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醫護人手2023必看攻略!內含醫護人手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另一方面,經濟機遇委員會於本月初召開的會議同意研究如何發展的六項香港具有優勢的產業,當中包括醫療服務。 答覆:主席:  二○○八/○九年度,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各醫護人員組別的流失率維持在過去數年約3-6%的正常流失率幅度之內。 醫管局已透過內部晉升及聘請畢業生和在職醫護人員,填補職位空缺和加強人手支援。 總括而言,截至二○○九年三月底,醫管局的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數目較去年同期有實質增長。 醫管局二○○八/○九年度(即二○○八年四月至二○○九年三月)醫護人員人手概況詳見附件一。 現就各項問題回覆如下:(一)(i) 根據醫管局收集離職員工的個人意見,醫護人員提出離職的主要原因包括私人執業、家庭原因、轉往薪酬較高的工作、繼續進修或其他私人理由。

醫管局內部文件顯示,全職護士流失率2020/21年度起明顯惡化,由5.8%急升至2021/22年度9.4%,去年8月至今年7月再升至10.1%,流失2742名護士,5個聯網的流失率至少一成,新界西聯網最嚴重,高達11.1%,其次是九龍中聯網(10.9%)。 若以九龍中聯網(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在內)的專科劃分,流失率最高依次是腦神經外科(16%)、心胸肺外科(15.7%)及兒科(14%)。 洪子仁表示,台灣健保滿意度超過9成,係公共政策中民眾最滿意的一項,反觀醫療從業人員調查,滿意度不到3成,「民眾的高滿意度是建立在醫護人員做功德、貢獻心力來滿足醫療需求。」雖對民眾有較高的醫療可近性樂見其成,但希望民眾理解醫療資源珍貴,應嚴肅看待。 正如行政長官在2021施政報告中提到,為確保醫療人員的專業水準,政府會向受法例規管的輔助醫療專業人員,以及護士、牙科醫生,以立法方式推展強制性持續專業進修或持續專業發展。 梁熙表示,由於河套區應急醫院在短時間內興建,配置未如傳統醫院高,所以適合用於日間專科門診和復康治療;現時香港市民「睇病慢、睇病難」,往往動輒需等待兩年才能看病,若實行將會有兩個選擇「一是等兩年,二是到河套區馬上求診」,相信會供不應求。 經過政府努力游說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行醫門檻,2011至2020年合共有396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3,687名的11%。

醫護人手: 離職才敢說!前員工曝「星巴克隱藏優惠」

相關措施預計涉及的額外開支在2021至22年度約為1.6億元,估計到2025至26年度會增加至約12億元,增幅逾六倍。 長遠而言,通過並實施條例草案具一定效益,新途徑(即特別註冊)將吸引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執業,以增加公營醫療系統的醫生人手,提升醫療質素和效率,亦可縮短病人輪候服務的時間,紓緩醫生的工作壓力。 【明報專訊】過去一年公立醫院全職護士流失率惡化至10.1%,本報取得醫院管理局內部文件,顯示7個醫院聯網中,5個聯網各至少有一成流失率,九龍中聯網「龍頭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有最少5個專科的護士流失率逾一成,腦神經外科、心胸肺外科及婦產科為首三位重災。 醫護人手2023 伊院內部離職調查首度披露,過去3年報稱因移民離職的全職護士比例持續上升,由兩年前佔7%升至今年的39%,冠絕眾多原因。 不同醫院護士及工會稱近年移民潮加劇資深護士流失,人手趨年輕化,憂慮青黃不接甚至長遠危害病人安全。

醫護專業人員是香港醫療體系中珍貴的資產,適逢今天是國際護士節,我在此衷心感謝所有護士同工,在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下,雖然面對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壓力,依然緊守崗位,發揮專業精神,盡心盡力照顧病者,推行公共衞生措施,為抗疫竭盡所能。 香港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在移民移居潮下,本港物理治療師流失亦不斷創新高,成為專職醫療部門之冠。 醫護人手2023 醫護人手 根據非官方數據,現時物理治療師在公立醫院的流失率超過10%,再創新高。 與此同時,一項調查顯示,預計未來五年內香港將流失兩至三成物理治療師,且逾半數具有十年以上經驗;業界人士強烈要求醫管局及社署檢討及正視物理治療師人手不足問題,並促請改善待遇,挽留人才。

醫護人手: 改善晉升機會 增聘行政助理提升護理質素

台灣民眾每年平均看病次數從健保開辦前的12次,上升至近幾年15.9次,相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8到9次,幾乎為兩倍。 「難道台灣人身體比較差?」追根究底,原因是民眾逛醫院心態、缺乏分級診療觀念,導致醫療資源消耗。 新加坡經常性醫療衛生支出GDP占比低於台灣,但不論平均餘命、癌症五年存活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健康指標均優於台灣。 原因是新加坡GDP數值較高,加上他們有「醫療儲蓄制度」,民眾看病是花自己的錢,且分級醫療體系完整,醫療浪費獲得控制。 洪子仁表示,設置醫院雖是民眾期待、首長政績,但已造成資源分散,政府對醫療體系應有完整計畫,管控醫院設置的規格與家數,才能讓醫療資源集中、健保資源用在刀口上。 在1991至2000年間,共有2,224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4,950名的45%。

  • 此外,由於香港並無足病診療師培訓,醫管局設有一項足病診療師培訓贊助計劃,保送學員到海外接受專業培訓。
  • 在1991至2000年間,共有2,224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4,950名的45%。
  • 除此之外,香港海外醫生數目亦很少,按2016年數據,包括醫管局「有限度註冊」醫生、大專院校及診所內的海外醫生,佔整體1.4萬名醫生數目比例只有1%,當中在公立醫院工作的「有限度註冊」醫生佔公院醫生0.2%,反觀新加坡及英國的相關比例逾二成至三成。
  • 然而,2001至2010年間只有366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2011至2020年則有396名。
  • 百本與逾20,000多名合資格的專業醫護人員合作,透過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性管理,致力為客人提供全面專業、可靠的醫護人手服務方案。

護士方面,醫管局計劃在未來五年內為聯網的急症普通病房及長期護理病房,增設625個經常性資深護師職位。 醫護人手 醫護人手 這樣的安排,可讓在本港以外接受培訓、但卻熟悉香港環境的港人醫生,多一個回流到香港公營醫療機構服務市民的選項,紓緩本地公營醫療系統的人手壓力。 而在受僱期間對他們工作表現的持續評核亦有助確保這批醫生的質素。 2020至2021年度,醫管局專科門診求診人次達747萬,較十年前﹙2010至2011年度﹚增加約84萬。

醫護人手: 【公立醫院醫護人手荒。護士流失率惡化】5醫院聯網近1年護士流失率最少1成 伊院離職護士4成因移民 護士協會憂流失率未見頂

然而,2001至2010年間只有366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3,470名的10.5%。 百本所利用的招才渠道多元化,當中包括電郵及電話聯絡、於醫護刊物及媒體刊登廣告、透過醫護界網絡及業界推薦,以及與醫護機構合作等,務求令我們的客人可以接觸更多的優秀人選。 醫護人手2023 一直以來,百本以全面及針對性的人才策略,在不同的渠道及媒體廣招賢才。 他曾撰文指,醫管局顧問醫生超過800名,當中很多人擔任行政工作,但如果能在流感高峰期減少召開非緊急會議,一星期抽3小時到門診部應診,一星期就多了800多個門診服務,六星期便是5,000個;如果一次門診為20名病人診症,便有10萬名病人受惠。 讓學員掌握擔任醫護支援人員(臨床病人服務)的知識、技巧及溝通能力;協助學員建立信心,提高就業能力,以應付行業的入職要求。

  • 你也可以選擇我們短期性的上門護理員服務,以最便捷的方式為你安排護理人員,配合即時的上門照顧老人護理需要。
  • 此外,我們亦有資助一些正從事基層醫療,有興趣或承擔的醫護同業參加由專業團體(例如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香港護理專科學院、香港社區及公共健康護理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舉辦的有關基層醫療培訓課程,提高社區醫療護理水平。
  • 按你的需要制定屬於你的護理方案,分擔家人及照顧者的壓力,亦可舒解家人無暇照料的燃眉之急。
  • 醫管局為專科護士提供特別津貼及在護理職系中增設副顧問護師職級的新措施,可為有志專科護理發展的護士提供臨床管理工作以外的晉升階梯選擇,以鼓勵護理專業持續發展及提升護理服務水平,保護市民健康。
  • 加上,是否留任既是自願,而且有很高彈性,這對醫管局與醫護人員都是雙贏的政策,根本沒有理由反對。
  • 為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容量,除了增加醫生的培訓名額,不可或缺的是增加如藥劑、物理治療及護士等的醫療人員培訓學額,以及整體教學的設施等。
  • 我們稍後會在現有的《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下,加入一條新路徑,讓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可以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內執業。

數字及比例雖然有所上升,但遠較過往為低,亦遠不足以填補醫生人手短缺。 陳沛然又特別提到2002年醫管局面臨財政壓力時,以「肥雞餐」方式誘使資深醫生提早退休,節省開支,醫科畢業生亦供過於求。 2009年醫管局要求醫生減薪,2015年醫管局拒絕跟隨政府高級公務員加薪,醫生發起靜坐行動才令政府讓步。 他反問,政府在經濟轉差時削減醫療公共行政開支,變相令醫生減薪,「為何那個時候沒有其他媒體、團體站出來為醫生爭取權益?」現在卻反指醫生因為「保護主義」阻撓輸入海外醫生,實為不公。 近日支援職系員工獲醫管局提出劃一加薪8%,建議有待醫管局大會通過,文件提及將於2019/20年度至2021/22年度, 逐步增聘共420名行政助理(病房),加強病房的文書支援,同時減輕護士的行政職務,長遠會進一步為支援人員提供職業培訓,包括設立培訓學院及課程。 不少人誤解「懂得推輪椅」、能夠負責接送就可勝任,陪診員不僅需要有一定的體力、耐心和準確轉述的溝通能力,還需要應對在外的突發情況。

醫護人手: 搭火車「被針頭扎到」嚇壞!竟卡座椅縫隙 醫護一看急回:快檢查

醫管局指,截至本月4日, 共有112名自選兼職人員, 包括10名專科醫生、10名非專科醫生、51名註冊護士和41名登記護士,透過自選兼職辦公室(LOCUM)獲調派到聯網為公立醫院的病人提供服務。 醫護人手不足問題一直被視為醫院管理局的「燙手山芋」,醫管局透露截至去年底,共有6,045名醫生及26,955名護士在醫管局工作,而新一年度的目標是可以招聘共520名醫生及2,270名護士,另外亦將積極聘請兼職醫護及重聘退休醫護人員。 醫管局又公布將試行全職彈性工時安排,針對一些因自身原因暫時無法全職工作的前線人員,提供特別工時安排,並讓他們之後回復全職工作。 新安排會於今年第一季先向急症及家庭醫學部門試行,日後將研究是否推展往其他專科。 醫護人手2023 立法會議員、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梁熙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以往內地醫護來港工作或「水土不服」,而且需「一名香港醫護帶一名內地醫護」,看似增加了人手,但實質沒提升效率,甚至雙方需時多年磨合。

醫護人手: 相關新聞

護士專科發展是護理行業邁向專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我鼓勵護理同業繼續踴躍參與計劃,為將來的法定註冊建立可行的框架。 另外,比較2017年上一份《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的推算結果,醫生、普通科護士與醫務化驗師短缺情況都有所增加。 我出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後便立刻去到醫管局各聯網醫院了解情況,亦感受到人手短缺為同事帶來的工作壓力及辛勞。 此外,有見公營醫療系統的前線醫護人員工作日益繁重,為了挽留人才,我在近幾年的預算案中均有預留資源予醫管局推出多項針對性措施,除了增加前線人員的各種津貼外,也優化了退休後重聘計劃,以及提供更多晉升和培訓機會。

醫護人手: 醫護人員好辛酸!這三科醫生 最容易遇醫療暴力

無論是往返住所、院舍及覆診機構、出院,或者外出處理私人事務,如前往銀行、購物、飲茶、公園等,力奇陪診服務都可以提供指定地點接送,並沿途照顧所需。 在百本,我們每位同工都抱著持續改進的精神,不斷為大眾創造超越預期水準的服務,並肩負企業社會責任,積極關懷社群。 「新加坡若沒有基層醫師介紹信,到大醫院看病就要全額自費。」洪子仁說,即使民眾持新加坡基層醫師轉診信,到醫院也不能指定醫師,若要指定「名醫看診」就須全額自費。

醫護人手: 醫護控訴人手不足 醫管局擬增聘520醫生、2270護士紓困

同期伊院全職護士流失率升至11.8%,按年增2.1個百分點,在九龍中聯網排第三,流失270名護士,最少5個專科的護士流失率逾一成,同樣以腦神經外科最嚴重,高達18.6%,心胸肺外科和婦產科並列第二(15.7%);心胸肺外科流失率增幅最大,較對上年度升7.9個百分點。 醫管局稱伊院已採取不同措施挽留人手、適時填補空缺及調動人手以提供合適醫療服務。 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指出真正取執業牌照護士往往低於登記名冊人數,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也認為相關推算並未反映私營化驗所及私家醫院化驗部的人手不足,精神健康護理學院院長麥國風亦對關於精神科護士供應充足的估算有保留,可見實際情況或許還比港大推算嚴峻。 醫護人手2023 他引述香港醫護反映,內地醫護來香港醫院工作,他們需時5至6年磨合,也未必磨合到。 食物及衞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到2030及2040年,分別會短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

醫護人手: 醫護監察:

醫管局提出為有特殊需要、因健康或家庭等恩恤理由,而暫時未能全職工作的前線專業人員提供特別彈性工時安排,並讓他們於之後回復全職工作。 措施會於今年第一季向急症和家庭醫學部門的醫務人員推行試行計劃, 並探討和考慮擴展至其他專科的可行性。 此外,當局亦會持續透過有限度註冊計劃引入海外培訓醫生,又透露正研究設立編外職位,為招聘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額外撥款。 在硬件方面,我們正全力推動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以增加病床數目及提升醫療設施及相關配套。

醫護人手: 甚麼是「註冊護士」和「登記護士」?

保健員除協助用戶的個人衛生護理及生活輔助 (如餵食、扶抱、如廁、洗澡、換片),還懂得一些既定的醫療程序 (派藥、更換及護理喉管及造口袋、傷口護理、洗腎、注射胰島素、喉管餵食、服用處方藥物) 等等。 他們有着不同疾病的護理方法、藥物和預防知識,全面家居照顧患者,需要陪伴患者外出或需陪診,亦需要與患者家屬有密切溝通,照顧他的日常起居。 與護理員不同,保健員需要為患者安排保健計劃,亦能督導護理員使用醫療器材、記錄及報告院友健康情況等等。 如果長者一般生活可以自理,只是出入醫院診所不方便,可以考慮陪診員或陪診服務。 力奇的護理團隊提供專業的私家看護上門照顧出院病人,老人及復康服務,我們會跟據客戶健康狀況及護理需要配對護理專才,務求為客人度身訂造個人化的上門照顧護理計劃,讓你或你家人可以得到最合適的護理照顧。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