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去年的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特別關心關愛香港青年人,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的成長成材創造更多的機會。 內地院校增加招收港生數量、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恆常化以及內地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向港青敞開招聘的大門,都體現了中央支持港青不遺餘力,這樣的好政策會陸續有來。 當然,好的政策需要好的配套,大門開了小門也要開,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將大灣區和內地其他地方變成更多港青實現人生理想、大展拳腳的重要舞台。 金管局、彭博和香港青年聯會昨日(9日)聯合舉辦大灣區金融科技人才峰會,宣布推出大灣區金融科技人才發展計劃,並設職業博覽會,幫助青年了解大灣區金融科技機遇。
過去一年,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普遍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不少青年人包括應屆大學畢業生均對今年的就業市場不表樂觀,擔心未能找到心儀工作。 機構須在 18 個月的資助期內派駐受聘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 計劃容許機構派駐受聘畢業生到香港或大灣區以外的內地省市工作,為期最多6個月,機構不能就駐外超過6個月的期間申請津貼。 近年香港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陳國基說粵港、深港合作至為重要,而推進粵灣澳大灣區建設是共同目標。 陳國基指政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已設立多個粵港合作專班,涵蓋北部都會區、《南沙方案》、創新及科技、金融、商貿、青年就業創業實習、推進法律及爭議解決,以及航運及物流等合作領域。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有關StartmeupHK
政府今日(三月一日)公布推出恆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企業可由即日起提交職位空缺,聘請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明報專訊】匯豐與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日前共同發布《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事業發展機會具相當吸引力,同時52.6%認為缺乏內地人脈網絡是主要挑戰,資訊自由與住屋問題也是港青顧慮。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是特區政府鼓勵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措施,為他們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引領其認識國家和大灣區發展,在更大的舞臺一展所長。 不論他們最終在大灣區發展,或獲得經驗後回港發展,對香港青年的成長都有積極作用。
勞工處會按需要要求機構提交證明文件,包括辦公室租約、水/電費賬單、財務報告、銀行月結單、利得稅報稅表、員工薪金紀錄等,以核實機構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活躍業務。 根據計劃要求,僱主須在員工受聘後7日內,向計劃秘書處提交津貼初步申請,何啟明表示,最新申請數字為440份。 勞工處補充稱,已批核的申請,有227份屬一般職位,創科職位則有119份。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2023 港府年初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收到逾1.8萬個求職申請,惟目前僅440名申請者入職,配對成功率約20%,有議員質疑計劃成效,呼籲當局要了解年輕人想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內地騎行網紅旺角被盜單車 自po三年前鮮肉照網民震驚
另外,有關如何支援已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的青年,勞工處稱,廣東省政府特別安排了「廣東青年熱」予香港畢業生,如果他們在工作、生活,甚至心理方面,遇到任何問題,都可撥打熱求助。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滙豐與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今天(19日)公布有關「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競爭力」研究報告。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結果發現,受訪720名有意到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其他城市發展的本地大學生,最想從事的三個行業為「文化及創意」(17.9%)、「金融服務」(17.6%)及「科技與創新」(17.2%)【表4,見電子版附件,下同】。 實際上,不單是創科領域,政府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政策實施向來不夠積極,香港入境事務處曾統計,2018年各項人才計劃申請人獲批宗數總計66176宗,佔香港勞動人口1.67%。 縱觀各計劃的申請條件,除卻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及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條件較寬鬆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條件都屬嚴格。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先生表示,兩地全面通關後,基金會積極支持及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親身體驗,促進青年於灣區作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了解當地的最新發展及文化生活,讓更多青年把握灣區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近年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推動香港與大灣區融合,鼓勵青年在大灣區工作及發展事業。 該計劃於2020年推出,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剛於本地大學畢業的青年,到大灣區工作。 成功的申請人將被派駐到大灣區工作或接受在職培訓,並獲提供不少於港幣18,000元月薪。 基金表示,透過2023「灣區新活新里程」計劃,提供其他多元化資助。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其中「實幫你」- 實習及就業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實習或工作,開展事業新里程;「升學易」計劃亦為往灣區內地升學的香港青年提供資助,以上兩個計劃的津貼每人為港幣1000元,名額各1,000個,先到先得。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香港傳媒參訪團考察河套區 兩地攜手加快推進科創合作區建設
「青年公民」主席李俊晞亦質疑為何定要年輕人往大灣區發展,「香港是否無地方容得下年輕人發展?」他指出,若當地就業環境好,年輕人自然會前往發展,「你何時見到政府鼓勵年輕人去矽谷發展?不會的,如當地是好,年輕人仆崩鼻、爭崩頭都要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鄧健榮表示,應加強協同,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目前大灣區內的各大機場和基地航司的個體發展都很快很強,但競爭明顯,協同不足。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大灣區航空業如何作為一個整體市場,順利實現2035年的目標,各大機場和基地航司之間的協同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實際工作中的一項重大挑戰。 報告綜合受訪個案分析,港青的競爭優勢是具專業精神與國際視野、處事靈活變通、英文能力較高等;另一方面,對國情的了解、內地人脈等則是港青較內地青年不足之處。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作總結發言,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務院港澳辦有關負責人分別做了回應。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昨日(9日)公佈,將於本年內投放超過1,200萬元,透過多元化交流項目,支持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各個城市了解最新發展,預計受惠人數超過10,000人。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參與企業須按照香港法例,以不低於月薪1.8萬港元,聘請合資格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香港本就面對創科「人才荒」
2019年3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香港非政府機構為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包括落戶創業基地,以及進一步協助青年解決創業初期的資本需要。 要協助香港青年破除自我限制,把握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發展機遇,社會各界需要以實際行動予以鼓勵。 至於“ 築願計劃”,旨在透過資助香港青年服務機構舉辦多元培訓項目,幫助香港青少年在學業實習、交流、就業及創業方面的多元發展,提升他們的自身價值。 政府於2021年1月推出試行計劃,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恆常化,鼓勵更多企業提供職位,支持香港的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促進他們的事業發展及大灣區內的人才交流。
-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則支持計劃,不同意輸出人才之說,他稱若青年自行往大灣區發展,「人生路不熟」,此類配對形式就業計劃有助青年發展;亦不同意「推年輕人返大灣區」之說,若青年無才能,在大灣區將會難以生存。
- 至於計劃的目的之一是為加深香港青年對內地的認識,洪為民感嘆道,「香港所有年青一代人對內地的了解都太少了,這個計劃或許會促進他們的意願。」他指出,過去很多年青人持觀望態度,擔心在內地找不到工作、工資不夠高,計劃或將對他們有所幫助。
- 如認為勞動合同所訂明的保障不足夠,香港居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購買額外的商業保險,如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意外保險及醫療保險等。
- 徐錦江日前於微博大曬與老婆殷祝平、兒子徐菲、羅家英、李力持、宋本中飯聚嘅照片,除咗被指好氣色與穿搭年輕之外,其兒子徐菲更意外成焦點,被大讚盡得父母真傳,高大威猛又靚仔。
- 【本報訊】政府早前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設有2,000個名額,但有議員關注截至本年1月底,當局只接獲企業就聘用約1,100名畢業生提交領取津貼的初步申請。
- 當中政府資助1萬元,有僱主透過計劃聘請三個人,當中一人因封關,工作約一個月便離職。
二人帶着不同的風格現身卻被拿來比較,指19歲的谷愛凌不敵35歲的劉亦菲,顯得更為蒼老。 黎姿(現名馬黎珈而)淡出娛樂圈多年,轉型至商人,近年更專注打理所引入嘅護膚品牌及Facial療程中心。 日前,黎姿罕有現身於內地訪談節目《魯豫有約一日行》,與主持人魯豫大談與老公馬廷強嘅相處、首次剖白結婚原因及昔日演藝生涯。 〉及〈僱主被裁定須就僱員的襲擊行為負上轉承責任〉兩份通訊中,我們談論過用以判斷僱主是否須為僱員作出的未經授權行為負上轉承責任的「密切聯繫」測試。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受訪者就大灣區 6 項經濟活動評分
目標畢業生會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及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獲聘,並獲派駐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 勞工處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已就計劃成立秘書處,負責處理企業申請和發放津貼。 有興趣參與的企業可透過計劃的專屬網站(/gbayes)了解詳情及登記。
獲得入境事務處批准,根據不同入境計劃申請在港工作的海外及內地人才,以及根據「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留港/回港就業的非本地畢業生。 勞福局今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報計劃進度,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截至6月30日,有377間企業提供2887個職位空缺,推算整體求職申請數目超過1.8萬個。 勞工處正積極籌備推出一個為期三年,並以建造業工傷僱員為對象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為參與計劃的工傷僱員提供適時及高協調性的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協助他們盡早康復並重投工作。 政府正全力推展取消強積金制度下「對沖」安排的籌備工作,包括草擬相關法例。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立會「A4聯盟」率團赴深考察 了解創科及社群情況
此外,報告提出建立大灣區核心技能網上學習平台,透過提升技能加強競爭力;以及呼籲企業僱主與大專院校合作,針對大灣區所缺的專科人才提供實習機會,讓港青到區內不同城市工作和感受,既有助學生開拓事業,亦有助企業網羅人才。 香港民意研究所“我們香港人”計劃名譽總監、時事評論員黃偉國表示,港府鼓勵年青人到大灣區工作,但是相關政策對香港本地的經濟完全沒有效益,不會好像印傭、菲傭到海外工作,會匯錢回家促進本國經濟,他質疑港府鼓勵年青人到大灣區工作只是政治效忠的姿態。 特區政府一直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期望香港青年能登高望遠,發掘在香港以外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有意創業的香港青年人帶來契機。 近年科技進步及經濟環境轉變,催生了所謂「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出現和興起。
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的網頁載有《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介紹港人在內地工作、生活、經商投資、就學和旅遊等各方面的資訊。 黎可欣認為,青少年不信任政府源於期望落空,稱不少年輕人甚具想法,但因為未必是較年長一代認為「最完美、最正」的做法而被拒絕,認為社會缺乏讓青少年犯錯及嘗試的胸襟。 她認為青少年追求的事物或與香港成功固有價值有少許不同 ,「其實無對與錯」。 政府一直未解決畢業生薪金、流動性、樓價等問題,青年失業率高企,年輕人畢業後感沒希望。 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時說,經歷過去一年的社會動盪、反覆的疫情和長時間停課,青年人的生活和學習模式受到一定影響,部分青年人對個人前景、社會發展感到迷茫和無助。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相關文章
即使大灣區城市為蔡嘉麟這樣的香港青年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但依舊有不少港青認為計劃名額太少。 截至本年1月底,該計劃原本設有2000個名額,但只錄得約1100宗就業個案,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昨日就該計劃成效提出質詢。 羅致光以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現時該計劃下受聘的畢業生已經全部入職。 勞工及福利局聯同勞工處正對該計劃進行評估研究,有關研究預計今年內完成。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2023 「收入水平」、「發展機遇及前景」及「生活配套及環境」則是他們會考慮到大灣區工作的三大主要因素,但調查亦發現,約82%受訪者表示不掌握大灣區的規劃發展政策及對港人的福利優惠、80%認為現時大灣區就業資訊不足。
本屆計劃的津貼名額為 個,勞工處會按收到申請並收齊所需文件後起計的先後次序分配,先到先得。 因此,參與機構請盡快提交申請及所需文件,若名額已滿,有關津貼申請可能不獲受理。 有興趣參與計劃及合資格的目標畢業生,可根據空缺資料上的申請方法,直接聯絡機構申請空缺。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壞處: 相關推薦
就海外而言,新加坡以綜合策略全方位吸引外來企業、投資者和學生等世界各地的人才,並成立一站式平台,提供當地就業、生活、投資、創業、職位招聘等資訊。 新加坡人力資源部網頁顯示,2020年獲批簽證的境外高階人才達17.71萬人,約佔新加坡總勞動人口的4.9%,去年新加坡外國勞動人口共計123.15萬,約佔新加坡總勞動人口的34%。 政府今日(一月八日)公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邀請有興趣的企業申請參加計劃,提供職位空缺予青年人。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雖能為青年提供就業機會,解決目前香港青年嚴峻的失業問題。 然而,據資料,中大學者黎可欣發現新世代年輕人追求的並非固有物質成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