跟進閣下透過我們的網站及/或其它方式提出的詢問、意見或其他訊息、匯集有關本網站用戶之聚合統計資料以作關於網站使用的分析、識別和核實使用本網站所提供服務的用戶的身份、以及其他直接相關用途。
中環中央廣場: 設計資訊
此外,由於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機場鐵路時,早已在環球大廈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故亦有不少往返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的乘客經中環站及香港站轉車,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乘人流。 在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9],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任何有Wi-Fi功能的電子器材存取互聯網。 同時,港鐵公司亦於3號月台的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 另外,港鐵於畢打街大堂L1層非付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的付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會員服務站」[11]。 中央廣場是一座甲級寫字樓商廈,位於香港島中環雲咸街60號,樓高25層,總面積約280,675平方呎,每層的樓面面積約有11,227平方呎,樓層天花高度約9呎。
直至2001年車站翻新後,前地鐵公司將通往3號月台至遮打道上層大堂的樓梯重新劃分為非付費區通道,方便付費區外的乘客利用該通道往返遮打道兩層大堂的非付費區。 此外,前地鐵公司亦在2002年逐漸增設中環站車站商店,商店由18間增至24間,以增加前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購物,當中包括不設座位的小型飲食區[5][6]。 此外,該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需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同時又於中環站月台引入6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5]方便乘客在車站內瀏覽互聯網的內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為作「藝術管道」[3][5]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該路線提供半山區(堅道、柏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來往中環及金鐘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回程途經上環,於1955年8月16日起投入服務。
中環中央廣場: 香港樓宇目錄
其中荃灣綫1、2號月台採用1組島式月台排列,月台興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 月台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台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台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綫列車。 同時,位於荃灣綫1、2號月台下方為港鐵其中一條重要側線——設有3條停車側綫的金鐘側綫,以供列車駛往金鐘站作車務調度之用,路軌由金鐘站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之間地底。
現時,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環站步行前往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於德輔道中轉乘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是步行至中環碼頭轉乘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此外,半山區亦有不少屋苑都設有居民巴士在中環站附近設站,為屋苑居民提供接駁至港鐵的服務。 另外,每當特殊的情況之下,如下午繁忙時間部分荃灣綫列車會在中環站清客後暫停服務,然後會直接前往金鐘站接載該站的乘客,屆時車站月台將會發出廣播。 另外乘客如果往返中環站及葵芳站至荃灣站沿途各站,前往香港站乘搭東涌綫再經茘景站轉乘荃灣綫的所需時間會較使用荃灣綫為快,但基於非繁忙時間東涌綫列車班次疏落及須在茘景站轉車,故實際上乘搭荃灣綫會較直接。 中央廣場(英語:The Centrium)位於中環蘭桂芳、蘇豪區旁邊,附近有中環特色的自動行人電梯,是一幢甲級商業大廈,發展商為信和置業,於2001年落成(22年前)。 大廈包括25層寫字樓及6層停車場,另設2層零售商舖,提供各類商店食肆,並有穿梭巴士往返港鐵中環站。
中環中央廣場: 途經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中環廣場於1990年至1992年間興建,建成時是亞洲最高的建築,直到1996年時深圳的信興廣場落成為止。 中環廣場(英語:Central Plaza)是香港的一座摩天商業大樓,位於灣仔港灣道18號,為香港第三高樓及灣仔區最高的大廈,高度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是世界第51高樓,樓高374米,地上78層。 中環廣場雖以「中環」命名,但其實際位置並非處於中環,而是中環以東的灣仔。 中環廣場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樓層平面呈三角形,但為避免影響附近的景觀及風水,三個角被設計成稍鈍,故平面實際上是個六角形。 港鐵公司於2010年將J3出口旁機房位置加建一條長約18米的行人隧道連接中國建設銀行大廈(前麗嘉酒店),連同原有機房位置新通道長約35米[26]。 工程於2010年初展開[27],並於2013年11月28日啟用[28]。
中環站C、D出口是於1984年建成,原本於畢打街近會德豐大廈對出的行人路設有兩個地面出入口,後來於1984年因應會德豐大廈興建,順道把這兩個出入口搬遷至大廈內;另外K出口是於1985年因應新的香港滙豐總行大廈落成而加建。 香港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於1970年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當中建議在中環商業區設置兩個車站,分別為位於遮打道地底的遮打站(Chater Station)及位於必打街(現稱畢打街)地底的必打站(Pedder Station)。 中環廣場(粵拼:zung1 waan4 gwong2 coeng4,英文:Central Plaza)係香港一座摩天大廈,喺香港島灣仔港灣道18號。 樓高374米,地面有78層,係現今香港第三高嘅樓,亦係世界全第二十高嘅樓。 呢個亞洲紀錄喺1996年先至俾深圳信興廣場打破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而香港紀錄就去到2003年先至俾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打破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中央廣場(The Centrium)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亞畢諾道10-14號亞畢諾大廈外,近中央廣場,屬單向南行(上山方向)路邊中途站。
中環中央廣場: 升降機配置
為配合1990年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20],前地鐵公司在環球大廈及交易廣場建造一條橫跨干諾道中的地下行人通道,以連接中環站及香港站,供乘客從港島綫或荃灣綫轉乘機場快綫或東涌綫[21]。 中環中央廣場 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原有的畢打街大堂,並加設新閘機及商店。 畢打街大堂完成翻新後與香港站設計近似,改建範圍由搪瓷板取代原有的紙皮石牆身。
中環站共設有兩個大堂-遮打道大堂與畢打街大堂[2],而車站亦是全香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 在中環站開放初期,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並沒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方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另外,在L2層的遮打道大堂與J出口之間設有閣樓層,港鐵公司在該層開放了「藝術管道」[3]以展出藝術作品。 中環站設有5層,地面為出入口;大堂及商店主要設於車站的L1、L2層,同時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亦設於L2層,是少數月台與大堂設於同一層的港鐵車站之一;而L3層則為荃灣綫1、2號月台;而L4層則為4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2]。
中環中央廣場: 香港巴士大典
只在星期一至六服務,早上時段的班次在抵達干諾道中後,便取道林士街天橋,不經上環及西營盤,本路線並與4號線提供聯合班次。 中環中央廣場 中環中央廣場2023 中環廣場總建築面積為140萬平方呎,可出租樓面面積114.2萬平方呎(106,088平方米);每層樓面總面積2.4萬平方呎(2,226平方米),可出租面積2萬平方呎(1,855平方米)。 因設計所限,每隻顏色每晚都會用兩勻,紅色就會用3勻(其中第3勻,喺第二朝6點,淨係會用1分鐘。顏色順序:紅、白、紫、黃、粉紅、綠)。
該路線提供鴨脷洲邨、利東邨及香港仔來往薄扶林道、上環及中環渡輪碼頭的巴士服務,於1982年11月16日起投入服務。 1960年7月1日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運,來往中環5號碼頭及山頂之間,上午十時前的班次則以中環(交易廣場)為總站。 1990年8月13日投入服務,現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提供康盛花園、翠林、寶琳來往北角、銅鑼灣、灣仔、金鐘、中環的過海隧道巴士服務。
中環中央廣場: 中央廣場- 香港中環雲咸街60號
是次翻新除了加設一般商店外,還把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以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在車站購物[4]。 1975年1月1日,為配合中巴南區路線重組而投入服務,現時由城巴營運,途經香港仔隧道、灣仔北及金鐘,是香港仔居民來往中環上班下班的主要路線。 受事故影響,中環站荃灣綫月台全日暫停使用兩天,荃灣綫列車於兩天內只能維持荃灣站至金鐘站之服務,而不前往中環站,並維持約3.5分鐘一班列車,較正常情況下減少約一半班次。
另外,中環站也設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7][2]。 近F出口的大堂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8],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 1982年3月15日投入服務,是第一批城巴由中巴手上接辦的26條巴士路線之一。 途經香港仔隧道、軒尼詩道、金鐘道,是黃竹坑居民來往中環上班下班的主要的路線。 地面大堂分成兩層,下層有高架行人天橋連接會議展覽中心、入境事務大樓及港鐵灣仔站。 另一層有高速電梯前往46樓空中大堂(Sky Lobby),即高層電梯大堂,用戶可在此轉乘電梯往更高樓層。
另外,1、2號月台近往金鐘方向的端牆亦設有爬梯前往該側綫;至於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及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則採用1組側疊式月台排列,並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遮打道大堂位於遮打道地底,在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啟用時已興建;而畢打街大堂則位於畢打街地底,並與港島綫同期興建。 其後畢打街大堂部分範圍亦為配合興建與機場鐵路香港站的連接通道而曾進行翻新及擴建工程,由於翻新後的大堂與香港站的設計相若,皆以白色的搪瓷板作為牆身,而非類似港島綫月台以紅色的馬賽磚作為主要牆壁,故亦容易讓乘客將兩站混淆。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在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註 9]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終點站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
中環中央廣場: 總站路線資料(巴士)
根據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4],中環站初期與上環街市站(即現上環站)計劃為港島綫及觀塘綫的轉車站,而荃灣綫則以金鐘站為終點站。 當時中環站的計劃位置為租庇利街與畢打街之間的一段德輔道中地底,稍西於現在中環站的位置。 另外,亦有部分乘搭荃灣綫前往九龍/新界區的港島區乘客會為了避開金鐘站的擠迫人潮而選擇前往中環站轉乘荃灣綫。 例如:部分的乘客會選擇在金鐘站4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方向)上車,在到達中環站後並不下車[註 8];反之在荃灣綫列車抵達了金鐘站時選擇不下車,並直接到中環站轉乘港島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