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喉癌有頸淋巴結轉移時,為了爭取治療時間,根治性頸淋巴結切除術可與全喉截除術同時一期完成。 甚至有兩側頸淋巴結轉移時,可作雙側淋巴結切除術,惟對側手術最好推遲於第一次手術後2周進行,使有時間訓練壓迫頸內靜脈,適應顱內靜脈迴流。 2.頸淋巴結明顯腫大、質甚硬、不易推動、臨床診斷為較晚期的癌腫轉移,但與頸內動脈或椎前筋膜尚無牢固的粘連。 2.轉移性淋巴結與頸動脈粘連 如轉移性頸淋巴結與頸外動脈粘連,必要時可將頸外動脈結紮切斷,與頸淋巴結一併切除。 由於結紮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後,可能導致偏癱,因此要十分慎重,一般不予結紮。
於斜方肌前緣可見副神經,因廬神經周圍淋巴組織豐富,應予切除()。 6.結紮頸內靜脈下端 將頸內靜脈下端與周圍組織充分游離,用彎血管鉗自頸內靜脈深部引入粗絲線,於鎖骨上1~2cm處兩道結紮後切斷,被切斷的靜脈上、下端,需用絲線再結紮兩道,以免結紮線脫落導致嚴重出血()。 5.切斷胸鎖乳突下端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2023 沿鎖骨上緣,切開頸深筋膜,暴露胸鎖乳突肌,與深部組織分離後,於鎖骨上1~2cm處,切斷其胸骨端及鎖骨端,並用粗絲線結紮。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注意事項
2.局麻 阻滯頸深叢及頸淺叢神經,可以達到麻醉效果。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但注射麻醉藥液有使癌腫擴散的可能,故多不採用局麻方法進行手術。 ⑴頸淺淋巴結群主要沿頸外靜脈和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及其淺面排列,收集來自耳下部及腮腺部淋巴,注入頸深淋巴結。 有時,大家會利用統計數字來推算病友是否會痊癒,或是還有多少的時間。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統計數字只是平均值而已,不能用來為病友做預測,因為沒有任何兩個病友是相同的,所以需要定期的追蹤檢查。
上述手術操作均沿椎前筋膜進行,將已分離之頸部肌肉、靜脈、淋巴結等向上翻起後,可見椎前筋膜及其深部的斜角肌、臂叢神經、膈神經等,術中應避免損傷。 7.切除頸後三角區淋巴組織,將已切斷的胸鎖乳突肌及頸內靜脈向上翻起,暴露肩胛舌骨肌,在其肩胛端結紮切斷後翻起,沿鎖骨上緣,自下而上切除鎖骨上三角區內淋巴組織及脂肪組織。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2023 3.病理檢查確診後,應根據病情及時作進一步治療(如根治性手術等)。 口腔癌是可以早期診斷的,只要早期(第一、二期)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3年的存活率可達72%,5年的存活率可有60%,若是晚期(第三、四期),則存活率將分別降為61%及30%。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健康小工具
若僅為預防,一律放射治療頸部,同樣的也有約70%的早期癌症病人,可能接受了無謂的放射線治療。 淋巴結腫大的病人大多數是因為良性的淋巴結增生所造成,所以不必過度擔心,交由醫師的專業檢查,多數患者均可獲得完善的診治,如有需求,可能需要配合長期的追蹤觀察變化,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在頸部、腋下與鼠蹊部是淺層淋巴結的位置,也是發生淋巴結腫大時,民眾能自行警覺的地方。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2023 平時可以時常自我檢查,觀察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或硬塊發生。
因此,頸內靜脈斷端,經絲線結紮後,應再用絲線縫扎兩道,以免結紮線脫落。 若再輔以積極地復健運動,如:口腔復健運動,可以避免關節緊繃而導致口齒不清等副作用;頸部的復健運動,可保持身體的靈活性,能為自己爭取較好的生理狀態,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如有需要,亦可尋求專家協助,進行口語復健,增加溝通的能力,恢復自信。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治療與預後追蹤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邱昱瑋在臉書粉專「邱昱瑋醫師 口腔顎面外科」發文分享,頭頸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系統,而腫瘤也經常循著淋巴循環做轉移。 對於不同位置的頭頸癌,其淋巴結轉移的位置及次序,大致是可以預期的。 因此,只要掌握特定的區域將淋巴結移除,大致上都可以將腫瘤的轉移獲得控制。 惡性腫瘤(癌症):淋巴結也是癌症最容易轉移的組織之一,而惡性淋巴瘤(淋巴癌)則是直接從淋巴結長出的惡性腫瘤,兩種狀況都會造成淋巴結腫大。 頸部腫瘤約有百分之八十為惡性,只有百分之二十為炎症腫脹、先天性囊腫及良性腫瘤。
頸部較低位置或鎖骨上方之腫塊,則可能由肺部或腸胃道等遠端轉移而來。 轉移性鱗狀上皮細胞癌病人主訴發現腫塊到確定診斷的時間約l-3個月。 而發病期越長且無其他任何症狀者,則較可能為良性腫瘤。 大部分的頸部惡性腫瘤屬轉移性腫瘤,約佔百分之八十,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來自頭頸部,如鼻咽、口腔、口咽、喉部、鼻及鼻竇、下咽和耳朵等,祇有少部分(百分之十至二十)主要位在鎖骨上方之腫瘤,是由肺癌、乳癌及胃癌等遠端轉移而來。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頸部淋巴結切除術
於鎖骨上三角內將頸橫動、靜脈分支結紮,鈍性分離位於斜角肌及臂叢神經前面的淋巴結,結紮、切斷出入淋巴結的小血管後,將淋巴結切除。 口腔癌的臨床表徵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早期常不覺疼痛,偶而出現帶血的唾液。 因此不痛的潰瘍或突出硬塊才可怕,常常有人因沒有疼痛感而忽略早期癌症的存在,錯失早期診斷、正確治療的良機。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2023 因此,只要發現帶有血液的唾液或痰,或是口腔內有兩星期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便應尋求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顎面外科或整型外科醫師進行診察。
5.清掃頸後各區淋巴組織 將胸鎖乳突肌拉向頸前,自鎖骨上窩向上清掃頸後各區的脂肪、淋巴組織和筋膜,保留頸橫動脈和副神經。 1.切口 自患側下頜骨角外緣緣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向下至胸骨上窩處作弧形切口。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如同時作雙側功能性頸淋巴結切除術,則對側作同樣弧形切口,兩弧形切口相連成「∪」型。 1.頸內靜脈損傷或結紮線鬆脫 頸內靜脈管壁菲薄,分離應細緻,以免損傷而致嚴重出血。 如靜脈壁剝破,應立即將破口之兩端壓迫,並作修補縫合。 頸內靜脈上、下斷端的結紮線脫落,除可導致嚴重出血外,還可能引起空氣栓塞。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淋巴結腫大
在口腔器官(如舌後和鼻咽部)發生癌腫或炎症時,頸總動脈分叉平面(即頸內靜脈和面總靜脈所形成的分叉處)的淋巴結最早被侵犯;胃和食管下段癌腫,則常轉移至左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角鄰近的淋巴結。 頸深淋巴結最後流入頸淋巴干,左側極大多數直接流入胸導管,而右側與鎖骨下及支氣管縱隔淋巴干匯合成右淋巴導管,或直接流入右側頸內靜脈。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放射線治療與手術治療一樣屬於局部的治療方式,相對於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較可滿足對美觀及保留功能的需求,但缺點是放射線治療對正常組織亦有傷害。 並且在療程的三至四週左右,可能會出現急性炎症等副作用,故需考量患者的耐受性。 手術切除口腔中的小腫瘤,通常不容易造成任何後續的問題。 但對於較大的腫瘤而言,醫師可能必須切除一部分的上顎、舌頭或下巴。
原則上切口方嚮應與皮紋、神經、大血管走行相一致,以減少損傷及瘢痕攣縮。 在鎖骨上一橫指,以胸鎖乳突肌外緣為中點,作一長3~4cm的橫切口。 3.切除淋巴結 切斷頸闊肌,向中線拉開(或部分切斷)胸鎖乳突肌,辨認肩胛舌骨肌。
頸部淋巴切除後遺症: 早期診斷是關鍵!老翁罹早期胃癌反覆解黑便 準確診斷手術治癒
晚期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生在3年內,其中有80%出現於局部或頸部,20%發生遠端轉移。 一般而言,化學藥物影響生長快速的細胞,例如:對抗感染的白血球、口腔黏膜、胃腸道黏膜、消化道內襯細胞及毛囊細胞…因此,患者可能會產生抵抗力降低、失去食慾、噁心、嘔吐或口腔潰瘍…副作用出現。 (參考資料:「癌症對策」之十六口腔癌,德桃癌症關懷文教基金會出版)但目前應用於口腔癌的化學治療,主要是用於輔助放射治療,其劑量較一般根治性化學治療為低,其副作用也較小,且很少產生掉髮之副作用。 任何一種口腔癌治療方式,都可能會傷害到我們正常的組織,這些便是治療口腔癌的副作用。 治療癌症的副作用要視治療的形式和範圍的不同,以及接受治療的部位而定。 同時,每個人對治療產生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些副作用是暫時性的,但有些則為永久性的,醫師亦會盡力規劃不同的治療方式,來減少治療的副作用。
- 但70%的病人術後雖經確認沒有癌症轉移,卻在頸部產生明顯的手術疤痕,尤其蟹足腫體質的病友,心理壓力更大,往往令患者心生畏懼不敢開刀。
- 若對側亦需同時作功能性頸淋巴結切除術,則以相同手術步驟處理。
- 原發於耳鼻咽喉部位的癌腫,有頸淋巴結轉移時可行根治性切除術。
- 除了主刀醫師在操作台操控機器人外,助手醫師也可在病人旁邊以內視鏡器械幫忙,使得內視鏡手術能在兩位醫師合作下,精準切除腫瘤,並能結紮大血管避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