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3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基因組中心

透過「全基因組測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技術,科學家和醫護人員便可以把數以十億計的DNA代碼逐一讀取和排列出來,從中找出可能致病的基因變異,從而為病人制訂適切有效的治療方案。 因此,全球很多地區如新加坡、英、美及歐洲多國均已經展開了不同規模的基因組測序計劃。 許先生現為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負責制定醫療服務與醫療衞生系統及基建的政策,涵蓋公共衞生、預防傳染病、公營及私營醫院服務和發展、醫療融資(包括自願醫保計劃)、研究及醫療衞生數據、以及基因組醫學發展等。 劉博士是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亞太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業務部的負責人,為客戶提供有關智慧財產權的創建、運用和保護的諮詢服務,並負責在華智慧財產權的專利起訴事務。

如你符合參加資格,又同意參與計劃,計劃團隊將免費為你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並期望測序結果能幫助你或家人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獲益。 1990年,跨國的科學家開始研究讀取人類體內所有的DNA,並展開一個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簡稱HGP)的巨型科學探索工程。 整個研究歷時超過10年,而人類首個基因組藍圖終於在2003年完成。 首先,把已排列的DNA次序,與「人類參照基因組」 (Human Reference Genome)比對,找出基因序列上的不同,這些不同稱為基因變異。

香港基因組中心: 計劃簡介

同時,科學家在該研究中運用了13個匿名基因組捐贈者的數據,組成一個「人類參照基因組」,供全球科研人員在進行基因組測序時,能以此「人類參照基因組」作基準,進行比對並找出基因變異。 黃先生的著作包括兩本有關香港私隱法的書籍(一本以英文出版,另一本以中文出版),以及在國際醫護刊物發表與數據有關的文章。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3 梁博士在分子免疫學及治療單克隆抗體領域擁有逾30年經驗,為首位成功開發人源化抗CD22單抗及提出「功能人源化」概念的科學家。 梁博士現時為香港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 他亦曾任美國免疫醫學公司行政總監、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長,以及復旦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客座教授。

每人的身體均有數百萬個基因變異,大部分基因變異是不會致病的,反而是這些變異,令每人的身體特徵及功能結構各不相同。 「基因組」(Genome)是指生物體內的「所有遺傳物質」,而人類的基因組内有超過兩萬個基因。 每人的基因組都是獨一無二的,猶如身體的說明書,決定了每人擁有的不同特徵,例如膚色、高度及患上不同疾病的潛在風險等等。 姚教授現任香港大學(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副系主任及金融科技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同時為港大–渣打香港150週年慈善基金金融科技學院副行政總監。 他曾於2016、2017和2019年獲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的研究人員之一,亦是港大連續11年(2011 –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3 2021年)排名前1%的研究人員之一。 王教授在劍橋大學獲得藥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進行博士後培訓。

香港基因組中心: 基因組學

劉教授是本港以至海外的風濕專科權威,由1997至2001年擔任香港風濕學學會主席,並於2001年成爲香港風濕病基金會創會主席。 除了肩負推廣學術專業,學院亦獲香港特區政府委託為顧問,參與多項健康及醫療相關的政策工作。 劉教授同時為醫務衞生局(前食物及衞生局)、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多個策略委員會及工作小組的成員。 陳教授於2009年6月創立了中大生物醫學學院,擔任首任院長及生物醫學講座教授,並於2018年8月起出任中大副校長。 陳教授積極參與香港及海外多個專業組織的工作,曾任美洲華人遺傳學會主席及美國生殖學會發展委員會委員。

政府將承擔基因組計劃的開支和中心的經常運作開支,並已預留撥款,包括6.82億元的非經常撥款以支付基因組計劃的開支,以及2019/20年度開始的6年間,平均每年約8,700萬元的資助金,即兩者合共12.04億元。 資金將用作支援中心作基因組計劃,包括招募病人,採購處理樣本、測序與分析、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等服務的費用,以及遺傳輔導等,預計在基因組計劃推行約4至5年後檢討成效。 政府文件指將仿效英國衞生部設「英格蘭基因組學有限公司」推行「十萬基因組計劃」的模式,於香港設立由政府全資擁有的擔保有限公司,暫名為「香港基因組中心」,以協調食衞局、衞生署、醫管局、大學、私家醫院和科研界共同推行基因組計劃。 中心會推動現有設施和人才通力合作,鼓勵協同效應及創新,以達基因組計劃的政策目標。 至於中心的董事局,將由政府、醫管局、大學、私家醫院、病人組織及業外人士的代表組成,負責監管該中心的運作。

香港基因組中心: 複旦大學、西安交大、中國醫科院等團隊發佈“中國人群泛基因組聯盟”一期研究進展 人類參考泛基因組圖譜繪出“中國畫卷”

盧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其重點研究集中於血漿內游離DNA的生物學及診斷應用。 於1997年,盧教授成為第一位發表有關孕婦血漿內發現胎兒游離DNA之研究的科學家,自此他一直處於這個嶄新研究領域的最前線。 香港基因組中心 香港基因組中心 盧教授亦利用血漿游離核酸就癌症檢測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特別是對於鼻咽癌的早期發現和監察有重大裨益。

  • 同時,通過與業界合作,強化相關專業的培訓和發展,包括為醫生、遺傳輔導員、生物信息學家及醫學實驗室技術人員等舉辦持續專業發展課程。
  • 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推動香港基因組醫學的臨床應用和研究,督導委員會認為需以全面策略處理四項主要事項。
  • 此策略重點旨在展示全基因組測序於重點疾病領域的臨床成效,以及將基因組學融入常規臨床護理可帶來的實效/經濟效益。

他於2008年成立了國際跨平台創意社群9GAG,以「令世界更快樂」為目標,讓用戶能輕易分享新穎有趣的內容和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Tania就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屢奪學術獎項,也十分重視課外活動,可說是品學兼優的星二代。 她早前在社交平台跟網民玩「你問我答」,透露很喜歡音樂,也喜歡製作音樂,希望長大後可從事與音樂有關的工作,如製作人、唱作歌手、作曲等。 Tania日前在IG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3 Story分享工作花絮片段,首度參與硬照拍攝,寫著:「uniform shoot 06.10」但未有透露更多詳情。 片段中,Tania貫徹學生身份紮起馬尾,先後換上兩套運動服,身型好似媽媽一樣修長,擁有童年版的逆天長腿。

香港基因組中心: 香港基因組中心成立 先篩查遺傳癌症

就此,督導委員會提出八項建議,包括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進行四至五萬個基因組測序、培育基因組醫學人才、推廣正確使用遺傳和基因組檢測、加強規管使用基因數據作保險和就業用途等。 以往科學家研究遺傳學(Genetics),通常只針對研究每個基因的個別功能和結構。 但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亦漸趨成熟,基因組學(Genomics)便成為科研的新領域。

  • 我們的身體,便是依靠這四種DNA代碼以不同排序傳遞遺傳訊息,一如在英語中,我們以26個英文字母組成不同的詞彙及句子,表達各種意思。
  • 基因組中心於2021年正式開展基因組計劃,主要涵蓋三個可受惠於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疾病及研究組群,包括未能確診病症、與遺傳有關的癌症,以及與基因組學及精準醫學有關的個案。
  • 基因組醫學是現今醫學及科研的重要領域,在疾病篩查、準確診斷及個人化治療方面深具潛力。
  • 他曾於2016、2017和2019年獲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的研究人員之一,亦是港大連續11年(2011 – 2021年)排名前1%的研究人員之一。
  • 香港兒童醫院醫學遺傳科是醫院管理局首個提供臨床遺傳服務的單位,主要為懷疑或確診遺傳病的家庭(包括孕婦及其丈夫、兒童以及成人)提供遺傳病診斷及輔導服務。
  • 透過優化基因組診斷、個人化治療及患病風險的預測和預防,推動基因組醫學融入香港主流的醫療發展。

盧教授亦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採取多元及跨專業的方針,廣泛接觸及聯繫不同界別的專家,以充沛的活力及團隊精神攜手推動基因組醫學的發展,並秉持開放的態度,互相尊重,廣納不同意見。 香港基因組中心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的疾病,成人個案亦偶有發生,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 臨床病徵包括手掌、腳掌,以至身體其他部分如臀部及大腿,出現斑丘疹或水疱,口腔亦可能出現水疱及潰瘍。

香港基因組中心: 研究

劉教授於1985年畢業於英國鄧迪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其後於1992年加入港大擔任內科學系講師,並晉升至於崇光基金教授席(風濕及臨床免疫學)。 張女士以往曾擔任空運牌照局、香港財務匯報檢討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議會議員薪津獨立委員會、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上訴委員會、職業退休計劃上訴委員會及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委員。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3 發言人補充,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而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10月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期。

香港基因組中心

除擔任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局成員外,他亦是香港科學會主席、邵逸夫獎理事會成員、醫院管理局非官方成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專家、香港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等。 政府正籌備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為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作準備,先導階段聚焦患未能確診的病症,以及與遺傳有關的癌症病人及其家屬。 香港兒童醫院、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會成立三間夥伴中心,經病人知情同意下,招募他們參與計劃。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3 香港基因組中心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合作,首次設立專為基因組醫學而設的研究獎項「基因組醫學卓越研究獎」,鼓勵有志於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發展的醫生進行相關研究,藉此推動科研,培育人才。 透過與本地大學、專業團體和醫療機構合作,培育知識及技能兼備的專業人才,以提供基因組醫學服務。

香港基因組中心: 基因組醫學.建立

其一為提供標準化臨床服務;其二為提供更具效率的化驗服務,並把更多新科技轉化為臨床應用;其三為培育更多基因組醫學專業人員,提高整體醫療人員對基因組的認識;最後為妥善處理有關倫理、法律和社會方面的影響。 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推動香港基因組醫學的臨床應用和研究,督導委員會認為需以全面策略處理四項主要事項。 政府決心促進本地基因組醫學發展,讓病人受惠於更精準的診斷和更有效治療。 基因組中心和醫專將組成評審小組,根據研究計劃的原創性、科學價值、可行性等範疇進行評估,從中選出最優秀的研究計劃。 得獎者將可獲最高25萬港元的獎助金,並可獲得由基因組中心和醫專提供的不同支援和寶貴資源,如實務交流,協作網絡,實驗室設備及分析儀器等。 作為一名卓有成就的研究人員,王教授發表了 220 多篇科學文章,並獲得了多項獎項,包括裘槎高級研究獎和榮譽勳章。

香港基因組中心

1986年回港後,黃先生加入當時的律政司署擔任檢察官,亦曾任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內地法律及基本法主管、副律政專員、法改會秘書長、私隱專員等。 2020年開始私人執業至今,主要範疇包括國際公法、數據及信息法、創科、民商法、公司、信託及經濟刑法,為本地、內地及海外公營、私營、跨國機構和中小企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和法庭訟辯服務。 他同時擔任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成員、香港城市大學兼任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諮議會成員、浸大學生舍堂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職員公積金計劃信託人及香港科技大學大學拓展委員會成員。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