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長者綜援10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長者綜援

年齡介乎60至64歲而身體健全的成人受助人,每月可獲發就業支援補助金, 以鼓勵他們投入勞動市場及持續就業。 現時所有65歲或以上長者需通過資產及收入審查,才可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由2016年2月起單身長者的入息限額為$7,580(長者夫婦是$12,290)及資產限額為$219,000(長者夫婦則是$332,000)。

長者綜援

前述根據樂施會的研究,一名長者約需4,613元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制度皆不足夠長者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非居於院舍而年老、殘疾、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受助人或年齡介乎60至64歲身體健全的成人受助人,每月可獲發社區生活補助金,為他們留在社區生活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有經濟困難的長者也可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長者綜援 凡符合申請資格的綜援受助長者,若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則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繼續領取現金援助。 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是綜援計劃下的一項計劃,主要目的是為 15 至 59 歲,身體健全的失業人士或是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入息或工作時數少於社署所定的標準的人士提供現金援助的同時,鼓勵及協助他們尋找有薪的全職工作,達致自力更生。 與此同時,綜援計劃下的資產限額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及每月入息限額亦會調高,而綜援計劃下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則維持在現行水平。

長者綜援: 津貼2022|綜援7項補助金調整

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時,申請人年齡必須為65歲或以上,以及資產及入息必須低於津貼計劃的限額,方能通過資產審查和入息審查。 年齡介乎12至64歲並經醫生證明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的嚴重殘疾人士,每月可獲發交通補助金,以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15至59歲身體健康正常的申請人,如失業或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入息或工作時數少於本署所定標準,必須積極地尋找全職工作及依照本署規定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長者綜援2023 社會福利署於2003年11月起實施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申請人在提出申請專為長者而設的受資助長期護理服務時,會被安排接受統一評估,確定他們的服務需要,並安排切合他們所需的長期護理服務。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舉例來說﹐一個七人家庭,成員包括兩名健全成人﹑三名健全兒童及兩名長者,資產限額為163,000元(即88,000元+75,000元)。 此外,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長者咭,以方便他們享用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商號為長者提供的優惠票價、折扣和優先服務。 時值2012年,陳仙玲知道「到香港來,我才有機會翻身,才有機會還掉那些債」,於是透過香港優才計劃的「綜合計分制」,與3名子女成功申請來港,當時更獲批1萬多元綜援。 惟子女在學校跟人吵架時,表示自己媽媽甚麼也不做也能拿萬多元。 她不想讓女兒以為「可以不勞而獲,什麼都不幹,都可以拿1萬多塊錢」,所以她立即找工作,並且終止了領取綜援,以行動教會子女,「自己想吃甚麼、喝甚麼,必須自己努力」。

長者綜援: 綜援2023|3.社區生活補助金

關愛基金為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8大免費牙科診療服務,包括鑲活動假牙、口腔檢查、洗牙、填補牙齒、拔牙、X光檢查、移除牙橋或牙冠及根管治療(杜牙根)等服務。 而長者完成服務後,負責推行項目的香港牙醫學會會透過其轄下的項目辦公室,直接向提供診療服務的牙醫發放資助,長者毋需支付任何費用。 有部份子女即使無能力或不願意供養父母,然而基於面子或道德壓力卻不願意填寫有關文件。 根據樂施會於2014年進行的基本生活開支與貧窮線研究,一名健全長者要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不計算以特別津貼支付的開支),每月預算約為4,613元[3],即現時綜援的標準金額並不夠一名長者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長者綜援

有關個別個案所獲發的援助金額,請向 社會保障辦事處的職員查詢。 長者綜援2023 為支援體弱長者在照顧上的需要,以中心為本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或單位及以家居為本的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提供一系列的照顧及支援服務。 申請人可獲發特別津貼,以應付個人或家庭的特別需要,例如租金、水費及排污費、電話服務相關的開支、眼鏡費、學費及其他教育費用、醫生建議的膳食、醫療及康復用具等支出。 居於非資助院舍而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受助人,每月可 獲發院舍照顧補助金,以減輕他們的院費負擔。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長者綜援: 廣東計劃:

2023/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自2023年10月起將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將每月津貼金額增加至3,000元,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可在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 關愛基金為有需要而合資格的病人,提供3大醫療援助項目,包括自費癌症藥物、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以及購買指定的用於介入程序及在體內設置的醫療裝置,而資助會按照合資格申請者的經濟情況作出全數或部分資助。 長者綜援2023 該計劃會與撒瑪利亞基金互相配合,把病人的藥費分擔比率由原來家庭年度可動用財務資源最高的30%劃一調低至20%,進一步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關愛基金於2011年初成立,其主要目的是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特別是那些未納入社會安全網,或雖然身處安全網但仍有一些特殊需要未獲得照顧的市民。

此外,關愛基金亦會推行先導項目,協助政府硏究可考慮納入常規資助及服務範圍,涵蓋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 此安排同樣適用於 廣東計劃 及 福建計劃 。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其住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2023/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自2023年10月起將護老者津貼計畫恆常化,並將每月津貼金額增加至3,000元,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長者綜援: 津貼2023|綜援計劃標準金額詳情 - 殘疾兒童

由於香港長者入息保障制度的不足,綜援成為保障長者入息的重要機制。 2012年,香港領取綜援的長者佔長者人口約13%,而領取長者綜援的人數則由2001年的逾15萬人上升至2012年的逾18萬人。 長者綜援 在接到申請後,本署職員會安排約見申請人和進行家訪,以查核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及所提供的資料。 目前全家收入在還債後,「房租、水電、加上開支,應該一個月了(剩餘)兩萬多一點」,陳仙玲計算還債進度,「4年還了100多萬,還債其實就是動力,沒有那個債,可能就沒有那個動力推動你堅持這麼久」。

其中公共福利金計劃是為年齡在65歲或以上或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 政府通過各項計劃為長者提供多種社會服務及福利,包括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安老院舍照顧服務,以及長者經濟援助。 非政府機構亦設有各種支援服務,確保長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長者綜援2023 不同類別的受助人可以按其個別情況領取每月發放或一次過發放的特別津貼(例如租金津貼、學費津貼、特別膳食津等),以應付個人或家庭的特別需要。 另外,申請人亦可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 有關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的申請辦法,請參閱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網頁。

長者綜援: 高齡津貼(生果金/老人金):

紮鐵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危險,但陳仙玲強調「當生活都成問題的時候,你就不會擔心皮膚、擔心太陽、擔心雨淋啊,你會想着我今天上班了,我能解決溫飽,我能還多少債務,我今天上了班,只要我堅持下去,我孩子可以享受教育,可以享受生活,不用露宿街頭」。 她亦慶幸和工友相處融洽,形容香港工地「男人女人都很豪爽,基本上他不會說你啊,攻擊你啊,但是我們平時說話呀,說粗口啊,好像順口就來」,雖然「男的會關照一些我」,當然亦有人故意刁難,但她選擇「不跟你吵,不跟你鬧」。 長者綜援 人生低潮時喪夫後與3名子女被趕出夫家,卻背負約170萬元債務,其後再婚與夫丈合共要養5名子女,這樣的困境一般人都會吃不消,更何況是內地來港婦女? 長者綜援2023 長者綜援2023 但「好媽媽」陳仙玲沒有自怨自艾,咬緊牙關頂硬上,為了解決一家七口溫飽,以及早日還清巨債,她成功考取紮鐵牌,成為行內第二位紮鐵女工,早晚走兩邊工地,日賺大約2,000元,一般月入約6萬元,最高峰時月入達11萬元,4年間還了大半債務。 儘管好媽媽「滿手滿腳都是傷…(但)只要我堅持下去,我孩子可以享受教育,可以享受生活,不用露宿街頭」,樂觀的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長者綜援

雖然長者生活津貼的經濟審查較綜援寬鬆,但仍存在負面標籤效應。 長者綜援2023 現時長者領取的綜援金金額偏低,以單人健全長者為例,每月可領取3,200元的標準金額(2015年),連同其他特別津貼,每月所得的平均綜援金額約為5,548元[1],約等如工資中位數的37%[2]。 除政府部門外,多個非政府團體及社區服務組織也為長者提供不同服務及資訊,包括24小時緊急召援系統,讓長者在遇到緊急事故時直接與呼援服務員對話,尋求協助。

長者綜援: 津貼2022|綜援標準津貼金額(長者和非健全受助人)

現時高齡津貼的金額,並非根據任何科學方法,因此長者的生活需要,或參考一般市民的生活水平而釐定,而市民一般把高齡津貼視為「生果金」,亦反映社會普遍視高齡津貼為對長者表示敬意的額外補貼,而非長者賴以維持生計的主要收入保障來源。 現時政府用於長者綜援的開支約90億( 年度),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的6.4%[7]。 即使強積金制度能紓解部份長者的貧窮問題,但亦需待強積金制度經過三十年的成熟期後,才能發揮較顯著功效,因此預期未來十年長者領取綜援的比率將不會出現大幅減少。 這使人擔心政府能否負擔未來的綜援開支,以及政府會否因此而減低綜援的保障水平及保障範圍。 根據樂施會委托政策二十一於2010年進行的調查[6],估算全港約有33萬長者符合領取綜援的資格,當中只有57%有領取綜援,即有超過四成(14萬)長者合資格領取綜援而沒有領取。 自該措施推出後,長者綜援個案的增長率由98/99年度的10.9%,下降到00/01年度的1.7 %[4]。

  • 儘管好媽媽「滿手滿腳都是傷…(但)只要我堅持下去,我孩子可以享受教育,可以享受生活,不用露宿街頭」,樂觀的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 關愛基金為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8大免費牙科診療服務,包括鑲活動假牙、口腔檢查、洗牙、填補牙齒、拔牙、X光檢查、移除牙橋或牙冠及根管治療(杜牙根)等服務。
  • 根據樂施會2009年進行的調查[5],有近三成(27.5 %)受訪者表示即使自己或家人有經濟需要亦不會申領綜援,而當中最主要理由包括「不想依賴政府」(68.2%),和「不想自己或家人被看低」(27.2%)。
  • 非政府機構亦設有各種支援服務,確保長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 此外,關愛基金亦會推行先導項目,協助政府硏究可考慮納入常規資助及服務範圍,涵蓋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

在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即由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至申請日前)。 申請日前多達56天的離港日數(不論連續或間斷),亦視為在港居住。

長者綜援: 長者綜援(綜合援助):

除此之外,計劃下的長期個案補助金、單親補助金、社區生活補助金、交通補助金等亦於2月1日起有所調整,詳情可按此了解更多。 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分別在地區及鄰舍層面為長者提供多種服務,包括教育、發展、護老者支援服務、外展網絡、輔導、膳食、轉介及偶到服務。 社會福利署會根據過往的中央輪候冊資料,向合資格的護老者以信件形式發出邀請信。 護老者要留意,邀請信有寄出日期,一旦申請期過後需再向社署提出,但不一定成功。 陳仙玲試過從事風喉工程,但日薪650元不夠家庭支出,當時「香港沒有女孩子做紮鐵這一行…紮鐵工資高,報了紮鐵班」,而且「不做紮鐵還不了(債)」,所以她「上了97天的課程,拿了2萬多的津貼」,一直做了紮鐵長達9年,其間前往紮鐵寫字樓工作,如今繼續返回地盤紮鐵。

長者綜援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