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流行文化2023全攻略!(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流行文化

2013年8月20日,約40名的士司機及車主先後遊行至香港警察總部及政府總部請願,抗議警察採取容忍態度,促請警察從嚴執法[2]。 每年大小的遊行示威發展出香港人表達訴求的示威文化,此外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等範疇組成了香港核心價值。 多年來香港運動員在不同的體育賽事中奪得不少奬牌,其中以單車及風帆等項目的成績比較突出。 譬如「風之后」——李麗珊曾在1996年奧運會及多屆亞運會奪取金牌,以及「單車王子」——黃金寶則在2007年的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奪得冠軍。

香港動畫亦都有啲係由武俠故仔改編嚟嘅,例如係《風雲決》同《神鵰俠侶》。 香港嘅動畫好多時會請日本公司幫手畫同加工,啲畫風自然俾日本影響咗。 香港嘅動畫業可以追溯到 1948 年,嗰時嘅武俠片《江湖奇俠》入面有四分鐘嘅比武鬥法場面。 佢入面嗰啲好似大笨象呢啲武器係用咗動畫整嘅,係香港最早期嘅動畫。 後嚟喺 1976 年,香港無綫電視開咗一個動畫組,整咗一啲好似《跳飛機》同《430穿梭機》呢類嘅動畫短片。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夠Pop ∙ 流行地圖

粵語流行曲通常由一個歌手主唱,有時帶有整個樂隊,伴隨著鋼琴、合成器、爵士鼓、吉他、低音吉他。 幾乎所有早期的粵語流行曲的歌曲配有降貝斯,而這正是菲籍樂手的普遍風格。 香港流行文化2023 1980年代流行歌曲仍以弦樂為主,但黎小田、周啟生、袁卓繁等樂手比較著重合成器,已故亞洲鼓王Donald Ashley比較著重爵士鼓等敲擊樂的編排。 香港流行文化2023 1985年開始Blue Jeans三子加入戰團,其中蘇德華自1985年於徐小鳳演唱會任結他手後,至80年代末期眾多歌手指定蘇德華為其御用結他手。 差不多同一時間,和音於歌曲的重要性已逐漸增加,太極的雷有曜、雷有輝、鄧建明、「和音界天王」張偉文、譚錫禧(結他手出身)成為許冠傑、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林子祥等的指定和音。

香港流行文化

2019年2月,《新城勁爆頒獎禮2013》其中一個「新城勁爆躍進歌手」獎座被發現棄置於北角渣華道橋底[22]。 「四大天王」亦有大量參與廣告演出,使廣告歌曲非常流行,由1993年黎明的和記電訊廣告系列掀起熱潮。 接著有張學友的電訊盈科光影歲月系列廣告、劉德華的愛立信廣告及郭富城的百事可樂,影響巨大。 其他歌手亦爭相仿效,較深刻的包括王菲、鄭秀文、鄭伊健、陳慧琳的廣告歌。 1971年,鄭少秋改編自《東京夜曲》(原唱李香蘭)的粵語歌《愛人結婚了》,已薄具名氣。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优质师友网络、东九龙总区少年警讯“北京创新及文化交流团”启动

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神遊舞曲、人聲實驗、嘻哈音乐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 王菲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專輯具有極高的概念性、音乐性和完整性,普遍保持高质量。 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 她的团队不仅涵盖两岸三地如林夕、张亚东、窦唯、梁翘柏等顶尖音乐人,更有日本、欧美音乐人如中岛美雪、极地双子星的参与,高度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多样性。

展区将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文化、出版、教育融合,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市民享受科技带来的阅读乐趣。 香港流行文化 此外,现场还有主播进行直播带货,让无法亲自来到香港书展的读者也可以线上购买各类电子阅读产品。 冯应谦相信,“北”流的人才,对于过去二十余年内地电影的腾飞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文匯網

其实提到香港电影中的女扮男装,观众第一反应可能还是林青霞的“东方不败”,但相较而言,林的身上可能更多延续的是自戏曲传统的“反串”演出。 在《金枝玉叶2》《川岛芳子》《钟无艳》里,梅艳芳可以反串、可以扮装,可以是极度挑逗妩媚的尤物,也可以是潇洒浪漫的浪子,在两性间的游走更加恣意。 女生男声,加之通过表演的探索,梅艳芳打开了性别橱窗的大门,进入了一个游戏空间,她在游戏中不断变幻着角色,为性别越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 自香港流行文化诞生以来,模糊性别与性别越界的现象,便一直与香港整个流行文化的黄金时代相辅相成。 无论是粤剧的男女反串,还是粤语流行音乐及舞台表演的阴阳同体和大胆出位,电影中的雌雄莫辨,皆是通过外在性别易服的方式,跨涉性别的楚河汉界。 尽管这种“越界”在香港流行文化中屡见不鲜,但纵观整个香港娱乐王国,甚至于华语娱乐圈,你却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梅艳芳一样,跨越了文化类型(无论是银幕还是舞台),自由地游走在不同性别气质之间的存在。

因為香港俾咗英國之後就係噉同外界搞生意,加上香港人又係以粵人為主,所以大眼雞喺嗰時嘅香港可以話周圍都係。 到咗廿一世紀,香港已經唔會再用大眼雞運貨,但係始終呢種船見證咗香港嘅歷史,所以香港啲旅遊單張嗰度成日都見到佢,而且好多香港人都鍾意靠佢搵食-好似係用大眼雞嚟開水上餐廳,或者係用佢載住啲遊客遊維港呀噉。 香港人嘅傳統飲食有齊嗮老火湯、飲茶、點心、涼茶、糖水、同燒臘呢啲特色嘢-好明顯係廣東菜:廣東菜(粵拼:gwong2 dung1 coi3),又叫做「廣州菜」,正式啲叫做「粵菜」,係指粵人獨有嘅一種傳統餸菜同煮餸嘅方法[44][45]。 廣東菜係喺 10 至 13 香港流行文化 世紀嗰時大致上有咗今日呢個樣嘅。 佢係一種用料開放、清淡、講究火候、同善用湯水嘅餸菜。 因為粵人歷史上多次規模移民去外國,令到佢喺國際社會都有啲認受性。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次文化

“他们的传奇 我们的回忆”是展览导赏语中的一句话,也精炼概括出参观者的心情。 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出席展览开幕礼时说,荟萃中西文化为香港流行文化提供丰富养分并造就了传奇故事,希望参观者通过这次集体回忆,延续这个属于每位香港人的传奇。 我们也曾在大银幕上多次见到梅艳芳诸多打破性别身份二元公式的表演。

到咗今日,洋紫荊已經係香港嘅象徵物,啲人一見到洋紫荊就會諗起香港。 香港嘅重要地標之一金紫荊廣場嗰度仲起咗座好大嘅金色洋紫荊雕像[60]。 香港流行文化 到咗廿一世紀,大戲喺香港一般都俾人覺得係一樣老人家先會鍾意嘅嘢,喺後生仔後生女之間人氣唔係好高-開始有啲衰落,但係好似香港八和會館呢類嘅大戲組織都仲係繼續噉努力喺香港推廣大戲文化[33][34]。 而家連英美嘅人都開始有啲當咗香港塗鴉係一種藝術形式。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文化多元多樣點到你唔服

原定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疫情之下延至今年進行。 本屆奧運會於7月23日開幕,香港一共派出43名運動員參加13個項目。 「劍神」張家朗在男子花劍個人賽奪得奧運金牌,成為繼李麗珊後第二位踏上奧運頒獎台最高台階的香港運動員;「混血女飛魚」何詩蓓連奪女子200米及100米自由泳銀牌,為首位在單屆奧運會贏得多於一面獎牌的港將。 連同劉慕裳、李慧詩,以及由杜凱琹、李皓晴及蘇慧音組成的香港女子乒乓球隊奪得的銅牌,港隊於今屆奧運一共獲得1金2銀3銅的佳績。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坐正咗喺嶺南最南端嘅珠江口岸,對住個南中國海,憑住好靚嘅地理位置同埋維多利亞港,發展咗做一個國際貿易同轉口港。 香港嘅總面積係 1104 平方公里左右,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同新界三個區域組成。 維多利亞港喺香港島同九龍半島中間,而新界就同中國大陸連住。 雖然香港俾人嘅印象係好熱鬧嘅大城市,但係其實佢有成七成嘅面積都係郊野,而且佢周圍嘅水域度仲有成超過 200 個島仔-包括香港國際機場。 總括嚟講,香港嘅地形基本上就係一個地少人多嘅沿海商貿都市,所以佢嘅文化就好自然係以海洋文化同商業文化做主導[2]。

香港流行文化: 社會

兒歌天后歐倩怡於1997年主唱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的香港版片尾曲《問題天天都多》,大受歡迎,奪得《1997年度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十大兒歌金曲」兼「至NET兒歌大獎」,以及「最受歡迎兒歌女歌手」。 《鐵塔凌雲》、《啼笑因緣》、《鬼馬雙星》等歌曲好評如潮後,大量廣東歌歌手湧現,眾皆獨當一面。 其中最有名的有羅文、温拿乐队、徐小鳳、關正傑、甄妮、林子祥、葉麗儀、葉振棠、陳潔靈 等,大眾也不再認為只有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罗文也在70年代中期远赴东瀛,习得泽田研二等视觉化舞台表演风格,为日后香港舞台表演视觉化立下基础。 早於三十年代,已有粤語歌曲出現,當中包括1930年由黃壽年主唱的《壽仔拍拖》,以及1935年由李綺年主唱的電影《生命線》主題曲《兒安眠》。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鐵塔凌雲》(許冠杰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啼笑因緣》一曲[2](顧嘉煇作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主唱)所帶動,因此被視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2])。 香港流行文化2023 同粵人嘅傳統飲茶有少少似,香港人(尤其係成年男人)好多都鍾意喺朝頭早返工之前去茶樓一路飲早茶一路嘆「一盅兩件」一路睇報紙。

當時香港使用粵語廣州話,而省城廣州也是廣州話社會,廣東主要都是使用粵語。 中國近代曾因政治問題而長期壓抑了文化創作和交流,例如:三反五反、文革等时期,歐美和日本的民眾在二戰後有幾十年時間主要從香港文化一睹中華文化,這個現象使不少其他華人地方的傳統中華文化愛好者對香港文化產生不滿。 由於香港主流文化容易受商業和外地文化影響,所以其文化已發展到有別於傳統的中華文化,以廣東人為主的香港,遭到以北方方言主導的「新文化運動」及「國語運動」的「中原文化觀」視為落後,前中國文化部長王蒙曾用文化沙漠一詞批評香港沒有文化。 隨著九七過渡後,在中共的強權管治下,香港与一九九七年前相比一落千丈,影響力日益減弱。

香港流行文化: 香港流行文化的日本影響

这种追星盛况自姜涛从2018年《全民造星》出道至今,在香港本土已经持续了4年。 四年间,姜涛已斩获了将近90个代言,从高奢品牌到HPV疫苗卡,都难逃这位“香港顶流”的身影。 相对于K-pop男团,诸如防弹少年团、EXO在内地的人尽皆知,ViuTV引以为豪的当家男团MIRROR的影响力在内地仍是一片空白。

  • 这位90后女生的观点,我不敢说代表了绝大多数的90后,最起码说出了一部分年轻一代人的心声。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表示,过去一年,馆方共举办12个大型展览,除了以轮换方式展示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也与世界其他重要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将极具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带到香港予大众欣赏,与故宫珍宝交相辉映,展现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鉴。
  • [34]其後多名落敗參賽者參加《聲夢傳奇2》海選,當中劉芷君及莊殷玥成功入圍23強。
  • 廣東話喺好耐之前已經有,但係要寫佢落嚟就有啲難搞[13][14][15]:一,佢歷史太耐,有好多字嘅寫法似乎都失傳咗;二,佢入面有一啲南越話嘅字,嗰啲字未必會有相應嘅漢字。
  • 隨着電腦和互聯網的日漸普及,民間獨立創作的漫畫在網絡上出現。
  • 香港已沒幾戶農家,是一個相當完整的市民城市、中西方的市民文化、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生生不息。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