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交通擠塞是個困擾本港多年的老問題。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隨後由政府接收。 不停車繳費系統的實施,也帶來不同時段收取不同隧道費的契機,讓我們可應用相關科技來引入擠塞徵費,同時趁此機會全面檢視所有過海隧道的收費,以期紓緩繁忙時段的交通擠塞。 海底隧道係香港最繁忙嘅4線行車隧道之一,亦係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嘅道路,其次係東區海底隧道。 佢雙線雙程行車嘅舊式設計唔足以應付日漸增長嘅行車流量,所以隧道嘅行車流量喺1982年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晝繁忙時間(尤其係朝早8點至10點)例必塞車。
海底隧道係1969年9月1號動工,1972年8月2號通車,耗資3.2億港元。 穿過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同香港島兩岸獨立嘅道路網絡連埋一齊。 所以之後再起東區海底隧道、西區海底隧道同埋多條過海鐵路,幫佢分擔交通流量。 至於駛過收費亭後,鍾師傅指,經漆咸道北進入的車輛,其實可以一直毋須轉線,便直接進入紅隧;反而經公主道進入、行駛收費廣場靠最右的一條線,在經過收費亭後,需要再切線才可進入隧道,變相更加擠塞。
紅隧塞車: 海底隧道 (香港)
不過,另一邊廂的漆咸道北車龍不再,雖偶有車龍排至蕪湖街,但在短時間內已可消化,與上周四時車龍在早上九時已排到佛光街天橋底的情況大有不同。 你可瀏覽全港主要道路的「交通情況快拍」或網上直播 ,掌握本港各主要道路的即時交通情況。 快拍影像由運輸署閉路電視系統/交通探測器提供,每 2分鐘更新一次。
據記者上周四八時到蕪湖街天橋觀察,同樣行車暢順,直至8時30分偶有車龍,龍尾為曲街位置。 近早上8時45分,龍尾繼續延伸到蕪湖街天橋橋底,車輛不時要停低等候,有時蕪湖街街口即使綠燈亮起,並因為塞車原因而無法移動,在15分鐘後排到佛光街天橋底,車龍持續至9時45分仍未消失。 不過,記者今日再到同一位置觀察公主道的交通情況,發現車龍較上周四提早約20分鐘出現,在今早約8時10分,愛民邨信民樓外的公主道已開始出現車龍,並一路蔓延無法消化;直至8時半,龍尾位置已經超過中國石油油站位置,及後延伸至愛民邨敦民樓對開橋底。
紅隧塞車: 公主道提早出現車龍
同當局預期一樣,今日紅隧塞車情況未有大改善,早上交通大致暢順,但傍晚一度出現塞車,龍尾到近康莊道橋面。 紅隧塞車2023 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在同一節目表示,他昨日早上8時許由觀塘行東隧前往北角,以往同一時段東隧車流會塞至觀塘,而昨日早上東隧塞車情況減少。 他昨早約8時半由港島經西隧過九龍,情況暢順,但有同事昨早約9時駕車由紅磡過海到灣仔,則發現比往日塞多了10分鐘。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以往的士行西隧比紅隧貴60元,昨日的士行三隧劃一收費後,多了乘客選用西隧過海,特別是深水埗、大角咀及青衣一帶乘客;港島西區過海,也多了人選用西隧。
- 不過,運房局局長陳帆今日(22日)宣布將撤回議案,又明言會繼續爭取各方支持。
- 運輸署表示,昨日上午7時至10時繁忙時段,使用西隧過海的車輛較以往增加3%,車龍一度排至近佐敦道。
- 在繁忙時間、周末及假日前夕,紅隧交通必定癱瘓,連接道路(包括公主道、加士居道天橋、暢運道、漆咸道南、漆咸道北、東九龍走廊、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維園道及東區走廊)均會受到波及。
- 為紓解過海塞車問題,政府提出三隧分流方案,藉提高紅隧和東隧收費、西隧減價,疏導紅隧和東隧的車流。
- 同當局預期一樣,今日紅隧塞車情況未有大改善,早上交通大致暢順,但傍晚一度出現塞車,龍尾到近康莊道橋面。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今日(三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林大輝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問題: 政府於二○○八年十一月向本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三條過海隧道流量不平均,有改善空間,而流量不均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三條隧道收費的差異。
直至早上8時45分,龍尾才一度延伸至曲街位置,惟在5分鐘車龍內已可消化,與上周四時車龍在早上九時已排到佛光街天橋底的情況大有不同。 紅隧塞車 其情況一直維持到早上9時半,其後漆咸道北開始多車,龍尾延伸至蕪湖街天橋橋底。 《香港01》記者分別在上周四(20日)及今日(24日)早上八時起由通往紅隧的漆咸道北及公主道附近,觀察實施「易通行」前後由九龍往香港方向的車流量及擠塞情況。
紅隧塞車: 紅隧易通行推行首工作日 羅淑佩:收費廣場車龍有移動不算「塞車」
同時,政府正與西隧專營公司討論運用公帑提供合適補貼,令使用西隧的駕駛者實際所需繳付的隧道費得以下調, 從而善用西隧的容車量。 2017年12月3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紅磡海底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5])拍卡繳付隧道費。 香港最早草擬跨越維多利亞港的基建設施,可追溯到1901年[2];而在20年後,港英政府亦曾經提出維港大橋的藍圖。 大橋以中環畢打街為起點,延伸至尖沙咀廣東道,同時可供汽車、電車、人力車及行人使用[3]。
據他觀察,昨晚港島過九龍,紅隧龍尾減少,今早紅隧的車龍亦減少。 紅隧塞車 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在電台節目表示,私家車使用西隧的收費減至60元,紅隧、東隧同步加價至30元,3隧的士劃一收費25元,差距50元,的士行家反映無疑是多了乘客提出選擇用西隧過海,3隧分流對的士來講可以肯定有成效。 對於633方案實施後,車流是否有影響,的士業界表示,覺得3隧分流的士劃一收費,對的士來講可以肯定有成效。 但香港汽車會會長指,從昨日實施第一期「633」所見,紅隧塞車情況未見紓緩。
紅隧塞車: 三隧分流︱「633」方案8.2零時零分實施 方案收費、「易通行」改道安排一文看清
第二步是制訂過海隧道費的具體方案,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就具體方案諮詢公眾。 當得到社會共識,我們會進行第三步,就調整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連同接收西隧的安排,透過修訂法例予以落實。 長遠而言,為了持續疏導繁忙時間的過海交通,我們亦會研究引入定期檢討及調整隧道費機制,例如更有彈性地調整收費的適用時段及調整隧道費。
擠塞徵費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在不同時段的擠塞情況收取不同隧道費,讓駕駛人士按收費變動和個人需要調整出行習慣,疏導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需求,紓緩過海隧道的擠塞情況。 我們也希望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減低過海車龍對非過海交通的影響,並鼓勵減少因不同隧道收費的差異而引致的繞道行駛。 紅隧塞車2023 總的而言,我們希望透過實施擠塞徵費,令過海和非過海交通都得以改善。 的士車行車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表示,根據會員反映,昨日西隧的士有增加三至四成,相信有巿民認為行車較暢順,在早上選擇乘的士過海。 紅隧塞車2023 但他又認為對私家車影響不大,因西隧減幅僅10元,紅隧有其本身的地理優勢。
紅隧塞車: 使用狀況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早上到西隧視察,指凌晨收回西隧專營權後,三條過海隧道行車暢順。 紅隧塞車 《星島頭條》記者亦在上午9時到交通長期擠塞的紅磡紅隧口視察車流情況,發現紅隧康莊道雖有車龍,車輛需要慢駛,但車流大致暢順。 有司機表示,明日(24日)首個工作日將不會選用紅隧通行,擔心會出現「未知之數」,相信繁忙時間塞車情況不會減少;另有小巴司機指過海客流量已明顯減少,擔心未來三隧劃一收費會令司機營運成本大增,期望當局正視有關問題。 由於西隧私家車收費仍較紅隧及東隧貴,分流作用不算明顯,估計年底第二階段「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實施後才有明顯改善。
我們會在顧問提交報告後從多方面仔細考慮研究結果及建議的可行性,與公眾分享顧問的建議以及政府的考慮,並聆聽社會人士的意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蕭景源)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收回西隧專營權,首階段三隧分流方案昨日生效。 紅隧塞車2023 私家車使用西隧的收費減至60元,紅隧、東隧同步加價至30元,的士劃一收取25元。 前日及昨日,香港文匯報記者一連兩日兵分兩路,實測紅隧及西隧在分流前後變化。 在紅隧往港島方向,昨日上午繁忙時段較前日多花兩分鐘才走畢整段隧道。 參與實測的私家車車主說:「紅隧位置極佳,私家車司機唔會因為加價改行其他隧道。」在西隧方面,由於的士收費大減,吸引五成的士改行,使西隧由前日的暢通無阻,變成昨日上午車流量上升3%,紅隧及東隧車流量則分別輕微下跌4%及1%。
紅隧塞車: 三隧分流|西隧的士流量增多 汽車會指紅隧反較平日多塞10分鐘
港鐵興建沙中綫期間,上述道路部份路段需要封閉或改道,加劇擠塞情況,甚至到午夜12時仍可見到車龍。 香港仔隧道亦時常受紅隧車龍倒塞影響,繁忙時間或需間歇性封閉。 【易通行/紅隧/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易通行」擴展到紅磡海底隧道(紅隧),今日(7月24日)迎來首個工作天,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於電台節目表示,今早車流相若但車龍縮短,相信是「易通行」有幫助,又說若紅隧車龍一直向前行「郁緊」,就不算塞車或大塞車。
2019年8月3號反修例運動嘅旺角再遊行行完之後,有啲示威者兩度走咗去紅隧收費廣場短暫阻塞交通,期間紅隧需要封閉,係自紅隧通車以嚟頭一次因為示威活動而封閉。 海底隧道(英文:Cross-Harbour Tunnel),又叫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海隧,係香港第一條過海行車隧道。 而戰後1948年發表的《亞拔高比報告》,首次提出以海底隧道形式,從尖沙咀來往中環,以紓緩交通及完善維港兩岸的運輸系統。
紅隧塞車: 紅磡海底隧道
(二至五)據運輸署的車輛流量數據顯示,紅隧現時每日平均車輛流量達121,000架次,較其設計容量的每日78,000架次為高。 在繁忙時段,紅隧的每小時車輛流量呈現飽和,隧道兩邊入口出現較長車龍。 為了紓緩過海隧道繁忙的情況,運輸署於二○○三年在港島區裝設行車時間顯示系統,協助駕駛人士選擇較佳的過海路線,以期達到分流作用。 自二○○五年八月起,運輸署更透過網頁的網上行車速度圖向市民發放該系統收集所得的資訊。 運輸署在系統實施前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港島各條過海隧道引道的平均車速在系統實施後普遍提高百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