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運頭塘邨平面圖10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運頭塘邨平面圖

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東鐵上水站附近的彩園邨,於1982年落成,共設4座舊長型住宅大廈及2座三座相連工字型。 另一方面,最新興建的公共屋邨是皇后山邨, 於2021年落成。 與上水相比,粉嶺在回歸後的發展較爲平穩,主要體現在居民人數的增長。 1999年至2003年間,粉嶺南牽晴間、昌盛苑、雍盛苑及聯和墟東北面三個私人住宅項目相繼入伙,粉嶺法院大樓及粉嶺健康中心亦於千禧年後於粉嶺站北面落成。 隨着粉嶺南政府綜合大樓於2014年落成及粉嶺南公共圖書館於2016年啟用,粉嶺新市鎮的建設大致上宣告完成。 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粉嶺更先後有兩間戲院分別在粉嶺名都和聯合墟新建的逸峯廣場開業。

獨立後的北區面積約136.53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7倍,是香港第四大行政區,與新界西貢區相約,但政府在標示區內地方的地址時大致上仍然沿用「上粉沙打」時期的內部區劃[註 3],使北區成爲極少數有明確內部分界的地區,而當地居民普遍都認可這種「官方分區」。 1990年,政府開始進行百福村內公營房屋地段的收地及清拆工程,並於1993年動工及接受申請[7],而相關公共屋邨及居屋地段亦分別命名為『嘉福邨』及『嘉盛苑』,並於1995年正式入伙[2][8]。 沙頭角的中英街熱潮則因港澳個人遊政策開放、內地旅客可以通過申請個人遊簽證自由出入香港而漸趨平靜。 由於與香港沙頭角爲鄰的深圳市鹽田區本身並非深圳市中心地段,且遠離各大火車站,至今未通地鐵,當內地民衆不需要再依靠中英街香港一側的商店採購港貨時,當地對旅客的吸引力便大大降低。 然而隨着2012年後香港禁區邊境的逐步開放,有不少香港市民對沙頭角一帶原來位處禁區、外人無法進入而保存原好的村落和自然生態感興趣,開始出現「前邊境禁區遊」等深度旅遊項目。 廣田邨(英語:Kwong Tin Estate),興建之際曾經命名為「藍田南邨」[1],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藍田碧雲道160-172號,屬藍田南發展計劃的第三期,於1989至1990年期間動工,1992年落成入伙。

運頭塘邨平面圖: 大埔新峰花園3房 零議價以700萬元獲同區用家承接

當時的日軍亦無必要長途跋涉地把市民的屍體從市區運入新界。 運頭塘邨平面圖2023 雖然與戰爭無關,但香港開埠初期,和合石已開闢墳場,經歷過天災,例如甲午風災,其中一些冇人認領屍會運到大埔附近安葬,運頭塘就是其中之一。 運頭塘(英語:Wan Tau Tong)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南部的一個地方,現在主要為住宅用地。

運頭塘邨平面圖

商場主要租戶包括私家診所、補習社、理髮店、順豐速運、日本城、惠康超級市場及7-11便利店。 商場2樓設白普理廣田社區健康中心、社會福利署藍田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和小童群益會。 207A鋪則設有自助提取貨物櫃「順便智能櫃」[5]。 邨內設有4座大廈,主要由房屋署建築師負責屋邨總體設計,並且聘請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共同負責屋邨設計[2]。 當中廣靖樓是全港首座和諧三型大廈,亦為全港首座竣工的和諧式大廈[3]。

運頭塘邨平面圖: 公共設施

大體而言上水市中心的商業活動更發達,而粉嶺則爲行政中心和工業中心。 至2020年代,上水西部的古洞北亦將發展成新一代的新市鎮,但由於多番爭議下古洞新市鎮的發展規模被限縮,預計僅有6萬人口入住,與原來的粉嶺和上水新市鎮的規模相差甚遠,再加上粉嶺/上水新市鎮將會繼續向梧桐河方向擴張,故此在可預見的將來粉嶺和上水仍然會是北區的地區中心。 運頭塘邨平面圖2023 北區[註 1](英語: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79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 運頭塘邨平面圖 北面與廣東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四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香園圍邊境管制站)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 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

運頭塘邨平面圖

第一期於1991年9月落成,而第二期於1992年12月落成。 運頭塘邨是大埔其中一個建在實地而非填海地的公共屋邨,原址是於 年清拆的白橋仔、桃源洞和陶子見村的村舍和農地,以及改道前的大埔河。 德雅苑(英語:Tak Nga Court)與運頭塘邨第二期同期落成,共一幢樓宇,於1991年12月起接受申請,並於1992年12月23日入伙[4],成為香港最後一幢入伙的Y型居屋大廈以及香港最後一幢Y型大廈。

運頭塘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運頭塘村1座 運來樓

領展在2016年4月以8.1億出售大埔運頭塘商場予駿昇投資(香港)有限公司,業主為連鎖鞋店Union的老闆。 業主將花費6,000至7,000萬裝修商場,更曾要求商場內的六間老店必須在2017年1月中遷出。 包括1991年開業的「其昌文具公司」及「大埔玩具文具精品」等[13]。

上水站西北方的工貿大廈在2010年後逐漸變成區內水貨貨物的貨倉和集散地,每天由來水貨客從大廈領取貨物後通過東鐵線帶貨到深圳,雖然有意見批評該區工貿大廈被用作水貨倉是推動區內水貨活動的發展且違背了該地設立工貿大廈的初衷[8],但這種現象也舒緩了水貨活動對上水市中心一帶造成的人流壓力。 1978年政府在北區發展第二代的香港新市鎮,名爲粉嶺/上水新市鎮。 運頭塘邨平面圖2023 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的20年間,上水和粉嶺迅速建立起現代化的社區和商業中心,高樓林立,不過其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仍然較大部分新市鎮爲低。

運頭塘邨平面圖: 大埔運頭塘邨中層戶 以綠表價218萬元承接

政府亦計劃興建北環線接駁西鐵線與東鐵線以至建設支線到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 落馬洲支線亦已因應規劃預留位置,以便日後於古洞設站。 發展局表示,除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外,新界北部仍然有大片未被開發的土地(包括從邊境禁區釋放出來的土地)可以考慮作為應付香港土地供應需要;特首梁振英在《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更提出,規劃署將會就新界北部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研究[22][23]。

現時主要租戶包括萬寧、OK便利店、日本城、百佳超級市場、759阿信屋、百分百餐廳、大班麵包西餅、佳寶市集、藥行、圓玄學院粉嶺社會服務中心、富璟護老院、士多、診所和教育中心等。 北區是香港最後一個仍有「鄉村車」營運的行政分區,分別是來往馬草壟至上水巡撫街的馬草壟鄉村車以及來往萬屋邊至粉嶺和豐街的萬屋邊鄉村車。 領展於2015年10月出售廣田商場後,新業主「友文投資」於2016年4月向租用商場2樓的5間非牟利機構更新租約,徵收優惠租金外的一筆高昂管理費,加租近85%。 房委會指已發信提醒商場業主只可向有關機構收取優惠租金,不得收取管理費或其他費用[6]。 嘉福商場樓高2層,總樓面約59,053平方呎,以街舖為主。 領展在2015年10月以逾5.88億元出售商場,買家為小巴大王馬亞木等相關人士[10]。

運頭塘邨平面圖: 公共屋邨

北區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上水存在的矛盾也成爲2010年後越演越烈的香港與內地矛盾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對水貨活動的不滿情緒引發了2012年的「光復上水站」事件,上水與元朗及屯門等地出現的性質相近的社會矛盾也是日後的「香港本土化運動」乃至「香港獨立運動」的一個社會背景因素。 它在1998年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運頭塘邨平面圖 在整個運頭塘邨發展計劃中本來有六幢樓宇,後來於落成前改為居屋出售並將其中的第三座及第四座改為居屋出售,成為「逸雅苑」,而第六座亦改為居屋出售,成為「德雅苑」,令運頭塘區內共計有三苑一邨,居屋比例較大埔區內的富亨邨、富善邨、廣福邨、太和邨等為高。 2010年後,香港現有城市土地發展已近飽和,而填海造地又受到環保團體及建議選址附近的居民強烈反對,政府再次將目光放到至今仍有大量平原土地未作都市開發的北區,提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在北區增建三大新市鎮,包括粉嶺北、古洞北和坪輋及打鼓嶺以供香港未來人口增長所需及疏解市區人口。

運頭塘邨平面圖

2003年4月,香港爆發非典疫情,北區雖然並非疫情重災區,但零售市況亦因此陷入蕭條。 2009年中央開放深圳市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深圳市居民可以隨時隨地前往香港購物,更將上水的商業發展推向高峰。 德雅苑(英語:)與運頭塘邨第二期同期落成,共一幢樓宇,於1991年12月起接受申請,並於1992年12月23日入伙[4],成為香港最後一幢入伙的Y型居屋大廈以及香港最後一幢Y型大廈。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售當年,德雅苑示範單位設於屬同型號大廈的鳳德邨碧鳳樓1樓,而不是設於地盤,此等示範單位的安排在香港實屬罕見[7]。 運頭塘邨(英語:)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的南部,共有三幢樓宇,分兩期落成。

運頭塘邨平面圖: 商場

目前沙頭角、鴨洲、吉澳、澳背塘、西流江以及往灣州均為海魚魚類養殖區。 2021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構建面積達300 平方公里、涵蓋北區的「北部都會區」,佔香港陸地總面積近三成。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運頭塘邨平面圖

嘉福邨與旁邊嘉盛苑用地前身均為粉嶺『百福村』一部分,當時位處粉嶺丈量約份第51約(D.D. 51)的若干地段,位置約為現時粉嶺公路/東鐵綫路軌西南、蔚翠花園東南方、並由百和路包圍住的一片區域。 該處最早可追溯至1905年公佈的集體官契,當時記載此處已有人居住,周邊大多為農地[3]。 在2018年3月7日下午放工高峰時段,上水多條道路出現嚴重擠塞。 運輸署消息指,因車多關係,上水一帶的路段(如雞嶺迴旋處、大頭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新豐路、寶石湖路、馬會道、馬適路、文錦渡路、彩園路及百和路)的交通已十分擠塞,該區的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的班次已經受到影響。 漁業方面,沙頭角曾是漁業重鎮,為昔日「香港八大漁港」之一。

運頭塘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運頭塘通常指包括有一個公共屋邨運頭塘邨,和三個居屋屋苑(逸雅苑、德雅苑、景雅苑)的範圍,就是區議會分區運頭塘區的範圍,但有時亦包括附近的的私人參建居屋富雅花園、私人住宅新達廣場、大埔寶馬山、悠然山莊和新峰花園,以及鄰近鄉村,如泮涌、山塘、碗窰村等。 百福村之後再獲規劃為『粉嶺/上水新市鎮第39A區』,其中約三分二面積獲規劃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並由政府進行收地,其餘用作低密度私人住宅發展[6]。 除了建造香園圍的出入境管制站外,整個工程還包括在香港9號幹線和合石以南部分的道路改建工程、從龍山西坡興建通往公主山的龍山隧道、在公主山以北興建與沙頭角公路的道路交匯處,興建長山隧道至坪輋、坪輋至出入境管制站的高速公路、相關污水處理設施,以及重置受工程影響而需要搬遷的打鼓嶺竹園村。 現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東鐵綫前身為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10月1日通車,當時已於粉嶺設站,而1930年於上水再設一站。 現時東鐵綫在上水/粉嶺新市鎮內設粉嶺站及上水站;而羅湖站同屬北區,但則為市民提供過境運輸的服務。 北區於1912年至1928年曾建有沙頭角支線連接沙頭角,但因客量偏低以及沙頭角公路通車而停運。

運頭塘邨平面圖

而上水宣道小學,亦放棄了原來位於石湖墟的教會用地而遷往聯和墟仁濟五中的舊址。 由於區內適齡學童愈來愈少,不少學校都面臨殺校問題,這由其以村校為甚。 運頭塘邨平面圖 運頭塘邨平面圖 在2005年度學年,打鼓嶺各村各共有四間小學,但到2006年度,當中有兩家將會停辦,而另外一家亦因為沒有小一新生而亦行將摺校。 而位於沙頭角吉澳的吉澳公立學校,亦由2004年度的7人,減至2005年度的1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