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9大優點2023!內含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彩雲邨原址為牛池灣鄉的一部份,原居民只是以養牛及種植為生,九龍維記牛奶有限公司曾於1940年代在此設牧牛場,為九龍北部提供鮮牛奶至1970年代止。 據說當時如路經清水灣道,路旁必會見到一個由水泥倒模而成的大型牛奶瓶,這正是維記的地標。 更悠久的是聖若瑟安老院,建於1919年,是歐洲的古典建築。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政府因應市民的住屋需求,興建大量公共房屋。 在牛池灣清水灣道附近興建一系列屋邨,包括彩虹邨、坪石邨、順利邨等。 而位於彩雲邨上方的彩輝邨於1995年落成[註 1];另外房委會在1990年代於彩雲邨球場上的騰空地盤加建了居屋彩峰苑,以及在邨內加設了一系列方便居民的設施(如:天橋、升降機及涼亭等)並於1997年落成。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榮樓 (6座)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東匯邨匯仁樓及匯心樓名稱取自「二」左邊加「人」字部首、「三」的廣東話諧音,以反映此等樓宇前身為東頭(一)邨23座的歷史,亦是全港首條以暗含座號諧音與寫法方式命名的屋邨。 匯智樓亦隱含「二」字,以反映此樓宇前身為東頭(一)邨22座的歷史。 已故前首爾市長朴元淳曾經在2012年6月11日,參觀東匯邨第一期,由時任房屋署署長栢志高陪同視察屋邨設施[4]。 彩雲聖若瑟小學原分上下午校,後來實施全日制,下午校搬出彩雲邨,遷至佐敦谷。

黃大仙下(一)邨建成時,為問題公屋事件中慈愛邨40座及慈民邨61-65座受影響居民,以及慈樂邨17-23座重建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 其後,此邨按租者置其屋計劃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直至2020年6月,此邨僅有73.6%單位出售,屬租置計劃中出售率較低的屋邨之一。 順帶一提,黃大仙下(二)邨中的和諧三型樓宇,曾經本來擬建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後來因搬遷工作延誤及適逢和諧式大廈的推出,而改為現今設計,亦使相連長型第二款大廈成為少數未曾興建的公屋型號。 另外,本邨龍福樓、龍光樓及龍輝樓為僅有兩條於1980年代落成但採用英式編層法(即同時設有G及1樓)的屋邨之一[3]。 黃大仙下邨(英語:Lower Wong Tai S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黃大仙下(二)邨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m2(151.0至426.9 sq ft)[22]。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值得一提是,圍繞樂富廣場A區的宏康樓、宏逸樓、宏順樓、宏達樓、宏旭樓及宏樂樓,原址皆位於重建前的橫頭磡邨,重建後該樓宇原本是屬橫頭磡邨的,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開頭命名,唯因管理上需要於1991年改屬樂富邨、故此不再屬於橫頭磡邨,因此不列在上述的樓宇資料。 而於1989年後才開始重建工程的樓宇,皆使用與外型與相連長型較相似的和諧三型樓宇設計。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戰後,內地難民湧港,東頭村已成為香港主要的木屋區之一。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黃大仙下邨(一區) 筍盤推介

除了在石硤尾、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岩(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現時橫頭磡邨中間部份,原址是1903年建立的晒魚石華人墳場[5],亦稱為新九龍4號墳場,政府限令1949年遷走所有墳穴[6]。 現時宏順樓原址的山中有一座大王爺古廟[7],橫頭磡南麓山腳是虎尾村屋舍及農田。 1960年,虎尾村700多間屋舍全部清拆,5000多名居民徙置到佐敦谷及官塘雞寮徙置區,大王爺廟亦在雞寮重建[8][9]。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在重建完成後,除第7至9期重建分為黃大仙下(一)邨外,其餘樓宇均屬黃大仙下(二)邨,當中黃大仙下(一)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黃大仙下(二)邨 龍興樓附近學校

另外設有名為龍翔中心(領展接手後,已易名為龍翔廣場,2015年9月再改名為黃大仙中心北館)的中型商場,並設有小廣場連接黃大仙港鐵站及黃大仙廟,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服務。 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為政府徙置區,稱為黃大仙徙置區,於1957年至1961年落成。 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為區別原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後改稱「黃大仙上邨」),改稱黃大仙下邨。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2023 及至大約1980年,政府把原屬下邨,但位於龍翔道以北的第8座撥歸上邨管理。 這座大廈屬於第一型徙廈,原用作安置受竹園村清拆影響又擁有地契的村民,因此在興建時已有獨立廚廁。 為免與原有的黃大仙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會把以座數辨別的大廈分別冠上名稱,並將原下邨第8座命名為「長欣樓」。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翠竹花園,天馬苑,黃大仙下邨(一區),竹園北邨,東頭(二)邨。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2023 2022年1月26日,政府引用限制與檢測宣告將長波樓圍封檢測,其後發現22宗個案,其中懷疑出現垂直及橫向傳播,部分居民需檢疫,而圍封檢測至1月28日,整個彩雲一邨需強制檢測。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公共設施

而黃大仙下邨第二型徙置大廈的座名則以雙英文字母定名,如ZZ座、YY座、XX座等。 按照「舊式徙置大廈重建計劃」及「整體重建計劃」,第1-7、9-33座於1980年至1991年間清拆重建,現在重建工程已經完成。 黃大仙下邨(英文:Lower Wong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Tai Sin Estate)係香港一個公共屋邨,喺九龍黃大仙區黃大仙,由黃大仙下(一)邨同黃大仙下(二)邨組成。 此外,目前隨著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房委會將與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聯絡小組,確保在工程進行期間,學校環境安全及減少工程對學校造成的滋擾[20]。 但是,由於獻主會溥仁小學原來的後梯與22座共用,校舍需進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樓宇實際上延至2014年才開始清拆工程。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彩雲邨的擴建部份是兩幢和諧一型樓宇,但由於相比彩雲邨現有樓宇落成期相距近二十年。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黃大仙下(二)邨 龍興樓附近醫院

斜體字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 但是,由於建造合約沒有加蓋厘印,導致索賠期限由10年縮短至2年,而房委會因此無法追討賠償。 黃大仙下二邨平面圖 1932年建成的清水灣道是當年由九龍出入西貢的必經之路。 1980年新清水灣道高架天橋落成後,大部份車輛改用新清水灣道往西貢,但由於西貢的人口大增及將軍澳的發展,現時新舊清水灣道在繁忙時段的車流都非常繁忙。 自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起,全條黃大仙上邨以及黃大仙下(二)邨部份樓宇(龍泰樓、龍昌樓、龍福樓、龍和樓、龍滿樓及龍禧樓)及竹園鄉獲劃為黃大仙區議會轄下的龍上選區[7]。

租戶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禮品店、五金店、髮廊、家居工場和酒家及中藥行。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