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擴建後的北區醫院預計可額外增加約一千五百張病牀,亦會增設不同專科及其他臨牀設施,包括急症及急症觀察護理、手術全期護理中心等。 醫管局回應說,位於上水百和路的北區社區健康中心的興建工程正進行,落成後可為北區居民提供公共基層醫療服務。 而未來北區醫院擴建計劃主要包括興建一座新急症大樓及翻新、改建和加建現時的醫院大樓等。

  • 北區醫院行政總監孫天峯今與傳媒舉行春茗時指,北區醫院現有600張病床,目前已不能應付服務需求,但因空間有限,難以改善。
  • 至今,政府已把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的14項工程計劃全面或部分提升為甲級,總承擔額合共逾701億元,佔2,000億元的35.1%。
  • 而醫院管理局則表示,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的籌備工作已於2019年12月展開,目前正進行平整及地基工程,屆時將額外增加約1,500張病床,並增設不同專科及其他臨床設施。
  • 民建聯北區支部多位議員早於2013年時已在北區區議會提案,要求當局盡快擴建北區醫院,以應付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

文件又提及,北區醫院鄰近香港口岸,是新界東聯網內處理港口衞生問題,尤其是跨境傳染病個案最前線的醫院,急需加設隔離病房及提升感染控制設施,以加強控制及管理傳染病跨境傳播。 北區醫院提供了24小時急症室服務、日間醫療護理服務和社康護理服務,設超過600張住院病床、專科門診服務以及日間醫療護理和社康設施。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2023 立法會工務小組今早(29日)開會討論葵涌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重建計劃,以及北區醫院、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的擴建計劃,涉款由1.04億至74.5億港元不等,合共逾109.1億港元。 小組最終一致通過有關議案,將交付財務委員會審議,屆時需分開表決。 第一期的拆卸及下層結構工程在2016年6月展開並於2019年5月完成。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工程完成後,北區醫院未來將增加或擴充急症及急症觀察護理、手術全期護理中心、內窺鏡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心血管治療中心、放射及診斷服務、日間化療中心、日間治療及護理服務及專科門診服務。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本報訊】公營醫療資源不足,令一眾輪候公立醫院服務的基層極為不便。 根據北區區議會最新文件顯示,近日有區議員指出,北區醫院自1998年2月成立至今,多個專科範疇依然欠缺,包括婦產科、兒科及耳鼻喉科,居民需要跨區求診。 醫院管理局則稱,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的籌備工作已於2019年12月展開,現正進行平整及地基工程,屆時將額外增加約1,500張病床,並增設不同專科及其他臨床設施。 醫管局回覆指,位於上水百和路的北區社區健康中心的興建工程正進行,落成後可為北區居民提供公共基層醫療服務。

  • 衞生署的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有十個專科醫生空缺(空缺率為40%),以致在2020年,只有約65%的新症可以在六個月內完成評估,遠低於90%的目標,情況令人憂慮。
  • 因此,政府認為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 直至有關的閉路電視片段被公開後,同日兩名現職警員及一名前警員被捕,分別被控於「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及「串謀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罪」。
  •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育斌解釋,工程顧問費用是按工程規模計算,北區醫院工程的估價約180億港元,瑪嘉烈醫院則約30多億港元,故後者顧問費相對較低。
  • 需求極殷切的專科﹙如內科和眼科﹚的例行類別個案輪候時間均超過兩年。
  • 新急症醫院預計會在2025年完成建造工程後分階段啟用,日後會成為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在聯網的醫療服務中擔當領導角色,並會配合聯網內的不同醫院,大大提升對九龍區居民的醫療服務。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現正進行中,預計最快2028年完成,病床數目將增加至2,100張。 為配合北區人口未來的醫療需要,以及回應市民殷切的服務需要,政府已在北區醫院毗鄰預留一幅面積約30 000平方米的用地,作為擴建醫院之用,以增設病床及提高服務量。 醫管局正籌備為北區醫院的未來發展制定總體規劃大綱,並與相關的部門進行規劃的工作,以制定工程項目的推展時間表。 北區醫院計劃擴建,包括擬建新醫院大樓、翻新及改建現有大樓等,預料可額外提供約1500張住院及日間病床,亦會擴充多個專科服務包括急症等,首階段計劃將涉及約5億元。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醫療事故

在2013年6月21日,伊利沙伯醫院重置油麻地專科診所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十八億九千一百六十萬元,工程已於2013年7月展開。 在2013年6月21日,香港兒童醫院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一百二十九億八千五百六十萬元,工程已於2013年8月展開。 在2013年2月8日,天水圍醫院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三十九億一千零九十萬元;工程於2013年2月展開。 在2011年5月13日,仁濟醫院重建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五億九千零五十萬元。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他亦提到,日前他和家人曾到訪大埔賽馬會門診時,發現診所長期爆滿,在晚間和隔日的早上均只有同一名護士值班,顯示人手緊張;加上區內兩間門診沿用已久,認為設立社區醫療中心十分急切,需要適時跟進。 距離內地最近的北區醫院,情況就更為嚴重,因為除了本地居民,也有不少跨區的遊客會使用此醫院的服務。 最近醫管局向北區區議會提交文件,解釋北區醫院擴建計劃,有望增加約1,500張病床,舒緩區內醫療服務緊張的問題。 直至有關的閉路電視片段被公開後,同日兩名現職警員及一名前警員被捕,分別被控於「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及「串謀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罪」。 北區區議員溫和達表示,近年北區人口不斷增長,北區醫院負荷愈趨嚴重,惟醫療系統沒有相應改善方案以應對負荷。 他指急症室及輪症排期的時間長,而北區醫院成立多年,婦產科、兒科及耳鼻喉科等專科範疇欠缺,居民需跨區求診。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醫療費高昂 動物組織籲養兔要三思

因此,政府認為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2023 以人均醫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0名)和澳洲(3.8名)。 為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政府將於6月2日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以開闢新途徑,讓合資格且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執業,希望立法會及社會各界全力支持。 病人出院後家屬曾向病房查詢出院時是否獲發藥物,獲答覆沒有處方藥物。 病房職員其後發現儲存櫃內多出一名病人的藥物,追查後證實屬該名64歲男病人,男病人同日在家人暈倒,送院搶救後不治,死因報告指他死於已擴散的胰臟癌。 職員事後沒向醫院通報事件,直至病人家屬寫投訴信後,醫院才發現發生漏派藥物事件。

工程於2019年5月完成,而第一期的上層結構建築及相關工程亦於2019年5月27日展開。 在2016年4月22日,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下層結構及公用設施遷移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一億六千零七百二十萬元,工程於2016年5月展開。 隨着「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推行,政府初步推算,北區的人口將於2031年急增至大約53萬人。 此外,由於人口老化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長者比例將會越來越高,勢必進一步對北區的醫療、護理服務系統構成龐大壓力。 翻查醫管局在網上公布急症室服務及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的數據,北區醫院在2016年3月上旬,平均每天內科住院病床於午夜時的使用率竟高達104%,一旦「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完成,北區醫院面臨的考驗將更嚴峻。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多管齊下 改善公共醫療服務

發展局已在古洞北新發展區選定可發展綜合政府大樓的土地,政府產業署會於今年首季完成研究,敲定遷往北部都會區的政府辦公室。 房屋協會也率先配合,在位於粉嶺的北部都會區區域辦事處撥出空間,與數碼港合作成立全港第一個房地產技術共享工作室,今年內招募初創企業進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社會應為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創造有利條件,她已督促相關政策局跟進發展策略多項關鍵工作,包括開拓更多土地、把部分政府部門搬進北部都會區、擴充和興建醫院等。 有消息人士透露,內地委聘「中國建築」負責工程,其角色是「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在港的「窗口公司」,相關公司人員已有符合香港要求的牌照,不需從內地大批調人手,而支援隊專家至今仍未來港,據悉專家與中建人員主要透過視像會議溝通。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2023 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等官員,今日亦到亞博館內增建社區治療設施視察開工情況。

其中,北區醫院擴建工程已經展開,2028年完工後將額外增加1,500張病床。 古洞北醫院預計會成為北部都會區的中心醫院,初步估計最少提供1,600張病床。 食物及衞生局也正研究增加建議的洪水橋醫院病床數目至2,000張以上。 政府在2016年與醫管局開始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預留2,000 億元撥款,用以進行合共16個項目,以額外提供逾6 000 張病床和94間手術室,並增加專科和普通科門診診所的服務名額。 大埔區議會今日討論有關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有區議員對擴展計劃詳情及現時那打素醫院的情況作出查詢,認為擴展計劃應半年一次作出討論,以便跟進工程情況。 公立醫院床位長期爆滿已是老生常談,因應疫情又需要安排隔離及負壓病房,醫院同時面對流感高峰期的夾攻,使原本爆滿的情況更為嚴峻。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臨時醫院、擴建社區治療設施承建商首曝光 中國建築承建

根據區議會最新文件顯示,近日有區議員指出,北區醫院自1998年2月成立至今,多個專科範疇依然欠缺,包括婦產科、兒科及耳鼻喉科,導致北區居民需要跨區求診。 而醫院管理局則表示,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的籌備工作已於2019年12月展開,目前正進行平整及地基工程,屆時將額外增加約1,500張病床,並增設不同專科及其他臨床設施。 在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中,規模最大的必定是在啟德新發展區興建的新急症醫院。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到2030及2040年,分別會短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 隨着本港人口急速老化,以及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若不解決,受苦的只會是廣大市民,尤其是基層和長者。 2008年9月19日, 一名三十六歲女病人本年七月七日因左邊乳房懷疑有硬塊而向北區醫院求診。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到2030及2040年,分別會短缺1 610名和1 949名醫生。 2020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衞生署欠缺共710名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 文件動議人區鎮濠提出,那打素醫院在復活節假期間,醫院入住率高達到124%,在午夜時段也經常多於100%,為新界聯網的入住率之冠,促當局交代原因,對於日後醫院將會新增的800個床位能追得上人口增長感到質疑。 他又指出,隨着附近的富蝶邨在數年後落成、入伙及新界東北計劃下,人口定必高速增長,情況令人擔憂。 食物及衞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為推算基準年)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此外,新醫院大樓亦設有急症服務,以及腎臟透析中心和心血管治療中心等專科服務。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在2016年4月29日,廣華醫院重建計劃第一期的拆卸及下層結構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六億五千四百八十萬元。 現有的4幢醫院大樓,即主座大樓南翼、護士宿舍、行政大樓和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將會拆卸。 地基工程、挖掘和橫向承托工程及其他相關的地盤工程於2016年6月展開。 經過多年,北區醫院的現有設施無論在空間、容量和設計方面,都不足以應付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也難以符合現今的質素標準和服務發展。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2023 早在2019年時,政府提到兩個10年醫院計劃詳情,第1個10年計劃包括北區醫院擴建、葵涌醫院重建、威爾斯親王醫院重建和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北區醫院缺專科 當局僅稱正擴建加床位

醫管局已在二零一八年一月九日分別諮詢黃大仙區議會及觀塘區議會; 在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諮詢油尖旺區議會; 以及在二零一八年二月一日諮詢九龍城區議會。 位於油麻地東寶閣地下及一樓改建為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之非原址臨時調遷工程已於2016年初完工,并於2016年3月29日舉行喬遷儀式。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袁銘輝先生JP,由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教授及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陪同,於2015年11月參觀兒童醫院場外實物模型。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2023 保安局今年第二季會開放原屬禁區範圍的沙頭角碼頭,容許旅行團在指定區域觀光購物或乘船前往荔枝窩、吉澳等旅遊景點,並計劃今年年底前就進一步開放中英街以外的沙頭角墟諮詢市民。

因此,增加醫生人手在短、中、長期來說都有其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 我希望社會各界及醫生組織以客觀、理性及務實的態度處理醫生人手不足的課題,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讓合資格且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 《香港01》再向北區醫院查詢日間及住院病床數量分布、所需增聘的人手及預計求診人次,發言人回應指,由於北區醫院擴建計劃仍在初步規劃及設計階段,當局將持續評估及更新未來人手安排與服務發展需求。 有20年歷史的北區醫院擬擴建,計劃興建一座新醫院大樓,以及翻新原有的設施,新大樓可提供1,500張住院及日間病床,亦設專科服務及專職治療等。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孫東覆葉劉:冇付錢Google置頂 政府認真考慮不買廣告

北區和大埔區的普通科門診服務亦作出相應配合,於今年冬季流感高峰期間,每星期均增加70個診症配額,為市民提供服務。 雖然政府在過去十年已不斷增加兩間醫學院的醫科生學額,然而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因此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醫生人手問題,而須考慮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 1991至2000年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高達2 224名,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4 950名的45%。 然而,2001至2010年間只有366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2011至2020年則有396名。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工地 A工地 B

代表又指,檢查使用抗原測試,在醫護上班前進行,完成兩針疫苗14日後,醫護則可自行選擇驗或不驗。 劉勇威形容擴建計劃刻不容緩,他表示,若以現時其他聯網的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作參考,北區醫院在2028年,即12年後才能完成擴建,但在現時那打素醫院逼爆的情況下,他對於醫院如何應對這12年的過渡期存疑。 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可增加資源規劃的確定性,有利各醫院工程項目的落實和推展工作,醫管局亦可在人力和其他醫療資源方面及早做好計劃和作出配合。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改善醫療 刻不容緩

重建計劃旨在將該院更新為現代化的醫療中心,提供額外空間以滿足運作需要,並採用暢達和更完善的實體設計以提高臨床運作的效率及推動綜合教研發展。 除了啟德的新急症醫院,北區醫院的擴建計劃亦是我們重點的醫院發展項目。 為了配合新界區的發展和人口增長,醫管局在過去幾年積極籌備及開展北區醫院的擴建計劃。 擴建計劃包括興建一座新的急症大樓,亦會翻新和改建現有的醫院大樓,預計在2028年完成擴建工程後會陸續投入服務,屆時將可分階段增加約1500張病床,大大增強北區醫院的容量,特別是處理急症的能力。 擬議工程暫定在財委會批准撥款及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完成後展開,目標在約六年半內完成。

雖然多年來因面積不足及設施殘舊不時進行維修及改善工程,但現有空間和設施已不敷應用及不合時宜。 在2022年6月24日,威院重建計劃第二期(第一階段)的主要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二百一十九億七千八百八十萬元。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17年7月19日批准撥款港幣二十七億二千九百七十萬元,以開展擴建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的主要工程。 在2015年5月22日,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總部擴建工程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港幣八億九千三百一十萬元,工程已於2015年6月展開。

北區醫院作為新界東聯網的醫院之一,目前既面對區內人口上升而不敷應用的境況,同時亦作為聯網內處理跨境傳染個案的重點醫院,因此急需要進行擴建工程,增加院內各項設施。 根據最新文件顯示,醫管局將於明年申請撥款,展開擴建計畫的主要工程,完工後預計可增加一千五百張病牀,並增設不同專科及其他臨設施,局方期望在六年半內完成工程,料有助加強處理跨境傳染病個案的能力。 料加強處理跨境傳染病能力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北區醫院大約只提供六百張病,急症室服務亦遠遠未能滿足區內人口需求。 然而,北區人口預計將由二○二二年的三十五萬七千人增至二○二九年的四十二萬六千九百人,上升約百分之二十。

至於十年建院計畫時提及北區醫院額外增加600張,而現時增加至1500張,孫天峯指是按未來人口結構作調整。 對於大灣區提及增加內地及香港公立醫院移送非緊急病人來港就醫,孫天峯指現時也有內地受傷港人回港診症,並非新鮮事,今次是討論如何加強運送機制。 至今,政府已把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的14項工程計劃全面或部分提升為甲級,總承擔額合共701多億元,佔2,000億元的35.1%。 我們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就三項醫院工程計劃申請撥款,包括在啟德發展區興建新急症醫院;北區醫院擴建計劃—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及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計劃—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 如建議的三項擬議醫院工程計劃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累計核准承擔額將為1,095多億元,佔2,000億元的54.8%。

北區醫院擴建計劃: 醫院聯網、醫院及醫療機構

對於那打素醫院擴展計劃,局方表示一直十分重視,明白區內多長者,需求大,在地方及安排中亦有討論準備開始計劃。 醫管局代表提到,在硬件(建築物)建成後,亦需要有軟件(醫護人員)配合,目前局方正積極吸引人才留港發展及提供服務。 現時擴建的建築物暫定為兩家醫院共用,主要為住院用途,那打素醫院料會主力為社區日間服務,供市民得到服務後回家,而大埔醫院則保持復康用途。 特區政府銳意改善本港醫療體系和服務,以前瞻性的眼光規劃未來,建立周全穩健的醫療制度及可持續發展。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