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11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有受訪者反映,不少政府外判清潔工在調整最低工資後,其薪金僅超過個人申請限額200元而失去資格! 可見政府在調整限額上限時,未有考慮最低工資的影響,最終使基層低收入工友無法受惠交通津貼計劃。 各地區受訪者們亦紛紛表示,勞工處職員在審查戶口時過於嚴苛。 天水圍受訪者D指,需要向勞工處交付大大小小的帳目,包括子女的獎學金等。 天水圍受訪者F指出,一年內銀行戶口紀錄帳目繁多,實在難以記得所有帳目的來源並逐項交代清楚;同時,受訪者們亦指在資產審查的過程中,很多時間需要另外花費五十元到銀行申請每月詳細的月結單。 另外,受訪者們亦認為住戶申請,需要遞交所有家庭成員的資產證明,是有一定困難!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回顧2007年至今,由「交通費支援計劃」進展至「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其政策目的、受惠對像、申領資格、執行方式、受惠人數及成效,確實需要詳細檢討。 聯盟建議在2015年底前,勞福局應進行多次公眾參與活動,例如地區諮詢會,收集公眾意見,並於2016年初提交整份檢討報告予立法會,讓公眾參閱。 政府於2010年公佈「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至今已差不多5年,當初局長張建宗已表明會於2014年進行檢討,可惜至2015年08月04日,聯盟與勞福局副局長蕭偉強會面時,局方亦沒有落實完成檢討日期及交代檢討的方式。 聯盟認為,政府願意定期審視「交通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簡化申請表格、聆聽不同團體的改善建議,可見對此計劃有一定的重視。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3 同時,計劃對於基層工友的車費支出亦發揮了莫大的幫助,因此深入的檢討實不容再拖。 再者,表格內的薪金是最低工資調整前的資料;政府於2015年5月1日提升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2.5元。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津貼2023|中高齡就業津貼懶人包|10個資助:在職培訓、買鞋見工…合資格一年至少拎54,800元

此外,政府會在今年的年度調整維持職津計劃所有住戶類別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不變,詳情按此。 至於個人交津計劃,在該計劃於今年6月結束前,政府會將入息限額凍結在每月11,000元,以及將資產限額維持在99,000元。 [1]有關計劃於2011年10月3日開始接受申請,但津貼金額可追溯至2011年4月1日。 葵涌區受訪者B原本在2014年能成功申請交通津貼,但期後在2015年5月,公司因最低工資升幅增加後,其薪金跟隨上升而超過了入息限額200元,最後不能再次成功申請交通津貼。 事實上,儘管交津入息限額會每年調升,但每次的升幅只按每月入息家庭中位數調整。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2019年4月1日,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執行以往由勞工處審批的申請,更名為「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 表中顯示的工作時間屬正常工時(8至10小時),受訪者反映即使符合資格的工友,在加班情況下亦會超出「個人制」的入息限額。 有見及此,聯盟建議交通津貼入息限額可放寬至與公屋水平,使更多基層工友能夠受惠。 假設下列各個工種以個人申請交津,只有普通清潔工才符合資格。 二元乘車優惠為年滿60歲或以上的中高齡就業人士,在使用指定的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時可以享有每程2元的優惠票價。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合資格者在登記後,輔導員將協助尋找各類全職或兼職工作,並提供一站式就業輔導服務,包括個人就業輔導、就業選配、小組工作及入職後跟進服務,提升就業機會。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由2014年4月起持續推行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傲齡動力-友待長者就業計劃」,致力向僱主及社會大眾倡導「唯才是用」的概念,並協助有志重投勞動市場的中高齡人士再就業及參與義工服務,為職場提供穩定勞動力。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所有符合資格的申請住戶當中,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的申請人,不論交通費用的多寡,一律可申領每月600港元的全額津貼;每月工作不足72小時但不少於36小時的申請人,不論交通費用的多寡,一律可申領每月300港元的半額津貼。

  • 受訪者們亦反映,即使再次申請,勞工處亦需重新填寫所有資料及遞交所有文件,如身份證、住址證明等。
  • 假設下列各個工種以個人申請交津,只有普通清潔工才符合資格。
  • 葵涌區受訪者C一家住在葵涌區邨,家人在元朗上班;家人每天要先搭地鐵到荃灣,再轉乘西鐵線到元朗,每天交通費需約40多元。
  • 過去,不少工友均對交津存有質疑:究竟計劃是以「鼓勵就業」、抑或是「扶助貧窮」為目標?
  • 依託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推出面向西部地區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和“鄉村振興 大有可為”專場招聘會,提供崗位3.5萬個。
  • 零散工工友為此需另外提交一份由僱主填寫的證明書;這部份的手續較為複雜及費時,渉及六至十二個月的出勤紀錄、又需要公司或僱主幫忙翻查,變相減低申請人的意欲。

健全多元激勵機制,為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 教育系統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政策落實,對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支持。 福建省實施城鄉基層就業崗位募集發布計劃,開發一批社區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申請資格

石河子大學結合“訪企拓崗”專項行動,組織每個學科專業點聯系走訪不少於5家用人單位,加強學科專業與基層單位需求的精准對接,為畢業生赴各地基層就業建立常態聯系。 申請人可於今年8月31日或以前,遞交涵蓋申領月份至今年5月的最後一輪個人交津申請。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職津處)會鼓勵並協助現時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申請職津。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受訪者們都不約而同地反映申請時的負面感覺,無論是透過多重障礙的申請手續、或是勞工處職員的態度和質問,工友都感受到難堪。 天水圍受訪者D認為:「要我好似做乞兒咁攞佢啲錢!」受訪者認為縱使是申請政府援助,亦是光明正大、合情合理,即使申請交通津貼亦證明他們有付出勞力工作。 現時勞工處職員主要是通過電話聯絡,處理工友們遞交表格後的審查過程。 不少受訪者反映,每次申請平均收到四至五次電話,每次詢問的資料非「一時三刻」能夠解答,當中大部份需要經過運算或翻查資料才能回答。 另外,勞工處職員不會把問題集中一次詢問,每次都是零碎的電話查詢!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申請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津貼

天水圍受訪者們,反映零散工人士難以提供「僱主電話」及「工作地點」的證明。 很多僱主亦基於逃避勞工法例保障,而不願意提供個人資料;例如:天水圍受訪者G希望以零散工身分申請,但勞工處表示,需要提供近期的僱主電話,而當時受訪者G有近10個僱主,令受訪者最後放棄申請。 受訪者們認為,即使夫婦與長輩們同住,亦應當作兩個家庭計算。 在資產審查的過程中,葵涌區受訪者B亦因為需要提供家人的保險證明,而放棄住戶申請。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葵涌區受訪者B指,在提交資產證明上存有困難,例如需要長輩們的資產證明。 有葵涌區受訪者A表示,區內小巴或巴士路線的費用,近年的加幅幾近一倍,津貼水平有上升的逼切性。

上述措施只適用於非單親住戶,單親住戶則維持現時基本、中額及高額津貼每月分別36、54及72小時的工時要求。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如果得八千蚊人工點夠一個月用,申請咩交津都無用啦!就算家庭申請,兩公婆唔通特登搵份夾埋得萬五蚊嘅工,為咗(每月)少少津貼咩,我寧願搵份人工高啲嘅工自己養自己仲好!」。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3 另外,假設兩夫妻同樣是全職清潔工和每月薪金相若;按下列表格計算,他們的家庭總收入會達至15,600元,同樣超出了二人家庭申請限額。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要求立即全面檢討「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共青團廣西區委聯合開展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推介行動,穩定“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崗位規模,重點介紹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積極報名參與。 北京師範大學舉行2023年基層就業出征儀式,組織優秀校友分享基礎教育與基層選調工作經驗,鼓勵引導更多畢業生赴西部基層建功立業。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開展“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主題教育,將就業價值引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業課程教學、融入專業教育、融入職場體驗,鼓勵畢業生赴石油石化行業、能源行業就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共青團廣西區委聯合開展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推介行動,穩定“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崗位規模,重點介紹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積極報名參與。 福建省實施城鄉基層就業崗位募集發佈計劃,開發一批社區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在2023年10月31日之前,仍然為市民每月提供最多500元的補貼回贈,只要每月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超過200元,就可以獲得三分之一的補貼,每張八達通的補貼上限為每月500元。 根據香港仔坊會提供的求職開支案例,只要是合理地與求職開支有關都可以申請資助,例如染髮及理髮、買鞋、配眼鏡等。 年滿60歲或以上的合資格僱員只要於在職培訓期內留任滿三個月或以上,即可向勞工處申請最多可申領12個月的留任津貼。 當中,天水圍受訪者D指家人平日要上班,沒有時間應付勞工處職員頻繁的電話審查;希望由受訪者D代為處理,勞工處亦需要他們簽署一封授權書,由受訪者D代為回應相關問題。 是次調查為質性研究,以焦點小組形式分別於五個地區進行,當中包括觀塘、元朗、葵涌、北大嶼山等社區,涵蓋了領取交通津貼最多的申請地區及平均車費支出較大的偏遠地區。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持續進修基金課程文章

天水圍受訪者提議交津計劃應參考「學生資助辦事處」增設「個案形式」服務,即有專責職員定期跟進個案,聯絡工友詢問是否會再次申請津貼,再按需要重交文件。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3 實際上,每位受訪者都獲派一個檔案編號,就像銀行戶口一樣。 如工友再次申請時職員能直接翻查紀錄和過往文件,既能節省行政時間,又能夠減少重覆的申請程序,使工友可更快獲得津貼。 聯盟建議,除電視廣告及海報宣傳外,政府可委託社會福利機構、地區團體或非政府組織等協助宣傳交津計劃及申請方法。 基層工友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以致未能留意到宣傳廣告;透過社會福利機構、地區團體派發宣傳單張,會更有效接觸工友。 政府亦可嘗試於不同平台宣傳計劃,如社交網頁設專頁、運用交通工具上的媒體廣告 (如:路訊通),讓工友可以在不同地點、時間都可接收交津計劃的資訊。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受訪者們亦反映,即使再次申請,勞工處亦需重新填寫所有資料及遞交所有文件,如身份證、住址證明等。 在本計劃下,「入息」並不包括僱員須支付的強制性僱員強積金供款(即僱員薪酬的5%)。 「實際入息水平」是指扣減強制性僱員強積金供款前的住戶入息。 僱主與受僱員工沒有任何親屬關係,且於是次受僱前雙方沒有任何僱傭關係。 工友建議再次申請時程序應簡化,例如簽署「再次申請同意書」等同宣誓後,再補交一些最新的薪金及工時證明文件即可。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持續進修基金

即使他們想透過電話向勞工處詢問求助,但勞工處電話的辦公時間正正是工友的上班時間,兩方難以聯絡溝通。 受訪者形容申請交通津貼是一項「艱鉅任務」,一定需要別人的幫忙、指導。 因為當中涉及很多文件證明,十分需要有人協助在遞交表格前先行幫忙檢查一次。 另一個個案,天水圍受訪者H指出散工若未能提供個人資料,便會被要求到元朗民政處宣誓入息。 天水圍受訪者I亦指,散工工作時間不穩定,大部份糧單均沒有列明工作時數。 零散工工友為此需另外提交一份由僱主填寫的證明書;這部份的手續較為複雜及費時,渉及六至十二個月的出勤紀錄、又需要公司或僱主幫忙翻查,變相減低申請人的意欲。

交津的本質是減輕低收入在職人士因交通費帶來的經濟壓力,並鼓勵他們持續就業。 可惜,計劃的津貼金額自2007年起,維持600元不變;但香港通脹不斷,公共交通事業更年年加價,600元的津貼金額已不足以應付低收入人士的的交通費負擔。 只要是符合相關入息及資產等要求的1人或以上住戶,就可以根據每月工時申請相應津貼資助。 「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目的是鼓勵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 申請住戶達到工時要求,並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可以申領計劃下的基本津貼、中額津貼或高額津貼。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相關

60至64歲人士需要申請特別為優惠計劃而設的個人八達通「樂悠咭」,才可以2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持續進修基金為香港市民提供持續教育和培訓資助,並取消了年齡上限,只要是18歲或以上並符合申請資格的人都可以獲得資助。 資助免入息審查,前1萬元學費資助8成,後1.5萬元學費資助6成,每名合資格申請⼈合共可獲得資助25,000元。 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獲匯豐透過香港公益金撥款資助,於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開展「鑽出耆職計劃」,為50歲或以上、特別是面對經濟困難的失業人士,提供就業支援服務,協助他們重投職場,繼續貢獻社會。 民建聯期望各立法會議員能積極考慮我們的建議,以申領者的角度出發,完善這個重要的就業支援計劃,減輕低收入在職人士的車費負擔,並讓更多有需要人士能真正受惠。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3 政府於去年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下稱交津計劃),由於申請嚴格設限、手續繁復等原因,至今四個多月,反應未如理想,市民普遍未能受惠。

申請人每次可申領過去六至十二個月的津貼(最早由二○一一年四月起計算)。 如欲申領二○一一年四月起的津貼,申請須於二○一二年四月三十日或之前提交(截止申請日期的例子見附件)。 新限額適用於申請二○一二年三月起計的津貼,而原有的限額仍適用於申請由二○一一年四月至二○一二年二月的津貼。 計劃的申請表可以在以下地點索取:勞工處各就業中心、該處總部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科、民政事務總署各諮詢服務中心,以及社會福利署各社會保障辦事處。 市民如欲查詢計劃的申請限期及詳情,可致電勞工處24小時熱線2717 1771(由1823電話中心接聽),或使用尖沙咀中間道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科辦事處的櫃位諮詢服務,或瀏覽勞工處網頁()。 過去,不少工友均對交津存有質疑:究竟計劃是以「鼓勵就業」、抑或是「扶助貧窮」為目標?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計劃領取詳情

天水圍受訪者F一家五口,當中與長輩同住;受訪者F指出,在申請交津時需要連同長輩的銀行戶口記錄也繳交予勞工處;但兩老對此事十分反感,甚至認為受訪者F利用審查的藉口去侵犯他們的私隱。 自2020年9月1日起,勞工處於試點計劃下,向參加「中高齡就業計劃」的年長人士發放留任津貼,旨在鼓勵他們接受並完成在職培訓,穩定就業。 在該措施推行期內(2020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每名符合資格的僱員最多可申領12個月的留任津貼,金額高達12,000元。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3 受訪者表示身邊一些基層工友,例如清潔工,因為平日的工作環境及生活,很少機會接觸資訊媒體,並不知道交通津貼計劃及其內容。 這反映出一些合資格申請者因為不能接受足夠信息而沒法得到資助,亦使受惠人數有所減少。 現時在申請上遇到困難的工友,都屬中年、低學歷、低技術的工友,單靠他們獨自填寫申請表格是十分困難,他們會遇上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在2023/24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再次公布電費補貼政策,為每個合資格的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 由2023年6月1日起,政府會在連續11個月的首天向中電及港燈的住宅登記用戶戶口注入80元的電費補貼,並在第12個月注入120 元的電費補貼,即總數1,000元。 就一些值得給予較長培訓期的個案,僱主提供資料並經勞工處批核後,在職培訓期可分別延長至最多6個月及12個月。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教育系統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優化服務保障

例如最近一次調升,一人家庭的入息水平由7,900元升至8,000元,升幅只有100元正。 受訪者們亦一致認為,入息限額的限制過分嚴苛,又認為8,000元(一人家庭的入息限額)根本不足以應付一個月的生活費用。 許多基層工作,例如保安、政府外判清潔工等,亦很容易超出水平而無法申領,導致許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低收入在職貧窮人士未能受惠其中。 勞工處發言人今日(三月三十日)籲請市民留意「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計劃)的申請津貼限期。

每天坐一程巴士的車費,由2.9元升至5元,車資的升幅接近一倍! 葵涌區受訪者A認為,政府當局只是想利用交津計劃,平息低收入家庭工友對於政府援助不足的憤怒。 不同地區的受訪者均表示,對交津的認知都是由親友口中得悉、或是從附近非政府組織或社區中心得知交津資訊;更有天水圍受訪者B表示,他是聽從社會保障辦事處的職員建議,才知道政府設有交通津貼幫助低收入的工友,並非直接從傳媒得知。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專為55歲或以上有就業需要的人士提供就業輔導及在職支援服務。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教育部: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

初步推測在第一季報告後,最低工資水平調升至32.5元後,這對夫婦甚至會超過三人家庭申請限額17,600元,即使他們育有一小孩或需要照顧長者。 部份為家庭主婦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因為交津而重新投入勞動市場。 因為家庭主婦需要長時間照顧孩子,時間成本將會是她們的主要考慮因素。

同時,致電時間為工友的正常上班時間,大多基層工友均不能使用手提電話,以致與負責職員溝通方面出現很大障礙! 更有受訪者表示,大多數勞工處職員的審查方法是「查到邊問到邊」,即申請表格上遇到問題便致電查詢。 受訪者們指,家人從事地盤工作十分危險,是有需要購買保險;又擔憂無良老闆未必會對工傷負責任,需要靠保險看醫生。 因此,受訪者們認為保險是基本生活保障,如包括在資產審查內,實不合理。 受訪者們認為,若政府取消對交津援助可能會引起民怨,甚至示威、遊行等抗議行為。 受訪者們表示,津貼水平欠缺適當的評估制度,忽略低收入家庭在交通支出的迫切需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