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低張力寶寶2023詳細資料!內含低張力寶寶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寶寶有問題的表現包括「俯臥時頭部無法抬高90度以上」、「眼睛無法隨著物體移動90度以上」、「對巨大聲響沒有反應」、「握拳時拇指握在掌心」,如果寶寶出現上述現象並持續一段時間,表示發育有問題,甚至有可能是發展遲緩。 王宏哲老師認為,很多家長在寶寶嬰幼兒時期擔心所謂的「搖晃症候群」,所有遊戲都強調不搖、不晃、不要忽上忽下,以為這麼做對寶寶最好。 王宏哲老師表示,一般人通常會想倚靠著東西,都是因為已經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如:長時間看書),沒有力氣了,所以才需要稍微托一下腮或靠一下牆,但低肌肉張力的孩子在一開始看書的時候習慣用這樣的姿勢,即便父母加以糾正後也很快又故態復萌。 王怡婷治療師說到,從感覺統合理論來看,肌肉張力不足狀況,即是大腦前庭系統的整合能力不佳,導致身體無法順利維持姿勢穩定。 所謂前庭系統,是指人進行奔跑、跳躍等動作時,大腦可以感覺所處位置和空間的變化,促使身體做出適當反應。

低張力寶寶

肌肉張力由中樞神經控制,張力越強,動作越大,張力越小,動作越弱,它在睡眠時會降到最低,只維持基本的骨骼排列。 看診完,關於抬頭抬不好、不會翻身的問題,醫生的結論是,寶寶是屬於肌肉張力偏低的寶寶,但不到低張力的程度,我們在家能做的就是盡量引誘他翻身、爬行。 醫生花了一點時間慎重的評估寶寶,表示確實六個多月還不會抬頭、不會翻身是有點慢了,不過可以自己坐穩看起來是不用太擔心,但為了慎重起見,還是開了轉診單,請我們到馬偕掛小兒神經科檢查看看。 三四個月去打預防針、五個月去打卡介苗的時候,都有一起詢問醫生寶寶抬頭抬不好、不會翻身,需要進一步評估嗎?

低張力寶寶: 什麼是小胖威利症?

要完成跳遠、快跑、攀爬等需要爆發力的活動,低肌肉張力孩子需要用更多力氣才能完成,體力會耗損更多、更快感到疲累,甚至表現也比其他孩子還差。 肌肉難以把骨頭或關節拉在正中位置,意味著骨頭架構會隨著重力影響,靠關節支撐,導致關節壓力升高。 外觀上身體姿勢上容易有嘴巴開、駝背、W型腿坐姿……等姿勢的歪斜。 低張力寶寶2023 在不刻意出力的情況下,肌肉會有一定的彈性,讓我們可以✨維持身體的姿勢✨,像是我們站著的時候,不需特別出很大的力就可以維持站姿。

低張力寶寶

低肌肉張力的幼兒關節角度,普遍會比一般人較大,被動移動肢體時可以發現韌帶、肌肉、組織好像都沒有阻力,甚至會擺到極端的角度。 由於上半身肌肉共縮的能力不好,在站立或走路時,寶寶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踝關節,導致踝關節變形、脊柱側彎等姿勢不對稱的情形增加。 因此,身體的下肢髖關節脫臼是最容易發生的,還有足底肌群及韌帶鬆弛、勉強站立卻難以形成足弓的扁平足產生。 一般來說,幼兒本身會有很大的欲望,希望能主動移動自己的身體,而活動除了可以帶來歡樂的感覺,還有助於寶寶的統合和組織大腦發育,所以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是促成發展的關鍵。 吳俊男治療師表示,低肌肉張力的幼兒需要費盡心思來保持姿勢,以免讓自己的身體總是呈現軟趴趴的姿態;但過度耗精費神來抵抗重力會成為一種挑戰,久而久之,根本無暇顧及學習、家庭、人際互動的展現,因此表現總是不如父母所期望。

低張力寶寶: 關節活動度過大

肌張力的發展,讓孩子在趴著的時候開始將頭抬高,漸漸的手臂可以伸直, 胸部可以抬得更高, 這樣的姿勢控制,在一步進展到背部,最後到骨盆,為孩子的爬行開始做準備。 第一次去醫院(省婦幼),醫生把寶寶放在床上拿一個搖鈴一邊搖一邊動,測試寶寶的追視追聽,確定了寶寶的追視追聽都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給寶寶做拉坐,確定寶寶的頭基本可以抬穩,最後抱著寶寶做了一些動作,然後跟我說寶寶有飛機手,確定就是有問題。 然後給我們開了四項檢查(核磁共振,誘發電位,視頻腦電波,髖關節CT),並告訴我們,一定要給寶寶做康復訓練,一直做到一歲兩三個月,會走路為止。 每個月的費用一萬多,整個做下來的話要花費十幾萬。 當天,從醫院出來以後,我就想著要儘快給寶寶治療,錢花了再賺,只要寶寶健康就好。

低張力寶寶

當寶寶剛出生時,神經系統是還未成熟的,在不同的情境下,肌肉張力會增加或減少。 透過移動,玩耍,寶寶逐漸建立控制自己身體動作的能力,嬰兒時期的反射會逐漸消失。 低張力寶寶2023 反之,若是反射未完全消失,小朋友在運用自己肌肉對抗重力上就會有困難。 肌肉張力低似乎是天生的,有些人覺得和營養的問題有關,也有些人覺得和前庭系統有關。 許多低肌肉張力的兒童的家長或是手足也有低肌肉張力的現象,這似乎也和基因有關。 或許你也可以這麼思考,肌肉張力較低的小朋友,因為肌肉發展的問題,所以他很容易感到疲倦。

低張力寶寶: 肌肉張力對動作與姿勢造成的影響

把寶寶的雙腳捏住往上提,屁屁不離開床面,看腿能抬多高(抬時腿是直的不能彎),110度以上為正常。 握住寶寶腳腕,輕輕向上推腳,使腳面盡量靠近小腿,如推不動或抵抗強烈,顯示肌張力高。 低張力寶寶2023 3個月以後,除以上情況,把寶寶放在床上,捏住雙手,把寶寶拉坐起,如果頭還往後仰就顯示肌張力高。 4個多月的嬰兒站在大人腿上時會跳躍,肌張力高嬰兒只會直直地站著,且用腳趾使勁的陷進大人肉里,且俯卧不能抬頭。 5.觸摸寶寶的腿部肌肉,肌張力過高的寶寶,往往腿部肌肉粗細較硬且粗細不均勻,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結實。

身材矮小於門診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與體質性生長遲緩。 第一種原因既然被稱為家族性,就表示家族裡的父母身高也不高,可想而知是遺傳因素導致其身材矮小,這樣的孩子其骨骼年齡(骨齡)與實際年齡一致。 低張力寶寶2023 而體質性生長遲緩的孩子在年紀較小時,生長曲線掉到低於第3個百分位並沿著該曲線生長,不過由於青春期來得晚,成年後的身高通常落在正常範圍內,父母也可能有類似的生長狀況,檢查會發現這樣的孩子骨齡是落後的。 低張力不是一種病,父母的瞭解與作為,可以改變孩子的未來!

低張力寶寶: 肌肉張力是什麼? (by 侯鐘堡醫師&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身體過度的柔軟,易受傷➡肌肉彈性不夠,相較就比較容易被拉長,容易造成關節的穩定度比較不好,而容易受傷。 嬰兒時期的低張力問題,雖會在此時期得到改善,但孩子在2~6歲卻會轉變為過度進食,無法控制食慾而造成超級肥胖及三高等併發症,此階段的問題更難纏且會持續一輩子。 低張力的孩子往往無法維持脊椎在一個正常的角度擺位,因此在讀書做功課時,會用圓肩、圓背的方式,長期下來,脊椎關節會因過度受力而造成不適。 即使腳弓有部份發展,「功能性」的扁平足(不站立時有看到腳弓,站立時腳弓就塌陷不見) 也會造成以後重覆腳踝扭傷、平衡控制不好、膝蓋疼痛……等問題。 低張力寶寶 低張力寶寶2023 以正常的發展來說,孩子從開始站立行走之後,2歲前幾乎都是內八、2歲後慢慢往外轉、4歲時就跟成人一樣,約有8度的外八了。 如果之後還是持續內八的原因,有7成以上都跟髖關節過度內轉有關。

低張力寶寶

人體的穩定也是需要肌肉持續出力才能維持,因此對於低張力寶寶來說,要維持身體穩定也較一般人困難(所以才會有東西就想靠著…)。 因此,在寶寶還沒能夠維持好身體的穩定之前,不妨從外部多給寶寶一些支撐,讓寶寶能循序漸近發展出良好的身體姿勢與動作。 常喊累,生活中顯得沒有效率➡因為身體無法輕鬆地維持好姿勢,我們的肌肉就得持續出力,去維持姿勢,所以會顯得更容易疲勞、沒有效率。 核心肌群是動作發展的基礎,當手腳關節力氣不夠,動作時就會晃動、不穩,無法達到手眼協調,並影響細動作的發展,0~1歲可能比較不明顯,但越大越看得出來,特別是在進行球類運動的時候。 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平時表現出來就是一付「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樣子,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懶惰的表現,因此需要老師及家長的仔細觀察,避免錯誤判斷反而誤會孩子,甚至進行錯誤訓練,反而耽誤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上課坐姿不正是學生的通病,但幾次接待國外教育學者來台灣參觀時,他們總是對於台灣學生「正襟危坐」感到驚訝,因為他們的觀念認為,如果上課時孩子慵懶地坐著,或是翹起二郎腿抖著腳,這樣的坐姿可以讓孩子學習效率提升,那麼為什麼要禁止孩子呢?

低張力寶寶: KidPro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細心留意,就能發現寶寶的肌張力是否正常。 低張力寶寶2023 精細操作的強化:因肌肉較為無力的關係,許多孩子也會出現寫字寫不久,控制不佳超出格子、過度用力的狀況,在職能治療中會針對掌內肌、手腕、手臂,做肌力及協調的訓練,以期孩子的肌肉力量增加,並且避免過度使用不相干的肌肉,有效率地使用手的力氣。 「肌肉在不刻意出力的狀況下,還能讓身體維持一定的姿勢」的一種機制,就是所謂的肌肉張力」。 然而,肌肉張力也可能因為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的因素,而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過高的張力猶如人在緊張時身體會緊繃、僵硬一般,會使寶寶活動困難,而過低的張力則如同生病時全身軟綿綿一樣,讓寶寶全身彷彿綁了千金重的鐵塊,使不上力。

低張力寶寶

舉例來說,當我們站著的時候,不需特別用力就可以維持站姿,靠的就是肌肉張力。 低張力寶寶2023 如果肌肉張力不足,骨骼沒有一個良好的保護機制,孩子很容易發生骨骼歪斜、脊椎歪斜、脊椎側彎、下背痛、骨刺…等骨骼問題,產生「莫名其妙」的疼痛,這時很多家長會猜測:「這只是成長痛」,忽略肌肉張力不足的可能性,久而久之使得狀況更加嚴重。 低張力寶寶 因為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持骨骼和保護關節,低肌肉張力的個人也容易「閃」到或是扭到。 較幼小的孩子較困難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可能下午才和鄰居小朋友在公園追逐嬉戲,到晚上則一直說身體很痛不想做事。

低張力寶寶: 姿勢控制、姿勢維持不佳➡常常想要趴著、身體歪來歪去,會導致孩子容易脊椎側彎、駝背、近視、斜視等。

*用毛巾、棉被搭建成一個可以倚靠的坐墊,讓寶寶坐在中間,當寶寶因為坐不穩要用手撐地時,引導他往前面或往側面撐地。 *雙手抱緊寶寶腹部將寶寶抬起放在身體側邊,讓寶寶雙手雙腳張開,像小飛機一樣輕輕往前飛、往後飛或慢慢旋轉。 唔好擔心,向好想,咁細個發現都係好事,你可以做多d感統訓練,非牟利機構有,私人機構都有,越早訓練效果 ... 唔好擔心,向好想,咁細個發現都係好事,你可以做多d感統訓練,非牟利機構有,私人機構都有,越早訓練效果越顯著,有得追。

  • 另外有些兒保科醫生經驗不足,在給寶寶進行檢查時,寶寶沒有放鬆下來,在做一些檢查時出現抵抗,就會出現假陽性,但有些並不是真正的肌張力高。
  • 此時寶寶開始會認人、對主要照顧者產生依賴感,若與主要照顧者缺乏互動便會情緒低落、失去活力。
  • 適當的肌肉張力除了可以使肌肉更有效率地出力,還能夠保護骨骼,王宏哲老師解釋,因為骨骼是身體的最後一道防線,支撐身體絕大部分的重量,而肌肉的收縮功能較佳,能夠吸收、分擔這些重量,因此肌肉張力正常、肌耐力佳的人,骨骼往往也比較健康。
  • 2、另外,寶寶剛滿4個月,很多原因會導致孩子四肢比較硬的情況,比如孩子緊張、飢餓、生理性的腸道不適等,另外,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被動操有些硬,就輕易自己判斷孩子肌張力高。
  • 即使到了醫療進步的21世紀,我們對於孩子的高矮胖瘦原因仍有許多未知。

新生兒肌張力過高較正常寶寶更容易受到驚嚇,愛哭鬧,或穿脫衣困難等,但也不排除有的孩子是生理性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如果癥狀不明顯可以觀察一段時間,或者將儘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嚴重可造成癱瘓。 通過捏寶寶腿部或胳膊肌肉,如果肌張力過高,那可能會不像其他小朋友那麼軟。 低張力寶寶2023 另外寶寶可能會有一些動作出現異常,比如換尿不濕困難,新生兒不願意張開雙腿,肢體僵硬總愛握拳不易掰開等。 寶寶肌張力高危害是很大的,輕則導致肌肉生長不均勻,重則導致走路姿勢異常,如內八字或X腿,甚至撅屁股走路。

低張力寶寶: 低張力寶寶的表現

楊佩瑜物理治療師擁有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士與碩士學位,發表與審核數篇學術論文,而累積之臨床經驗已達六年之久,專精於嬰幼兒發展照護與專業物理治療,並是一位擁有國際認證之泌乳顧問。 新生兒肌張力減退既可以是神經系統或肌肉病變的一個症狀,頭不能垂直,四肢鬆軟搖晃;水準托起時頭和四肢軟弱無力地下垂。 新生兒肌張力減退常伴隨哭聲微弱吸吮無力,吞咽困難,自主運動明顯減少。 ▶ 注射生長激素:部分患者因缺乏生長激素,需配合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法,可以改善身高、身體脂肪分布、呼吸狀況以及解決睡眠呼吸障礙問題。 22歲的陳小姐於騎摩托車途中發生嚴重車禍,導致左膝膝關節粉碎性脛骨平台骨折,於他院接受傳統開放式骨折復位鋼板固定術。

  • 肌力與張力比較表格由上表可知,肌張力可以視為一種「被動」的力,它的作用就是讓肌肉「做好出力的準備」,也能將關節、姿勢維持在適當的狀態下。
  • 造成肌肉張力較低的原因通常有兩種:第一種是天生的,沒有任何神經學的症狀,生下來本是如此。
  • 此外,即便在姿勢放鬆狀態下,肌肉仍會有少量的收縮,以保持彈性。
  • 四個半月的小孩使他立在成年人肚子上時候彈跳, 但小寶寶肌張力高的小孩總是直直地站著, 且用腳指頭用勁的陷入成年人肉里。
  • 正常的肌肉張力讓我們可以移動、書寫、坐直而不感受到特別疲累,但是對於低肌肉張力的個人,就需要特別努力才能維持身體姿勢的直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