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榮樓(Lung Wing House)巴士站,位於九龍黃大仙區黃大仙東頭村道南行黃大仙下邨龍榮樓外,乃一路邊中途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原屬黃大仙下邨(即重建前)的第8座最初名為BB座,俗稱業主樓。 而黃大仙下邨第二型徙置大廈的座名則以雙英文字母定名,如ZZ座、YY座、XX座等。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達樓 (1座) 共有34層,提供714個單位。
天利苑(英語:Tin Lee Court)前身為第二期龍田邨天利樓(第8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1995年1月落成。 龍達樓2023 然而天利樓全幢85個單位中,只有14戶入住,空置率達8成,一度被批評浪費資源。 香港政府就活化大澳計劃,曾構思將天利樓改裝成為青年旅舍[8],然而計劃一拖再拖,再無下文。 2013年2月,房屋署通過將龍田邨天利樓改裝成為居屋出售,並易名為天利苑,為首個利用已入伙的公屋大廈轉作居屋出售,以善用公共房屋資源。
龍達樓: 黃大仙下邨 (一區) 龍達樓 (1座)附近醫院
按照「舊式徙置大廈重建計劃」及「整體重建計劃」,第1-7、9-33座於1980年至1991年間清拆重建,現在重建工程已經完成。 龍達樓2023 建築業出身的張創始人,1979年參與位在台北市俗稱六條通的「六條華廈」大樓建案。 開發過程中,張創始人觀察到:當時的六條通附近一帶以日式料理店居多,鮮少其它口味及地方料理。
黃大仙下邨(英語:Lower Wong 龍達樓2023 Tai S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 在重建完成後,除第7至9期重建分為黃大仙下(一)邨外,其餘樓宇均屬黃大仙下(二)邨,當中黃大仙下(一)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 龍滿樓(Lung Moon House)巴士站,位於九龍黃大仙區黃大仙東頭村道北行摩士公園(三號公園)外,大成街路口前,鄰近黃大仙下邨龍滿樓,乃一路邊中途站。 龍達樓2023 2008年6月7日香港下暴雨,令大澳區多個斜坡發生山泥傾瀉,居民被迫撤離,房委會即時開放龍田邨50個單位作災民的緊急居所。
龍達樓: 黃大仙下邨 (一區) 龍達樓 (1座) Lower Wong Tai Sin ( Estate - Lung Tat House Block 1
為了吸引香港人到大澳置業,房委會以每呎僅620港元出售該屋苑單位,全部單位的價值都不逾一百萬港元,是香港罕有的廉價屋苑[6],成功吸引不少買家。 興建第二期的原因是當時香港政府有意將棚屋清拆,以作安置居民[4]。 龍達樓2023 不過其後香港政府決定將大澳發展成為旅遊區域,清拆棚屋告吹,最終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99年決定,將原本龍田邨第2期最近巴士總站的4幢5層高大廈(即龍田邨第10-13座)作居屋出售,並易名為龍軒苑[5],但仍然乏人問津。 龍趣園內的何鴻燊公園,位於黃大仙下邨樓下的花園平台,與東頭村道馬路同一水平。
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為政府徙置區,稱為黃大仙徙置區,於1957年至1961年落成。 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為區別原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後改稱「黃大仙上邨」),改稱黃大仙下邨。 及至大約1980年,政府把原屬下邨,但位於龍翔道以北的第8座撥歸上邨管理。 這座大廈屬於第一型徙廈,原用作安置受竹園村清拆影響又擁有地契的村民,因此在興建時已有獨立廚廁。 為免與原有的黃大仙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會把以座數辨別的大廈分別冠上名稱,並將原下邨第8座命名為「長欣樓」。
龍達樓: 黃大仙區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翠竹花園,天馬苑,黃大仙下邨(一區),竹園北邨,東頭(二)邨。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龍達樓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在設計方面,房署會參考了龍軒苑的設計進行改裝工程,將其中一個單位改建為聯合辦事處以供予管理服務及業主立案法團用途[10]。 全邨在1998年高峰期共有734個單位,當時只有431戶入伙;2000年減至552個單位,但當時卻只有378戶入伙,空置率仍接近4成,2014年6月隨著天利苑出售後,龍田邨將減至467個單位。 其中第8座已於2014年6月改裝作居屋,並易名作天利苑出售;而第10、11、12及13座,已於1999年更改為居屋龍軒苑發售。
至於天利樓的14戶需要調遷,房屋署將會向有關租戶提供搬遷津貼及給予一個月免租期。 龍達樓2023 為了鼓勵租戶盡早遷出,房屋署建議租戶可以選擇調遷往香港任何地區,並且發出保證書,讓他們在天利樓的單位發售時優先獲得購買其中的改裝單位。 所有租戶已於2013年8月底前遷出,方便有關部門展開工程,改裝工程亦正展開,單位平均面積400呎,於2014年4月底竣工。 第二期則為合共6座(第8-13座)第二代鄉村型設計公屋,以及將使用率低的街市和熟食亭翻新作幼稚園、家庭服務中心和有蓋表演場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及3)Mr. Ward ,SA/18 Mr.J.Ng 及 A/31 Mr.F. 直到2010年6月,香港房屋委員會推出最後一期居屋貨尾出售,而空置率高的龍軒苑也獲列入計劃之中。
龍達樓: 設計資訊
2014年7月23日,因物業伙數少及位置偏遠,房委會公佈天利苑單位每月管理費高達2,043至2,073港元,每平方呎管理費高達4.27元,媲美西九龍豪宅天璽,同時創下最貴管理費居屋紀錄。 2014年3月底,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細節安排,天利苑將以市價七折發售,售價約64萬至89萬元,銷售對象主要為退休人士及「居家辦公」的年輕人,亦是繼龍軒苑後少數售價低於100萬的廉價屋苑。 預料85個單位悉數售出的話將為房委會帶來7000萬港元的收入[9]。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因應大澳與最接近的屯門寶田邨有相當距離,房委會決定將12個位於龍田邨低座的單位,改建為可容納76個床位的臨時收容中心,其中6個單位會改作設有三個上下鋪床的單位,供單身男士入住;另有兩個則專供單身女士入住,其餘四個單位供家庭入住。 中心提供基本設施包括電熱水器、石油氣爐、風扇及百葉簾等,而入住災民毋須交租[3]。 順帶一提,黃大仙下(二)邨中的和諧三型樓宇,曾經本來擬建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後來因搬遷工作延誤及適逢和諧式大廈的推出,而改為現今設計,亦使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成為少數未曾興建的公屋型號。 另外,本邨龍福樓、龍光樓及龍輝樓為僅有兩條於1980年代落成但採用英式編層法(即同時設有G及1樓)的屋邨之一[3]。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龍慧樓(Lung Wai House)巴士站,位於九龍黃大仙區黃大仙東頭村道北行黃大仙下邨龍慧樓外、龍豐樓對面,乃一路邊中途站,另於南行綫設有專綫小巴站。
龍達樓: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逸樓 (4座)
何鴻燊透過公益金善長命名計劃,在1998年捐款500萬命名公園作為答謝。 龍達樓2023 龍達樓2023 公園廣種香港常見植物,設計中式園林圍牆,金黃色琉璃瓦頂,九曲走廊和兒童滑梯、攀爬鋼架等,中央拓作戶外表演場舞台。 黃大仙下(一)邨建成時,為問題公屋事件中慈愛邨40座及慈民邨61-65座受影響居民,以及慈樂邨17-23座重建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 其後,此邨按租者置其屋計劃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龍達樓 直至2020年6月,此邨僅有73.6%單位出售,屬租置計劃中出售率較低的屋邨之一。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達樓 (1座) 於1990年02月起入伙。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達樓 (1座) 於過去3年共有8宗成交。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