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孫梓評12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讀散文像與人私密地聊天,小說渡我暫脫現實,詩則每一次重整我腦中的星圖。 在屋子裡挑選當下要讀的書時,身體裡會有個胃口指示我當下應該挑選 的文類。 有時只想偏食(或者速食),就讀(各種)雜誌。

這趟旅程真是開了眼界,一個人各方面去看去聽,也有受騙的經驗,對我的人生各方面都有影響。 我那時想,20 年後我要再來一次,可是除非是退休否則不太可能了,因為45歲後,需要更大的勇氣與任性才能對抗現實。 有機會把自己移動到一個完全不同語言、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地方,是很特殊的經驗,在那之後我除了出差,就沒有再參加過旅行團。 孫:是 20 歲的第一次自助旅行,我跟三個朋友去紐約、舊金山五個星期。 因為還沒當兵,所以一定要參加半天語言學校,但半天有自己時間的團。

孫梓評: 詩人╱私人.讀詩【詩人╱私人.讀詩】孫梓評|學加瀨亮讀Emily Dickinson,或者零雨

當我讀到這故事,只想到,這是巨大悲傷的顯化。 關於修復,「善的意圖」確實非常重要。 孫梓評2023 可是,身為人類,純粹的善,不帶任何批判、憤怒、絕望、貪婪和私慾的善,是艱辛上坡路。 有時我想,人如何可以把自己從現有的紛亂玻璃球裡釋放,或許,要整個世界大部分的人,心裡的善念都提升至更高等的層次。 在我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嗎,我不肯定。

素顏用字,誠懇敘事,時間滋味。 「我」的說話魅力,有時如黃文鉅《太宰治請留步》彷彿落語師雜揉用典;有時如崔舜華《貓在之地》酒館裡叨菸燃燒的抒情;有時如陳玠安似尚未老去的少年,但願《問候薛西弗斯》;有時如江鵝警醒、聰穎,叩問生存瑣細的《俗女日常》。 有時則是陳雨航:清水深山,往事持續樸實發電。 不是捷運鄰座,挨身一程,移動兩站先後下車;亦不是尾隨陌生人幾個街角,最終獨看落葉徐然跌進影子。 極端一點的例子,像擠進除駕駛外僅兩人座直升機,雪地陡然升至火山口,駕駛者為你解說腳下湯釜如何形成。 或觀光地人力車,車夫代替負荷腳程,沿途兼且景點說明。

孫梓評: 詩人╱私人.讀詩

此處藉由「迴轉壽司」、「山路」傳達出人生路程峰迴路轉之意。 「途中下車」表示人生路途中遇到一些變化。 「是不是有誰/在計算盤子的顏色」,盤子顏色為外在考量的條件,暗指人生仍有些外在主觀條件的影響及不確定之感。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

孫梓評

或許是人生甜蜜與卑微並存的真義。 「你以為甜蜜與卑微是分開的嗎?不,它們彼此需要。」郭強生如是說:「在陰溝裡仰望繁星,你說這是悲傷還是甜蜜呢?是卑微還是帶著尊嚴?別人怎麼看這樣的人,他又怎麼看自己?」一連三個問句,是寫作者對身而為人的天問。 孫梓評 「攤開這些作品,會發現有個主題一直在那兒,同時掙扎著。」郭強生期望這本集子像《都柏林人》或《台北人》,雖然發表時間不集中,但合之是完整的。 因此,如果試著為《甜蜜與卑微》定音,郭強生說主題或許是:「自我流放或被放逐,又想回家的人——鄉愁或懷舊。不過英文『nostalgic』更貼近,原意是去了又回來。」去了又回來,是小說家走過地獄變生死場,帶回了些什麼。 可是這幾年較忙,希望更快進入旅行的狀態,就還是會去做功課。

孫梓評: 小說

《九歌110年散文選》從整年度的散文創作,精選出五十篇具代表性佳作,分為七輯:疫年、星體、畫像、地靈、考古、說話、日子。 洪愛珠有了台北式結婚,熊一蘋、隱匿的日常敘寫,宇文正淡描女性友人「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的戀情傷懷,江鵝向老貓道別的心情,鍾怡雯不捨野地將消逝,賀景濱那些關於新竹高中的傳說,在存在與無常之間,讓日子仍持續著,得以安穩。 而李琴峰對於生存的叩問,韓麗珠對香港「非人世界」的暗喻,或許──書寫與閱讀仍是抵抗最好的方式。 詩人,也寫散文和小說,現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高雄人,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最新出版作品為詩集《你不在哪裡》顯靈版,旅行時,一定會去找好吃的食物或喜歡的咖啡館,融入當地生活。

孫梓評

所幸我們社會終於來到讓熊一蘋寫出〈晾她的衣服〉的時分,讀了也想晾衣服了(其實我常晾)。 很長一段時間,床邊小書櫃,疊著幾冊張惠菁散文。 《告別》,《你不相信的事》,《給冥王星》,《步行書》……也許就是張惠菁「空白」的那幾年,早已讀過的篇章,昏黃燈下,隨機翻開如抽塔羅牌,總在重讀時以意想不到方式傳遞力量。

孫梓評: 閱讀讀者(詩人篇)》張光仁:「我若效法《精神病院》而出版《牙科診所》,想必銷售慘淡。」

阿𡠄一系列經歷白色恐怖的台灣原住民口述歷史。 〈活著,就是為了等這一天〉讀起來很荒謬,很痛。 孫梓評2023 這份荒謬,也是如今香港正經歷的。 我仍然沒有那種安全感,而且慢慢地接受,那是失而無法再得的東西。

  • 並為已故版畫家蔡宏達作傳《打開火盒子》。
  • 李桐豪〈在薩爾達曠野散步〉發出眾人內心悲鳴:「嗚嗚嗚,好想出國吶。」此處心所繫念,當是胡晴舫筆下發光的〈那些金色時刻〉;然而被掛懷的「遠方」早非舊日模樣,何曼莊〈科尼島.
  • 收錄原有一百五十首短詩,另增五十首新詩作。

《男身》《男身》,是梓評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他在這部小說裏,輕輕揭起垂晾的濃密藤蔓,讓我們看見一條有花有鳥,有 ... 霧沒有心,洋蔥剝開過程即是抵達。 有些後來發生的事,重溯已完成的書寫時,像忽然回頭看見夜空中被除名的星,閃爍著神祕的連結。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孫梓評: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經歷,如此而已──張曼娟談《我輩中人》(下)

百廢中年也想振作,紙箱待命,隨手捉起一書,咦這本還沒看完;再揚起一書,咦這本我一直想看。 以為鐵石心腸,裝妥數箱「看過不會再看、今生來生都無緣」的,為什麼,從門口通往臥室的短短窄路,仍未有拓寬? 我開始做奇怪的夢——夢中,稍微挑高的天花板憑空出現樓中樓,浪一樣吐出長舌,可以一口吞下所有溢出的書;沙發上方原本空無一物牆面,長出一片書架,剛好裝下所有難捨的冊。 翻一個身,夢就壓扁了,伸手摸索眼鏡,眼鏡下方是六本錯落疊高、立志快點看完、始終沒有的《狂野追尋》及……(下略,反正那一疊願望常常更換)。

如同為商品找到一件美好的外衣一樣,就是想要剛剛好的合身,一分也不差的為他而訂製。 我們挑選來自世界各地以及各種環境友善的紙張,作為材料,帶著想要為所有物件好好包裝的期待,為任何人、任何物品提供最美好的包裝。 創刊於1984年11月的《聯合文學》雜誌,是當代華文刊物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雜誌,走過35年,依然秉持「文學不應只是少數文學人口的奢侈品,而應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的理念而努力未懈。 孫梓評 每日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事,生活就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樣子」,決定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你恰好喜歡文學的話,那設法讓自己的生活與文學相關。 如同馬奎斯《百年孤寂》裡無與倫比的一句,「這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當我們交付給你這些有嶄新意義的詞彙,藉著自由的造詩行為,將那些你還無法命名的,無以名狀的心情、感想、靈感,一一地標誌出來。 【詩心引力】磁力詩生活萬用曆,是一個能提供全新方式記錄生活、表達自我的互動式萬用月曆。

孫梓評: Tags: 散文 青春 青春散文選 文學 閱讀 文字 文體 國文 中文 More...

另有童書與少年小說《花開了》、《爺爺泡的茶》、《星星壞掉了》、《邊邊》等四冊。 並與香港插畫家bubi合作圖文書《我愛樹仔》。 孫梓評 張曼娟說,這種趨光性一旦養成,「我輩中人」女性就必須不斷提醒自己:我的存在價值並不在於犧牲奉獻。 孫:其實要這樣比較能寫,像寫小說的人,如果不了解這些人情世故,是不是無法在作品中掌握不同面向的人格特質? 所以有可能我寫小說會比較貧弱,只能反映出某一種人的面向。 岱穎:許多人抱怨純文學沒有出路,而現代詩更是小眾中的小眾。

孫梓評

直到,每一次覺得該放棄時,鑰匙便會忽然旋開那一道門,咿─呀─,我是闖自己空門的賊,「沒多久我便習慣了其中的黑暗。 孫梓評2023 每天深夜我下班,告別一幢冰冷森然大樓,直至地底取車,出口感應器命令那擋路的懸臂抬起後,總有機械女聲冷淡地說:請離場。 沒有一次我不以為正要離開一個遊樂場,然後馬上提醒自己,那不過是停車場。 沿途驟雨微風,有時是魔術月亮,有時點綴些許假星星,順利駛過夜店區,穿越那些深夜不眠的男女,通過有時多達三次的臨檢,闖進另一次元似的,穿入山那頭的黑暗,我回家了。 自不量力,答應一個關於1980年代的講座。 我的1980,應該是始於一包自牆外擲進幼稚園牆內的山楂果,終於一場意外迎來的葬禮吧。

孫梓評: 個人意見:感情沒有「年報酬率」、從不保本,有的只是大獲全勝和血本無歸。

有時我希望,書寫是一列電車(在香港,這種交通工具最緩慢),所運載的痛苦,重量漸漸減輕,無論載具或載體終於都成了會發光的螢。 兩位香港作者:韓麗珠《半蝕》看似《黑日》續作,卻表情有別。 《黑日》透過日記體鑿刻香港2019年抗爭運動印記,《半蝕》開章以寓言體將「我」放至時間刻度挪移後的「未來」——當痛苦針尖般逼近眼球,人有這樣的需要。 其後,才開啟前往痛苦根部的導覽。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是廖偉棠詩歌講座文字版,詩人解讀經典現代詩的魅力及其藝術養成,盡顯其中。

《沈從文自傳》合《從文自傳》與《邊城》於一帙: 《從文自傳》從童稚打架、逃學起筆,到入伍當小兵,復又棄軍從文,上北京求學,一心成為作家。 說曰自傳,其實不過年方二十,流離的傳奇故事蘊藏無盡的熱情,從而激起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樸實文字的背後隱伏著傷懷悲痛,亦見證記錄了大時代的變遷。 除了批評家常援引的後殖民,同志情感也是集中若干小說著墨者。 孫梓評詢問,把〈留情末世紀〉、〈關於姚……〉、〈作伴〉並列的用意何在? 時間刻度上,〈關於姚……〉出自2015年的《斷代》;〈留情〉寫於1995年;〈作伴〉則是1981年。

孫梓評: 閱讀最前線推薦

畢飛宇在與張莉對談的《小說生活》裡提到,「年輕時的閱讀就是這一點好,許多時候,它不是精神在閱讀,也不是靈魂在閱讀,它是身體在閱讀。」這種「身體的閱讀」,得力於青春的一知半解和世... 伊森〈我就是想在藝妓裡加點糖〉放在【日子】尾巴,除了此篇扣回全書開場的【疫年】主題,還因為文章最末,口罩下那抹帶有希望的微笑。 同時,這也是一個祝福——在藝妓咖啡裡加糖很奇怪嗎? 張亦絢《感情百物》除了扎實好讀的內容,還有篇非常觸動我的後記,篇名是〈我想做一個奇奇怪怪的人〉。 蔡珠兒看似輕快寫一只行李箱,如何挑選箱子,如何打包細軟,然而關於旅行的一切,也同那些衣鞋手袋,被巧妙打包進一篇散文。

孫梓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少年巡邏書背,發現已蒐集好幾本書的作者,竟有漏網之魚。 孫梓評 孫梓評2023 那畢竟是尚無維基百科,或網路書店,為你羅列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的1991年,書名叫做《浮在空中的魚群》。 是不是剛剛貪吃多點了一塊炸雞?

孫梓評: 作者簡介

當我們回歸於文學本身,我們必然能夠了解,是文學使我們認識人性,認識每一個個別的人。 它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也理解自己。 使自我擴大與提升,走出混沌蒙昧,讓我們更加完整。 在文學之中,我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遭遇我們這一生不會遭遇的種種,因而有了更加完整的同情與悲憫。 我們可以因為卡謬的《異鄉人》了解存在的困境,因為莎士比亞的悲劇體會人類面對命運的無奈,因為蘇東坡的詩文感受到精神如何突破政治現實的挫折,因為《紅樓夢》理解俗世人情的無常與有限。

曾經學史、曾在博物館任職,以及在上海、北京生活工作的經歷,使得她文章中常見信手打開的時空跨度。 2019年起進入出版行業,現為衛城出版、廣場出版總編輯。 海上霧霾,我們自彌敦道,繞經甫修繕完成的香港藝術館,去碼頭搭天星小輪。 韓麗珠(1978-)領著我到上環的咖啡店,四樓靠窗位置坐下,談她日記體形式,緊扣此次抗爭運動的《黑日》。

孫梓評: 詩人╱私人.讀詩【詩人╱私人.讀詩】孫梓評|和隱匿的南無撿破爛菩薩一起搭渡輪

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著有詩集《善遞饅頭》,散文集《知影》,長篇小說《男身》等。 孫梓評2023 正因文字不是浮雲異想,所以能照見荒謬生命的本質。 細雨紛飛的台北,郭強生為我們攤開他的《甜蜜與卑微》,從中可看出他的變與不變,小說如何承接生命的斷裂──尤其是短篇小說。

雖然你也羨慕朋友,可以邊啖芒果汁液淋漓地讀書,或工工整整在兩行之間刻出作者沒寫的第三行字,但你更傾向於,假裝沒讀過。 你喜歡書頁齊整如新,不留任何凹折,你不拿沒洗過的手摸書,也不邊吃零食邊讀書,如果書不慎掉到地上,你會非常無聊虔誠地把書拿起來,在頭上繞三圈,希望書不要生氣。 非常容易遭遇破壞的詩集,有時你默默買上兩本。 書允許你,沒人知道允許中是否帶著非比尋常的同情。

送你上巴士前,我笑著說:「很快台北國際書展又會見面。」沒有想到,只是隔天,港警就在我們幾日間來回走過的地段發射大量催淚彈及橡膠子彈。 我回到台北,一如2019下半年以來,隔著電腦螢幕觀看香港媒體直播平安夜抗爭現場畫面,想起巴士上你揮手漸遠的身影,心裡深刻知道,若巴士即香港,無論多麼關注此事,永遠無法替代自己成為巴士上的你。 還好有書,還好有字,被你寫下來的,立體且全面地延展了新聞畫面無法觸及的內心與思考。 【說話】主要來自〈自由副刊〉【說母語】專題(諸篇都很精采,另還包括木下諄一寫日語,廖偉棠寫粵語,可惜同樣篇幅限制,無法盡錄),母語是人所學習的第一語言,更牽動對家庭,故鄉,乃至國家的種種感情。 我不確定當今有人可以只生活在純粹母語的環境,而不必與(至少)另外一種語言碰撞?

看不出信件體與敘事交錯及異國背景的作用,好像沒有什麼特別效果,好像從頭到尾故事只發生在一兩年間,主角換了幾個男友的過程和掙扎,和每個對象的交往過程還都很相似,但不是說小說不好看,只是畢竟是二十年前的作品。 讀的時候想起國中某個時期和同學著迷於言情和網路小說,內容通常大多在描寫主人翁的各種小劇場及戀愛描寫,有些文字是好的,當然這些東西不會長存在心底,但的確讓十幾歲的各種欲望幻想有了個能好好安放的地方。 異性戀女生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愁沒有談心談情的小說可看,男女同志肯定就不是那麼回事,不知道當年出版的迴響如何,應該也接住了很多同志的心吧。 比起同志文學,也許更適合歸類在愛情文學。 裡頭沒有一般同志文學自我認同的桎梏,同性戀與異性戀者並無差別,同樣地墜入愛河,共有的嫉妒與佔有,以及失戀的悵然。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