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啟德河11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啟德發展區提供106萬平方米樓面商業區,不少商業樓面原主要分布於啟德郵輪碼頭外,鄰近新蒲崗的北停機坪地區亦有不少商業元素。 其中以鄰近協調道的「綜合發展區」商業地皮面積達19.1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為10倍,提供逾190.5萬平方呎樓面,劃分為東西兩面地盤,將會興建1幢包括寫字樓、酒店及零售的綜合商業項目,將會成為地標式的建築。 因應司法覆核結果,規劃署於2004年7月展開以「不填海」為原則的《啟德規劃檢討》,重新規劃。 2006年年底,規劃署完成3輪公眾諮詢,擬備了初步發展大綱草圖,並且根據初步發展大綱草圖的建議,修訂了《啟德分區大綱草圖》,將計劃重新定位為「香港的歷史文化、綠茵、體育及旅遊中心」,規劃範圍由457公頃縮減至328公頃,發展區總人口修訂至86,500,總住宅單位為30,500個。 提供800,000萬平方米辦公室樓面面積及85,400個就業機會。

啟德河

由於早年政府監察不足,木屋區和沿途工廠非法接駁的污水流入啟德明渠,弄得臭氣熏天。 啟德河 因當時太多亂接駁入雨水渠的污水渠,渠務署促手無策,只好把附近雨水渠收集的水轉往別處處理,令啟德明渠失去排洪作用。 參與該項研究的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化學系講座教授兼署理系主任梁美儀向大公報記者表示,藥物污染河水後,會對生態造成潛在風險。

啟德河: 黃大仙區水浸回顧

根據來自台灣幾篇文章 ,清溪川的運作是用電力,把漢江的水抽向河道源頭,再慢慢流經這條比原清溪川窄和淺得多的新河道。 換言之,清溪川是一條人工河,水位不會暴漲,故此走在兩旁的行人道十分安全。 啟德河 就西營盤餘樂里休憩空間設計,市建局回覆指休憩用地以重塑昔日巷里為主題,相關亭閣屬於公共休憩空間一部分,其遮蓋幅度需符合設計要求。 康文署發言人指,一二年曾接獲投訴指天水圍公園兒童遊樂場有青少年聚集及叫囂,事後在遊樂場入口加設鐵閘,惟去年受颱風吹毀,工程部門在今年六月重新安裝鐵閘,費用為一萬六千元。 在啟德河東頭邨段河畔垂釣的何伯對記者說,他已在此釣魚近20年,以前會將漁獲拿回家或給街坊煮食,不過近年知道河水受到藥物污染後,已不敢再吃。

  • 啟德明渠古時原為海邊,1920年時商人何啟及區德二人在九龍城填海建成啟德濱,並建有啟德明渠連接附近小河並伸延至海岸,大約位於太子道。
  • 結果發現,全球有25.7%的採樣點藥物濃度超標,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是位於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其次為玻利維亞的拉巴斯與埃塞俄比亞的阿的斯阿貝巴,番禺1條河亦上榜,排第16。
  • 我們周詳規劃每段河道的特色,令排水設施與其他用地充分融合,並加強社區聯繫,實行一地多用,營造美好居住環境。
  • 同年11月,香港政府決定加快啟德河的發展,務求將啟德河轉成為新發展區的重要地標之一,希望將啟德河重新建設成為一道富吸引力的城市綠化河道走廊,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作為娛樂及社區藝術創作發展地方。
  • 2022年2月22日,政府決定將啟德郵輪碼頭改成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公園暫停開放以進行工程,直至另行通告。
  • 根據來自台灣幾篇文章 ,清溪川的運作是用電力,把漢江的水抽向河道源頭,再慢慢流經這條比原清溪川窄和淺得多的新河道。

本港啟德河和林村河的污染,分別排名全球第29位和第70位,其中驗出最常見的為鎮痙劑、抗敏藥、降血糖藥等。 啟德河樣本驗出34種藥物,包括6種抗生素,全球最多,而抗生素環丙沙星和克拉黴素的環境濃度,超出安全閾值分別1.3和5.5倍,林村河亦驗出兩種不同抗生素等。 啟德河河水由黃大仙貫穿新蒲崗排出維港,出口流經啟德發展區,該處近年大興土木,豪宅林立,河畔居民驚悉與「毒河」為鄰,人人自危。 啟德河2023 專家指出,啟德河累積的高濃度抗生素和重金屬,不僅嚴重影響生態,更可能引發「生化危機」,催生抗藥性極高的超級惡菌。 立法會議員建議特區政府盡快切斷污染源,例如在醫院、診所設置過期藥物回收裝置,和從嚴打擊胡亂排污者。

啟德河: 啟德河休憩用地設計

甯漢豪表示,渠務署推展河道活化工程,改善河道排洪能力的同時,亦積極將創新意念融入工程設計,以提升河道的生態和觀賞價值,並將河道活化成公共空間。 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梁美儀領導團隊,參與了由英國約克大學領導,全球性的河藥物污染研究。 研究於2017至2019年間進行,涵蓋104個地區258條河,包括本港的啟德河和林村河,化驗樣本內61種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藥物,包括13種抗生素。 香港城市大學團隊與英國約克大學在今年2月中旬,對全球137個國家、地區258條河流進行藥物污染監測研究,報告顯示,啟德河在污染排行中排第29位,驗出的藥物多達34種,包括抗生素、糖尿病藥、止痛藥等,是藥物種類最多的河流。

【on.cc東網專訊】土木工程拓展署向九龍城區議會交代啟德前跑道發展區海濱長廊,以及啟德河河口區休憩用地的發展進度。 現有啟德明渠總長度約2.4公里,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流經東頭村和新蒲崗至啟德新發展區,最後流入維多利亞港,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 民建聯於2007年向政府提出優化啟德明渠水質的「啟德河」方案,在河道兩旁開設食肆、咖啡座和商舖。 啟德明渠古時原為海邊,1920年時商人何啟及區德二人在九龍城填海建成啟德濱,並建有啟德明渠連接附近小河並伸延至海岸,大約位於太子道。 1930年代,興建啟德機場,河流向西沿著今日的太子道東、打鼓嶺道,並在打鼓嶺道對出流出維多利亞港。 總長度約2.4公里,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經東頭邨和太子道東至啟德發展區,最後連接維多利亞港。

啟德河: 設計失敗 改建前反可遮陽擋雨

此外,啟德跑道公園設有「啟德歷史軸」,讓遊人了解舊機場歷史,並且觀賞到珍貴的歷史圖片。 二○一二年,他與團隊在區內各間中小學舉辦藝術家駐校工作坊,邀請本地與海外藝術家參與,讓環保藝術品沿河水浮沉,把橫臥在啟德河上的橋變為戲劇舞台,以創作表達對河道生態的關注。 他們又曾在夏天舉行綠色藝術節,籌辦導賞團、電影放映會,望能普及環境教育,滋養他們的親河意識,與河流「共生」。 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於1999年播映的電視劇集《創世紀》將《啟德發展計劃》融入劇情之中。

疫情以來出現很多口罩廠,其中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亦有經營自家口罩廠,他表示,當初成立口罩廠是為了旅遊從業員可以賴以維生,現時員工可以轉回旅遊業;而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同樣有經營口罩廠,他表示,不會遣散員工,但可能就需要轉型,從事其他崗位。 啟德河2023 崔定邦表示,觀察其他地區,當地居民仍會戴口罩,相信港人在公共交通工具都會戴口罩保障健康;林健鋒就表示,口罩廠可能會轉型回收行業,認為現時環保業有很大空間。 啟德河 叙福樓集團主席黃傑龍表示,取消口罩令顧客不需要戴口罩,而員工就可自行選擇戴較透氣的透明口罩還是外科口罩,公司都會提供,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就表示,業界鼓勵處理食物的員工戴口罩,但只是建議不能強制。 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賴榮盛指出,社會的經濟狀況及年齡中位數會影響結果。

啟德河: 環境保護

翠屏河原是貫穿翠屏道及敬業街旁的明渠,座落觀塘區中央,毗鄰民居及繁盛工商業區。 活化翠屏河工程除可加強河道防洪能力外,亦可將該河化成為市民欣賞河景和進行休閒活動的新地標。 香港瘰螈是林村河的原生物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的兩棲類動物。 我們於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及每年旱季工程進行前,撈捕工程範圍內的香港瘰螈,然後隨即將之遷往工程範圍外的上游河道。 工程完成後,由於河道環境回復至與以往相若,加上天然河床得以保留,瘰螈自然返回以往的棲身地。 政府斥資50多億元,為整條啟德河進行改善工程,包括提升河道的防洪功能以及美化環境等,預計可於2015至2018年分階段完成。

他解釋,若年齡中位數較高及富裕國家因其醫療情況較好,他們使用的藥物較多,造成污染的機會亦較高;較落後的地方普遍沒有大型的處理污水系統,廢水往往直接流入河流,造成污染。 他以抗生素為例,一旦超越安全閾值,抗生素便會對環境具有高風險,亦有可能提升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促使超級細菌誕生。 於2010年代,啟德明渠改善工程於2011年年底展開, 以提升排洪能力。 同時,政府亦把握機遇,將明渠活化成一條市區綠化河道走廊「啟德河」。

啟德河: 啟德河抗生素超標 政府3年零改善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二○○五年《施政報告》宣布,計劃於十年內覆蓋十六段位於市區的露天明渠。 啟德河2023 日治時期,日軍為了擴建啟德機場,拆除附近建築物,並且進一步挖掘啟德明渠。 啟德河 啟德河2023 七十年代,新蒲崗一帶的工業發展蓬勃,工廠直接把污水排到河中,成為街坊口中的「臭渠」。

啟德河

有留言提到,40年前已見到有人在此釣魚,但形容「呢條渠係慈雲山、鳳凰新村、黃大仙上下村(邨)等等既(嘅)多區污水去水位,你話食唔食得?」,亦有人指出「以前叫啟德明渠,而家改名叫河,比我一定唔會食」、「唔食得,有化學物同重金屬」。 佐敦谷水道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30分至11時,並於9月10日延至晚上11時30分,而啟德河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30分至10時,並於9月10日延至晚上11時。 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城大化學系講座教授兼署理系主任梁美儀則指出,現時全球有四分之一的採樣點藥物濃度超標。 據現有數據指出,在2019年全球有500萬人死於抗藥性的細菌,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2050年後死亡人數會增加一倍,即1000萬人會死於這些超級細菌。 由於太子道東下的啟德河排水空間有限,為更進一步增加排洪能力,渠務署在太子道東地底的啟德河毗鄰加建一條長約100米的雙管箱形暗渠,連接啟德發展區段啟德河。

啟德河: 啟德河改善工程 (黃大仙段)

城市研究者黃宇軒認為該處是「各自的門禁社區,可望而不可進」,反而公屋部分才能夠感受到公共空間和人與人互動,對比非常鮮明。 啟德發展區的主幹道放棄使用常見的路肩圍欄,改為種植大量樹木以分隔馬路及行人路。 2013年8月9日,發展局在啟德發展區承啟道舉辦植樹運動,其中在馬路兩旁種植多株秋楓樹,取其樹冠廣闊及枝葉茂密的優點,冀望將主幹道打造成為林蔭大道。 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韓志強表示,首階段工程種植了逾158,000株喬木和灌木以綠化環境。 有關部門預計,啟德發展區未來共有30%土地為綠化空間,有關部門將會繼續在啟德發展區內的馬路兩旁植木。 啟德河2023 2019年2月1日,會德豐地產以約68.89億港元向海航集团旗下香港國際建投購入啟德第1L區2號地皮,以最高的樓面面積551138平方呎計,平均樓面轉讓價約12500元,該項目去年已獲屋宇署批建兩座34層高的員工宿舍,改建住宅需要重新入則。

2005年,渠務署一項吐露港改善水質工程,竟然扭轉啟德明渠的生命。 為解決吐露港水流停滯影響水質的問題,原先沙田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當區的二級水,透過跨區工程,以水道經獅子山,輸送到露天的啟德明渠,再排出有天然水流冲刷的維多利亞港,於是明渠給注入活動水流,回復河的活力。 再者,二級水經一定處理,水中卻尚存多種的菌和微生物,正好成為魚類的食糧,河有魚,就吸引吃魚的鳥類到來。 約克大學早在2019年公布初步研究數據,當時啟德河已被點名,是次報告正式發表,林村河亦驗出有污染情況。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指,報告初公報指惹來各界嘩然,因抗藥性或產生超級惡菌,政府應警剔,同時檢視污源頭,又呼籲市民不應在河流釣魚食用。

啟德河: 改善工程

全球藥物監察項目由英國約克大學領導下進行,為首項全球性的藥物監測研究,覆蓋了七大洲、137個國家和地區及258條河流,亦包括有36個未曾進行過藥物污染監測的國家和地區。 研究發現全球河流均有藥物污染的情況,當中亞洲及非洲多個地方較為嚴重。 香港的兩條河流啟德河和林村河分別被列為全球第 29 位和第 70 位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啟德河的水主要是沙田及大埔的污水處理廠排出,而林村河則是排放附近畜牧業及市鎮污水。 研究把61種常用藥物納入測試,當中啟德河成為全球最高紀錄的受污染河流,共錄得34種藥物。

啟德河

而環境局會繼續留意國際間有關抗生素課題的研究和進展,並不時檢討水質監測計劃。 衞生署發言人回覆,衞生防護中心由去年至今年6月底,未有錄得與進食本地河道釣得的魚獲中毒個案。 先說一點啟德河的歷史:開埠前它本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名叫「龍津河」,二戰時日軍佔領香港後因軍事需要,把九龍城寨的城牆拆掉,把麻石圍在改造的龍津河作為機場的護城河。 戰後,此河被改為防洪河道(啟德明渠),把雨水經機場直接排出九龍灣海。

啟德河: 啟德河不敵黃雨 東九災難大水浸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已經收到相關建議,初步認為此方案不適合在東九龍使用。 2014年2月,嘉華國際以29.388億元投得啟德第1I區2號地皮,物業位於沐寧街7號,可建樓面約551343平方呎,平均樓面呎價5,331元。 物業命名為嘉匯(K. CITY),分為4座,提供900伙單位,實用面積約300餘至逾2,000平方呎,其中1房及2房單位佔約七成,在2018年底入伙。 旅遊及休閒中心啟德郵輪碼頭:位於前啟德跑道南端的郵輪碼頭,於2014年全面落成。 鄰近將發展為集合酒店、零售及娛樂設施的旅遊中心,跑道末端設一個以航空發展為主題的啟德跑道公園,首期於2014年8月落成。 跑道休閒區位於跑道中部,連接旅遊及休閒中心與都會公園,以休閒生活為題的低密度住宅發展,結合商業及文化特色,休閒區將會建有一條闊30米的行人專用林蔭大道,兩旁附設特色商鋪。

啟德河: 設計比賽

啟德跑道公園以航空及環境保護為主體,園內主要是無汽車的環保行人專道、緩步徑,及連綿不斷的草坪。 啟德跑道公園首期設有海濱長廊、綠化觀景區、環保行人專道、緩步徑及氣象站美化工程等,另外設有洗手間及附屬設施等等。 當中最特別是休憩座椅以阿拉伯數字13的形狀設計,以紀念昔日13跑道的美譽。 嚴格來說,啟德河不能算作河流,只能稱作城市河道,即是流經或發源於市區,且為人工興建或經過大規模人為改造的排水道。

啟德河: 啟德河導賞徑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香港政府內部和專業界別一直有意見認為,啟德發展區的規劃太浪費,尤其在香港市區地帶,並且有港鐵的沙中綫和兩座鐵路站,根本就難以再尋找到如此大片可以供予發展的新用地。 梁振英認為對於香港社會急於覓地興建居屋及香港土地供應短缺下,啟德發展區的設計太奢侈;認為啟德發展區的320萬平方米土地只是用以容納9萬人口實在是太奢侈,只相當於3座公共屋邨的人口。 啟德河2023 梁振英上任後,就指示發展局重新檢討啟德發展區土地用途的規劃,發展局於2012年9月完成報告,由其審核。

其他文章推薦: