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海上撒灰6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海上撒灰

現時,各紀念花園牌匾的指定尺寸為150毫米(闊) X 55毫米(高)。 紀念牌匾的右下角,按個別場地的規定,需要刻上食環署為每個紀念匾位所訂的編號(例:A028),而每個字須清晰可見。 要令绿色殡葬获公众接纳为处理先人骨灰的首选方式,我们明白过程需时。 如参观当日上午7时或之后,香港天文台悬挂任何台风信号、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当日的所有行程将会取消。

海上撒灰

有關申請數目在過去三年有顯著增長,從 2007 年的 160 宗增加至 2009 年的 279 宗,顯見市民已開始接納這種環保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 然而,目前只有少數非政府機構及私營公司提供渡船服務供此用途,為推廣海上撒灰的風氣,食環署決定推出此項服務,方便市民。 ■ 申請自行安排船隻或使用食物環境衞生署免費渡輪服務於海上撒放先人骨灰的人士,均須為“領取骨灰許可證”[FEHB 153]的持證人。 為鼓勵市民選用環保葬儀,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設有十三個紀念花園及在指定香港水域為市民提供免費撒灰服務,供市民處理離世者的骨灰。 這些環保葬儀方式可持續發展,亦符合圓滿人生和回歸自然的信念。

海上撒灰: 骨灰的處理

申請人必須攜帶已填妥的申請表格、先人之「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此項不適用於仍存放在政府火葬場內的骨灰。 申請人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 ,本署職員在約見申請人時,申請人須提供有關文件正本以供核實。 市民可以向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申請自行安排船隻把先人的骨灰撒在香港水域內3個指定的範圍,包括塔門以東[1]、東龍洲以東[2] 及 西博寮海峽以南[3]。 如申請獲得批准,必須在食環署指定的時間、日期和地點將先人骨灰撒海。 自 2007 年 7 月起,食環署推行新的申請程序,方便市民在指定海域 ( 即東龍洲以東、塔門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 ) 撒放先人骨灰。

除免费渡轮撒灰服务外,自二○一四年清明节,食环署亦于每年的春秋二祭前后安排免费纪念航程,邀请及接载曾使用免费海上撒灰服务的人士,前往有关的指定海域悼念先人。 海上撒灰2023 由于市民对免费渡轮撒灰服务反应良好,食环署进一步增加渡轮班次至每周六(公众假期除外)出发。 渡轮服务于指定日期上午九时由北角东渡轮码头出发,前往西博寮海峡以南或东龙洲以东海域,每次可接载二十五名申请人,而每位申请人可携同十名家人或亲友出席仪式。 申請人或獲授權人士可到任何一間「 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辦理申請。 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食環署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安排免費渡輪服務(如適用)及遞交「領取骨灰許 可證」正本。

海上撒灰: 申請安裝紀念牌匾

船上亦有食環署專人協助家屬提供開設網上悼念網頁的服務,日後家屬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追憶及悼念先人。 由於市民對免費渡輪撒灰服務反應良好,食環署進一步增加渡輪班次至每周六(公眾假期除外)出發。 渡輪服務於指定日期上午九時由北角東渡輪碼頭出發,前往西博寮海峽以南或東龍洲以東海域,每次可接載二十五名申請人,而每位申請人可攜同十名家人或親友出席儀式。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五倍,由二○○七年的一百六十宗申請,飆升至二○一五年的超過八百宗。

■ 申請人亦可填妥適用的申請表格,並傳真或郵寄至上述任何一個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或於網上填寫電子表格及遞交申請。 食物環境衞生署接獲表格後會聯絡申請人,安排遞交“領取骨灰許可證”[FEHB 153]正本。 「綠色殯葬」鼓勵人們以環保及可持續推行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如風葬、天葬、冷凍葬或水焚葬等形式。 在香港,近年就越來越多人使用紀念花園撒灰及海上撒灰服務,追思同時綠化環境,讓先人更快回歸大自然。

海上撒灰: 海上撒灰

食环署一般可于收到已填妥申请表格日期起计的五个工作天内批核,而申请人或获其授权人士可选择由递交申请表当日起计十个星期内的任何一次指定渡轮服务。 市民除可把火化后的人类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坟场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本署纪念花园等之外,在取得食物环境卫生署的批淮,亦可把人类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内。 巿民在渡船上可進行簡單悼念儀式,惟不可製造滋擾或妨礙他人的行為或活動。 由於傳統土葬佔地,骨灰龕位亦甚少循環再用,讓可供土葬用的墓地或骨灰龕場資源越來越少,長久而言對有限的土地資源所帶來的累積壓力比陽宅更甚。 因此,政府推行綠色殯葬作為一種更環保及可持續處理先人骨灰的方式。

海上撒灰

使用更大型的渡輪,可為市民提供更安穩的航程及舒適的環境,亦可提供更寬敞的場地,讓家屬進行悼念儀式。 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親友進行悼念儀式,亦備有設施方便進行不同宗教儀式。 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撒放鮮花瓣,讓花香陪伴先人骨灰回歸自然。

海上撒灰: 海上撒灰 我在子女的陪同下,把丈夫的骨灰徐徐撒放大海。 我的丈夫愛海,所以他選擇離開後回歸大海。 丈夫生前知道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供海上撒灰服務, 覺得十分適合自己,特別囑咐我們在他身故後 要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把丈夫的骨灰撒進海中, 就像讓他回家。

要令綠色殯葬獲公眾接納為處理先人骨灰的首選方式,我們明白過程需時。 此外,申請人在繳付所需行政費後,亦可為先人在其撒放骨灰的紀念花園匾牆上安裝牌匾紀念先人,牌匾上可以展示先人的照片。 申請人可親自或委託授權人提出申請, 把填妥的申請表格連同「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親身遞交往上述辦事處。 每個申請人可帶同最多10位家屬上船,如果需要攜同更多人士出海,可在申請時提出,食環署會按情況再作適當安排。 參觀時,食環署會安排專人作簡介,唯參觀人士必須保持安靜,切勿拍攝先人骨灰撒放過程,以及避免對使用撒灰服務人士造成滋擾。 為提升市民對海上撒灰服務的認識,食環署現於每月安排一日(星期六)提供有限名額予市民報名參觀海上撒灰渡輪服務,費用全免。

(1) 海上撒灰2023 参观人士必须于参观当日于上午8时45分前到达北角东渡轮码头登记,逾时不候。 海上撒灰2023 海上撒灰 除此之外,食環署於2010年6月推出「無盡思念」網站,家屬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追憶及悼念離世者。 只要輸入逝者的姓名,便可搜尋及瀏覽已上載公開的紀念網頁,亦可留言表示對逝者的思念。

海上撒灰: 自行安排船隻 / 免費海上撒灰渡輪服務

根据现行的做法,龛位甚少循环再用,长久而言对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所带来的累积压力比阳宅更甚,因为阳宅始终会由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循环使用。 因此,依靠新骨灰龛位的供应来处理骨灰,长远而言并非可持续的方法。 填妥的申请表格须于拟撒灰日期前最少十天送达食环署香港或九龙坟场及火葬场办事处。

海上撒灰

食環署轄下共有11個紀念花園,環境優美寧靜、種有四季花木,並豎立紀念碑牆,供欲鑲嵌先人紀念牌匾的市民使用。 市民在紀念花園進行告別儀式時,可親身或由食環署專人代為撒放先人骨灰,費用全免。 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親友進行簡單悼念儀式,亦有唔同設施方便進行各種宗教儀式。 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撒放鮮花瓣,等花香陪伴先人骨灰回歸自然。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人類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本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批淮,亦可把人類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內。 为鼓励市民选用环保葬仪,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设有十三个纪念花园及在指定香港水域为市民提供免费撒灰服务,供市民处理离世者的骨灰。

海上撒灰: 每位申請人可攜同七名家人 或親友出席儀式,如有需要, 申請時可向食物環境衞生署 提出增加參加儀式的人數。 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 親友進行悼念儀式,亦備有 設施方便進行不同宗教儀式。 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撒放 鮮花瓣,讓花香陪伴先人骨灰 回歸自然。

下一次活動將於2023年重陽節期間舉行,有關詳情將於2023年8月公佈。 如參觀當日上午7時或之後,香港天文台懸掛任何颱風信號、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日的所有行程將會取消。

  • 這些環保葬儀方式可持續發展,亦符合圓滿人生和回歸自然的信念。
  • 為鼓勵市民選用環保葬儀,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設有十三個紀念花園及在指定香港水域為市民提供免費撒灰服務,供市民處理離世者的骨灰。
  • 申請人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 ,本署職員在約見申請人時,申請人須提供有關文件正本以供核實。
  • 除免费渡轮撒灰服务外,自二○一四年清明节,食环署亦于每年的春秋二祭前后安排免费纪念航程,邀请及接载曾使用免费海上撒灰服务的人士,前往有关的指定海域悼念先人。
  •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 2010 年 1 月 23 日開始提供免費渡船服務,方便巿民將先人骨灰撒海。
  • 申請人亦可傳真或郵寄申請表格往上述辦事處,或於網上填寫電子表格及遞交申請,食物環境衞生署在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及安排申請人遞交「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

食環署會在每星期六上午,安排渡船從西灣河公眾碼頭出發,前往東龍洲以東海域(見附圖於附件),讓巿民在該處進行撒灰儀式。 渡船服務每次可接載不多於十位申請者,而每位申請人可帶同最多七名家庭成員及親友出席儀式。 海上撒灰服務需預先申請,填妥好申請表格後,響擬撒灰日期前最少10日送達食環署香港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 食環署一般可於收到已填妥申請表格日期起計的5個工作天內批核,而申請人或獲其授權人士可選擇由遞交申請表當日起計10個星期內的任何一次指定渡輪服務。 每年春秋二祭前後,食環署會安排免費紀念航程,邀請同接載曾使用免費海上撒灰服務的人士,前往有關的指定海域悼念先人。

海上撒灰: 免費海上撒灰服務介紹

现时大部分家属使用食环署提供的免费渡轮服务,亦有部分家属自行安排船只出海。 为提升市民对海上撒灰服务的认识,食环署现于每月安排一日(星期六)提供有限名额予市民报名参观海上撒灰渡轮服务,费用全免。 参观时,食环署会安排专人作简介,唯参观人士必须保持安静,切勿拍摄先人骨灰撒放过程,以及避免对使用撒灰服务人士造成滋扰。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骨灰安放在私人或公眾骨灰安置所外,亦可選擇撒放在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轄下9個骨灰安置所內的13個紀念花園。

海上撒灰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人類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環署的批淮,亦可把人類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的三個指定地點內。 申請人亦可傳真或郵寄申請表格往上述辦事處,或於網上填寫電子表格及遞交申請,食物環境衞生署在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及安排申請人遞交「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 “海撒”服務是香港首創的專業海上管家服務,我們將海上撒灰地點座標記錄在精美的手飾上,每個座標都是獨一無二的,記錄家屬對先人或竉物的愛。 遊艇款式方面選用寛敞的中式遊艇配上宗教佈置,我們會安排整個流程,由醫院出殯至租船海葬,目的希望使家屬能用最舒適的心情完成整個撒灰儀式。

海上撒灰: 骨灰的处理

海上撒灰方面,現時食環署於每個週六,皆提供免費渡輪服務,由北角東渡輪碼頭出發,每次服務最多接受25宗申請,而每位申請人最多可攜同10名家人或親友,出席告別儀式。 渡輪上除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和親友,進行不同宗教的告別儀式,又提供水溶性膠袋以盛載骨灰,以及鮮花瓣作祭祀,但不得將食物、祭品或其他任何物品拋進海中。 海上撒灰2023 海上撒灰2023 市民亦可申請自行安排船隻,於指定海域包括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撒放先人骨灰。 ■ 近年海上撒放先人骨灰漸趨流行,親屬可申請自行安排船隻或使用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供的免費渡輪服務,前往指定海域撒灰。

海上撒灰

(3) 如参观当日上午7时或之后,香港天文台发出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或一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参观将会取消。 海上撒灰2023 參觀人士必須於參觀當日上午8時30分前到達北角東渡輪碼頭登記,逾時不候。 食環署於2023年清明節期間舉辦的5個免費海上追思活動(分別於3月19日、24日、4月2日、14日及30日)已完滿舉行。

海上撒灰: 免費海上撒灰,免費海上撒灰服務,海上撒灰介紹及申請,海上撒灰服務費用全免

这些环保葬仪方式可持续发展,亦符合圆满人生和回归自然的信念。 根據現行的做法,龕位甚少循環再用,長久而言對我們有限的土地資源所帶來的累積壓力比陽宅更甚,因為陽宅始終會由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循環使用。 因此,依靠新骨灰龕位的供應來處理骨灰,長遠而言並非可持續的方法。 政府鼓勵市民預先計劃身後事的安排,並將其心願告知家人或親友,亦鼓勵市民選用環保棺木,減少火化時釋放的污染物質。 火化後的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本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批淮,亦可把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內。 过去数年选择海上撒灰的人数增长达五倍,由二○○七年的一百六十宗申请,飙升至二○二二年的超过一千宗。

食環署提供渡輪服務,免費接載巿民進行骨灰撒海儀式,渡輪可接載超過300個乘客。 大部分家屬都係坐免費渡輪出海,亦有部分家屬自行安排船隻出海。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五倍,由二○○七年的一百六十宗申請,飆升至二○二二年的超過一千宗。

海上撒灰: 海上撒灰服務

現時大部分家屬使用食環署提供的免費渡輪服務,亦有部分家屬自行安排船隻出海。 除免費渡輪撒灰服務外,自二○一四年清明節,食環署亦於每年的春秋二祭前後安排免費紀念航程,邀請及接載曾使用免費海上撒灰服務的人士,前往有關的指定海域悼念先人。 填妥的申請表格須於擬撒灰日期前最少十天送達食環署香港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 海上撒灰 海上撒灰 食環署一般可於收到已填妥申請表格日期起計的五個工作天內批核,而申請人或獲其授權人士可選擇由遞交申請表當日起計十個星期內的任何一次指定渡輪服務。

海上撒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