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慈幼會慈幼靜修院為讓信仰﹑心靈及人格成長而建立,提供靈修服務,包括靜觀指導﹑住宿及靜修環境與設施。 參加者可根據個人能力對主辦單位進行捐助:場地、餐食、住宿、藥品等費用,以護持舉辦禪修活動的良性循環。 內容主要講述不同的佛教故事,深入淺出講解佛學理念,例如十八層地獄、修道成佛等,除了警惕世人要行善積德外,亦因有學習到這些信念,有助放下你心裡的一些執著。 所以慈山寺不時會舉辦茶禪活動,教大家在品茶的時候,從茶香、茶色、茶溫、茶味和泡茶的聲音去感受當下,體會感官和心的互動變化。 慈山寺的地標必定是這座觀音聖像,但來到這裡千萬別顧著打卡,可將心思清空,抱著單純的心來欣賞這座聖像。 素白觀音聖像由青銅合金鑄造,高七十米(包括三層青銅蓮台),下設六米高麻石基座, 總高七十六米,聖像外噴塗白色氟碳自淨漆。
10日的營期,包食住,不用付費,只需交報名費500港元,大約65美金。 想找中檔的也可以,例如這個冥想靜修營,營地為群山環抱,參加者有自己的小房舍,乾淨舒適。 七日的營期付大約1400港元,相等於180美金。 靜修(古希臘語:ἡσυχασμός,hesychasmos,英語:hesychasm),又譯為靜默主義,一種隱士祈禱者的傳統,流行於東方正教會與東儀天主教會之中。 遵守這個傳統的基督教修士,保持靜默(ἡσυχάζω,hesychazo)的修練,被稱為隱修士(Ἡσυχαστής,hesychastes)。 整座慈山寺均依山而建,甫進寺已能呼吸到一口清新的空氣,為身體作清洗。
靜修營香港: 靜修院特色
禪,是訓練心的方法,旨在提升專注力和覺察力,由禪定生智慧,當心安定下來,便能看得更清、想得更遠。 禪也有效舒緩壓力,撫平創傷,讓我們重拾內在的喜悅和安祥。 靜修營香港2023 禪的意境不能靠語言文字解釋,只能從親身經驗中感悟。 靜修營香港2023 因此,唐朝趙州的常以「喫茶去」三個字提醒大家,切勿玩文字遊戲,要把修持落實於日常生活,直接體驗禪味。
抄經並不在於文字的美醜,而是在臨摹經文時,放下自我、專注於當下,一心一意地跟從經帖的筆跡。 靜修營香港 在整個過程中,覺察呼吸如何影響落筆的節奏,心情如何影響呼吸的規律。 漸漸地,害怕沈悶的不安會減退,也會讓我們會更認識自己,有助提昇自信,管理情緒。 靜修營香港 佛經字字珠璣,是從二千五百年前遺留下來的處世智慧,蘊涵啓廸心靈的哲理。
靜修營香港: 佛教藝術博物館 藉藝術作療癒
了解生命的規律,就不會再堅持偏離現實的執著,能夠輕身上路,珍惜當下所有,並接納、欣賞沿途萬變的風光。 由普門至觀音聖像,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名慈悲道,兩側種十八棵古羅漢松。 在慈悲道中間,觀音聖像正前方設有一個青銅制水盂, 靜修營香港 名「千處應」,為參學者供水之用。 大家只要托著水砵走在慈悲路上,透過照顧水,去照顧自己的心,你就會體驗到滴水不漏的關鍵就在於覺察、專注和放鬆;亦只有這樣,心才不會流失正能量,全程平靜清涼。 供水的修持,在於以水喻心,同時提醒我們最珍貴的,往往是最基本的,早已垂手可得,近在眼前。 因此,在供水的時候,我們不再向外追求,於當下回歸初心,照顧自己真正的需要。
慈山寺作為一所寺廟,除了供人參拜,你可在寺裡參學,體驗作為佛教修行者的禪修生活,從而來使你的心靈有所淨化。 來得寺廟,當然少然不了佛像,慈山寺的三大寶殿:大雄寶殿、彌勒殿和地藏殿,均供奉著不同佛像,有宗教信仰的可以誠心參拜,沒有的也可參加導賞團,聽聽佛教故事。 Anna您好:)請問如果有4-5天假期想到較近的地方,如泰國、台灣,作一個短線的靜修安靜一下自己,有什麼推介沒有? 因為見文中所介紹的為期都頗長,若只有數天時間不知有沒有推薦?
靜修營香港: 隱世修行練習場 - 大嶼山鹿湖
印度北部有個地方叫Rishikesh,在喜瑪拉雅山腳,被稱爲瑜伽之鄉,這裡匯聚了無數瑜伽學習班,不少瑜伽學校還提供住宿。 每年二月第一個星期,Rishikesh都會舉行國際瑜伽節。 靜修營香港2023 為香港聖公會聖品、同工、個別教友及小組團契提供一個在大自然環境中作靜修退省、與主契合的寧謐空間;也為不同宗派之同工及神學生開設臨床牧關教育(CPE) 課程。 從呼吸的出入,覺察生命的流動,感受自己和外在環境的聯繫。 你會領悟:微細至自己的呼吸、心念,壯大如眼前的海港、山巒,沒有一刻不在變動,這就是世事無常;沒有一點不在互動,這就是緣起相依。
慈山寺位於大埔普門路88號,是由李嘉誠豪擲17億元興建而成,但整座寺廟不是走華貴路線,而是根據唐代寺廟而建成,樸實風格相當親民,人人皆可進寺參拜。 有趣的是,慈山寺不僅供善信參拜,還會不時舉辦各種禪修班,靜修營、攝影禪修營、茶禪活動等,形式之豐富實屬寺院間少見。 位於屯門西鐵兆康站與嶺南大學之間,清涼法苑旁最近多了一家素食café連藝文空間。 八十年代是佛教見修幼稚園,後來又變成了茶室,因緣際會下被從事藝術行政的Wendy與四位朋友租用,將「清山塾」打造成新界西的後花園。 由於毗連法苑,café範圍內不酒不肉,是當紫薯配上陳年桔普茶的清新素食店,又是每三個月轉換主題一次的藝文空間,絕對是潔淨身心的好地方。 想靜修的話,Wendy建議可選室外空地,融於藝術品之中,又可聽聽鳥聲,與自然融為一體。
靜修營香港: 靜修設施
「心靈行旅」 靜修營香港 放緩步伐,安頓心懷,與三一神結連。 靜修營香港 (附設默想資料)
- 觀音頭部微微低垂,俯瞰眾生,以慈悲與智慧廣度一切有情。
- 遵守這個傳統的基督教修士,保持靜默(ἡσυχάζω,hesychazo)的修練,被稱為隱修士(Ἡσυχαστής,hesychastes)。
- 觀音從男性到女性的性別轉變,也見證出中國歷史,相當有趣。
- 觀音其法相慈悲莊嚴,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寓意無量法力庇佑眾生;而其右手持智慧寶珠——摩尼珠,左手持淨瓶, 施灑淨水,則代表清涼世界。
雖然慈山寺的「景點」不多,但因為地方空曠,加上入場人次較少,故不會有任何焗促的感覺。 而整座寺廟的山門、大庭院和歡喜地都寬敞且大,加上遠離繁囂,頓讓人有世外桃園的感覺。 慈山寺奉行網上預約制,而且是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由於每日名額有限,所以進寺的人數也會有限,但只要能成功進寺,你定必感激這個安排,因為真的十分安寧。
靜修營香港: 香港聖公會靜修院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曾說過:「不瞭解佛教就不能瞭解中國文化」,佛學亦可是了解文化的一扇窗,難怪愈來愈多女生有興趣,去禪修、去了解。 而要說香港的佛教文化,便不得不提大嶼山。 大嶼山鹿湖有多家不同的寺院和精舍,不少更是早在二、三十年代創辦,有別於一般寺苑,當中有不少靜室供個人修行用功。 當然在靜室修行的主要是出家人,但不同的禪苑亦會定期舉辦禪修班,帶領參加者到此感受學習。 要了解這片靈氣之地,不妨由「大嶼山鹿湖口述歷史計劃」開始,這計劃由香港大學陶長宏博士主理,網站有系統地記錄了鹿湖的歷史發展,及傳統佛教寺院制度。 在大雄寶殿一角,有為參學者提供抄經,好讓你只專注於抄經,減退生活帶來的不安。
靜觀、靜聽;沉澱心靈繁瑣,騰空自己必有更大發現。 「都市桃源」計劃特意為營地使用者提供進入寧靜而豐富的空間。 靜修傳統,根據《馬太福音》中,耶穌所說的:「進入內室禱告」[1],祈禱者放棄外在感官的追求,在內心的平靜中,體驗到對上帝的知識。 退修的目的是重整信仰生命,如果執事的退修營以活動形式進行,每個活動後大家從總結中反思信仰,是多麼活潑的一個退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