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廈公契指引2023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第二部分是業主的按揭情況,若現任業主有按揭貸款,在查冊上會顯示由哪一間銀行提供,以及按揭的金額數目。 不過,有時按揭金額亦會顯示「All money」,意思是無限額或不定額按揭,即日後業主再加按時,業主與銀行不必再簽按揭契,只需簽訂較簡單的貸款協議。 「根據大本廈公契規,所有業主及住戶,均不可以在單位內飼養會對其他業戶或住戶造成滋擾之狗隻、寵物或動物。請各住戶嚴格遵守及將所飼養之狗隻帶離本廈範圍」由於住戶不能在單位內飼養寵物,令兩夫婦如意算盤未能打響。 然而當她卻細心看看該份通告,卻發現中英文版本內容,意思卻並不完全相同。 地 政 總 署 發 出 的 同 意 書 可 顯 示 土 地 已 補 地 價 。 然 而 , 有 關 的 同 意 書 不 一 定 已 在 土 地 註 冊 處 註 冊 。

大廈公契指引

筆者自小學開始在美孚居住,數十年來經常在舊樓林立的深水埗區遊走,見證不少舊樓因為缺乏保養,居民生活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 根據市建局的資料,現時全港約有10,200幢私人住用或商住混合樓宇的樓齡達50年或以上,當中約1,400幢位於深水埗區。 不過,樓宇是否仍適宜居住,重點不在於樓齡,而在於大廈的結構安全和宜居程度。 就以筆者居住、屹立深水埗區半世紀的美孚新邨為例,由於定期進行維修保養,令樓宇維持良好狀況,並連帶為樓宇保值,可謂樓宇保養維修的良好示範。 大廈公契指引2023 在法團成立前,業主可以瀏覽民政事務總署 - 大廈管理的網頁,內容提供大廈管理的詳盡資料,例如政府的政策、民政事務總署的角色及向業主和法團提供的支援。

大廈公契指引: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根據香港金管局指引,沒有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物業的申請人,基本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為50%,按揭封頂位或定息加3%利息後,供款不可逾月入60%。 大廈公契指引2023 政府租契及大廈公契 你應詳閱政府租契(又稱「地契」)及大廈公契,兩者包含很多實用資料。 大廈公契包含的條文主要有:公用地方,釐訂管理費的準則,天臺及外牆業權的擁有權及發展商的保留權利等。 早年的大廈公契由發展商自行訂立,當中有一些條款令個別小業主的權益未能充分保障:如,一、經理人酬金釐定;二、由發展商或其指定的經理人永久管理;三、管理支出分攤方式;四、外牆及公眾地方的使用特權等。

在發表個人見解前首先必須再次聲明,筆者不是法律專業人士,所謂的對條例的理解也是自修居多,因此只能視作個人意見。 如證實裝修承辦商表現不符理想,屋邨辦事處職員會發出書面警告。 倘該失責的裝修承辦商在接獲警告後仍不糾正過失,其牌照會暫時被撒銷。 在申請列入參考名單時,合資格裝修承辦商的董事、獨資經營者及合夥人的資料須交由警方查核,待警方證實無人涉及黑社會活動後,始獲列入參考名單。 大廈公契指引 一手居屋不需更換電箱,可以增加或減少電掣位,但二手居屋電箱需要一次過更換,亦要換新電線,因舊電箱電線老化,以及不符合法例要求。

大廈公契指引: 香港大廈管理案例選集

近年,樓宇復修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坊間不同機構及媒體均就樓宇復修提供多樣的資訊和報道。 為此,市建局亦正更新改善現時為業主提供資訊和技術支援的「樓宇復修資訊通」網站,希望能更有系統地整合多元化的資訊,讓業主及市民更容易找到有關樓宇復修所需的資料和支援、不同的資助計劃及個案參考等。 另外,我們亦籌備一個集合與樓宇維修相關的專業人士、承建商、政府部門和執法機構等代表參與的「樓宇維修平台」,日後為業主提供一個一站式的資料庫,協助業主解決與樓宇維修有關的問題和困難。 房委會根據批地文件和公契規定,作為居屋/綠置居屋苑的首任公契經理人,為屋苑委聘合資格的物業管理服務公司,執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維修公用部分及設施,並協助業主監察物業管理服務公司的表現。 政府於1993年通過《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4章),為大廈管理提供了健全的法律框架。

前天公布的《建築物管理條例》檢討委員會中期報告認為,設立新的樓宇事務審裁處可能與現有的審裁處角色重疊,而報告對於提出仲裁機制甚至表示可能會出現憲制問題。 我完全不可以接受這種說法,我稍後會提出一些外國例子作參考,希望大家可以繼續開放考慮以更好的辦法解決這類問題。 我督促當局效法現有商業或貿易紛爭的仲裁機制,為建築物管理的紛爭引入一次性、具約束性的仲裁制度,因為這做法可為小業主、發展商或法團提供更多選擇,以較公平和合理的方式一次過解決紛爭。

大廈公契指引: 相關內容

各物業公契內容不盡相同,經理人必須按照公契內有關條例管理物業。 同時,公契亦賦予經理人制訂大廈守則以處理日常事務,但守則不能抵觸任何法例。 此外,公契內對業主委員會的組成、職權及業主會議均有詳細的說明。 大 部 分 公 共 屋 邨 都 是 興 建 在 政 府 土 地 上 , 而 該 地 的 使 用 權 歸 房 屋 委 員 大廈公契指引 會 所 有 , 因 此 , 土 地 註 冊 處 沒 有 公 屋 單 位 住 戶 姓 名 的 紀 錄 。

因此,有些樓盤入夥多年,因仍未符合政府的規定,而未取得滿意紙。 正如上文所述,檢討委員會現正就有關《條例》開展檢討工作,並進行了數次會議,檢視的事項包括公契經理人酬金及撤換公契經理人門檻的問題。 檢討委員會在今年一月正式運作,並希望在一年後向民政事務局提交中期報告,並就修訂《條例》提出建議方向。

大廈公契指引: 查 冊

要打破上述惡性循環,其實可透過設立特別基金(Special Fund)或儲備金(Sinking Fund)解決。 大廈公契指引 維修儲備金的目的,是在樓宇進行大型維修工程時,有充足儲備資金支付費用,不用業主即時供款大額集資。 基金一般從業主每月繳付的管理費當中,抽撥一部份款項作定期供款,並存放於一個專款戶口中,而有關款項不能用於支付大廈的日常管理開支。 當大廈法團議決進行較大型的公用地方或設施的維修及更換工程,又或要應付突如其來的維修支出時,才可以動用這筆儲備資金。

大廈公契指引

不過有關恆常檢查一般只局限於樓宇的公用設施如升降機、消防設備及中央空調設備等,而沒有為會影響樓宇安全及壽命的樓宇結構、外牆飾面和天面物料等方面,訂明定期檢驗和保養周期的指標。 我們因此建議《大廈公契指引》可考慮加強要求發展商,在工程和裝置的保養手冊制定為樓宇安全檢驗和保養的周期和程序,讓業主清楚知道何時應委任合資格人士為樓宇進行預防性檢驗,以確保大廈樓宇安全及進行適時維修保養,以保持樓宇的良好狀況。 大廈公契指引 主席,分層單位業主這個概念始於上世紀50年代,隨着分層出售單位成為主流,為了保障小業主權益、釐清業主、發展商和管理人的角色,政府在1970年6月制定了《多層建築物(業主法團)條例》,為成立法團訂立了一個初步法律框架。 地政總署亦在1987年發出“大廈公契指引”,要求發展商按照指引起草公契條文。 其後,《多層建築物(業主法團)條例》再發展成為於1993年通過的《建築物管理條例》。

大廈公契指引: More in 業主Tips:

留意載於售樓說明書和價單內的物業面積資料,以及載於價單內的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第621章)(下稱「條例」),賣方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住宅物業的面積和價格。 然而,藉着「地政總署預售樓花同意方案」 這個行政程序,法律諮詢及田土轉易處(下稱「本處」)可發出預售樓花同意書,准許預售未建成單位。 大廈公契指引 過去,政府一直透過修訂法例和行政措施的框架,以及為業主提供不同的財政支援計劃,提高業主定期維修保養樓宇的意識及推動業主積極參與。 早於1970年政府已制定《多層建築物(業主法團)條例》,並在1993年進一步修訂改稱為《 建築物管理條例 》,以便業主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同時賦予他們具體的權責管理大廈的公用部分,讓業主合力履行管理大廈的責任。

  • 至於按《條例》第4條提出申請方面,根據土地審裁處的資料,在二○○八年及二○○九年,各有1宗按《條例》第4條提出的申請,但是該處並沒有有關管委會是否已成立的資料。
  • 妥善維修保養樓宇是業主的責任,為樓宇進行「預防性維修」,及早制定適時的維修保養計劃及時間表,能有效保持樓宇及設施的良好狀況,避免一旦耗損情況「積勞成疾」,所需的維修成本將更高昂,亦有機會危害公眾安全。
  • 情況就是大廈公契那樣,第一個小業主就得與發展商簽大廈公契(俗稱簽頭契);簽好後,其他隨後的小業主都得接受。
  • 如 入 伙 紙 沒 有 註 冊 ( 即 本 處 沒 有 有 關 紀 錄 ) , 可 向 屋 宇 署 申 請 副 本 。
  • 《條例》第3A條訂明,可由擁有不少於20%總業權份數的業主向民政事務局局長申請委任召集人。
  • 若果考慮選用這些承辦商,最好預先向市面其他裝修公司查詢裝修費,作出比較後才決定選用與否。

就此,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總署)於二○一一年十一月推出了「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顧問服務計劃)和「居民聯絡大使計劃」,為「三無大廈」提供支援服務。 大廈公契指引2023 大廈公契指引2023 (二)及(三)由於「三無大廈」業主和住戶缺乏平台討論和處理共同關注的問題,往往難以有效管理這些大廈。 相對較舊的「三無大廈」若缺乏適當管理和維修,可能導致樓宇失修,也可能影響樓宇和公眾安全。

大廈公契指引: 大廈公契樣本: 大廈公契具法律約束力

業主亦可查閱政府租契(包括任何批地條件)、佔用許可證(由屋宇署發出)、核准建築圖則(由屋宇署核准)及/或分區計劃大綱圖(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以核實法律准許的用途。 不過,這都是技術性質的文件,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可能不易閱讀和正確理解。 1000萬以下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6成或500萬按揭,較低者,而1000萬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5成按揭。 傳統按揭轉介公司一般需要客戶查詢前先填上按揭轉介表,並遞交大量私人資料(例如姓名、電話、樓宇等),按揭轉介公司才提交服務,在這過程不但需時,以及要披露大量個人資料。 物業現由Chow Wing Man和Chung Yuet Lin以「聯權共有人」身分共同擁有物業。 有需要時,委聘建築專業人士或法律顧問,根據大廈公契條文要求負責人徹底解決滲水問題,或甚至就損失提出索償。

大廈公契指引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