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零碳天地平面圖8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零碳天地平面圖

竹篙灣臨時檢疫中心一期A階段工程由7座檢疫樓宇,合計由110個鋼製 MiC 組件組裝而成,組件由鋁遊家負責生產。 該項目採用「工廠預製裝配,現場吊裝組合」的施工方式,實現所有組件在工廠內完成裝修工序,包括水電管網、傢俱、配件以及室內外裝飾板等工序,完成後運輸到竹篙灣工地進行裝嵌連接。 合資格的僱主歡迎參與見習生計劃,按議定或更高的薪酬水平(包括計劃所提供的培訓津貼)僱用見習生,並提供有系統而且達到所訂要求的培訓。 計劃全年接受僱主申請,詳情可瀏覽/ufsf-tp或掃瞄以下二維碼。 「零碳天地」還擁有香港首個都市原生林地,其中包括40多個品種,220棵原生樹木以及多種灌木。

零碳天地平面圖

玻璃天幕收集的太阳能,足以供应户外咖啡店的日常营运。 抽取地下箱形暗渠内的雨水,用作冷气系统的冷却介质,较传统冷气能量消耗少50%。 高温空调系统通过地下置换式供冷、辐射冷却和干燥剂除湿系统组成,干燥机除湿能避免为降低湿度而过度制冷。 訪客可在數碼顯示屏幕上瀏覽「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數碼資料庫界面。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竹篙灣臨時檢疫中心一期A階段工程模型

采取这些措施后,只要没有特殊需求,居民家中就不必再安装暖气,整个社区也没有安装中央供暖系统,这就减少了一大块能源消耗。 零碳天地建造之初,旨在为香港本地及世界各地建造业展示先进的环保建筑技术,并且成为本地生态建筑设计的展示、教育及信息中心。 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築——建造業零碳天地,坐落在繁忙的九龍灣商貿區,主大樓頂部的大型太陽能光伏板設計,已經成為它的標記。

零碳天地平面圖

楼顶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发电高峰时还可将电能输送到公共电网,在用电高峰时,大楼可从公共电网购电。 这套系统对建筑内部所有设备能耗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以下機構不定期舉辦有關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的課程、研討會、講座、工作坊及參觀活動。 使用本地区生产的材料(例如:环保地砖和架空地台系统)。 零碳天地平面圖 「簡約公屋」計劃由建築署負責,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中文大學

生物柴油通过特制设备发电,发电的余热被用来制冷,制冷后的余热再用来除湿,形成发电、制冷、制热的三联供。 从而充分利用能源,能源利用率达70%,而传统的发电厂发电只有约40%的能源利用率。 零碳天地每年使用6万升生物柴油,每年发电不仅足以负担整个场地每年能耗131兆瓦小时,还有多余。 零碳天地的照明采用智能照明管理,根据室外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光暗。 根据室内不同的使用功能空间分区调控,在工作区域使用独立工作照明。 在零碳天地的东北角落,引入了“机电组装合成雨水空调系统”,抽取地下暗渠内的雨水,用作空调系统的冷却介质,比传统方式耗电量少50%。

香港建造业议会“零碳天地”总监李贵义博士道出一个秘诀,就是被动式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展示中心内设计的是智能照明系统,整个系统通过室内光亮度调节灯具亮度,办公室内是否开灯完全由自然光亮度和系统已设定室内亮度决定。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3 屋顶散发强光的大灯不是由电发光,而是折射、反射太阳光形成。 这样,即便在空间大、采光较差的大厅,也可以保证光亮度。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零碳建筑——零碳天地

参观人士可登入建造业零碳天地的官方网站预约导赏团,建造业零碳天地将会安排专人介绍及讲解场内展览。 建造業零碳天地的氣候變化及智慧城市展覽館向所有公眾人士開放,費用全免。 參觀人士可登入建造業零碳天地的官方網站預約導賞團,建造業零碳天地將會安排專人介紹及講解場內展覽。 換句話說,再生能源占比從最低45%起跳、其次46%到最高上看80%。 知情官員透露,2050能源配比已委外研究機構就不同版本進行評估,其中包括經濟部研議版本,待完成評估,國發會將邀相關部會進一步討論,再報請行政院核定。

零碳天地平面圖

这种机电组装合成雨水空调系统是采用预制组件的方式建造,整个组件及内部的机电设备均预先制造和测试,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位於建造業零碳天地內,位處四通八達的九龍灣區,可由地鐵站 (A出口) 步行到達。 NVent LENTON Interlok 設計用於預製建築,旨在連接預製混凝土組件。 NVent LENTON Interlok 具有卓越的動態、抗震和極限強度性能,為承重預製混凝土組件,如柱、梁、剪力牆和牆板之間提供結構完整性。 實運的塔式起重機及流動起重機等機械設備,為建造業界提供重型吊運及運輸服務。 憑著多年本地建造項目的經驗,實運將參與更多MiC 零碳天地平面圖 項目。

零碳天地平面圖: 設計策略

建造业零碳天地是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筑,向本地及国际建筑业界展示了先进的环境建筑设计及技术,宣传最新的低碳、零碳建筑科技,分享智慧城市的实践,并提供了平台让建筑业认识交流低碳建筑设计及技术的知识和专业意见。 在地基建设时采用均衡的填挖设计施工,挖出的土方用于建设都市原生林。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3 场地设计及建筑广泛采用了木材、金属、钛砖和玻璃等循环再用材,屋内装饰使用可持续材料如竹地板、由香蕉树纤维组织制成的木皮等。 「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展出多項展品及相關設備,以提供一個全面、一站式的「組裝合成」資源中心,服務業界。 其中包括本港「組裝合成」建築法項目的資料及模型、不同的連接系統模型、建築信息模擬及區塊鏈多功能平台介紹、數碼資料庫以提供專業、詳盡的「組裝合成」建築法資訊。 建造業零碳天地是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築的所在地,旨在推廣低碳生活。

零碳天地平面圖

自2012年起,零碳天地持续采用环保建筑的尖端科技、试验及优化不同先进设计,同时是集展览、教育及信息于一身。 零碳天地旨在提高本地及世界各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意识,及推广大众提升生态价值及落力实行低碳生活。 「組裝合成」建築法展現中心是香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建築物,位於九龍灣建造業零碳天地內。 中心於2021年7月26日正式易名為「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 中心除了示範由「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的生活居所外,亦為業界人士提供「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專業資訊和最新消息。 中心作為一個共享資訊和經驗的平台,協助業界持份者於香港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以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在本港的發展。

零碳天地平面圖: 「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 – 虛擬體驗

窗户本身是Low-E(低辐射)玻璃,在玻璃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层膜,保证透光性的同时,可更好地隔热。 倾斜的设计使得太阳光直接照射在窗台上,而上面一层的窗台采用光面材质,将太阳光折射,但是仅反光却不反热,最大限度控制室内温度散失。 这样,夏天开空调时,不吸入更多的热量,冬季供暖时,不散发热量,从而节约能源消耗。

  • 为了彻底消灭碳足迹,“零碳天地”用太阳能、生物柴油自行发电。
  • 场地设计及建筑广泛采用了木材、金属、钛砖和玻璃等循环再用材,屋内装饰使用可持续材料如竹地板、由香蕉树纤维组织制成的木皮等。
  • 这样,夏天开空调时,不吸入更多的热量,冬季供暖时,不散发热量,从而节约能源消耗。
  • 這個由建造業議會建造的項目,旨在向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建造業展示低碳建築的尖端科技及先進設計,並提高市民對可持績生活模式的認知。
  • 高性能外墙和玻璃及室外遮阳降低建筑物总传热系数至11W/m² 比当时法规容许的最高值低80%以上。
  • 整个公屋展示中心是个超大菱形结构的二层建筑,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南偏东15°的方向。

林地營造了一個高品質的生態系統,為環境和人們的生活帶來裨益。 「零碳天地」大規模使用由廚餘用油煉製的生物柴油進行發電,這在香港尚屬首次,轉廢為能的技術可同時解決廢料處理和能源生產兩個問題。 为了有效遮挡阳光和利用太阳光,这座零碳大楼外墙按照适当的光照角度设置了遮阳板和导光板,阻止强烈的阳光透过玻璃直接射入室内,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将自然光线更深地反射到办公室,增加办公室的亮度,从而减少电源的使用。 这个“管家”依靠分布在主建筑内外的2800个探测器,掌握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情况。 当室内温度超过28℃,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大學醫學院大樓擴建工程

整座建筑大致坐北朝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 自然风从捕风口进入,经过地底后,再进入室内时已经比原来的温度降低5℃。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3 整个公屋展示中心是个超大菱形结构的二层建筑,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南偏东15°的方向。

- iMax的Candle-Loc 連接系統已獲獨家授權於港澳使用之專利,用於MiC組件的連接, 零碳天地平面圖 這系統已獲得屋宇署的原則上認可(IPA)。 系統僅需從頂部沿著元件的垂直軸即可固定垂直和橫向安裝,毋需灌漿以方便將來重建或拆卸。 奧雅納為此專案提供了全面設計和工程服務,包括結構工程、樓宇設備、技術服務、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和綠色建築設計。 2011年1月12日,正式落成于成功大学力行校区的绿色魔法学校,总楼地板面积4800平方米,是由成功大学林宪德教授领军打造的一栋充满梦幻的美丽绿色建筑。 根据成大建筑研究所的精密解析,预估该栋建筑年用电强度EUI为43kWh/(m2.yr),节能达65%(与相同规模办公建筑用电强度125kWh/(m2.yr)相比),为世界第一节能的超级绿色建筑。

零碳天地平面圖: 建築的事之零碳建築建造業零碳天地展新貌 創新技術構建城市原生林

這項目已取得 BEAM Plus 綠色建築環保評核系統最高級「鉑金認證」(初審),金門亦承諾履行低碳建築最嚴格的要求,並在採購的每一個階段都盡量採用環保的建築材料。 零碳天地這項目自2011年11月動工以來,一直採用環保的建材,包括由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木材、循環再造的鋼筋,在建築期間更購得一種用循環再造碎石料和粉煤灰(PFA)混合製成的特別混凝土。 這項目亦廣泛採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以「均衡挖填」方式挖掘地基,以免浪費人力物力,此外,又預先在工場切割和屈紮鋼筋,盡量減少地盤的浪費。 在碳排放量方面,金門檢查建材的運送過程,塔式起重機、地盤辦公室和機械設備、混凝土攪拌等的能源消耗,並研究更有效和環保的作業措施。 零碳天地能達致零碳排放的目的,它70%的電力由生物柴油或廢食油產生,其餘30%的電力由屋頂的太陽能光伏板發電。

零碳天地平面圖

聯生國際建材有限公司的 R 板牆板系統是一種張拉膜結構和複合夾心牆板。 R 板可以替代傳統的龍骨支撐的石膏板,而且安裝簡單,無需任何金屬支架。 淨零碳排路徑圖將涵蓋四大重要政策方向,一是2030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二是運具和製造電動化勢在必行;三是確定投入氫能和碳捕捉封存再利用(CCUS)等相關技術開發及合作。 零碳天地平面圖 2019國內能源配比約為再生能源6%、燃氣33%、燃煤46%、核能12%。 經濟部依三種情境規畫出2050三種能源配比,一是再生能源45%、燃氣32%、燃煤18%、燃氣(CCS)3.9%;二是再生能源46%、燃氣39%、燃氣(CCS)13%;三是再生能源80%、燃氣10%、燃氣(CCS)8%。

零碳天地平面圖: 辮子平台 ─ 建築信息模擬及區塊鏈多功能平台

零碳天地新铺的草坪采用创新的“层格”种植方式,每个层格互相连接,最底层设有排水系统和储水植物盆,有助减少灌溉次数,而中间安装复合过滤网,有助防止水分淤塞,令小草愈长愈茂盛。 零碳天地的混凝土结构使用高百分比(25%-35%)的粉煤灰。 在施工方法中强调使用更少建材和产生更少废料以节约资源(例如:清水混凝土和减少装饰油漆)。 建筑周围的路面采用环保铺路砖,钛砖,有去除空气中污染物的作用。 在生态与水循环方面,建筑内的环保厕所采用低流量结局、中水回收系统、厕所水循环再处理系统、无水小便斗等,可大幅减少用水量。

零碳天地平面圖

建筑主立面朝向东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 辮子(BEANiE)是結合建築信息模擬(BIM)及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組裝合成建築法管理平台。 該系統能妥善記錄、登記、儲存或上傳檢測數據至線上平台,受權人士不論任何時間都能實時監控生產中的每一個 MiC 組件。 零碳天地平面圖 現時園區內設有三組「空氣淨化太陽能玻璃天幕」(玻璃天幕),採用碲化鎘納米薄膜光伏技術(AIPV)。

零碳天地平面圖: 「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數碼資料庫

为了彻底消灭碳足迹,“零碳天地”用太阳能、生物柴油自行发电。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3 位于主建筑地下一层的生物柴油发电装置,容纳的全部是提炼自食用废油的百分百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通过特制设备发电,发电的余热被用来制冷,制冷后的余热再用来除湿,形成发电、制冷、制热的三联供,从而充分利用能源,能源利用率达70%,而传统的发电厂发电只有约40%的能源利用率。 “零碳天地”强调顺应自然的建筑设计,而在被动建筑设计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时候,就需要主动技术干预辅助、调节室内环境。

零碳天地平面圖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 这个社区全称为“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设计师Bill Dunster设计,2002年完工并吸引了约百户居民入住,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如今已成为世界低碳建筑领域的标杆式先驱。 “零碳社区”并不是完全没有碳排放,而是通过利用太阳能、节能建筑等手段来实现不使用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 据了解,整栋建筑太阳能光伏板面积达2600平方米,每年可发电240000kWh,而公屋展示中心一年用电量约210000kWh。 一天里太阳光照强度不同,为此地下还有大量电池,光伏板产生的电能有余量时储备电能,电能不足时发电。 节能的增效设计确实让建筑绿色不少,但要真正达到零碳,还需要进一步消除碳足迹。

零碳天地平面圖: 「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創新裝配式設計方案

李贵义介绍,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整个空间吹冷,因此制冷温度不用像一般冷气的12至14摄氏度那么低,只需达到16~18℃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是由Brooks+Scarpa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阴阳住宅,它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州社区的零碳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一个大家庭创造居住空间。 住宅围绕一系列的院落和室外的空间展开,从而形成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相互交流。 零碳天地的优化工程还包含生态修复,例如重新铺草坪、加种花木植物,让绿色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绿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