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藍點石斑6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藍點石斑

花鸚斑主要分佈於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以及中國南海、臺灣恆春等海域。 鞍帶石斑魚,俗稱龍躉、龍膽石斑、花尾龍躉、豬羔斑、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等,是石斑魚中體型最大的種類,故也稱為“石斑之王”。 龍躉大多生活於熱帶、亞熱帶的珊瑚礁海區。 除了在我國西沙、南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外,國外在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南至澳大利亞,北達日本南部等海域也有分佈,被東南亞地區推為四大名魚之首。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4倍。

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3-5列。 鰓耙數8-10+13-17,隨著成長而逐漸退化。 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1-61;縱列鱗數86-109。 體側及各鰭暗黑色而具有大小略同之白點,隨著體型成長,體漸呈灰褐色,白點會漸漸擴大而模糊,形成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斑點;背鰭、尾鰭和臀鰭有一非常窄的白色邊。

藍點石斑: 石斑魚主題館概說

褐石斑由於其體型外觀與油斑非常相似,十分容易混淆,因此又被稱作假油斑。 褐石斑和油斑都有5條暗棕色的斑帶,前部的橫帶同樣延伸到頭部。 分辨方法是觀察兩種魚體側的特徵:油斑體側分佈的是雲狀白色斑帶,褐石斑則是佈滿細小白色斑點。

藍點石斑

主要產地在香港,香港離島魚排也有養殖的黃腳鯔,價格較便宜,但味淡肉不夠嫩,野生海魚比之優勝許多。 藍點石斑2023 此外黃腳鯔最吸引的是其魚頭,含高蛋白及豐富膠鈣質,魚頭可佔魚重量三分之一,有芳香之味。 藍點石斑2023 港人又稱其“懵仔”,是一種大型經濟食用魚類,中國大陸市場上幾乎見不到,每條重約30斤,可用於多種烹飪做法。 又叫赤點石斑,屬於瀕危珍稀魚類,鮮活的售價不菲,是一種超高級食用魚類。

藍點石斑: 經濟利用

九尾鯊又稱九侶鯊,是香港常見的鯊魚,因爲身上有九鰭而得名。 其肉質爽口,入口香甜,以燜煮最爲適合, 藍點石斑 藍點石斑2023 2-3斤質量最佳。 一條好的方脷魚肉肌理緊密,可成梳的夾起來喫,有一股海水的鮮香味,故烹調不用花巧,宜清蒸。 藍點石斑 市場亦有養殖的出售,價錢約便宜3、4成,但味淡木口,鮮味稍欠。

成魚體一致為灰色,體側白帶逐漸消失,黑緣則轉為線紋或斑點。 蜂巢石斑俗稱花石斑、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分佈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我國見於南海。 藍瓜子斑體型較大,一條大約有7斤左右,體型與紅瓜子斑接近,體色呈淺藍至青藍色,全身佈滿圓形至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背鰭、尾鰭的末端均為黑色。 其頭部、各鰭乃至全身一般呈淡黃、淡白或淺紅色,其斑紋一般呈六角形或圓形,分佈密集,反使全身呈現網狀圖案。

藍點石斑: 分佈

燕尾斑也叫側牙鱸,原產地是菲律賓或越南,在斐濟島、印度洋、斯里蘭卡、南非、柬埔寨、中國等地也有分佈。 它們喜歡白天在礁石區域遊蕩,也是雌雄同體,外形與東星斑相像,區別是其尾鰭呈彎月或燕尾形。 東星斑得名源於在中國東沙群島的星斑,其外形和色彩與一般的石斑魚不同,顏色繽紛,美麗誘人。 其魚味淡中含鮮,肉質嫩滑潔白,深受美食家的喜愛,全年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經常用珊瑚斑冒充東星斑,兩種魚粗看相似,但細看珊瑚斑體色要比東星斑深,斑點也較為大,肉質正宗的的東星斑要差,因此其價格也較低。 主要產於南中國海、南沙羣島,頭、身及鰭顏色淺淡,布有密集的褐色六角形斑點,肉質爽滑, 10兩左右的最佳,是雜斑之中的最佳選擇。

藍點石斑

由於魚身為中國文化中象徵吉祥的紅色,曾是中式喜宴中受歡迎的食用魚。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2.7倍。 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 藍點石斑2023 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3-75;縱列鱗數 。

藍點石斑: 藍點石斑魚

藍(黃)瓜石斑,屬深海的白肉魚,製作生魚片及各種烹煮方式都相當適合,可一魚多吃,廣受老饕歡迎,可望發展成為澎湖箱網養殖業主力魚種。 不過,市場因素還是主要考量,希望能在疫情不景氣的今日,為箱網養殖業者開創一番新景象。 至於為何叫梭羅斑,主要因為兩色間的坑紋與一種梭羅魚相似,但確是一種斑類,故稱其為梭羅斑。 藍點石斑2023 梭羅斑魚肉雪白,鮮甜清香,魚皮富含膠質,略帶粘卻非常可口。 紅斑也叫赤點石斑魚,主產於中國,喜歡單獨生活,每年夏季開始大量繁殖,成魚體長一般為20-30cm,最長可達50cm。

藍點石斑

它的體背有5個黑斑,各鰭也均具暗色斑點及白色線條。 弓斑石斑又名吊橋石斑魚、弧紋石斑魚,主要分佈於大西洋至印度洋海域,國內則見於沿海及臺灣地區。 其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呈淺黃色,因有多條暗褐色弧形寬頻而得名。 褐石斑是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食用魚,可人工養殖,野生品種主要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及臺灣等沿岸。 花點石斑,又名花鸚斑、花英斑,因身上佈滿褐色斑點而得名。

藍點石斑: 石斑魚的棲息環境

雲紋石斑,一般被稱為電紋石斑,因其油脂含量十分豐富,又被稱為油斑。 油斑主要產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東海和南海均有分佈。 花鸚斑的頭大而尖,身體呈卵圓形,頭部大尾部小。 其頭部、側身及各鰭均呈淺褐色,佈滿深褐色斑點,肉質嫩滑,十分鮮美。 寶石石斑體長,呈橢圓形,最大體長可達47釐米,通常體長為35釐米。 其頭部、體側及各鰭的色澤較淺,全身散佈著褐色、黃褐色或黃色的斑點,最大斑點有瞳孔般大小。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03年列為「瀕危」。 藍點石斑 在香港,並沒有法律上的保護,但政府亦建立人工魚礁來增加赤點石斑魚產卵和棲息的地方,而作為禁捕區的鶴咀海岸保護區也提供保護,近年因數量下降而評估為「極危」。 藍點石斑2023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繁盛之水域、潟湖區、水道或外礁斜坡區,深度在2-65公尺深處。 一般生活在洞穴內或洞穴外圍,幼魚則常可發現於潮池區。

藍點石斑: 石斑魚的世界

其頭部及體側呈淡灰藍色,全身包括各鰭密佈著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特徵顯著。 吻斑石斑魚主要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暖水海域,最大體長可達35釐米。 其頭部及體側呈淡色,全身佈滿了六角形暗斑,斑點間隔很小,因而形成白線條。

巨石斑魚又名鱸滑石斑,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在我國臺灣海域亦有。 其體型較長,整體呈橢圓形,側扁而粗壯,體長一般為100釐米左右,最長可達200釐米,重達400斤。 巨石斑魚呈淡灰綠色或褐色,全身散佈著暗橘紅色或深褐色的圓形深色斑點,斑點中央色澤較周圍深,另外在背鰭有一大型的暗色斑塊,有個別還會有5條暗色垂直斑紋。 鑲點石斑魚又名黑點格仔,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在我國臺灣、澎湖海域亦有產出。

藍點石斑: 日本水族館因物價飆升換飼料 企鵝水獺拒喫低價魚

每到繁殖期,杉斑會從不同區域的珊瑚礁做長距離的洄游聚集。 杉斑乍看略像老虎斑,只是皮上斑塊不同,顏色深淺各異,另外二者最大的區分是老虎斑眼睛長在頭頂,杉斑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最大體長可達35cm,體重6-7斤。 老虎斑也叫棕點石斑魚,學名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英文名:Tiger Grouper。 藍點石斑2023 老虎斑主要分佈在馬來、 日本、澳洲、 非洲、 中國,為暖水性魚類,生性兇猛多疑,一般不會輕易外出捕食,一旦捕食後會迅速游回到隱蔽處。 另外老虎斑很挑食,當食物不合口味後,會將其吐出。 這種魚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

  • 臺灣各地皆有產,以澎湖產量較多,且澎湖出產的金錢斑是公認的最上品。
  • 鞍帶石斑魚,俗稱龍躉、龍膽石斑、花尾龍躉、豬羔斑、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等,是石斑魚中體型最大的種類,故也稱為“石斑之王”。
  • 清蒸是一條海魚最好的歸宿,也是最大的尊重,完美的保留了海魚鮮 嫩度。
  • 主要產地在香港,香港離島魚排也有養殖的黃腳鯔,價格較便宜,但味淡肉不夠嫩,野生海魚比之優勝許多。
  • 各地的沿岸發展和污染也令赤點石斑賴以為生的生境受破壞。
  • 2006年獲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的其中一員。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