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螺旋刀放射治療2023全攻略!(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螺旋刀放射治療

雖然放射治療儀器設備日新月異,但是癌症治療的成功,不能單靠一種治療方式;而癌症治療的失敗,多肇因於局部控制不好及癌細胞遠端轉移。 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及標靶治療是目前治癌標準療法,多重模式 (Multimodality) 治療是必然的選擇,例如手術結合輔助性放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甚至配合中藥免疫調節等;「量身訂做」 (Tailor, mosaic or individulized) 的個人化癌症治療是未來的趨勢。 弧形刀或弧形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機,屬於弧形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螺旋刀放射治療2023 (arc IMRT)的應用。 一個弧形轉動最多358度,同時配合MLC的葉片動態開闔來進行強度調控。 另外,也常常在診間聽到病人詢問:「放射治療中會不會使病人遭受輻射?」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放射治療就像X光機器開關一樣,只有在治療中放射線經過身體,治療後便沒有放射性的產生。 最後提醒大家,就算是在疫情當中,有任何不適,要趕快接受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螺旋刀放射治療

因此,當我們欲照射的部位(如攝護腺),出現在這些位置容易變動的器官旁邊時(如膀胱,直腸),就算骨骼位置完全精準,照射標的區仍可能產生數公厘甚至數公分的誤差。 除此之外,隨著治療的進行,腫瘤可能會縮小,病患的體重可能會改變,這些因素更進一步增加了治療的不確定性。 以乳癌為例,傳統的放射線治療對於左側乳癌的患者來說,的確可能造成心臟損傷,增加患者罹患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新一代的放療儀器,像是螺旋刀、真光刀等,結合直線加速器與錐狀射束電腦斷層(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治療中取得即時影像,藉著校正病人位置,提供高精確的放射治療,就能降低周邊正常組織受損的風險。 VMAT/ IMAT是結合IMRT、影像導引技術及 360 弧形放射線治療等三合一整合技術的直線加速器治療機,因為動態弧形照射可分成更多細切的照野,因此在腫瘤劑量分佈的順形度比 IMRT更好。 VMAT/ IMAT之優點:除了能夠給予腫瘤精準定位與均勻劑量外,並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

螺旋刀放射治療: 精準治療

螺旋刀結合影像導引IMRT概念與360°螺旋放射技術的原理,隨著治療床緩步向前推進,治療機以同心軸旋轉的方式完成治療。 其中每公分的照野皆由51個角度的IMRT完成治療運算,所以不論腫瘤的大小,也不論有幾個標靶,螺旋刀皆能完美的創造出劑量分布曲線。 2.光子刀 (Photon Knife) 係利用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產生的光子射束,以三度空間立體定位技術,多方向射束聚焦腫瘤病灶,可行少次或一次高劑量照射,因此定位亦必須精準,誤差在 0.75 mm ~ 1 mm。 臨床上,光子刀早期如同加馬刀一樣僅用於顱內腫瘤治療,後來才推廣至顱外全身較小腫瘤 (小於 5 cm)。 然而胸腹器官如肺、肝因呼吸運動關係,定位相較困難,故照射部位通常須留較大的安全邊緣。

螺旋刀放射治療

此外,對於一些生長在大腦深部或腦幹的腫瘤,或身體內某些危險部位無法取得病理切片時,需以每天照射以評估腫瘤對放射線的敏感度及療效,這種每天攝取電腦斷層影像評估的模式,確實對臨床有所助益 。 致於治療照野的大小,多模式放射治療儀可從小到1x1cm,以致大到40x160cm的範圍均可涵概。 對於腦部小病灶或腫瘤需使用加瑪刀或直線加速器為主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時,對病患頭骨均需釘上一侵犯性的固定器,做成病患的不舒適及恐懼感,其治療照野均為圓形,可塑性也較差,會增加正常腦部組織的傷害。 若使用多模式放射治療儀,在1x1cm以上的腦部病灶,它可順著其形狀,進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因為它在治療前先進行影像導引定位,可達百分之百的準確性,因此免除使用侵犯性的固定器,對病患也是福音。

螺旋刀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

過程中劑量的計算,採用逆向設計治療計畫,全部由電腦負責,使腫瘤劑量適形性更好,特別對於不規則形腫瘤或腫瘤附近有重要組織器官需要保護的病例,調強適形放射治療比三維適形放療有更好的優勢。 所謂的IMRT,即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之簡寫,一般翻譯為「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能依據腫瘤本身形狀以及周邊組織相關位置,調節放射劑量分布,將高劑量區集中於腫瘤,並減少正常組織傷害。 四維電腦斷層掃描除了能擷取三維電腦斷層影像資訊,亦同時記錄各器官,如肺部及心臟在呼吸運動中的位置變化及腫瘤的移動軌跡,為胸腔或肝臟腫瘤描繪出更清晰的定位及邊界,從而製定出更精確完善的治療計劃。 現在講的放療常用的IMRT技術,是在直線加速器加上多葉式準直儀(MLC,會動的機器葉片),配合新式電腦治療計畫系統,在照野內不同點給予不同劑量,使腫瘤有最佳化的劑量分佈。

  • 例如在直線加速器加上特殊的多葉準直儀,並配合特殊的電腦治療計畫系統,便能進行強度調控(IMRT)的治療。
  • 1.直線加速管(linear accelerator):利用電腦斷層掃描影像(CT)達到即時定位,再以螺旋旋轉方式提供臨床高精確的放射治療。
  • 影像導引,在病患不改變體位固定模具的位置情況下,快速的作一個電腦斷層影像,快速的比對位置、校正,再予以治療,這個過程能大幅降低放射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
  •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放射治療以二維技術為主,電療劑量以人手計算,最多只容許四個同一平面的放射光束,而且照射野以方形為主,未能對應腫瘤的形狀作出優化,以至放射範圍太寬鬆,未能減低輻射線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 考慮到在接受治療期間,病人可能會食慾不振,以致體重下降,體內器官的位置有機會因此改變;而現實中病人每次卧床接受治療時的姿勢都可能稍有不同,照射範圍內腫瘤與器官的位置亦有機會因移動而有偏差,系統特別配備百萬伏特電腦掃描影像(MVCT)及影像導引(IGRT)技術。

雖然正常細胞有自行復原的功能,但也需要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為病人設計及給予精準的放射治療,以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亦盡量保護周邊健康組織的目的,減少治療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 螺旋刀放射治療 腫瘤科中心以上述原則為目標,針對不同類形癌病的特性和形態,積極引進相應的先進放射治療系統。 螺旋刀(Tomotherapy)為完美整合的治療系統,她是IMRT + IGRT放射治療最頂級的發展。

螺旋刀放射治療: 不同放射治療技術比較表

現在所聽到的放射治療泛指使用”游離輻射”從體外進行照射的方法(EBRT)。 以上為鼻咽癌治療的劑量分佈圖為例,二維和三維適形治療的高劑量區未能很好地覆蓋目標腫瘤區堿(紅色部份),而二維治療中,腮腺受到很高的劑量,而調強適形治療既能將高劑量準確地投放在目標腫瘤區堿,也能減少腮腺的劑量。 癌友在選擇放療時常會看到螺旋刀、電腦刀、銳速刀、弧形刀……等各種「刀」,很容易讓人誤解在治療過程中真的會動用到手術刀。 部份癌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的發展會受各種激素影響,利用激素治療,針對個別癌症,效果良好,激素治療的科技仍不斷發展及更新中。 因此,就癌症的保障,小編建議先以一次性給付癌症險、重疾險為主,不受理賠項目限制,用來轉嫁放射或是治療時的相關支出,如薪資損失、看護費用等等。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由於電腦治療計畫需時甚久,現仍無法根據治療中X光斷層所顯示腫瘤變化來立即修正治療參數,且因其機械結構關係並不能像諾力刀或電腦刀輕易修正位置。 電腦刀使用兩個X光射源做影像導引定位用途,在治療中會經常擷取X光影像作為定位的修正參考。 每次治療可能會照許多張X光,除了稍微增加低劑量的輻射曝露,也會造成治療時間的延長。 電腦刀主要是利用機器手臂控制小型直線加速器的位置,在空間中運用圓錐狀射束,由上百個不同角度方向照射至腫瘤處。

螺旋刀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什麼是光子刀?電腦刀、銳速刀、螺旋刀、加馬刀,差別在哪裡?

中心的設備以病人為本,全部躺椅均可靈活調校,讓病人選擇以安坐或平卧姿勢接受化療。 此外,所有治療區間均配備獨立液晶電視及收音機,並有Wi-Fi上網服務,讓病人以放鬆心情接受治療。 除乳癌外,螺旋刀亦適合肺癌、肺膜腫瘤、前列腺癌、鼻咽癌、食道癌等。 螺旋刀放射治療 對於複雜外形腫瘤,多病灶轉移,腦及脊髓神經系統電療,或腫瘤復發需要作二次電療,尤為適合。 輔助性放射治療是綜合性治療中的一環,可於手術前或手術後進行,配合其他療法如手術切除或化學治療,以達致更佳效果。

螺旋刀放射治療

多模式螺旋斷層放射治療儀的研發,也是追隨著最新技術的發展與達成上述治療目標為原則。 構造原理 多模式螺旋斷層放射治療儀(TomoTherapy)的構造原理是在電腦斷層掃描儀(CT- 螺旋刀放射治療 scan)內放置六百萬電子伏特的x-光加速管,並配置兩層電腦操控氣動式多葉式準直儀 (multi-leaf-collimator),二邊葉片非常高速的交錯開啟或關閉,此用來調節放射線束的照射強度。 此時,當病患每天接受放射治療時,先接受MVCT掃描定位,當確定治療部位準確無誤後,立刻施行螺旋斷層放射治療。

螺旋刀放射治療: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是利用兩個附屬於直線加速器上的機器手臂,於放射治療前即時掃描,取得電腦掃描影像進而了解實際腫瘤位置。 減少治療位置的「不確定性」 放射治療一般的療程,需要十次至數十次的治療,因此,除非病患在每次治療的擺位,體型與體內器官的位置,皆與模擬攝影定位當天的情況絲毫不差,否則必然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這就是放射治療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 對「誤差」進一步加以分類,可以分成擺位誤差(setup 螺旋刀放射治療2023 error)與內在器官位移(internal organ motion)兩種。

因為以螺旋斷層模式照射,並不像傳統直線加速器有照野(field size)大小的限制,直線加速器照野大多限制在40x40cm範圍內,螺旋式照射可由頭部旋轉到足部,沒有照野連接的問題。 而且此種照射方式可不必像傳統照射時需額外加楔型板(wedge)、補償器(compensator)或填充物(bolus)等輔助工具,減少技術人員因複雜操作而發生的錯誤機率。 治療適應症 多模式放射治療儀除了可以執行強度調控及影像導引兩項先進技術外,另一長處是在每天治療腫瘤過程當中,均可利用斷層掃描影像評估治療腫瘤效果,使專科醫師能在一段時間內,得知腫瘤縮小的程度,進而評估是否可把照射範圍縮小,減少副作用發生的機率。

螺旋刀放射治療: 螺旋刀、真光刀 癌症放射線治療為何要用一堆「刀」?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自 螺旋刀放射治療2023 2015 年起,健保對符合資格的早期肺癌和肝膽單一病灶癌友提供給付,其他癌友則需自費,價格隨選擇的機型如電腦刀、銳速刀等而有不同。 標靶治療利用分子生物學,針對各種影響腫瘤細胞增長的分子,集中消滅癌細胞。 從愛與關懷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保險,回歸到保障的本質,透過輕鬆的圖文來說明保險,使保險變得好Easy,讓大家能夠做保險的主人。

螺旋刀放射治療

另外,配備微細多葉準直儀以強度調控技術來治療不規則形狀腫瘤,並且能有最佳化的腫瘤劑量分布。 諾力刀可以使用非頭架固定方式運用於多次數的治療,以減少單一次高劑量照射所可能引發的副作用。 在顱外身體各部位的治療,諾力刀可運用互成直角的兩個X光射源做影像導引定位放射治療(IGRT),治療前以確保治療位置的準確性,但仍無法在治療中作位置即時的修正。 螺旋刀的精確度與光子刀、加瑪刀等機種相近,可是對於大於 4 公分 、體積過大而不適合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的腫瘤,螺旋刀仍能完成精準治療。 4.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在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兩側加裝一對機械手臂並配有KV影像系統,可以進行即時性電腦斷層掃描及影像融合。 患者常因治療前姿勢或治療中呼吸因素發生照射「靶點」移動,因此在每次行放射線治療前可用影像確認治療部位有無位移,並立即修正;治療中可以透過呼吸調控系統 (respiratory gating system) 做即時性呼吸監測,在設定的呼吸幅度範圍內才能有效執行放射線照射,以減少正常組織不必要的照射。

螺旋刀放射治療: 弧形刀、螺旋刀...一次看懂「癌症放射治療」,最高要花35萬!

1902年居禮夫婦發表一篇科學論文提到:在鐳輻射下,病變或腫瘤細胞比健康細胞死得更快,開啟了醫用放射線對腫瘤研究與治療的里程碑。 1960年代,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相繼問世,取代傳統的鈷-60治療機, 提高放射線治療的精準性與安全性。 由於治療方式會根據腫瘤部位與大小、病況判斷,且每間醫院的設備與收費標準不盡相同,上述放射治療費用僅供參考,詳情請洽醫院詢問詳細狀況喔。 治療前須先到醫院,確認治療的部位,並標示出照射範圍、製作固定器具等等,由於療程不只一次,所以在開始治療後,須定期回診追蹤病況,並持續治療,但因各個放射治療所需流程不全然相同,故實際仍須依醫生判斷為主。 整體而言,現今的放射治療技術已較過去有長足的進步,一般的治療機器均能夠符合高精確程度的治療需求。

螺旋刀放射治療

相較之下螺旋刀每次治療前,會先對病患進行 360 度電腦斷層掃描,與原始治療計畫的影像作比較,找出相關三度空間的誤差,立即修正為最精確位置後,再由電腦操控對腫瘤細胞做多角度的照射,藉此有效地校正體位與體內腫瘤及器官的變動確保治療的準確度,提昇治療品質與效率。 螺旋刀放射治療2023 6.螺旋刀 (TomoTherapy)  是一種全新設計觀念的直線加速器治療機,機頭中的直線加速器可以做360 旋轉,並配合治療床同步移動,放射線射束路徑猷如螺旋般的經過身體,其運作方式與機器外觀非常像電腦斷層掃描儀,故又稱為「螺旋式電腦斷層放射線治療機」。 螺旋刀的照射範圍可以長達 160 公分 (傳統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照射範圍只有 40公分),可應用於全身性骨髓移植照射,劑量分佈可均勻投射在全身骨髓上,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

螺旋刀放射治療: 螺旋刀,真光刀,瑞速刀,弧形刀,質子刀,電腦刀,是用什麼刀在治療??

由於治療中腫瘤位置多少會因為位移造成誤差,例如攝護腺癌、膀胱癌會隨著膀胱與直腸充滿的程度改變,且治療後腫瘤縮小引起的位置改變也相當顯著。 影像導引,在病患不改變體位固定模具的位置情況下,快速的作一個電腦斷層影像,快速的比對位置、校正,再予以治療,這個過程能大幅降低放射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 調強適形放療主要適合於前列腺癌、鼻咽癌、頭頸癌、甲狀腺癌、腦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 應用調強適形放射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腫瘤內劑量,降低附近正常組織的劑量,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和後遺症,提升病人治療後的生活質素。 如調強適性放射治療前列腺癌,可使病灶劑量由68Gy提高到81Gy,3年控制率由48%提高到94%,直腸副作用由57%降為2%;調強適形治療鼻咽癌可保護腮腺避免口乾,對於接近眼睛或視神經的鼻咽瘤,則能避免輻射線對視力的影響。 放射技術,可分二維 ( 2D ),三維適形 ( 3D-Conformal )及調強適形 (IMRT)等。

  • 某些不適合接受一般放射治療的情況,例如腫瘤生長形狀特異,貼近重要的危急器官,仍有機會透過TomoTherapy進行治療。
  • 由醫師、專任護理人員、物理師與技術師共同合作,提供完善的放射治療之醫護照顧,2003年11月起,開始以「強度調控放射治療」之先進技術服務病患,提升病患生活品質;2006年7月起開始以「影像導引放射治療」領先技術使用於癌症病人放射治療,進一步實現精準治療的目標。
  • 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及標靶治療是目前治癌標準療法,多重模式 (Multimodality) 治療是必然的選擇,例如手術結合輔助性放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甚至配合中藥免疫調節等;「量身訂做」 (Tailor, mosaic or individulized) 的個人化癌症治療是未來的趨勢。
  • 另一方面,電子機械技術的進步,三維斷層電腦掃瞄 ( CT Scanning ) 流行,促成新的放射治療機器與技術的進展。

理想放射線治療目標,是希望同時達成:腫瘤治療效果好,以及週邊正常組織副作用低。 然而,這兩者間常存在著衝突與矛盾,因為在技術與設備相同的前提下,腫瘤劑量的提高,勢必代表更高的正常組織的劑量。 放射治療醫師必須在治療效益和副作用之間尋求平衡,而許多新式放射治療技術與設備,亦是朝此一目標不斷突破與發展。 截至2012年,國內的放射治療儀器,共有5台電腦刀(cyberKnife),7台加馬刀(Gamma Knife),45台近接放射治療機,140台的直線加速器(LINAC),其中直線加速器是標準放射治療的主力設備。 本文的主角-影像導引斷層式治療儀(TomoTherapy),又稱螺旋刀-則已有18台裝設完成。 TomoTherapy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放射技術團隊歷經十多年研發,於2002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成為正式之腫瘤放射治療儀器。

螺旋刀放射治療: 螺旋刀,真光刀,瑞速刀,弧形刀,電腦刀真的差很多嗎??

本院的化療中心緊隨國際腫瘤科的治療方向,應用最新的化療藥物,提高治癒癌症的機會。 筆者補充:海福刀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  利用大面積的超音波探頭,發射較強的能量聚焦於腫瘤上,與放射治療的各種「刀」原理不同。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 (Roentgen) 發現 X 射線及1898年法國科學家居禮夫婦 (Pierre and Marie Curie) 發現鐳錠後,於1899年首次以鐳錠治療皮膚腫瘤。

3.弧形刀(VMAT)、銳速刀(RapidArc):弧形刀及銳速刀,會在治療過程中,以360度旋轉來治療,故適用全身各部位腫瘤,但其治療範圍為40公分左右,多用於頭頸癌、攝護腺癌、肝癌、肺癌、骨盆腔腫瘤等。 螺旋刀則是一台短隧道狀的機器,X 光發射器一圈一圈旋轉,治療床一邊向前推進,因此治療範圍最多能籠罩約160公分的長度,大腫瘤也難不倒它,不過即時追蹤腫瘤的能力便比不上電腦刀。 各種刀其實指的就是廠商研發出來的不同放療機器,簡單來說,它們彼此間的差別在於「定位腫瘤的方式」和「治療範圍的大小」不一樣。 其實這些琳瑯滿目的「刀」都是光子治療,並不是真的有一把刀,只是一種比喻,用來形容醫師透過放療儀器操控高能量X光束,可以宛如揮下手術刀一般精準殲滅癌細胞,達到和開刀切除腫瘤相似的效果。 近接療法透過導管將高劑量放射性藥物直接導入病人體內,近距離接觸及撲殺腫瘤。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治醫師,a 螺旋刀放射治療 Radiation Oncologist。

螺旋刀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

4.螺旋刀(Tomotherapy):螺旋刀是所謂的螺旋光子刀系統。 其可治療的範圍為全身約160公分,因此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腫瘤,如腦瘤、頭頸部的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肺癌、肝癌、婦科癌症、攝護腺癌等。 現時一般直線加速器的治療範圍最長只有40厘米,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的治療範圍則可達135厘米,可一次性照射大範圍的治療區域或全身多處的腫瘤病灶。 螺旋刀放射治療2023 本院的腫瘤科中心提供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及抗腫瘤藥物治療,服務範圍包括診斷、為病人設計、定位、核實以至執行整個療程及療後的護理。 鍾道生主任表示,常在診間聽到病人說「第四期是代表有遠端器官轉移」。 但是,有轉移不代表是末期,目前可以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 A B R/ S B R T)來處理。

銳速刀、弧形刀、亞瑟刀、真光刀的名字雖然不同,都是強調動態體積調控弧形治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簡稱 VMAT)或是強度調控弧形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簡稱 IMAT)的特性,只是機器構造不一樣。 VMAT/IMAT可說是強度調控(IMRT)和影像導引技術(IGRT)的結合體,「弧形」指的則是 X 光發射器能從360度射出射線,因為角度切得細,所以更能包覆形狀不規則的腫瘤。 另外,國內稱為速鋒刀、快活刀、快弧刀、迅弧刀等的放療機器,也都屬於這一系列。 一般來說,螺旋刀治療會需要比傳統治療長一些的治療時間,約花費 10 至 30 分鐘。 治療中經由紀錄能瞭解腫瘤大小的變化軌跡,累積記錄腫瘤與周遭組織的劑量,作個人化劑量修正,達到目前其他放射線治療技術無法做到的劑量分佈與精確性。 在每個放射束(照射野)內分為許多子野,子野的放射強度是不一樣的(故稱為調強)。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放射治療以二維技術為主,電療劑量以人手計算,最多只容許四個同一平面的放射光束,而且照射野以方形為主,未能對應腫瘤的形狀作出優化,以至放射範圍太寬鬆,未能減低輻射線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而醫生作電療規劃時,多數以平面X光片為主,即使有CT或MRI影像,也只能作為參考,未能將三維數據作實際電療設計之用。 衛生福利部公佈2014年台灣十大死因統計,國人全年死於癌症人數高達4萬6094人,即平均每11分24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已連續33年蟬聯榜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