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南港島線通車8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本綫主要使用第1、2A、2B代的港鐵現代化列車,其中2B代列車是配合本綫通車而在1985年投入服務。 沿綫各站之中,柴灣站是架空站,杏花邨站是地面車站,杏花邨站以西皆為地底路線。 南港島線通車 當年挖掘鐵路隧道時主要使用隧道鑽挖盾,令大部份地底月台及隧道都呈半圓形。 金鐘站的擴建部分以灰白色為主調,有別於站內傳統的藍色,月台設計亦跟其他線路的月台不同,有種猶如「防空洞」的感覺。

南港島線通車

南區區議會更成立了「爭取興建地鐵南港島綫專責委員會」以爭取政府落實興建有關鐵路。 2007年12月18日,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就南港島綫(東段)展開初步規劃和設計工作,路綫全長約七公里,以海怡半島為起點,途經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站,全程約需9分鐘,造價超過70億港元。 港鐵公司建議採用「鐵路和物業綜合發展模式」以填補項目資金差額,政府預留了前黃竹坑邨用地,以興建車廠連上蓋私人物業,以及海洋公園站以北用地,作私人物業發展及設置泊車轉乘設施。 2013年2月,香港政府路政署展開「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建議把南港島綫(西段)再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

南港島線通車: 南港島線下周三通車 港鐵將管制人流

運房局稱落實時間2021年至2026年僅為規劃參考,南區區議員柴文瀚指出,政府至今仍未有具體動工時間,令人擔憂西段興建無期。 惟此定綫忽略了香港仔居民的需要,故地鐵於2004年提出修訂方案,將南港島綫一分為二,並將拆出來的西段與當時建議的「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合併,西段的終點站為西營盤,服務數碼港至黃竹坑。 東段仍稱為南港島綫,終點站則延長到金鐘,服務香港海洋公園至鴨脷洲。 )是港鐵系統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綫之一,屬於城市軌道交通,路綫色為深藍色。 港島綫全段位於香港島,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1分鐘,連接位於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及東區的柴灣站,主要途經中環、銅鑼灣及北角等地區。

消防處指,就鐵道列車行駛模式,港鐵須在設計階段向委員會提交「軌道安全及保安策略報告」,並須獲得委員會同意;根據港鐵提交的相關報告,列明已為無人駕駛系統制訂適當安全措施,包括車上有一位職員跟車,報告獲委員會接納。 南港島線通車 港鐵表示,為確保新線運作暢順,通車初期,列車上會有具駕駛列車資歷的車務人員跟車,並協助有需要乘客,有需要時更可按車務控制中心指示改為人手駕駛列車。 另外,北港島綫仲有一個方案(「交匯」),就係東延東涌綫、西延將軍澳綫去添馬站交匯,將軍澳綫加設銅鑼灣北、會展兩個站,最終喺2013年港鐵揀咗交匯方案。 東涌綫最密班次為2.25分鐘一班,再加上需要兼顧原有與機場快綫共軌之機場快綫列車,一般最密只可達7分鐘一班,若加密班次或需加設來往香港站至柴灣站特車,令班次容易混亂。

南港島線通車: 遷置公屋再拖到2027年 華富邨重建滯後 居民頸都長

透過集體創作藝術來記錄社區風貌,使之成為車站永久藝術品,提升區內居民對新鐵路線的親切感和聯繫。 此外,港鐵公司亦與多個地區和青年團體攜手參與藝術創作,凝聚社區力量。 爲配合西港島綫工程,港鐵公司在2010年於堅尼地城域多利道摩星嶺西面,興建了一個由土木工程拓展署礦務部提供和運送炸藥的臨時爆炸品倉庫。 港鐵3月進行爆破工程前,多名立法會議員在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關注爆破會否影響沿線舊樓結構。 有議員更指出,在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後,巿民擔心爆破工程會影響樓宇安全,促請當局提高工程透明度。 港鐵回應指會嚴密嚴密監管有關工程的質素,及設立熱綫予市民查詢。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台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 1989年香港政府運輸科發表《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報告,就話想拉地鐵入南區,1993年發表嘅鐵路發展諮詢文件同1999年發表嘅鐵路發展研究都有提過,不過都係得個講字。 南港島線(東段)本周三(28日)通車,新鐵路最大特色是採用無人駕駛列車,但港鐵稱通車初期會安排職員跟車,有需要時可改為人手駕駛列車。 南港島線通車 有熟悉鐵路營運人士指,同樣採用無人駕駛列車的迪士尼線,礙於消防安全,通車至今11年仍然有職員跟車,估計南港島線(東段)將來也會長期有人跟車,並非貨真價實的無人駕駛。 2005年6月30號,政府批准地鐵起港島綫西延,由港島綫上環站向西延伸,經西營盤、香港大學兩個車站,去到堅尼地城總站。

南港島線通車: 南港島線通車大考驗 金鐘站勢逼爆 無人駕駛列車安全隱憂

港鐵就解釋,雖然通車日為平日,但同時在聖誕及新年兩大假中間,亦是學校假期,相信人流會比一般平日少。 同年11月,港鐵回應位於黃竹坑惠福道的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之要求,修訂復康中心對開一段的走線,將兩條高架橋合併為一條,並將高架橋降低高度及移離復康中心。 據《鐵路發展策略2014》,北港島綫將採用「交匯」方案,換言之港島綫將不會一分為二,現有路段得以完整保留。 2021年12月2日,晚上繁忙時間,一列往堅尼地城方向的港島線列車,於铜锣湾站因廣告牌有組件移位,列車撞擊後脱落第一卡車門并掉落至路軌,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南港島線通車 到2022年1月27日,事故調查報告指出是路軌旁廣告牌沒有鎖緊而引致。 2021年6月18日,網上流傳一段影片,一頭野豬仔闖入港鐵鰂魚涌站後,擺脫港鐵職員阻擋,成功登上一列港島綫列車,在列車內來回奔跑,如入無人之境。

如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於30分鐘之內經過尖東/尖沙咀車站轉乘,會獲得轉乘優惠,合共八達通車費等同由起點站至終點站之車費。 不過,文件顯示南港島綫東段列車的啤鈴箱和齒輪箱,分別超出上述限界最多達46.8毫米(mm)及25.8毫米。 該工程師指,凸出的啤鈴箱,有可能碰到管道兩側的電線、石屎槽蓋、信號燈等凸出的物件;而凸出的齒輪箱則可能受路軌上的碎石或積水影響運作。 南港島線通車2023 全自動列車控制系統(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簡稱 FAO)以自動化方式控制及操作列車,行車時毋須司機親自操控。 :停泊於南港島綫(東段)黃竹坑車廠的10列新列車,開始在黃竹坑站與海怡半島站之間的行車軌道上進行測試。

南港島線通車: 南港島綫分為東西兩段

報告亦提出在附近補種樹木,以及在營運期間使用有顏色的隔板,避免鷺鳥撞擊。 報告當時預計「不會顯著影響鷺鳥的存活及繁衍的成功率」,指出全面緩解措施對鷺鳥覓食及棲息是可接受水平。 不過漁護署發現黃竹坑棲息的鷺鳥於2012及2013年已經遷往大樹灣及鴨脷洲,而補種樹木的地點未能夠吸引鷺鳥棲息。

南港島線通車

港鐵昨日在海洋公園站舉行新線開幕典禮,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新線可服務區內三十五萬名居民及在該區工作和上學的市民。 他稱香港仔隧道多年來面對嚴重塞車的問題,有南區居民反映,以往到中環需要超過一小時,但新線開通後只需十一分鐘即可到達,節省時間而且可靠,不會遇上交通擠塞的問題,相信有助促進南區發展及提高居民生活質質。 隨著新線開通,他指鐵路服務將覆蓋全港十八區,感謝政府部門支持及港鐵同事的努力。 他說,港鐵會密切監察通車後的情況,以保車站運作暢順和安全,早前亦曾安排五百名職員為新線進行壓力測試,又指自十月一日試營運以來,新線沒出現與訊號系統相關的問題。 海洋公園行政總裁李繩宗表示,明年正值海洋公園四十周年,通車可算一份大禮物,對園內人流增加非常樂觀,相信可吸引更多市民及自由行旅客入場,又指園方正籌備夜間活動及在公園門口設置美食區,以及推出優惠吸客。

南港島線通車: 發展走更前

直至二零一四年九月推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文件中指出,因應香港仔與華富一帶發展,與及瑪麗醫院重建計劃,均為南港島綫(西段)的落實製造條件。 文件中亦對前地鐵的建議作出修訂,重新考慮於田灣與瑪麗醫院設站。 文件最後建議南港島綫(西段)於二零二一至二零二六年落實,唯確實的時間則視乎多方面因素影響。 根據港鐵公司提出嘅南港島綫方案,會起南港島綫東段同西段,為港島南區提供鐵路服務。 南港島線通車2023 另外,有傳南港島線(東段)金鐘站與海洋公園站之間的南風隧道漏水。 港鐵回覆指,隧道有地下水是正常情況,即使安裝了防水膜,完工後仍有機會輕微滲水,屬工程上可接受現象,並不影響列車運作及結構安排,一般而言可在執漏時修妥。

港府會視乎南區人口增長情況,以及何時落實興建七號幹線西區至香港仔段,而在適當時機決定是否動工興建南港島綫。 周生周太則是南區香港仔居民,雖然新線並無覆蓋香港仔,但兩人都認為多一個交通選擇是好事,又直言忍了香港仔隧道多年塞車問題,「等咗港鐵幾十年」,心情十分興奮,日後亦會搭接駁車到黃竹坑站搭港鐵。 居住海怡半島的Julian與丈夫Sam乘搭列車後指,港鐵非常快捷,相信日後會較以往容易預時間出門;不過Julian坦言擔心該線只有3卡列車,日後無法應付人潮。

南港島線通車: 港鐵南港島線東段 如期年底前通車

南港島綫的4個新車站中,只有海洋公園站設有客務中心,其餘3個車站均無客務中心,以「資訊台」及「自助客務機」代替。 民主黨南區區議員柴文瀚認為港鐵有關安排有問題,質疑很多票務問題難單以自助客務機解決。 2007年10月27日,地鐵宣布會在海洋公園、黃竹坑及海怡半島三地興建鐵路站,但利東、灣仔及跑馬地是否設站則仍在研究中。 最近期通車的4條鐵路線,即觀塘延線、西港島線、港島南線及將軍澳二期,均是在周日通車;但此前通車的鐵路線,亦曾於平日通車。 南港島線通車2023 對於港鐵選擇在28日平日返工日子通車,而非26或27日公眾假期,香港鐵路公司員工協會主席杜廣仁有一番見解。

  • 港鐵南港島線剛通車一年,專線小巴營辦商黃竹坑小巴服務公司,卻不敵鐵路競爭搶客,生意大減,被迫結束34年的小巴業務。
  • 姍姍來遲的西營盤站,押後至2015年3月29日啟用,港鐵現代化列車(A181/A136)成為首班列車,亦象徵西區居民期盼甚久的西港島綫全綫通車。
  • 2015年2月底,整體工程完成84%,其中利東站受地質問題影響,完工需時會較長,但不影響通車時間,而金鐘站支架工程完成70%。
  • 東鐵綫、南港島綫(金鐘站)預計2026年車站名稱及套色車站代碼路綫轉乘啟用日期註釋LAK下行列車使用的月台於1982年5月10日因應荃灣綫通車而啟用,其後月台被擴建,原有荃灣綫上行軌道被鋪平。
  • 各站套色較深沉,加上圓拱形月台,令乘客候車時產生不少壓力,所以在設計月台時,對中國藝術深感興趣的意大利裔總建築師邀請熱愛書法的工程師區傑棠(現已退休)揮毫編寫書法字,並燒在月台焗漆板上,來減低乘客的壓力。

南區居民翹首以待的南港島線(東段)終敲定於12月28日星期三通車,惟因過去港鐵多數傾向將通車日期定於周日或公眾假期,避免通車首日即要應付沉重人流,不少人對港鐵今次選定於平日通車感驚訝,可謂「一地眼鏡碎」。 黃竹坑站:乘客可於黃竹坑站轉乘南港島綫(東段)及南港島綫(西段),但車站將不會為乘客提供跨月台轉車安排。 南港島線通車 南港島綫(東段)月台採用島式月台設計,而南港島綫(西段)月台則設於其上層。

南港島線通車: 南港島線(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港島綫如同其他市區綫,班次相當頻密,繁忙時間平均每約2分鐘一班車,非繁忙時間亦維持約3至6分鐘一班。 有別於觀塘線及荃灣線,在2001年更換LED顯示屏前,港島線月台的目的地顯示器為黑底白字的跳字鐘。 由於上環站2號月台當時為落客月台,顯示牌長期顯示“本班車 尾站",而尾站果行是不能轉頁。此顯示器同樣曾经在觀塘線東隧延線的藍田站及鰂魚涌站的3號及4號月台安裝。 政府曾計劃興建支綫伸延到西區的堅尼地城,因成本問題和客量不足而遭擱置。 南港島線通車2023 當時的計劃指出,將來興建南港島綫時,或許需要於西區興建支綫以便完成整個工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