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基灣7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民生書院小學創校逾90年,屬九龍城區老牌私立小學,直屬於同區的資助中學民生書院,且位於九龍城校網,升中條件理想。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創校逾80年,向來是家長心儀的名校之一,每年收約3,500份小一申請表,爭奪140個小一學額,相等於25人爭一學額。 能吸引過萬名家長慕名而來,絕非無因:畢業生赫赫有名,如文學家白先勇、教育家劉天賜、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學校堅持自信教學,找出孩子的閃光點。 基灣2023 本地老牌學校培正由1889年於廣州創校,到1933年先後開辦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和幼稚園。 基灣2023 過往培正幼稚園的學生可一條龍直升培正小學,但早前培正宣布從2017年度起幼稚園部畢業生由100%直升減至85%。

至於16校網的14所官津小學中,有8所被趙Sir評級為A+、A及A-(評級見下文),好學校數目逾半,大熱的有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培僑小學、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等等。 王錦輝是全港首間由大學開辦的附屬學校,一條龍直資吸引區內外的家長報讀。 王錦輝於2006年創校,較同期千禧一條龍直私小學划算。 學校既有大學支援,善用資訊科技教學,又設「其他學習經歷」(OLE)課程,學生有很多機會發展潛能。

基灣: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宣道每年學費$48,000至$58,000,雖然收費偏高,但學生成績優異,近兩年最多畢業生入讀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英華書院、聖保羅書院等名校,故深受家長歡迎。 九龍城區學校向來搶手,其中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既是41校網的大熱學校之一,亦是很多女生家長的首志願學校,而且有直屬中學,85%學生可以升讀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學校擁有逾90年歷史,其紅磚校舍不但是該區的地標建築物,更於2008年成為法定古跡。 基灣2023 女校嘉諾撒聖瑪利學校有一條龍中學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免卻升中選校之苦,令該校成為31校網的熱門小學。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是一所資助一條龍英文中學,5屆中學文憑試(DSE)共誕生4名女狀元,入到嘉諾撒聖瑪利學校的女生意味着可升讀這所著名的狀元女校,對升中非常有利。

基灣

謝謝XANTHE, 順更多問一下,后補入是否第3回入信申請, 有否考試. 我本人心儀這2間基灣, 但外間太多人評論這2學校太多功課, 壓力大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如是. 本校致力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全校參與校本支援服務,推行及早識別計劃、課前或課後抽離式輔導等。 教育局表示,事發後已經即時派員到學校了解事件,並協助學校的危機處理小組制訂措施,以及為教職員及學生提供情緒輔導。

基灣: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東區

曾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報讀該校或在統一派位階段(甲部或乙部)選擇該校為首志願者,將獲優先面試的機會。 基灣2023 聖公會仁立小學以「仁立」命名乃表彰一生忠誠侍主的鍾仁立會吏長,鍾會吏長生平致力於宣教傳道,興學育才。 除後,聖公會小學監理委員會為了表揚鍾會吏長的貢獻,特命名本校為「聖公會仁立小學」。

  • 順德聯誼總會何日東小學是區內的熱門學校,有同屬會兩所聯繫英中,升中前景優越。
  • 2020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一如既往地激烈,平均 27 人爭一個學位。
  • 聖羅撒學校位於九龍城區,屬於34 校網,是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於一九四八年創辦,為一政府津貼小學(女子),培養學生具創意與獨立思考能力,注重學生品德及學業知識。
  • 除了筲箕灣,柴灣亦有多個資助房屋項目,包括山翠苑、怡翠苑、曉翠苑、景翠苑,以及較新樓齡的綠置居屋苑蝶翠苑。
  • 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筲箕灣官立中學,西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

而區內薄扶林村,赤柱村及黃竹坑舊圍更是香港島少數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 他們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與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絕。 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63,278人。 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薄扶林、香港仔和黃竹坑。

基灣: 香港小學搜尋

中西區中產家庭較多,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校長陳淑英表示,近年不少家庭報讀學校後突然移民,令入讀該區學校的機會增加。 以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為例,「以往坊間覺得我們是『細校』,學額較少,但現在流動大,學校『叩門』位置比以前增多。」陳淑英指該校每年「叩門」人數眾多,而近一、兩年比以往上升百分之五至六。 根據教育局公布的《2015年度小一入學報告書》,在港島區5個校網中,除了14校網外,其餘校網在統一派位乙部首三志願的成功率均逾六成,14校網和16校網分別包攬港島區成功率最低及最高的校網。

由於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是資助小學, 小一收生須按照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共分兩個階段收生,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在每年的九月底舉行,家長可為子女揀選一間不受住址地區和學網限制的小學,以「計分辦法」來決定學校會否收取申請人,詳情可參考小一選校中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10大要點>和<小一自行收生計分機>。 「統一派位」則在一月底辦理選校手續,在六月初公佈派位結果,詳情可參考小一選校中的<小一統一派位遊戲規則詳解>、<圖解小一統一派位最簡單、最務實的填表策略 - 「冷熱三分法」>和<小一統一派位10大Q&A>。 東區劃分成14校網及16校網,千居根據最新《2019 小一入學報告書》,整理出東區兩個校網的數據,發現16校網的統一派位佔總學額低於五成,意味有超過一半學位於自行收生階段中已獲分配。 根據2020年度自行分配學位資料顯示,網內多間小學出現超收情況,包括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筲箕灣崇真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導致「必收生」蠶食統一派位學額的現象。

基灣: 幼稚園討論 - 黃大仙區

該校有不少高官名人子女就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長女也曾就讀,加上每年學費高達$63,000,故有「貴族學校」之稱,在全港小學排名中排名中十分高。 嘉諾撒聖瑪利小學位於油尖旺區,2004年起,學校實行「一條龍」辨學模式,與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結龍,意味著學校的小六畢業生可全部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不能不說這是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受到家長歡迎的原因之一。 在STEM教育方面,學校推行「mBot 跨學科學習計劃」,在本年度的學習計劃中,學生須運用電腦科及Science科知識,如簡單程式編寫和機械原理來製作「糖果機」及「運送貨物機」,綜合兩課的知識來完成事工。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位於旺角,除咗喺學業成績優異,音樂體育亦都稱霸學界小學,另外男拔小嘅全部學生都可升讀一條龍中學---拔萃男書院。 2020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一如既往地激烈,平均 27 人爭一個學位。 每年小一報名家長都會周圍幫小朋友撲學校,而咁緊張莫過於都係想幫小朋友揀間好嘅小學,全港小學數目有 534 間小學,當中有 74 間都係直資同私立小學。

基灣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校長鄭雪英亦表示,移民家庭數目今年仍見升幅,有機會出現學童獲派學位但因移民而放棄學位,或衍生名校或「神校」競爭變得更為激烈的情況。 鄭雪英跟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校長陳淑英均指,家長或覺得整體學童人數下跌會令入讀受歡迎學校的機會上升,「叩門」或更進取。 香港嘉諾撒學校更有聯繫英中,女校嘉諾撒書院,有利女生升讀。

基灣: 小學討論 - 中西區

筲箕灣、西灣河一帶以住宅用地為主,區內有不少公營房屋,私人屋苑則集中在海塝。 基灣 區內有食肆林立的太安樓,被稱為「蘇豪東」的鯉景灣沿路亦有不少商店及餐廳,十分熱鬧。 區內還有多間學校例如港島民生書院、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香港韓國國際學校和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等,是購買和投資學區房的理想地點。 16校網不乏優質的地區名校,有幾間更是頂尖的榜首學校,得到不少區內外家長的注目。

基灣

學校相信協助學生打好英語及普通話能力的根基後,需要讓學生有更多展現的舞台,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透過經歷實踐所學,鞏固課堂的技能,交織出成長的機會,同時獲得外國文化的另一重體會。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屬九龍城區,校長鄭雪英認為區內中學校網不錯,相信移民潮下該區「叩門」人數仍然眾多。 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將於六月初公布,如家長對派位結果未感滿意,可選擇到心儀學校「叩門」。 今期《親子王》邀請三名小學校長分析整體及部分地區的「叩門」形勢,以及分享學校「叩門」面試內容和注意事項。

基灣: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

拔萃女小學創立於1860年,是一間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基督教直資女校,全年學費$70,000,於今次整合小學排名中位居第一。 拔萃女小學致力提供全人教育,以民主博愛精神發揚基督教義及中國傳統文化。 不止注重學生的學業成就,亦鼓勵學生發揮不同領域的潛能,多元發展。 從小學開始便注重品德教育,希望學生成為充滿自信及富責任的公民。

如學校公布的統一派位學額少於一半,即世襲生蠶食了統一派位部分學額。 世襲超收可反映學校的受歡迎程度,超收愈多亦表示該校在統一派位的學額減少,競爭相對提升,減低學童獲派的機會。 我只是路過的, 我本人住tko, 但仔仔讀緊港同小一, 誇區返學這半年已習慣了。

基灣: 教育機構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基灣小學愛蝶灣的資訊。 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需要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可按此聯絡我們。 死者吳澤榮(洋名Ethan),生前就讀區內名校西灣河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五年級精英班,成績中上,三年級時曾考獲全班第一名。 吳與父親、姓陳母親及胞姊同住小西灣富欣花園第六座五樓一單位。 昨晨六時許,印傭喚醒吳童起床上學,當時任職麵包師傅的父親已出門上班,只有母親及胞姊在家,吳疑因功課問題被母親薄責。 死者吳澤榮,洋名Ethan,就讀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五年級精英班,成績中上,三年級曾考獲全班第一名。

基灣

3E胡書珩參加「飛躍自我,盡顯才藝」全港朗誦藝術表演賽2022,獲小學中小組普通話新詩獨誦亞軍。

基灣: 家長批精英制衍生歧視

學校的上課時間是全日,教學語言是英文,每年有測驗2次及考試2次。 東區升中校網由本區及他區,如灣仔區、中西區、南區、觀塘區、沙田區、西貢區、油尖旺區和元朗區等部分中學所組成。 港島區以灣仔區及中西區傳統名校集中,而東區則有不少地區名校,相對灣仔區及中西區學校可說較「貼地」,所以依然吸引一眾家長遷入該區校網。 基灣 東區共有30所中學,官津英中佔7所,除了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和嘉諾撒書院為女校外,其餘英中均為男女校,故該區成績優異的女生較男生有更多選擇。 基灣2023 此外,東區亦有不少辦學出色的中文中學,深受家長歡迎,入學競爭不遜英中,如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金文泰中學。 協恩設中小幼,幼稚園獲學券資助,小學為資助學校,中學則是直資。

基灣: 小學討論 - 南區

男拔附小提供150個小一學額,每年收到約3,000份小一入學申請,平均約20人爭奪一學額。 學校設有60多個選修科目,分為體藝、科學、語言文化及個人發展四大類。 灣仔區3大女校之一,學生個性溫馴,上接直屬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升學具有一家優勢。 學校推行活動教學,於一至六年級均實施小班教學,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教學助理及學科輔導計劃。 不少家長指女兒在聖士堤反的初小階段,甚為輕鬆,至小三課業就會愈趨加重。 位於港島南區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是傳統名校中少數的男女校,亦有位於中西區的一條龍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

基灣: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台山陳元喜小學

2012年,由半山搬到薄扶林,校舍空間擴闊了許多,聖保羅書院為其直屬中學。 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的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下稱軒銅),在2015學年轉為全日制,並由灣仔譚臣道遷至銅鑼灣東院道,翻新聖瑪利亞堂中學的舊校舍。 軒銅的聯繫官中包括有「狀元搖籃」之稱的皇仁書院,故特別吸引區內男生報讀。 有92年歷史的聖嘉勒小學,其一直培育謙遜有禮而優越的女學生﹕明星葉麗儀﹔前律政司司長、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前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徐潔儀﹔探險家李樂詩博士的兩位千金,都是最佳例子。 每年升中派位成績相當理想,有80%聖嘉勒小學小六學生獲派第一志願中學。

基灣: 灣仔堂

而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大潭及赤柱人口則較少,是香港高尚住宅區。 我成日都會係學校帮手,見到d小朋友同老師好friend,有講有笑。 我係寫信後補,我記得舊基灣係冇form派的,要自已寫信。

各區的官津小學收取叩門申請的日期、要求也不同,有的所有申請者也獲面試機會,有的只接受1-1-1(即在自行、統一派位甲、乙均放在首位)的申請者,家長在叩門前應先了解各校的叩門詳情。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是位處於屯門區的一所津貼小學,根據教育局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屬於70校網。 學校是一間男女校,創校於 1984年,校訓是「愛敬勤誠」,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 保良局 ,現任校長為溫慧芬女士。 學校的上課時間是全日,教學語言是中文,每年有測驗1次及考試4次。 基灣小學(愛蝶灣)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交流團,同學在外地自然地學到很多英文日常用語,圖為在英國的交流團。 遊學團可以令小朋友急速成長,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近年來除了繼續發展三大專注——學業、品行和音樂外,更希望令學生連繫國際,有更廣闊的視野。

基灣: 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

據學校網頁資料,校方不設申請表格,有意申請候補學位的家長,需撰寫申請信說明申請入讀該校的原因,並附上聯絡電話,連同其他所需文件。 拔萃女小學油尖旺區今年繼續排第一,往年女拔萃不但一直佔領在榜首,同時包括女拔小學、女拔中學、男拔小學、男拔中學等也均列在榜首位置。 拔萃除左在成績上有一定保障外,在學生全能的發展也十分重視,往年在籃球、足球、游水等領域也有獲獎。 而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學生如果能在學業外的範圍取得成就,對於獲得中學錄取機會也會大增。 學校一直以來著重音樂教育,推行「一人一樂器」,希望小朋友學習專注及有規律的生活。 這類型的來訪一般是兩天的連串活動,包括由學生帶領外國的小朋友遊覽特色景點、以「Buddies」的形式一起上課,讓他們把在校學到的品德,如以禮待人、好客之道等實踐出來。

德望學校學生的英語成績尤其出色,畢業生普遍都能在文憑試中獲得優異成績,多年來畢業生於DSE公開試英文科出現出眾,大部份學生都能取得高於Level 4的成績,其學業表現即使與一眾名校比較亦屬難得。 不但重視學生的學業表現,亦鼓勵學生於課餘時間參加不同的比賽,發展興趣。 如學生屬非華裔人士,或有意選修法文,則毋須修讀正規中文課程,可改修法文或西班牙語,惟仍需報考GCSE Chinese。 自2012年起,該校設有西班牙文、法文等外語課供中二學生報讀,這種課程在香港傳統名校中屬鳳毛鳞角。 另外,該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課餘活動,其學生合唱團以及英文話劇社團在香港及國際比賽中屢獲殊榮。 德望小學於全港排名位列前五,中學部則在2013年和2018年分別誕生一名超級狀元和狀元。

如果未被取錄,就於十二月申請「統一派位」,結果於來年六月公布。 申請表可於學校網頁下載,並於即日至6月7日到校或以郵寄方式遞交申請表及相關文件。 如申請人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報讀該校,或在統一派位階段(甲部或乙部)選擇該校為首志願者,將獲優先面試的機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