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女性可以透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經常運動來控制體重,從而減低受子宮內膜癌的威脅。 幸而大多數子宮內膜癌早期都會出現如陰道不正常出血等病徵,較易為人察覺。 因此,當女性(尤其是已停經)發現陰道有不正常出血,即使血量少,也應該立即求診,及早接受詳細檢查,查明出血原因。 內膜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的成功率非長高,而診斷的最佳工具又是以子宮鏡為第一優先,希望女性朋友能認識到這一點。 再說,子宮腔內的任何異常的發現,都沒有比子宮鏡檢查那樣來的直接準確,台灣醫療已經非常便捷,各位女士,為了自己的健康,凡事有牽扯到子宮腔的一切,不管有結婚或沒結婚,最好的保命法寶就是趕快作一次子宮鏡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子宮鏡一檢查,只看到子宮腔內佈滿了一片大大小小的息肉,它們都帶有不規則的外形及擺滿了歪七扭八的血管,我心裡暗叫到慘了,但我沒說出口,只跟病人稍做解釋後,就馬上安排作子宮刮除手術,結果不出我所料,病理報告是子宮內膜癌,但好佳在,是初期而已。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乳癌、子宮頸癌是大家熟悉的婦科癌症,但近10年來,「子宮內膜癌」數量不斷攀升,發生率更已超越子宮頸癌,目前高居女性癌症第6位。 子宮內膜癌名醫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級醫師簡再彥表示,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主要是「肥胖」和「高齡」,只要這兩者盛行,發生率即隨之明顯增加。 1.因子宮內膜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生,因此,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 對絕經後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紊亂治療無效者,亦應及時做B超檢查和子宮內膜檢查。 重視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對已證實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者,根據患者情況宜行全子宮切除術,有生育要求者應及時給予大劑量孕激素治療並監測病情變化。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哪些症狀?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馨世在《親愛的荷小姐》書中也指出,肥胖引起的十大癌症,第一名就是子宮內膜癌,相較於 BMI 正常的婦女,體重超標肥胖的女性罹癌風險大增 62%。 簡再彥指出,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包括切除子宮、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及進行分期步驟,如果已經擴散到子宮以外的骨盆腔、腹腔等地方,須儘量把腫瘤切除乾淨到無殘留病灶。 好發的年紀在45-60歲,主要的症狀是子宮異常出血,統計上而言,九成的病人在早期會有子宮出血的狀況,因此容易在早期被發現,特別提醒的是,未婚、從未有性行為者,由於沒有經歷過生育過程,也屬於高危險群。 此外,前哨淋巴結造影術已用於其他類型的癌症,約莫40年前,前哨淋巴結的觀念就被提出,主要運用於體表惡性腫瘤,後來才廣泛應用在乳癌上。 不僅減少後遺症、不影響癌症復發率,因為取出的淋巴結較少、較精準,手術副作用也明顯降低,且減少手術出血量。
子宮內膜癌分1至4期,1期時腫瘤局限於子宮體或子宮內膜,2期的癌細胞由子宮向下擴散至子宮頸。 子宮內膜癌名醫 3期代表癌細胞已穿越子宮,影響卵巢、陰道、盤腔或主動脈旁的淋巴結,有機會廣泛擴散。 4期的癌細胞已隨淋巴液或血液遠端擴散,入侵骨盤腔外的器官,常見為膀胱、直腸,甚至肝、肺、骨或腦。 乳癌患者通常服用10年賀爾蒙藥物,平均一年會增加千分之一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10年就增加百分之一。 當病人被告知病情,可能是門診階段,或在住院的時候,下一步就要開始做治療,譬如說是否要開刀或化療?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如何早期篩檢?如何確診?
不過他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簡單方法可以檢查自己月經週期的血流量。 在早期可表現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帶,如果合併感染或癌灶壞死,可有膿性分泌物伴有異味。 50男人、女人必讀 子宮內膜癌名醫2023 荷爾蒙療法不會致癌,是抗衰老必需 更年期對男人和女人而言不是臨老期,而是第二個青春期的開始, 保障中老年生活,此時應該更積極抗老,荷爾蒙就是抗衰老的關鍵因素。
放射治療分體外和體內兩種,前者一共做25次,合共5星期,照射病發部位和盤腔。 後者只做2至3次,病人須做局部或全身麻醉,再把導管放進陰道中做放射治療。 化療則做6次,每3星期一次,需時約4個月;一般副作用為短暫性掉髮、神經綫麻痺、易累,有些病人或會局部膀胱發炎,但不常見。
子宮內膜癌名醫: 健康網》春天來了皮在癢? 中醫:吃「這個」益氣除濕
然而女士經期長期紊亂,「遲到」或提早,或許是生理健康的警號,嚴重更可能與多囊卵巢症、子宮內膜癌有關。 如月經周期持續超過35天,或於更年期後異常出血,宜及早求醫找出病因。 1988年赴巴西開「世界婦產科聯盟」會議後,他從紐約到波士頓、又到北卡及洛杉磯的醫學中心,一路比較選擇將來可以進修的地方,發現臨床試驗基礎的生物統計,是當時國內較沒有機會學習到的。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相關統計資料如下: . 在台灣,保守估計,約有20-50萬名女性深受此病困擾。 在美國大約7%正值生育年齡層之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在合併有骨盆腔疼痛及不孕症的婦女中,罹患率更高,有些報告說是20%,有些報告則高達90% .
子宮內膜癌名醫: 只要變老體內就會有癌細胞 專家揭癌症戰勝免疫系統的3個關鍵
我要用演講分享走遍世上更多角落,就像在每塊土地種下小小的樹苗,有一天樹會慢慢長大,樹上將結滿甜美的果實,當有一天我在天上做天使時,我可以看到我種下的樹苗已經成為一大片的森林。 不管是傳統方式開刀還是微創手術,都各有優缺點,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微創手術,須交由醫師進行專業的評估,並進行討論,才能選擇出最適合目前病況的治療方式。 「醫生,我超音波下有看到一顆瘤,會不會得子宮內膜癌?」 這種問題常常在診間發生,子宮內膜癌對於民眾來說 ... 巧克力囊腫依嚴重度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經痛、月經失調、腹痛、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半數病患有不孕的困擾。
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新一期《國際癌症雜誌》上報告説,他們分析了全球30項相關研究獲得的懷孕數據,分析對象包括近1.7萬名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和近4萬名從未患過該病的女性。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懷孕有助於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懷孕次數越多,患這種癌的風險越小。 2.嚴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療的適應證,並合理使用,對更年期及絕經後婦女更應慎用。 對有子宮的婦女,在應用雌激素的同時宜適當應用孕激素保護子宮內膜,並嚴密監測。 常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液、血性或膿血性排液,患者可有發熱,子宮多增大變軟,有壓痛。 對於老年女性,宮腔積膿常與子宮頸管癌或子宮內膜癌並存,鑑別時必須注意。
子宮內膜癌名醫: 處女經血量急增確診患子宮內膜癌 醫生教如何判斷月經量過多
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常年紀較大,且有較多合併症,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對於具體患者需要詳細評估其身體耐受情況,給予個體化治療。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比較容易發生在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患者常常因為警覺到不正常的停經後陰道出血,而到 ... 通常包含切除子宮、兩側卵巢及輸卵管、和骨盆淋巴結廓清。 另外還可以配合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近接治療或體外照射)、與荷爾蒙療法。 至於要怎麼做,要看患者的健康狀況、癌症嚴重程度、年齡、與其他相關因素共同來決定。
- 絕大多數女性應該不知道自己的月經有沒有排卵,對月經亂來,成天提心吊膽,衛生棉不離身的困擾卻很熟悉,有些女性甚至習慣麻痺,錯過早期發現癌症的時機。
- 大部份的人,選擇走向了產房,長庚醫院北院區婦產部部長兼林口婦產科系主張廷彰,是少數的例外。
- 由於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因此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劉錦成表示,婦產科常見的婦女癌症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
客語和華語歌手羅文裕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第1次參加「癌症希望基金會公益演唱會」,一起參與的有藝人林秀美、歌手彭佳慧,還有民歌手邰肇玫等人。 原來邰肇玫本人在2014年曾經罹患子宮內膜癌,她多次分享個人經驗,鼓勵癌友樂觀面對癌症,當志工愛別人才會更愛自己。 勿自行補充荷爾蒙:台灣婦癌醫學會提醒,應與醫師討論停經後補充荷爾蒙的必要性,但切勿自行買藥服用。 賴瓊慧醫師指出,在治療上以手術為優先,一期類內膜型腺癌,分化良好,五年再發率約 2.6%,五年存活率 97.9%。 加上脂肪組織會刺激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較易激發癌細胞生長,肥胖的人又經常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免疫反應減弱及氧化壓力增加,降低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增加癌細胞生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指出,子宮內膜癌又可細分幾種類型,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亮細胞癌、漿液細胞癌、腺肉癌則較為少見,但十分惡性。
子宮內膜癌名醫: 肥胖、過敏體質都是氣喘元凶!胃食道逆流、憂鬱症共病別輕忽,6招防惡化
我試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卻找不到答案,無語問蒼天。 我失落,抱怨,頹廢,傷心,難過,怨恨,卻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醫生沒有給我答案只告訴我要儘快開刀切除,而且要越快越好,主仼是個名醫他手術的行程滿滿,正好四天後有個病人在私人醫院取消預約,只剩那天了,否則要等二個月,我沒有時間考慮,日子就這麼定下來了。 子宮內膜癌名醫 由於子宮內膜癌的復發機率有3-4成,因此劉復興在程婦產後兩個月,建議她接受微創腹腔鏡手術,摘除子宮與淋巴結,只有4個0.5-1公分小洞的傷口,出血少、疼痛少、術後癒合快,縮短了復原期,程姓婦人很快就接手照顧小寶寶,享受當媽媽的快樂。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部主任張正昌表示,子宮內膜癌與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有關。 此外,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的病症還包括:肥胖、糖尿病、過晚停經、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症狀群、慢性不排卵等。
抽血檢查驗CA125,這是最簡單不過了,不過準確性卻只有26%-32%而已,所以單驗這項,還是令人放心不下。 這令人很不滿意,何況若懷疑有內膜癌,下一步一定需作子宮刮除手術來証明,所以就有人想到,那何不直接就作子宮刮除手術還來得乾淨俐落。 但這種作法也不對,沒診斷前就做手術,被冤枉的也不計其數。 而晚期、復發、不能手術切除、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考慮荷爾蒙治療,醫師會給予病人抗雌激素、孕激素等人工激素或藥物去調整病人體內的激素。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的病患人數從 2007 年的 1165 例,到 2016 年 2341 例,10 年間發生率增加一倍。
子宮內膜癌名醫: 醫病》嚴重糖尿病患子宮內膜癌 腹腔鏡手術解決大患
經痛‧不孕‧陰道炎‧尿失禁‧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卵巢腫瘤‧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妳該如何珍愛自己的身體? 34個切身的婦科主題,提供妳健康一生的醫療保健新知。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 許重義前公平交易委員會主委 趙揚清廣播節目主持人 朱衛茵身心靈講師 胡因夢真誠推薦每次月經來潮,就會劇痛、經血過多,到底是哪裡出問題? ●自我身體的自覺與照護,才是影響身體健康與否的關鍵! 一般子宮頸抹片檢查,雖有可能檢測子宮內膜的異常迹象,但子宮頸抹片檢查原意是檢測子宮頸細胞的不正常病變,並非檢查子宮內膜的有效方法。 如陰道異常出血,應及早求醫,按醫生建議接受子宮內膜活檢、陰道超聲波或刮宮診斷;如有乳癌、卵巢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亦應定期接受檢查,惟因相關檢查具入侵性,不建議婦女作例行性檢查。
傳統腹腔鏡手術對比開放手術,雖然具有傷口較小、失血較少、恢復較快特點,但在失血量、併發症發生率及術後恢復時間,以及機械操作靈活度上,似乎仍較機械輔助手術遜色。 子宮內膜癌擴散轉移的途徑,主要是經由血液及淋巴兩種途徑,因此要靠完整的手術分期來查看腹腔內是否有癌細胞、其他器官是否受到轉移、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是否受到侵犯。 至於,在診斷方面,由於子宮息肉與子宮內膜癌的症狀相似,所以需要先排除,可以做陰道超音波檢查,探頭接近子宮頸,觀察子宮的情況。 子宮內膜癌名醫 此外,如果要診斷內膜組織為良性或惡性,則可以透過內膜取樣切片;也可以採取子宮內膜刮除術為主,也是最常用而可靠的確診方法,可分別針對子宮頸內口(管)和子宮腔內分別採樣,如果子宮腔內刮出如豆腐渣樣組織時,應高度懷疑為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名醫: 健康網》6種地瓜營養比一比 「它」熱量最低 維生素A、C最高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病變範圍和組織學類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因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按照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及復發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晚期患者採用手術、放療與化療綜合治療。 對於絕經後陰道出血、圍絕經期異常出血或排液的患者,必須首先排除內膜癌和宮頸癌後才能按照良性疾病處理。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的預後如何?
超音波檢查只能告訴你「疑似」有息肉,也無法判別良/惡性,若要「確認」請安排子宮鏡檢查進一步切片,鏡頭之下子宮腔內的狀況直接讓你一覽無遺。 在經歷過與死神擦身而過,走過死亡的幽谷,感悟出生命的寶貴。 子宮內膜癌名醫2023 母親節到了,醫生説讓我回家慶賀母親節,兒子買了蛋糕為我慶祝母親節,我因父母都不在了,我就把自己手術的日子當做我重生的生日來慶祝。 告訴兒子,媽咪就像報名參加一場人生最重要的考試,雖然不是我報的名,但我也要全力以赴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預防
摘要1、血熱型主證:這一類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陰道突然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胸脅脹滿,心煩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再者,如果長輩有兩三個兒女,想說大家可以輪流照顧,但事實上每次的治療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症狀或治療的反應,也有可能病情上有所變化,因此不同子女輪流照顧也可能會出現意見或醫療資訊整合的課題。 萬一兒女很少,沒工作等於沒收入,勢必又面臨經濟收入的危機。 子宮內膜癌名醫 絕大多數女性應該不知道自己的月經有沒有排卵,對月經亂來,成天提心吊膽,衛生棉不離身的困擾卻很熟悉,有些女性甚至習慣麻痺,錯過早期發現癌症的時機。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研究意味着懷孕後期較高的孕酮水平,以及未足月懷孕女性在懷孕初期的某些生理變化,都可能有助降低她們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子宮內膜癌名醫: 醫師 + 診別資訊
適應證:晚期或復發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保守性手術聯合大劑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 禁忌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鬱者;對孕激素過敏者;腦膜瘤患者。 目前尚無公認的孕激素治療方案,一般主張單獨應用大劑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羥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羥已酸孕酮、和18-甲基炔諾酮等。 大劑量孕激素在病理標本免疫組化孕激素受體陽性者中效果較好,對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達80%,對治療晚期或復發患者總反應率為15%~25%。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子宮內膜癌有什麼症狀?
醫師也提醒,子宮內膜癌會有不正常出血,提醒女性提高警覺。 圍絕經期功血以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為特點,與子宮內膜癌症狀相同,因此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婦科檢查無陽性發現,亦應行分段診刮病理學檢查排除內膜癌變方可對症治療。 對於存在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年輕女性,特別是合併不孕、月經稀發或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患者亦應謹慎,如B超子宮內膜增厚或回聲不均,亦應行分段診刮排除子宮內膜癌或癌前病變。 子宮內膜癌只要在早期發現,再採取外科手術方式治療,幾乎可說是種一勞永逸的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式,但是這是針對已經生過孩子、沒有生育需求的婦女而言。 若是尚未生產的女性得知自己可能必須摘除子宮,這會是個多麼難以接受的消息。 子宮內膜癌 只要在早期發現,再採取外科手術方式治療,幾乎可說是種一勞永逸的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式,但是這是針對已經生過孩子、沒有生育需求的婦女而言。
手術為主要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法,切除範圍包括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卵巢、部分陰道及附近的淋巴組織,手術後會為已切除的器官組織做化驗,了解腫瘤的類別和擴散範圍。 術後傷口康復期一般為2至4星期,一兩個月即可如常生活、上班,1期病人可能只做手術就夠。 治療方面主要以手術為主,主要包括子宮切除以及骨盆腔淋巴結摘除,有進一步懷疑患病者,需要施以主動脈旁淋巴摘除,術後再看需不需要追加放射治療。 ˊ針對復發的患者,會視情況而定,局部復發的話會採用放射治療,擴散行復發的話會採用化療或是荷爾蒙治療。 單純放療僅適用於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併症不能耐受手術或禁忌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 術前放療很少採用,但對於陰道大量出血,一般情況差、合併症多、短期內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先行放療止血並控制疾病進展。
這個決定將影響到往後的生活和治療方向,這時就需要落實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 子宮內膜癌是臺灣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體癌(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而超過九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列居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十名,且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 查體陰道黏膜萎縮變薄,充血,有出血點,伴炎性分泌物,對症治療後可好轉。
子宮內膜癌名醫: 蜂王乳、月見草油 醫師警告:過度攝取恐增致癌風險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癌或子宮體癌,高踞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四位,每年新症約有一千多宗,發病數字較廣為大眾熟悉的子宮頸癌高出一倍,卻因徵狀不明顯而常被忽略。 過往一些研究發現,體內雌激素的濃度愈高,愈容易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及病變,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子宮內膜癌名醫 經期紊亂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尤其常見於更年期前後的女士,有人或會自行服用避孕藥「調經」,有人則可能順其自然,甚至因可以延遲經痛之苦而感到高興。
子宮內膜癌名醫: 疾病百科
子宮內膜增生可進一步分為:單純性增生、複雜性增生與非典型增生3種,而通常僅有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有較高機率發展為惡性腫瘤,其它則多能透過黃體素輔助治療得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子宮內膜癌也是子宮體癌症中最常見的類型。 子宮內膜異位瘤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發生率為10~15%。 潘俊亨表示,由於子宮內膜跑到卵巢,產生的經血堆積在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內容物呈現暗褐色的黏稠液,看起來就像是巧克力,俗稱「巧克力囊腫」,約有1%的機率可能轉化為惡性卵巢癌。 ●早於12歲有初經,晚於55歲停經:女性一生中有愈多的月經週期次數,代表受到雌激素的刺激愈多,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會也會增加。
子宮內膜癌名醫: 子宮內膜癌預防重點?
「大軍將至,糧草先行。」開戰之前,後勤準備要先周全,戰爭才能在開打後,爭取更多勝利的機會。 如果醫療團隊是作戰司令部與參謀本部,病人就是第一線的戰士,而家屬就是後勤司令部。 因此,雖然病人的主觀意見非常重要,但家屬能否了解並給予支持,就成為最重要的客觀條件了。 ●脂肪組織會製造過多的雌激素,高濃度的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生長,長期下來會造成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和子宮內膜癌。 過判別月經量多少的小貼士,他坦言到醫院做抽血檢查就可以最準確知道自己會否經血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