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蔡泊意2023介紹!內含蔡泊意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蔡泊意

收治個案的臺北榮總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表示,為了及早預防中風併發症、減輕機能損傷、恢復最佳功能,中風後,患者經醫療處置後,只要生命跡象穩定,沒有其他嚴重併發症,就應該及早開始復健之路。 蔡泊意 蔡泊意2023 2010年蔡泊意出國進修,發現原本用於精神疾病的經顱磁刺激術,國外已開始使用在中風病人身上,因此她把這項技術帶回台灣,也透過臨床研究發表數十篇相關論文,至今已經治療了4,000多位中風病人。 失智症是造成高齡人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提早面對死亡的頭號殺手,因此,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及早接受經顱磁刺激術的治療,有可能能夠將疾病延遲惡化程度,並改善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品質。 因為每位患者的大腦所能承受的刺激強度和療程皆不同,因此,治療時的定位和刺激強度的拿捏需要非常精準,能量太強或太弱都達不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執行操作經顱磁刺激(rTMS)的醫師專業度就非常重要。

  • 最近天氣寒冷、氣溫驟降,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雖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因為缺血而引發中風,但還是以腦中風占多數。
  • 因此蔡泊意的心願,希望能嘉惠更多的病患,讓他們早日過著自理的生活,更希望對神經科學有熱忱的醫師加入神經復健的領域。
  • 張力解決後,各種肢體動作較有可能會進步,施打的位置與劑量需要專業的評估,施打頻率為4個月1次,一般在接受注射數次後,張力皆可獲得緩解,另外,顱磁治療也可降低張力,效果則存在個體間的差異。
  • 「收治的病人中某些是中風數年的病人,最長的是中風十幾年,仍然有進步,」蔡泊意說,無論早期或是病情已經已超過1年,都有機會能進步。
  •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的三高盛行率,26.76%的人有高血壓、25.6%的人有高血脂,11.05%的人有高血糖等狀況。
  • 一般認為,中風後6個月內是黃金(積極)復健期,超過1年病人的病況就定型了,不過經顱磁刺激術沒有這個限制,雖然效果部分取決於病患大腦對治療的感受力,不過只要大腦殘存一些動作功能,約7~9成的病人腦部都會感應到磁場的刺激。

研究經顱磁刺激術多年的臺北榮總復健部經顱磁刺激中心主任蔡泊意表示,他的一位女性患者,因阿茲海默症困擾長達10年的時間,原來的個性開朗好動、相當活潑,目前只能夠坐在輪椅上,且無法發表言語。 在接受顱磁刺激兩個療程之後,不但變得比較愛講話,對於外界的事物也有適當的反應。 另一位60歲患者罹患家族性腦部動靜脈畸形,37歲時首次中風,54歲二度中風,因復原良好行走能力並無受到影響;幾年後,患者三度中風且幾乎成為植物人,經過腦部手術並放置引流管,雖搶回一命,但仍呈現四肢癱瘓、無法言語。 透過經顱磁療法並結合藥物及復健治療,加上家屬積極配合鼓勵患者,終於恢復說話能力,上肢也可自行動作,如今已能站立並練習行走。

蔡泊意: 復健有「捷徑 」 經顱磁刺激幫大腦重啟功能

在「犀利人妻」戲劇裡奪下金鐘最佳女配角獎的朱芯儀小姐,在三月八日婦女節也是她生日當天,透過臉書公開自己罹患第二期或第三期乳癌,腋下淋巴結已有轉移,年紀僅36歲,個性非常勇敢堅強,目前已積極進行全身性的術前輔助治療,等完成全部療程後再接受手術,大家都對她的罹癌深感不捨。 蔡泊意說,研究團隊統計數百位中風病患以此療程進行復健,治療反應率高達7成,成效卓越。 惟病患是否適用此治療方法仍需經專業評估,有癲癇病史、或裝置人工耳蝸、金屬、非鈦合金材質的心臟節律器患者,或曾經進行過開顱手術者,則較不適合。 經顱磁刺激(rTMS)的機轉,是透過放在頭顱外的磁力線圈,經由電磁感應的原理,使大腦內部產生相對應的電流,這個電流可以去活化失去功能的大腦區域,進而幫助恢復大腦功能。 1970年生,現為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復健科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曾赴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進修,專長為神經復健、腦中風復健、疼痛復健,興趣是爬山、健行。

蔡泊意

另經「抵消重力法」,例如家人幫忙固定肩膀,抬手肘進行被動、主動或阻抗運動也有助改善。 新冠疫情未來勢必走向流感化,口服藥必然要普及化,未來可能會釋放權力給基層診所,由基層醫師進行快篩,判斷是否為高危險群,或在診所立刻給予抗病毒藥物,以舒緩醫學中心的量能。 國健署建議,可自行評估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血壓、膽固醇、糖尿病史、心房顫動、吸菸史、體重、運動習慣、腦中風家族病史」,只要任何3項有異常的情形,即表示屬於「腦中風高危險群」,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蔡泊意: 國內經顱磁刺激術先驅 蔡泊意助超過4,000名中風病人重拾行動力

蔡泊意解釋,左右大腦處於互相競爭,一味使用「好手帶壞手」的訓練,將導致控管好側的大腦過於興奮,控制患側的大腦就不會進步,甚至隨著不再使用,連動作都可能忘記。 腦中風後一段時間會出現惱人的肌肉痙攣,一般醫學上分為四級,第二級以上就需要處理,可使用藥物或者是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 第二級的定義為順著關節伸展的方向,施以較大的、快速的力氣,才能伸展關節,例如肩關節、手肘關節,以及指間關節,平常則為屈曲的狀態。 蔡泊意指出,顱磁治療的療效在患者之間存在差異性,以腦中風為例,一次的療程進步幅度為30%到70%之間,兩次的療程可更增加進步幅度。

蔡泊意

利用經顱磁刺激治療(顱磁治療)的患者,除了有腦中風、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患者之外,像是年輕型的小腦萎縮症患者,對於腦部功能和肢體障礙均有明顯的改善。 在治療腦中風、失智症以及高齡者的動作障礙、語言障礙、認知功能和吞嚥困難.....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成效之外,目前也將經顱磁刺激運用在疼痛症候群患者身上,包括肌筋膜疼痛症、肌纖疼痛症、神經性疼痛以及術後疼痛等病症,患者對於疼痛的改善都有初步的成效。 一般認為,中風後6個月內是黃金(積極)復健期,超過1年病人的病況就定型了,不過經顱磁刺激術沒有這個限制,雖然效果部分取決於病患大腦對治療的感受力,不過只要大腦殘存一些動作功能,約7~9成的病人腦部都會感應到磁場的刺激。 「收治的病人中某些是中風數年的病人,最長的是中風十幾年,仍然有進步,」蔡泊意說,無論早期或是病情已經已超過1年,都有機會能進步。 中風患者的大腦受損之後,壞死之區域雖然無法再生,但是受損區域的周圍仍然有取代原本機能的可能,經由神經刺激可以造成腦區的成功替代。 蔡泊意表示,攣縮的關節長久下來會造成疼痛、清潔不良,以及上肢或下肢的動作功能無法進步,因為攣縮的肌肉會讓本來復原的微小力量無法行使出來,因此,配合藥物或者施打肉毒桿菌素是很重要的。

蔡泊意: 中風5前兆易忽略!中風症狀、緊急處理6步驟一次看

蔡泊意分享一位患者的經歷,林先生7年前因為腦幹出血,無法行走,幾乎只能透過輪椅代步,雖然這幾年來都有規律復健,但狀況一直沒有改善。 正值壯年的他,原本是家庭的支柱,一時讓家中陷入經濟困境,太太只好經營早餐店維持生計。 蔡泊意 在經顱磁療法兩個療程之後,林先生的平衡力大幅改善,可以輕輕扶著拐杖走完整個運動場。

  • 蔡泊意表示,在治療腦中風、失智症以及高齡者的動作障礙、語言障礙、認知功能和吞嚥困難.....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成效之外,他目前也將經顱磁刺激運用在疼痛症候群患者身上,包括肌筋膜疼痛症、肌纖疼痛症、神經性疼痛以及術後疼痛等病症,患者對於疼痛的改善都有初步的成效。
  • 蔡泊意說明,經顱磁刺激是一種物理性的治療,沒有侵入性、副作用,治療過程中不會不舒服,但需配合兩週時間約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人做要做幾個療程則是因人而異。
  • 此外,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才能避免腦中風上身。
  • 腦中風是一種急症,主要是因為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導致腦功能發生障礙。
  • 此外,利用彈力帶(圖2)、有孔洞的果凍狀訓練器(圖3),也可進行訓練。

最近天氣寒冷、氣溫驟降,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雖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因為缺血而引發中風,但還是以腦中風占多數。 腦中風是一種急症,主要是因為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導致腦功能發生障礙。 若沒有即時接受有效的治療,除了直接導致死亡外,約有75%的人會留下輕重程度不等的後遺症,其中以語言或表達困難以及半身癱瘓最為常見,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旁人協助完成日常活動,因此,中風後的復健特別重要。 62歲張先生,2年前中風後,不僅失去身體右半邊功能,因腦部大面積梗塞,連語言表達也完全喪失,罹患所謂的「失語症」,且經醫師判定,恐難以恢復。

蔡泊意: 蔡泊意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波蘭眾議院外委會副主席巴圖許(Barbara Bartuś)今率團抵達台灣,展開為期5天至22日的訪問行程。 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總統府表達誠摯歡迎之意,蔡總統明日上午將於總統府接見訪問團,就雙方共同關注之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我先生從頭轉都不能轉、動都不能動,到現在可以坐起來、可以站,也可以慢慢扶著欄杆走,大概可以來回走50公尺。」罹患家族性腦部動靜脈畸形60歲王先生的太太充滿感謝地說。

蔡泊意

蔡主任解釋,人體左右兩側的大腦互相競爭,健康側的大腦受損後極容易過度活化,阻礙受損腦側的功能恢復。 神經調控就是調整腦部的活性,刺激剩餘的腦迴路得到重建,開啟新的連結,達到功能的恢復,且不用開刀或侵入性技術。 不但可以作用在動作功能,幫助病患增加手部、下肢力量,也可改善語言功能,以及認知功能,感覺能力,吞嚥功能等等。 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可大幅改善二個月至兩年中風各種後遺症,使患側手握力增加,執行動作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增加,日常生活依賴程度減少等等。 改善程度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七十不等,反應率約七成,須配合正確的復健觀念及療程,例如療程約二十至三十次,過度痙攣者應先藥物控制,或施打肉毒桿菌控制張力,自主性動作方可顯現。 合併情緒沮喪、憂鬱患者,復健動力往往不佳,亦需藥物治療或心理復健療程。

蔡泊意: 健康網》阿斯匹靈能防大腸癌! 研究:大腸腺腫瘤發病率減少15%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014至2018 年獲得腦中風期刊、神經復健等國外標竿醫學期刊的刊登與國際性認可。 蔡泊意表示,在治療腦中風、失智症以及高齡者的動作障礙、語言障礙、認知功能和吞嚥困難.....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成效之外,他目前也將經顱磁刺激運用在疼痛症候群患者身上,包括肌筋膜疼痛症、肌纖疼痛症、神經性疼痛以及術後疼痛等病症,患者對於疼痛的改善都有初步的成效。 蔡泊意進一步說明,除了對中風後的功能恢復有幫助之外,經顱磁療法對認知功能也有改善效果。 她的團隊的雙盲研究成果顯示,經顱磁療法可以改善失智症患者對環境錯亂、語言能力、執行能力、情緒、記憶力等方面。 由於目前藥物治療對失智症效果相對有限,有時還得忍受伴隨藥物而來的副作用,利用此物理性的療法可望填補治療缺口,避免失智症患者逐年的功能退化。

出院後,趙爸爸帶著插著三管的女兒輾轉於各大醫院,希望女兒能拔掉管子、自己進食和行走,後來聽到病友分享,到台北榮總找蔡泊意診治,那時已發病1年了。 蔡泊意表示,電力迴盪時會產生磁力,磁力能穿透頭骨、直抵大腦,刺激或抑制大腦區域活動,且不會有任何疼痛感,在治療過程中只會有頭皮被輕拍的感覺,且對人體無害。 神經復健對於中風、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病人至關重要,但相較於肌肉、骨骼看得見、摸得著,神經傳導機制複雜,不像肌肉骨骼那樣容易觀察,要讀的書也多、入門相對困難,蔡泊意的經顱磁刺激術更顯得可貴。 一般而言,中風後復健的黃金期大約在6個月內,1年後多數能達穩定狀態,但傳統復健方式若流於形式或方式錯誤,導致復健成效不盡理想,甚至造成患者憂鬱沮喪、缺乏信心,或是自我放棄。 萬一病人無法動彈,蔡泊意建議要靠「想像力」,想像去拿杯子、梳頭髮等,只要去想,大腦會設法搭配動作,就有機會慢慢做到。

蔡泊意: 復健有「捷徑 」 經顱磁刺激幫大腦重啟功能

此外,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才能避免腦中風上身。 蔡泊意的一位患者何女士,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已有10年的時間,開始做顱磁治療時是坐在輪椅上,而且無法言語,對外界沒有反應,經過30次治療之後,她開始對外界有反應,也能開口與人溝通。 蔡泊意指出,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存在的,因此,特別利用這個特點,雕塑這個能發號施令的大腦;磁刺激的作用原理包括增加神經纖維的生長、增進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甚至能夠改變基因。

蔡泊意

除此之外,蔡泊意指出,臺北榮總中風復健團隊運用的整合性療法,是在正規復健療程中,加入「高速顱外磁波刺激(rTMS)」,能大幅改善亞急性期至慢性期中風各種後遺症,包括動作、語言、吞嚥及認知功能障礙。 蔡泊意說,復健通常在前6個月可恢復8成、1年9成,超過可能進入停滯期,但研究指出壞死區域周圍組織有可能再生,國內外近年推行經顱磁刺激,原理是利用磁場刺激腦殘存或正常區域活化,取代壞死區域的機能,無疼痛也無傷口。 蔡泊意解釋,每個中風病人變異性很大,腦部受損的區域不一樣,要針對病人的情況設計能量和刺激位置,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同樣是左手癱瘓,每個人控制左手活動的大腦位置都不相同,」所以即使已經浸淫在這項技術快12年,蔡泊意也必須反覆思考、斟酌才能下指示。 張先生中風後,隻字片語完全無法說出口,合併大面積腦部梗塞,為難以恢復之症。 蔡泊意指出,各個肩膀、手肘、手腕、手指頭盡量分開練習,以打破協同動作為佳。

蔡泊意: 高速顱外磁波刺激治療 中風患者新曙光

因此蔡泊意的心願,希望能嘉惠更多的病患,讓他們早日過著自理的生活,更希望對神經科學有熱忱的醫師加入神經復健的領域。 蔡泊意2023 蔡泊意 喜歡爬山的她,也期許有天能帶著她治療過的病人去踏青,對她來說看到病人不插管、不臥床,能自己行走,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土城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指出,蔡泊意是國內經顱磁刺激術的先驅人物,發表的論文也最多;許哲維更表示,她是「祖師級」的醫師,國內會這項技術的醫師,大多直接或間接接受過她的指導。

蔡泊意

蔡主任指出一般中風後復健的黃金期大約在半年內,一年後多數即達穩定狀態,經研究顯示,中風病患應積極治療,越早接受此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效果越好,兩年內仍有效,病患切勿自我放棄,惟是否適用仍需經專業評估,有癲癇病史者,則較不適合。 蔡泊意 蔡泊意表示,經顱磁療法應用在運動功能方面的改善,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動作的控制,這顛覆了以往復健需主動持續練習,才能得到力量的觀念,此為唯一可以不用主動出力練習,就可以得到力量的方法。 蔡泊意 蔡泊意 像是腦幹小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小腦萎縮症造成的平衡功能不良,經顱磁療法亦可改善。 所謂的重覆性經顱磁刺激,是利用在頭顱外一個大約20公分的線圈產生的磁場脈衝,穿過頭顱部位,造成腦部微小電流,藉以活化受損附近的大腦區域,或者改變左右腦部之間的連結,以達到功能的進步,此為神經調控技術。 就算是無法及時在修護黃金期內進行,病患也無須自我放棄,中風後2年內仍有效,建議中風患者可以到該院諮詢,尋求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同樣從事經顱磁刺激術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哲維也表示,這項技術能有效改善中風後病人的活動力,成功率可達6、7成。

蔡泊意: 腦中風復健停滯 經顱磁刺激強化活動力

2年前(106年)10月時,王先生三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歷經腦部手術,放置引流管,呈現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終日臥床達半年之久。 蔡泊意說明,經顱磁刺激是一種物理性的治療,沒有侵入性、副作用,治療過程中不會不舒服,但需配合兩週時間約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人做要做幾個療程則是因人而異。 一個療程10次約歷時2週,每次半小時,北榮已執行逾1000例,約7、8成患者可見效果,更有1成效果突出。 蔡泊意提到,若是癲癇患者或有裝心臟節律器等電子儀器者不適用,須經專業評估。 王先生37歲時第一次腦溢血中風,罹病前無特殊症兆,54歲時2次中風,因復原良好行走能力未受影響,「2年前王先生3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歷經腦部手術、放置引流管,呈現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終日臥床達半年之久。」蔡泊意描述。 Kolas 指出,今年4月,「波台國會小組」共93位跨黨派參眾議員也發表聯合聲明,大力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

蔡泊意

另一位患者因阿茲海默症病長期使用抗失智症藥物,但依舊會忘記發生過的事情,而且有時候會走去廚房說要拿衣服,對於人事時地物經常混淆;但在接受一個療程的經顱磁刺激術的治療後,這些反常的行為明顯改善許多。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臺灣已踏入高齡社會,年紀正是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之一,許多人更擔心自己失智,會對家人和社會造成負擔;然而失智症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延緩病況的進程,讓疾病走得慢一點。 目前有一種新興的療法:經顱磁刺激(rTMS),能重新活化大腦功能,為失智症患者和家人的福音。 經過多年的研究,蔡泊意利用神經影像學、理學檢查,並參考個人的病史,給予最佳的治療處方,目前成功率約7至8成。 利用腦部近紅外光儀(fNIRS)功能性核磁共振重疊,統合神經電生理檢查,比傳統定位法能夠有更高的療效,此研究已發表在國際標竿醫學雜誌。 在復健學科中,神經復健是極重要的領域,但在台灣,神經復健專家卻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不過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投入神經復健領域超過20年,尤其是經顱磁刺激術,蔡泊意堪稱經顱磁刺激注中風復健第一人,幫助許多中風病人創造奇蹟。

蔡泊意: 國內經顱磁刺激術先驅 蔡泊意助超過4,000名中風病人重拾行動力

此治療為物理性治療,無侵入性、不需手術,副作用少,治療過程中沒有痛苦,僅需配合兩週時間為一個療程,每個人做要做幾個療程則是因人而異。 後來經蔡泊意評估後拿掉了氣切管和鼻胃管,搭配基本復健,她現在已能攙扶著行走10幾分鐘,「前一陣子我還帶她去吃迴轉壽司,她吃得很滿足,」趙爸爸笑得開心。 假日之森位於龍鳳漁港南側的狹長海灣內,擁有西部海岸少見的湛藍海水,海象平穩,浪潮範圍約百米,長年吸引許多遊客從事衝浪等活動。 苗栗縣水上觀光休閒發展協會雖不定期維護沙灘環境,但潮來潮往,不能保證可以「一網打盡」,因此,蔡岳達也提醒民眾,在海邊玩的時候要多加注意,建議退潮時,先觀察一下沙灘上是否有危險物品,如果無法清除,就要做好從事水上活動的定位,讓自己隨時處在安全的範圍內活動,安全第一。

蔡泊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