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望夫石行山15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望夫石行山

上走十分鐘,左邊有小路下行,幾分鐘後即到獅子山上村範圍。 獅子山上村只餘一座八仙廟,廟旁是「獅子亭」,其餘屋舍全被拆卸。 從環境推斷,那裡似是附近晨運客常常出沒之地,亭旁更擺著多種雜物,有的款式相當懷舊,未知是否「就地取材」了。 離開獅子亭,就沿「回歸徑」上九龍坳回歸紀念亭,樓梯也是晨運客用木板鑿成,中段部分位置有小棚及桌椅,他們走累了,就坐下休息一會,順道上望獅子山,緬懷昔日奮鬥的故事。 望夫石位于沙田红梅谷,外形恍似妇人背着孩子,矗立在山岗已经有过百年之久。 岖石形态流露着盼望,加上流传民间的夫妻别离悲惨故事,遂成为了热门的旅游胜地,也是公众晨运的好地方,不少人皆认为攀登望夫山,细听望夫谣,是何等的凄美动人。

望夫石行山

沿引水道一直走,留意左方的望夫石圖案的標示杆,依小徑上走前往望夫石。 及後沿路折返至引水道,在對面的紅梅谷自然教育徑輕降至紅梅谷畢。 注: 本文介绍的是香港的望夫石,在中国大陆,例如广东省清远市,安徽省蚌埠市涂山等等,也有望夫石,而且都是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

望夫石行山: 巴士站起步 較港鐵大圍站節省近半小時

穿過燒烤場繼續直上(右往紅梅谷自然教育徑較為迂迴,同樣可到筆架山引水道),上升幅度不太急,當日所見幾歲小朋友都應付。 接上引水道後向右轉,抬起頭望夫石就在眼前,卻被不少人忽略。 筆架山引水道的風景未算沉悶,可見針山、大帽山、沙田、獅子山隧道收費廣場一帶景色,此位置為衛奕信徑5段景色較理想的部份。

  • 穿過燒烤場繼續直上(右往紅梅谷自然教育徑較為迂迴,同樣可到筆架山引水道),上升幅度不太急,當日所見幾歲小朋友都應付。
  • 婦人每日抱著嬰兒,登山遙望遠方,冀盼丈夫歸來。
  • 從環境推斷,那裡似是附近晨運客常常出沒之地,亭旁更擺著多種雜物,有的款式相當懷舊,未知是否「就地取材」了。
  • 離開獅子亭,就沿「回歸徑」上九龍坳回歸紀念亭,樓梯也是晨運客用木板鑿成,中段部分位置有小棚及桌椅,他們走累了,就坐下休息一會,順道上望獅子山,緬懷昔日奮鬥的故事。
  • 1953年聖誕夜一場大火,促成徙置區和公共屋邨的發展,獅子山下的區域也是早年公共屋邨最密集的地方。

獅子山位處九龍與沙田之間,形似獅子而得名,乃香港「地標」山頭,也是近來「努力向上」、「同舟共濟」的象徵。 二十世紀中,內地政局混亂(當然較現時的香港還要亂上N倍),又日本侵華又國共內戰又大躍進又文化大革命,不少居民為逃避戰火,紛紛移居香港,一般聚居在獅子山下的深水埗及黃大仙區,坳仔祖輩也是如此。 1953年聖誕夜一場大火,促成徙置區和公共屋邨的發展,獅子山下的區域也是早年公共屋邨最密集的地方。 那時的內地難民,每天一覺醒來,就望著那座獅子,心中發誓要在異鄉闖出一片天,就憑他們的共同信念,使本地經濟得以高速發展多年,直至九七金融風暴為止。

望夫石行山: 望夫石

小心過馬路後穿過橋底,右轉上樓梯為紅梅谷燒烤場,設公廁、加水站和汽水機,是行程的正式起點。 曾經滿佈塗鴉的望夫石如今已漸漸恢復原貌,實在有賴一班義工不辭勞苦替大石刷身。 望夫石行山2023 望夫石行山2023 無奈,我們近年對大自然留下的傷痕又點止石上的塗鴉。

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前行涼亭有兩隻馬騮像及一支三角測量站,更有寫上鐵路坳(Railway Pass)的座標石。 座標石前與鐵絲網間為登乾隆古道的入口,入口旁路牌為「大圍、大埔公路」。 乾隆古道沒有驚人大景,但在樹蔭指數甚高的林間穿梭,聽著鳥聲和風聲,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到大自然的治癒能力。

望夫石行山: 狮尾脊 望夫石

望夫石雖有個動人的傳說,到訪的遊人卻愛塗鴉留念。 為此,曾有行山前輩放置一玻璃瓶,備有筆和簽名冊,以供訪客留名[1]。 可是始終敵不過殘酷的事實,如今石上盡是塗鴉,只能遺憾的說句「不來也罷」。 據說許久許久以前,有一村女,父母早逝,幸得隔鄰一婦人照顧,更與該村婦之兒子青梅竹馬,至雙方年長,兩人結為夫婦。 望夫石行山 注释望夫石:据南朝宋人刘义庆的《幽明录》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其形状像人立。 丈夫远去从军,她携弱子饯行于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

望夫石行山

由黃大仙站出發,翌日(10月2日)是農曆八月廿三黃大仙師寶誕,所以善信較多。 沿竹園路西行,穿過天馬苑,再上一段樓梯,就到獅子山公園,旁邊乃登獅子山之主要入口。 兩個月前發生了多宗本地登革熱個案,不少都到過獅子山公園,為防止登革熱病毒傳播,當時公園處於封閉狀態,要上獅子山上村就要另覓繞路。

望夫石行山: 乾隆古道行山路線概要

望夫石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的紅梅谷對上的一個小山崗上,高度海拔約250米。 望夫石在2007年的「珍惜岩石自然美 望夫石行山2023 ─ 香港最美岩石選舉」活動中榮膺首位,成為了沙田區的著名地標。 望夫石位處沙田紅梅谷對上,海拔約250米,原有巨石因風化關係,變成了人的模樣,造型背著孩子似的。 「她」站在山崗上,讓遊人聯想到「她」正盼望與夫重聚--故被稱之「望夫石」。 2007年,望夫石被獲選為「香港十大名岩」首名(見新華網),而獅子山則緊隨其後。

望夫石行山

零三沙士過後,本地經濟雖然再次發展,但無復當年光采,更感「變質」矣。 他們的共同信念,被稱之「獅子山下精神」,七十年代顧家煇及黃霑先生就寫下了《獅子山下》一曲。 望夫石(英语:Amah Rock)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的红梅谷对上的一个小山岗,海拔约250多米,是狮子山系的一座小山。

望夫石行山: 首頁 > 沙田今昔 > 昔日沙田 > 地方掌故

大量的郊野垃圾和自行開闢的山徑隨處可見,加上政府帶頭發展郊野邊陲,地產發展商對郊野虎視眈眈,令到已滿佈傷疤的郊野千瘡百孔而無法復原。 望夫石行山2023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走畢「回歸徑」需約廿分鐘,由於斜度較高及遮蔭較少,所以感覺有點辛苦,於是抵達獅子亭時,就休息十五分鐘。 望夫石行山 望夫石行山 回歸亭是不少路線之交匯,可通獅子山頂、筆架山、紅梅谷引水道、望夫石及獅子山公園,而且又近市區,所以假日日間只要天色不差,回歸亭永遠人山人海。 休息完畢,開始悠閒的下走望夫石,在路口發現「乾隆古道」被封閉,原因純粹是路面損壞,並非先前的「山竹」。 望夫石海拔約250米,總高約十五米,由一大一小石頭組成,分別代表「婦人」和「孩子」,就像婦人背著孩子,盼望與沙田新市鎮的「丈夫」重聚,在2007年更屬「香港十大名岩」其中一員。

望夫石行山: 望夫石 Amah Rock

山頭上的塗污,不單是民主派人士所為,早前看到親中派也是如此。 無論大家是民主派還是建制派,應有公德心,切勿在山頭亂寫,此舉不單破壞大自然,也令人感覺不悅,無法使人清靜。 香港有無數平台可讓大家自由表達政見,包括討論區、社交網絡、聊天室、電話、約會等等,完全不用做出有損公德的行為。 註: 本文介紹的是香港的望夫石,在中國大陸,例如廣東省清遠市,安徽省蚌埠市塗山等等,也有望夫石,而且都是當地的著名旅遊景點.

望夫石行山

慢慢上斜,聽到愈來愈多人聲,到達九龍坳和香港回歸紀念亭,可遠眺九龍半島、維多利亞港甚至香港島景色。 沿前方步道落斜,約半小時接上獅子山道,完結乾隆古道行山行程後,可到黃大仙港鐵站離開。 望夫石是这个地区的观光热点,也是香港民众郊游远足的常到地方。 獅子山高海拔495米,位於九龍中心點,交通便利;而獅子山頂的景色開揚、獅子頭亦甚有獨色;獅子山路線分支甚多,可隨個人喜好及體力制定路線。 如果各閣下是初次行走獅子山,筆者十分推薦今次介紹的路線,可以一口氣同時欣賞到獅子山頂和望夫石兩大景點,而且難度算中規中矩, 初遊獅子山的朋友不仿參考。

望夫石行山: 山峰上的石岩

望夫石是這個地區的觀光熱點,也是香港民眾郊遊遠足的常到地方。 望夫石位於沙田紅梅谷,外形恍似婦人背着孩子,矗立在山崗已經有過百年之久。 嶇石形態流露着盼望,加上流傳民間的夫妻別離悲慘故事,遂成為了熱門的旅遊勝地,也是公眾晨運的好地方,不少人皆認為攀登望夫山,細聽望夫謠,是何等的淒美動人。

望夫石行山

望夫石位於沙田紅梅谷,外形恍似婦人背著孩子,矗立在山崗已經有過百年之久。 嶇石形態流露著盼望,加上流傳民間的夫妻別離悲慘故事,遂成為了熱門的旅遊勝地,也是公眾晨運的好地方,不少人皆認為攀登望夫山,細聽望夫謠,是何等的淒美動人。 古時棧道已變為新建由設欄杆的石橋,突然看到太陽下映照出的蜘蛛網,精神為之一振。

望夫石行山: 望夫石的故事

译文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注: 本文介紹的是香港的望夫石,在中國大陸,例如廣東省清遠市,安徽省蚌埠市涂山等等,也有望夫石,而且都是當地的著名旅遊景點. 在慈雲山北的巴士站後方沿水泥級上走,經修建妥善的石級達沙田坳。 在士多旁的衛奕信徑前進,不久開始轉入山徑下降。

然而古道命名「乾隆」原因不可考,有研究的山友可在留言告知。 馬騮分佈在紅梅谷燒烤場至回歸亭,謹記山野無痕的原則,不要餵飼任何野生動物否則會破壞生態平衡,間接引致猴子搶奪或襲擊人類。 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列明禁止餵野生動物,最高可罰款1萬港元。 望夫石行山 遇到猴子應變︰切勿餵飼、不帶膠袋或發出膠袋聲,食物放入背囊內、不在猴子前進食、不盯視猴子、不向猴子拋擲東西、不要發巨聲、不要走近和接觸猴子。

望夫石行山: 獅子山 (獅子山頂、望夫石、紅梅谷)

2007年的“珍惜岩石自然美──香港最美岩石选举”活动,望夫石荣膺首位[1]。 「佔中」已有整整一個月,年輕人(尤以大專生)不斷表達他們的訴求,兩天前(23日)更把有關標語高高掛在獅子山頂上,顏色十分耀目。 那標語掛了一天,就被政府拆除,惟是日仍吸引不少人前來留影,當中有的更帶同有關標語、雨傘甚至香蕉等物件。 走訪獅子山頂後,隨之遊覽沙田紅梅谷對上的望夫石。 獅子山郊野公園的地質主要由塌積岩(Colluvium)及火成岩組成,望夫山是稱為突岩(Tor)的花崗岩風化岩體,而望夫石原為一塊巨石,其節理因受風化崩解而形成直立的石柱或石塊。

望夫石行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